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演示文稿_第1页
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演示文稿_第2页
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演示文稿_第3页
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演示文稿_第4页
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演示文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优选动物病理学第三章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第一节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概述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寄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质或水分的生物(病原物),称为寄生物。宿主(寄主):被寄生物掠夺营养物质或水分的生物。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寄生物接触宿主后,是否导致宿主发病,通常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寄生物--作用、类型等动物机体状态--敏感性、机能状态等环境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寄生物通过生活在宿主体内或宿主体表,并与宿主可能共存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Symbiosis)。这种关系通常分三类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1片利共生(commensalism)/共栖

一种生物栖息于别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对已有利而对宿主无损害。如(thelivingtogetheroftwoorganismsinsuchawaythatoneisbenefitedwhiletheotherisnotaffected.)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2互利共生(mutialism)/共生物(commensal)

指两者生活在一起,不仅互相无害处,反而对各自都有利。如瘤胃中的纤毛虫等。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3偏害共生(amensalism)/寄生(parasitism)

指双方共存期间一方损害另一方,主要是对宿主的生存发育以及生命有危害的。如猪瘟病毒与猪。

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值得注意!!!

共生物(commensal)与致病物(pathogen)区分非常重要。但区分不是绝对的,也是很困难。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对于许多共生物来说,只是在宿主防御机制控制在特定部位才能对宿主不产生危害性,即无害的。一旦寄生物到达其他部位或是宿主免疫缺乏的情况下,许多共生物(正常无害的细菌、寄生虫)可成为“偶然”的致病物。如E.coli。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第二节

传染性寄生物的致病性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Henle-Kochpostulates

Description:

Fourcriteria

arerequiredtoestablishthatanorganismcausesadisease.ThepostulateswerefirstsetforthbyJ.Henlein1840.Atthattime,however,itwasnotpossibletoprovethem.

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1.Theorganismmustbeemonstratedtobepresentinallanimalswiththedisease,butnotinhealthyanimals.

2.Theorganismmustbeisolatedfromadiseasedanimalandgrowninpureculture.

3.Thepureculturemustcausethediseaseinsusceptibleanimals.

4.Theorganismmustberecoveredfrom(3)andre-growninpureculture.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柯赫法则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到,在健康者不存在;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物。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一)细菌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三类:

一般细胞毒素如溶血素神经毒素如破伤风毒素肠毒素如大肠杆菌毒素一、细菌的致病性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某些细菌外毒素及其主要致病作用

细菌主要外毒素主要致病作用

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毒素兴奋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强直痉挛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对WBC、RBC有毒性化脓性链球菌溶血素O

溶血、杀伤WBC炭疽杆菌致死毒素致死作用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毒素肠粘膜损伤水盐丢失葡萄球菌α毒素溶组织、组织坏死

杀WBC毒素杀伤WBC

肠毒素损伤肠粘膜致腹泻痢疾杆菌痢疾杆菌毒素肠粘膜损伤水盐丢失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2、内毒素(endotoxin)

来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特征仅见于革兰阴性菌;化学性质为LPS,对理化因素稳定;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min破坏160℃,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二)侵袭力(invasiveness)

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与细菌的表面结构(菌毛、荚膜)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细菌的黏附和侵入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三)毒素和侵袭力的综合作用侵袭力毒素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外毒素内毒素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一)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方式

1整个细胞易位跨过质膜

2病毒的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3受体介导的吞胞作用二、病毒的致病性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1溶细胞(cytolytic)作用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的过程中,可阻断宿主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二)病毒损害或杀死宿主细胞机制腺病毒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形成包涵体-疾病诊断的依据。

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细胞溶解在病毒表面表达的病毒蛋白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的识别,继而宿主淋巴细胞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肝细胞表面的fas配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fas受体结合启动靶细胞凋亡程序。正常细胞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病毒与细胞保持较稳定的状态,病毒在感染细胞质内以出芽方式持续不断地产生病毒并通过细胞间桥传播。如禽流感病毒。2稳定型感染作用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

3整合性感染

病毒能改变细胞本质(细胞转化),其特点是潜伏期长、疾病呈慢性,通常致命。这是致癌病毒(基因整合)、慢病毒(Slowvirus)如绵羊搔痒病(scrapie)感染的特点。

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三、支原体、真菌、原虫及其他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一)支原体的致病作用目前认为支原体的致病过程主要包括:病原吸附定居细胞毒性竞争物质逃避宿主免疫导致混合感染支原体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1、病原吸附定居

研究表明支原体主要依靠膜上的蛋白质吸附于有纤毛的细胞(如气管细胞)的纤毛束上,导致纤毛和上皮细胞受损。如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接触感染后,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2、细胞毒性

支原体的致病力可能与某些产物有密切关系:如支原体神经氨酸酶、过氧化氢或者其他的溶血素(溶解豚鼠、羊的红细胞)、血卵磷脂酶、内毒素等引起细胞损伤及死亡。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3、竞争物质

支原体广泛寄生与人体和动植物,如人体、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关节及体表等部位(包括非致病性的)。掠夺营养物质如胆固醇、脂肪酸、产能物质等。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4、逃避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体外研究表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导致动物免疫抑制。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5、导致混合感染所有自然发生的猪支原体肺炎均是混合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或线虫等;实验诱发的猪支原体肺炎的猪更易患多杀巴氏杆菌肺炎或大叶性放线菌胸膜肺炎;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鸡毒支原体可与大肠杆菌、传支、新城疫、传喉等混合感染,症状加重,死亡率升高。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二)

真菌的致病作用

1、真菌的侵袭力;

2、真菌性变态反应;

巨噬细胞性肉芽肿和间质纤维化。

如农民肺(farmer’slung)

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3、真菌毒素的致细胞病变或宿主死亡

黄曲霉毒素肝癌、胃癌牛、马属动物中毒性脑软化霉玉米镰刀菌毒素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三)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1、掠夺宿主的营养

体内寄生虫由于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与组织,其营养物质有宿主的组织、细胞和非细胞性物质,如血浆、淋巴、体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内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质。

鼠长膜壳绦虫肠道碳水化合物

犬钩虫肠黏膜血液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2、损伤宿主的组织细胞

如某些吸虫可以分泌消化酶于宿主的组织上,使组织变性溶解为营养液,并作为食物吸入体内。

如寄生于胆管系统的华支睾吸虫,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3、机械性障碍

寄生虫对宿主组织产生较为明显的压迫、堵塞或其他占位性致病作用;如蛔虫堵塞胆管、肠腔等。肝脏表面的细颈囊尾蚴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4、引入其他病原体

许多寄生虫在宿主的皮肤或粘膜造成损伤,给其他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如中华按蚊虫可传播乙脑病毒、某些跳蚤类可传播鼠疫;某些蜱可传播牛的梨形虫(焦虫)。本文档共47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2点28分5、抵抗宿主的免疫机能

某些原虫(锥虫、犬恶丝虫、血吸虫)释放可溶性抗原,并阻断由特异性抗体介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