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吊针,必然偏瘫_第1页
中风吊针,必然偏瘫_第2页
中风吊针,必然偏瘫_第3页
中风吊针,必然偏瘫_第4页
中风吊针,必然偏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董洪涛:关于中风的急救、康复与预防方法董洪涛,男,1971年6月生,山东威海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导师。精通英语,熟练掌握日语与韩语于专业应用。早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于1998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硕士学位。于2001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进入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我注:董洪涛,现代中医学院培训出来的中医,叫做西医的中医,但他自学古医应该付诸很多努力。在现代中医里,也算一个有道德有医术的好中医了。但仍未得真谛)中风急救中风急性期最需要中医急救,历代有许多有效的中风治疗手段。且中风急救,针刺最为方便。方法简单,但疗效确切。或有人说,中风应该马上送去医院抢救,自己怎么能在家急救呢!的确,中风突然发作,送去医院抢救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中风发作急性期,送去医院有时也来不及,甚至于病人正在休克,如果能及时保持病人头脑清醒,对于预防中风后遗症,并且对于抢救生命都有重大意义。中风发作时,病人会出现突然口歪,或者突然晕倒,或者突然四肢无力而摔倒,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要马上进行抢救。此时争分夺秒,万万不可大意。时间就是生命,中风最初发作的三十分钟是最佳的抢救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风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即迅速上升。家人中风时我们自己用针刺急救,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说不送医院,而是一边拨打120急救,一边在120到达之前充分利用等待的些许时间,做出最及时且有效的抢救,这样做既抢得了最佳的急救时机,又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莫大的好处。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针刺急救,简单有效。手法易学,人人都需掌握此技术。中风急救,针灸最好。一则及时,发现中风,在一两分钟之内马上针刺,可以有效地预防后遗症的发生。二则速效,远效于任何西药,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三则,作为儿女,这正是孝顺的最大体现。老人中风,如果我们不懂得急救,往往只会打电话往医院送,岂不知已经永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样会后悔终生。方法有以下几个:一则,把病人的五个手指尖聚拢在一起捏紧,手指尖略见充血红色。用针在每个指尖上各点刺一下,挤出几滴毒血。二则,用手捏紧病人的耳垂,向下拉数下,再用针点刺耳垂任何位置,使出几滴血即可。这样做可以迅速缓解中风症状,甚至可以预防休克的发生。三则:人中穴,在鼻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三则:素髎穴,即鼻尖。此数穴既可用三棱针点刺,如无三棱针直接用缝衣针刺。刺入即出,要有血出来才行,细菌侵不入,边刺边挤,每个手指头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来。这样处理之后,昏迷的病人可能会慢慢醒过来。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以再在十个脚趾头尖上刺血。这样做可以迅速缓解中风症状,甚至可以预防休克的发生。同时,如果属于中风闭证,病人表现是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等症状,则可以马上给病人灌服一粒安宫牛黄丸。用温水化开,撬开嘴巴,慢慢喂下去。若不能吞咽,可用胃管灌下。一天一粒,连续用七天。按中医理论,中风有闭证与脱证之别。安宫牛黄和苏合香属于开窍药,但都用于闭证。如果是脱证,一般不能用。脱证则见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软、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脉微细欲绝等。救急时不可滥用药物,但针刺放血却最为有效。家里有高血压的老人,或者家族有中风病史者,一定要在家里常备安宫牛黄丸,或者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之类的醒脑开窍类药丸,有备无患。突然中风时在第一时间把药丸化入温水中灌下,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并且能提高生存率。或用云南白药亦可,在急性期每次服半克,日三至四次,有急救之功。如果可能,再配合用中药汤方。一方:生川乌15克,生附子10克,木香10克,生姜10片,红参30克,一付,水煎两小时,急服。在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引起的闭脱相兼者都可以使用。此方可急救中风,

效果令人满意。但此方有毒,一般情况下不可滥服,需在中医医生指导下用药才好。再者,在送病人去医院的途中,如果医生比较开明,可让医生配合观察,看是不是属于中风脱证。其表现为:病人神昏深沉,情志多恍惚,面色多惨淡失神,气息多急促低微,肢体多松弛无力。脱证有三大症,即脉微、汗出、肢厥。若是脱证,则急用此方:红参60,制附片50,生龙骨60,生牡蛎60,干姜30,炙甘草30,麦冬30、五味子15,山萸肉45.两付,可回阳固脱。病势危重者,随煎随服,鼻饲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服。此方最能救脱固本,可有效挽救生命。特别是不能及时送去医院抢救的情况下,一定要抓紧时间用中医抢救,以免耽搁了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中风的恢复治疗用以上的方法抢救之后,病人略醒,则可考虑继续用促进中风恢复的方法。一则,可服续命汤。两千多年来,续命类汤方历来为治风第一方。《千金方》指出:“依古法用大i=i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即是其证据。我在微博中力推针灸以及续命类方治疗中风,实在是迫不得已。当前医疗条件下对于中风的疗效太差强人意了,本可速愈的小病被稀里糊涂地治成大病重病,甚至于残废一生,实在是触目惊心。既然古代文献记载有前贤治愈中风的方法,白纸黑字摆在那里,与其拘泥于挂瓶吊水,何为认真研究一下,并试用于临床呢。i=i麻黄15,肉桂15,炙甘草30,生姜75,党参15,川芎15,白术15,杏仁15,制附片30,防己15,白芍15,黄苓10,防风23,三付,水煎服,日一剂。因制附片用量较大,需久煎两小时。此方是小续命汤。中风最为可怕,聪颖之人转成半痴,健壮之体瞬变卧床,其后遗症使人半生不能自由,殊为痛惜。因此,预防中风,并且有效地去除中风后遗症显得最为重要。在此我强力推荐诸续命汤。从文献中知道,唐宋之前对于中风的治疗,临床主要用续命类方,包括大、小、西州、古今录验续命诸汤,疗效极为可观,有大量临床病历可以证明其效。此法数百年来一直为治中风之准绳。细读古代文献,我们发现唐宋以前中风并不算是绝症,宋代名医许叔微曾说:“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灸,无不愈者。”也就是说,中风基本上都可治愈,这可完全颠覆了当前医学界对中风的认识。由此看出,续命汤类方对于促进中风偏瘫的康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奈何今人不喜此法,把前贤经验弃如泥砂,反喜降火降压化痰化瘀,以西医病理指导中医用药,结果导致中风后遗症数不胜数。之所以当前治中风不敢用续命类方,原因有二,一则神经病理学检查以及生化检测见中风病人血液粘稠度增高,脑供血不足,遂套用中医理论认为是血瘀,于是活血化瘀成为治中风之常规。二则,麻黄含有麻黄素,有升压作用,遂认为不利于中风。按西医理论指导中药临床,就把含有麻黄的所有续命汤给完全抛弃了。一代医杰徐嗣伯认为,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因此有高风面热之症。此即现代高血压病所出现的面热瞀眩及中风初期的风火僭张证。此论发千古之秘,惜未引起历代医家重视。今人治高血压多在重镇潜阳及活血化瘀上打算,而不识其证本质在于风。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徐氏主张用续命汤。我的观点是,只要有疗效,只要安全可靠,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为什么不能开拓思路,恢复古法,把中风这一顽疾彻底治愈呢。孙思邈曾患中风,急服续命煮散十天而中风竟愈。民国著名中医黄竹斋先生仿孙氏之法,临床常用续命类方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中风,效果极好,让数不清的中风病患顺利康复。当代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数年前中风亦曾自服续命方而愈。中风的预防预防中风,有人相信挂水通血管,说是挂水后马上轻松。岂不知素体寒湿而易致肥胖血瘀,阳气本已不畅,然后水湿打入血管,更增其阳虚血瘀痰滞。当时舒畅不过是药物稀释血液促进活血之效,药效一过,则寒湿加重,更损真阳。如此预防中风,是促其中风,得不偿失。经常挂水通血管者,可不慎哉。针曾诊治奥地利施华洛世奇某位董事,中风一年半,经西医诊治后遗留右半身不遂,求治于针灸。如果早期能及时配合针刺或者中药治疗,断然不至于从此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由此感叹中国人其实非常幸福,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一整套中风急救的医疗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地防治中风。奈何中风偏瘫仍然如此之多呢!另外,有研究发现,45-54岁的女性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是同一年龄段男性的两倍,且在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都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分析其原因,多年来女性一直通过月经排出瘀毒,此年龄段女性月经初停,骤然失去排毒途径,瘀毒内滞,气血失畅,浊毒不泄,则上攻神窍,发为中风。更年期的女性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易诱发中风。故需重视预防中风。其治疗原则:平衡阴阳,重在扶阳,补肾通络,兼以活血祛风。方法:一则针刺,请有经验的中医针刺诸风穴,可保不患中风。二则重视灸法,温灸足三里、肾俞、悬钟、涌泉诸穴,可温补脾肾、降气祛风。三则配合汤药。古法有诸续命汤,于中风既可治疗,又能预防,可请明医辨证施用,及时针药调理。临床上可以明显观察到,男人远较女人多见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症。我分析其原因,排除应酬饮食原因之外,亦可能在于女人有月经。女人借天地之力,每月排血一次,趁机排出体内的瘀血痰浊。这样无异于清洗了体内的瘀毒,而且是有规律地清洗。如此可以保证女人的身体不至于出现瘀滞不通的病理情况。毒去瘀化,血气通畅,上实得泄,内风自然不动。男性没有月经,不能及时排出体内淤积的毒素,如果更兼妄劳伤精,便秘于下,怒起于上,则下焦亏虚,上焦蓄实,肝风内动,发为中风。凡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中风之症都属于风证,因此都需忌食动风之物。但按南北朝医家徐嗣伯的说法,此证当忌食十二属相的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肉。风眩之证需忌食肉类,因为一切肉的浓汁,都易引起痰浊内生,阻滞气机,风痰相乱,使血压增高,发生头痛、眩晕、耳鸣等症。且鸡得巽卦,最能助风。凡体内有风所致诸病,皆需忌鸡。如风郁而不畅则为焦虑抑郁,风浮于表则为皮肤诸症,风肆虐于上则为中风头晕,风行于五脏六腑之间则为脏腑诸风。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自然之气机相通,若欲长寿无病,皆需顺应天地变化规律。万物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制化即属天地之道,不可不知。我的朋友说,她家乡一人平时经常通宵打牌,结果某天突然中风,住院三个多月渐觉好转。之后这人开始重视养生,每天看电视养生节目,努力按健康的方式生活,并且向亲友宣传中医。所以说,生病了不完全算是坏事,至少这是一个契机,让我们知道以前的生活、饮食习惯有所不健康。及时改正才不至于白病一场。预防中风再次复发的方法:一则重视养生,特别是精神要平和,饮食要清淡,要顺应四季变化而生活。二则,避风,既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