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笔记_第1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2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3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4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务学习笔记一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益(结果)。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学效益:是指学生一节课的收获,包括: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同教学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学效果,更应看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但教学效率却不同。)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共商榷:一、新教学理念和分段教学目标的把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一)理念的理解诠释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指数学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学习的活动性本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再创造”过程,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将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4、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二)学段教学目标的理解数学学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其中蕴含着这样的思想:让学生经历生活和知识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发展。1、 掌握纵向联系,阶段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体现阶段性,要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发展。如:第一学段的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的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第二学段的学生能领会简单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初步的合情推力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符合本学段学生需求的数学活动。如:教学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5页《活动——摸球》时,我遵循“激发情感,激活思维;激活经验,诱发思维;转变方式,诱导思维,的教学构想,设计了“摸球、游戏、故事、抛硬币”等孩子既熟悉、又便于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了事物发生的可能,实现了本段的教学目标。2、 掌握横向相联系,善学与乐学相结合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参与的效率与学习时所用的方法是否得当相联系。如:上例教学中,正节课孩子们学的轻松、玩的快乐、思考有深度,获得了积极情感体验,增强了数学的学习的信心。二、对教材恰当地分析和使用一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一)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在一次一年级教研活动中,对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68—70页《认识11〜20各数》的“数鸡蛋认数、写数”这一教例,两位执教教师教学过程都为1、组织学生观察全部十幅图。2、然后提问:(1)、从这些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左边十个、右边几个)(2)、你是怎么数鸡蛋的?(2个、5个、竖排、横行)(3)、两盒放在一起一共多少个鸡蛋?(11、12、13、......20)3、看课本读读、写写11〜20各数。从教师的教学中不难看出,教师关注的仍是结果知识,没有真正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通过“摆摆、数数、推推、认认、写写,认识11〜20各数。对教材分析、理解不到位,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一教例可理解设计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知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认数的过程。1、认读写 11(1) 、教师演示:A、 向一张10格演示粘板上贴“星图”——回顾认识1〜10。B、 出示另一张10格演示粘板(与原粘板并列放)。C、 在演示粘板中放入一个星形贴图片。(2) 、设疑:(1) 、两张粘板上的“星”一共有多少个?(2) 、这个数怎么读?怎么写?——学生尝试、教师规范指导2、认读写——12—20(1)、设疑:A、老师在右边粘板上继续放“星”,两张粘板上的“星”一共有多少个?——教师演示B、这些数怎么写?怎么读?、学生随教师的演示边写边读。板书10〜20各数。、认读 顺读、倒读。(二)正确使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因本节教材编排内容非常简单,不利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新知。依据新课程理念,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活动一:感知百分数1、 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视频投影2、 从展示的这些资料中,出现了这样的数:25%、12.8%、120%3、 质疑:、谁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怎么知道的?——百分数、谁能读一读?、“%”这是什么符号?4、 认读百分号、上述百分数。活动二:感悟百分数的意义1、初步感知:空气成分含量统计图(1) 、说一说: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各占百分之几?(2) 、“氧气占21%”这句话怎样说才能让大家听得明白?(3) 、其它气体成分含量该怎样叙述?(氧气)占空气的百分之(二十一) 21%(氮气)占空气的百分之(七十八) 78%(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占空气的百分之(一) 1%2、 深入感知:生活实例若干(像:氧气占空气的21%)(1) 、出示实例,学生读。(2) 、思考: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 研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表示什么?)4、 归纳、概括、总结:(1)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 、用数学的语言概括。——读教材、板书三、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1、学生经验——有效教学的生长点《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如教学《比例尺》。学生已有了比的知识和对地图、平面图的了解,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三角板后,通过比较,得出“图上的边长:实际的边长=1:1”;然后问:“你能把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篮球场同样大小的画在纸上吗?”学生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着。有的在思索,有的边摇头边说:“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一”这时,我慢慢地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地图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马上意识到什么,露出了微笑。于是他们在我没进行任何讲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过的比的知识,把它的长和宽缩小若干倍,又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画了起来,很快就有的同学画好了——“比例尺”的概念自然生成。上述案例证明,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2、 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载体《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又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把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沙子、水“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3、 深入思考——有效教学的内驱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阐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教学《比例尺》,当学生说出“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时,说明思维矛盾已经产生了,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借助思考予以解决。如果教师耐不住性子,作出讲解或提示,都会错过这一学习的有效时机而演变为“灌输”,而与精彩擦肩而过。4、数学再创造——有效教学的必经路《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诱发创造兴趣,成为自己的学习策略。如教学《圆的周长》,我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真实的探索者:通过充分操作,得出“绕”、“滚”、“截”三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像数学家一样经历“问题一一猜测——测量一一再测量一一归纳一一验证”的探究过程,完成数学的再创造。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但我深知: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我们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成长、提高,伴随课程改革探索下去。业务学习笔记二之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国普遍应用于数学教育。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美国2061计划)、德国、上海、北京等国家和地区很多学校都进行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教材的整合和使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取得较佳的实绩。二、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凸显其形式多样,高度交互,信息量大,再现力强,生动开象等优势,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和优化数学课堂,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三、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目标(一)1、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理念。2、 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体系。3、 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在信息技术结合下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体系。4、 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目标(二)1、 充分利用计算机创设的各种情境启迪学生的假设与推断思维能力。2、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形象与抽象并存的信息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揭疑与质疑思维能力。主要观点: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对课题活动的经验积累系统地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校正与创新;结合课题的实际开展情况,引进构建主义思想,在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使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开展课题活动;根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通过分学科分课型分年级进行典型案例的研究,从中归纳出指导课题的新观点、灵活创新的新模式、新结构和新的经验;结合国家新的课改规划和课程标准,广泛吸纳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使课题研究在个性化的基础上逐步做到科学化、系统化、精品化。根据高等教育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拓展说课研究领域,使其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上发挥作用。创新之处:在数学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后,使得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于数学课程的理念形成统一。三、 研究内容1、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作适当课程资源的开发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具有声、像、图、文的多媒体数学课件。3、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数学思考与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四、 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是围绕“十五”期间《“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2010)》和《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贯彻实施的情况展开。包括(1)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分析和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的了解和分析,(2)信息技术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3)论文的撰写和课件的制作,(4)网络活动和实践。鉴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实验分析总结、课件制作和网络活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的要点:(1)以《小学信息技术知识》为内容,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2) 以数学知识答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课题实施的效果。(3) 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容,评价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声、像、图、文的制作和网络生活实例的教学情况。(4) 当前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结合的热点问题的态度。五、 研究方法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课例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和网络实践法(一) 课例研究法。总体上,采用具有声、像、图、文的多媒体教学。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二) 辅以个案研究法。(1) 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2) 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3) 对于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4) 边研究边总结。(三) 网络实践法。以网络技术(校园网、INTERNET等)为支点,结合课程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六、 技术路线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投入较大,每个教室都配备电教平台,教师一人一部电子笔记本,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都具有中级以上信息技术等级的实际,我们走具有声、像、图、文的多媒体制作和网络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技术路线。七、 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06.5-2006.7)(1)、针对当今的数学教学现状,了解信息技术现状和新课程教学大刚的要求等内容。、建立课题研究组、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开题。实施阶段(2006.8—2008.6)按计划实施,并收集资料,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型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第一阶段:理论、信息技术和电脑知识的提高性学习。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不断探索,建立资源库等工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总结研究的成果:如学生的思维创新结论;教师的论文、总结、课件等成果,汇集成册,。总结阶段(2008.7—2006.9)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政治学习笔记之平凡的师爱非凡的力量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一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一、学无止境,师爱的源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海无涯,正如陶行知所说:“活到老,学到老。”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学到老。从郑州师范毕业已十八个年头,但自己始终不敢放弃学习,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挤出时间学习,从自学大专知识到本科自学考试的毕业,期间有种种困难,自己都不言放弃,只要有学习机会,自己会积极参加,从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业务领导培训到今天的名师研修班的学习,自己都非常珍惜这些学习机会,同时自己有空余时间,还要自学名家的教学理论和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书籍在手,每每翻起,必开卷有益,获得点滴灵感,得到-些帮助。二、 为人师表,师爱的基础。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我要求学生早上不迟到,按时早读,虽然自己的家离学校很远,但自己十几年如一日,都在早上7:30前到校,帮助学生打扫卫生,辅导早读,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作榜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使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三、 爱每一个学生,师爱的准则。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