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汇总(重点)_第1页
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汇总(重点)_第2页
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汇总(重点)_第3页
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汇总(重点)_第4页
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汇总(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汇总(重点)常用数学常识:一组数据:78,78,81,82,831.算数平均数:简称均数、平均数、均值,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例如:(78+78+81+82+83)÷5=80.4注:求算数平均数也并非真的让你与小学生一样把数加起来,然后再除以个数,而是要先通过观察,设置一个假定平均数,比如本组数的样本个数为5,假定平均数为80,则这组数与假定平均数的差的和为:-2-2+1+2+3=2,那么2÷5=0.4,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80+0.4=80.4。2.中数:也叫中位数、中值,一组数据被分开后,两边个数相等的那个数。上组数据中81即是中数。但一组数据是偶数时,需要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数。如:78,78,81,82,83,85,该组数据的中数是81和82的平均数,即81.5。3.众数:也称范数、密集数,是指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78即是该组数的众数。4.平均差:次数分布中所有原始数据与平均数绝对离差的平均值。上组数据的平均差计算:(|78-80.4|+|78-80.4|+|81-80.4|+|82-80.4|+|83-80.4|)÷5=1.925.方差:也叫均方,变异数,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方差表现的是各个数据以平均数为中心的离散程度。上组数据的方差计算:[(78-80.4)2+(78-80.4)2+(81-80.4)2+(82-80.4)2+(83-80.4)2]÷5=4.246.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它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集散程度。上组数据的标准差为:注: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为直观理解一组数的离散程度,尽管计算比较麻烦,但是如果一组数据的差距不大,则值就小;如果如果一组数据的差距比较大,则值就大,说明离散程度高。因此在一般选择题中,我们只要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就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估计出标准差的大小。例如:【2020年下真题】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是表示精确度的重要指标。在一次考试中,一组同学的成绩分别是83,82,81,79,78,77,则该组同学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是()A.80和2.16B.80和4.66C.81和2.16D.81和4.66【解析】假定平均分为80,则各数与平均分的差的和是:3+2+1-1-2-3=0,则该组数的平均分为80。只有A和B正确的前提下,该组数据的标准差肯定是小的,因此可以初步判断A项是正确的。精确计算如下:文化素养之成语与人物: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2.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比喻及时奋发。3.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代左思的《三都赋》(魏蜀吴三都)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后常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4.东山再起:谢安《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秦和西晋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6.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7.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8.铁杵成针:李白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前途光明的学业或事业,即便有天赋的人去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9.桃李满天下:狄仁杰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狄公)“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10.请君入瓮:周兴《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11.黄袍加身:赵匡胤《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后来用“黄袍加身”指政变成功,夺得政权。12.精忠报国:岳飞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现比喻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13.东窗事发:秦桧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14.胸有成竹:文与可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15.终南捷径:卢藏《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做官,就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终南山,希望得到征召。后果然被召去当了大官。司马承祯也曾被召,想归山。卢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缓缓地说:“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后以“终南捷径”比喻最近便的升官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16.马革裹尸:马援《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指英勇牺牲在战场。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18.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19.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20.暴殄天物:纣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21.手不释卷:刘秀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形容勤奋好学,书本不离手。22.嗟来之食:黔敖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23.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24.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25.病入膏肓:蔡桓公、扁鹊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26.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27.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28.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29.程门立雪:程颐、杨时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30.司空见惯:刘禹锡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31.梦笔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32.力透纸背:颜真卿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33.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34.多多益善: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比喻越多越好。35.举一反三:孔子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116.举案齐眉:梁鸿、孟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37.悬梁刺股:苏秦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说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38.沆瀣一气:崔沆、崔瀣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唐朝有个主考官崔沆,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当时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39.江郎才尽:江淹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40.毛遂自荐:毛遂《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41.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秦朝宰相吕不韦著《吕氏春秋》,后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4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以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度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注意“度”不是“渡”,“抄小路”不是“横过水面”。43.鸿雁传书:苏武出自《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比喻每年秋季鸿雁南飞,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希望靠鸿雁传回信息。44.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陈胜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人民起义。45.孔融让梨:孔融出自《世说新语笺疏》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教育小孩儿要懂得礼让。46.覆巢之下无完卵:孔融之子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孔融“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47.孺子可教:张良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形容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48.背水一战:韩信、张耳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背水一战,指汉语成语汉“背水一战”。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49.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50.文姬归汉:蔡文姬出自《后汉书·董祀妻传》:蔡琰(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蔡文姬于兵荒马乱中为董卓旧部羌胡兵所掳,流落至南匈奴左贤王部,为左贤王妻,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路上写《胡笳十八拍》,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51.金屋藏娇:刘彻出自汉班固《汉武故事》:成语讲述汉武帝四岁时为胶东王,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52.不得要领:张骞出自《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分。“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53.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救赵,解巨鹿之围)“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出自典故“钜鹿之战”,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不留退路。54.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时蜀汉的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55.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56.刮目相看:吕蒙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57.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58.乐不思蜀:刘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59.总角之好:周瑜、孙权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总角”出自《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宴宴。”总角:小髻,古代未成年的儿童头发扎成的小髻。“总角之好”指童年时要好的朋友。后因以“总角之好”为童年时的好朋友之典故。60.顾曲周郎:周瑜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61.七步成诗:曹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指人才思敏捷。62.言过其实:马谡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诸葛亮让其镇守街亭,因失街亭没斩。比喻说话夸大,同实际不符。63.七擒七纵:诸葛亮、孟获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64.横槊赋诗:曹操出自于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於古。”宋·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héngshuòfùshī)指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也比喻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65.才高八斗:曹植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66.学富五车:惠施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原意是指惠施尽管知道的多,写的书也够五车拉,但是庞杂不得要领,后比喻学问渊博。67.一身是胆:赵云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68.封金挂印:关羽出自小说《三国演义》,说的是“关云长挂印封金”的故事。“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现在多指挂帅。69.单刀赴会:关羽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70.望梅止渴:曹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71.割发代首:曹操出自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72.宝刀未老:黄忠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73.老骥伏枥:曹操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马站在槽头,还想着驰骋千里。比喻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74.刮骨疗伤:项羽、华佗出自《三国演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故事: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后来也用刮骨疗毒(伤)比喻意志坚强的人。75.寻章摘句:孙权出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同“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文句,缺乏创造性。76.鸡犬升天:淮南王刘安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77.淮橘为枳:晏婴出自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78.分道扬镳:北魏孝文帝出自《魏书·河间公齐传》: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县官元志与御史中尉李彪在路上相遇,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官职比对方的高而互不相让,就去找孝文帝评理。孝文帝说:“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你们各走各的道就是。”79.成败萧何:萧何、韩信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80.胯下之辱: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综合素质》之外国美术极简史:1.文艺复兴“三杰”:(1)达芬奇:①《最后的晚餐》②《蒙娜丽莎》③《达芬奇自画像》④《岩间圣母》(2)米开朗基罗:①《最后的审判》②《创世纪》(3)拉斐尔①《圣母子》②《西斯廷圣母》③《雅典学院》④《大公爵的圣母》2.十七-十八世纪美术:(1)鲁本斯:巴洛克绘画代表人物:巴洛克这个名词源自于西班牙语,本来的含义是“变形的珍珠”,有“艳俗”的意思,因而起初是贬义词,随着巴洛克在欧洲慢慢风行才逐渐褪去这种不良色彩,变成了浮夸与幻象感、华贵与繁盛的代名词。《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抢婚(2)伦勃朗:①《夜巡》②《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3.19世纪欧洲艺术:(1)新古典主义:①达维特:《荷拉斯兄弟的誓言》《马拉之死》②安格尔:《泉》《土耳其浴室》《大宫女》(2)现实主义①米勒:《拾穗者》《晚钟》《牧羊女》(3)浪漫主义①热理科:《梅杜萨之筏》②德拉科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萨达纳巴尔之死》(4)印象派①马奈:《草地上的午餐》②莫奈:《日出印象》莫奈:《睡莲》莫奈:《鲁昂大教堂》:哥特式建筑③梵高:《向日葵》梵高:《星月夜》梵高:《有乌鸦的麦田》④塞尚:《圣维克多山》塞尚:《有一筐苹果的静物》⑤高更:《手捧果物的女人》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4.现代艺术(1)毕加索:立体主义代表人物①《亚威农少女》②《格尔尼卡》成语故事与历史人物: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2.道路以目:周厉王出自《史记·周本纪》:“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是说,人们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们对周厉王暴虐统治的恐惧。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意思是,阻止人们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不让人们说话,必有大害。《诗经·硕鼠》就是指的周厉王统治时期的歌谣,后爆发国人暴动。4.网开一面:商汤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5.酒肉池林:商纣王出自《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6.焚书坑儒:秦始皇加强王权,统治思想。7.指鹿为马:赵高、秦二世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8.先发制人:陈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泛指先下手采取行动。9.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10.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11.老马识途:齐桓公、管仲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管仲的改革下,终成春秋五霸之一,“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12.尊王攘夷:齐桓公小白出自《史记》:齐桓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征讨天下,成为中原霸主,后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13.一鼓作气,再衰三竭:曹刿出自《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狡兔三窟:孟尝君、冯谖出自《战国策》:孟尝君与门客冯谖的故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第二窟:烧毁地契,第三窟:引荐给齐湣王。15.高枕无忧:孟尝君、冯谖出自《战国策》人有狡兔三窟,可以高枕而卧,后用“高枕无忧”比喻没有需要担心的事儿。16.前倨后恭:苏秦出自《史记》: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意思是说为何以前傲慢而现在恭敬呢?17.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廉颇认为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18.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19.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20.价值连城: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比喻物品十分贵重。21.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形容愤怒到了极点。22.渑池之功:蔺相如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23.廉颇老矣:廉颇、赵王、郭开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所做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4.鸿门宴:刘邦、项羽出自《史记·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准备进攻刘邦。刘邦到鸿门跟项羽会见。酒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想乘机杀死刘邦。刘邦在项伯、樊哙等人的护卫下乘隙脱逃。后指加害客人的宴会。25.秋毫不犯:刘邦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刘邦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