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31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31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31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31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31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方案设计探究实验

非选择题(共10题)

1.漠乙烷是卤代煌的代表,通过对浸乙烷的探究来掌握卤代煌的性质,可以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

I.已知:NaBr+HSO(浓)—NaHSO+HBrCHCHOH+HBr-CHCHBr+H0

24歹432r322

漠乙烷的沸点38.4℃,实验室制备溟乙烷(CHCHBr)的装置和步骤如下:

32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图所示的U形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1nL78%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3g演化钠和几粒碎瓷

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更好的加热方式是。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气体HBr为Br,导致U形管中粗制的漠乙烷呈棕

2

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Br,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2

A.NaOH溶液B.H0

2

C.NaSO溶液D.CC1

234

分离时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漠乙烷,

可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CaCl,再进行(填操作名称)。

2

II.澳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可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

溟乙烷的性质,用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

起参与探究。

-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1

(1)在试管中加入5mL1mol/LNaOH水溶液和5mL澳乙烷,将试管如图固定后,加热。

①试管口安装一长导管的作用是。

②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是和o

(2)在试管中加入5mLNaOH乙醇溶液和5mL漠乙烷,将试管如图固定后,加热。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②为证明漠乙烷在NaOH乙醉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

检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在气体通入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

作用是o

2.硫酸亚铁铉[(NH)Fe(SO)]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产物不同。

4242

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A中的硫酸亚铁镂至分解完全。

确定分解产物的成分。

HClWBaCI.ILO.WB.CI.

双合洛秋混合济液

CD

(1)B装置的作用是。

(2)实验中,观察到C中无明显现象,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确定产物中定有气体

产生,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若去掉C,是否能得出同样结论并解释其

原因»

-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3)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宗色粉末,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残留物仅为Fe2O3.而不

含FeO。请完成表内容。(试剂,仅然和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取少量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稀硫酸,充分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固体残留物仅为FeO

—s

(4)E中收集到的气体只有N,其物质的量为xmol,固体残留物刚体死目物Fe0的物质的量

223

为ymol,D中沉淀物质的量为z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x、y和z应满足的关系

为________。

(5)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写出硫酸亚铁镂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

3.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w-、Ag,的氧化性。

查阅资料:Ag-+1=AglI'=1.2X10,6;2Ag-+21-=2AgI+1,K,=8.7X10'

(1)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Ag>Cu2,。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是。

(2)方案2:通过CW-、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试剂

实验编号及现象

试管滴管

1.0mol/LAgNO溶液I.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1.0mol/L3

KI溶液

1.0mol/LCuSO溶液II.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2mL4

①经检验,I中溶液不含I.1,黄色沉淀是

②经检验,II中溶液含推测"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

-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泡液

过滋、洗演

取上层浴液

灰黑色固体

jwrojy-程HC1~~白生沅淀B

黄色沉淀

a.检验滤液无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

C.白色沉淀A与Ag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说明氧化性Ag+>Cu2+。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mol/L,b、d中溶液pH七4)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

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o

③方案2中,Cw,能氧化1,而Ag,未能氧化1-。其原因一是从K值分析:;二是从CU"

的反应特点分析:。

4.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已知:乙醛可被氧化为乙酸。

-4-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D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

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鼓入空气的速率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3)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乙的作用是。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填

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氯化钠溶液B.苯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5.某小组研究AgCl的溶解平衡:向10mLlmol/LKC1溶液中加入1mL0.2mol/LAgNO,溶

液,将浑浊液均分为2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其中一份浑浊液过

i.滤液澄清透明,用激光照射有丁达尔现

滤,向滤液中放入蛇条

象。

I赧0

ii.放入Mg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

气体可燃,滤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5-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iii.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棕褐色浑浊

物,Mg条表面也逐渐变为棕褐色,产生

气泡的速率变缓慢。

向另一份浑浊液中放入

iv.棕褐色浑浊物的量明显多于实验I,Mg

大小相同的Mg条

II条表面棕褐色更深,其他现象与ii、iii相

n同。

已知: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Ag,0(棕褐色或棕黑色),Ag粉为黑色,AgCKAg,0可溶于

浓氨水生成Ag(NH),+

(1)滤液所属分散系为。

(2)现象ii中无色气泡产生的原因是(写出化学方程式)。

(3)现象iii中,导致产生气泡的速率下降的主要影则坦承是。

(4)甲认为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一定有Ag和Ag,O,其中生成Ag的离子方程式为一。

(5)甲设计实验检验Ag:取实验I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试

剂a,反应结束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浓硝酸,产生棕色气体,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

①白色不溶物为(填化学式),棕色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写离子方程式)。

②试剂a为,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o

③该实验能证明棕褐色物质中一定有Ag的实验现象是。

(6)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了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有Ag.O,实验方案是:取实验I中

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

(7)综合上述实验,能说明存在AgCl(s)=Ag*(aq)+Cl-(aq)的证据及理由有。

6.碘化钠在医疗及食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肿(NH・HO)为原

22

料制备碘化钠。已知:水合肺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班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CO(NH)(尿素)+NaC10+2Na0HfNH•HO+NaCl+NaCO

2224223

①制取次氯酸钠和氧氧化钠混合液的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6-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若该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反应后测得三颈瓶内CIO与CI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则氯气与

3

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制备水合肺时,应将滴到中(填“NaClO溶液”或“尿素溶液”),

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

(2)碘化钠的制备采用水合助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NaOH溶液水合肿N2H4・氏0

[―^Lni--------------_

碘T合成—*还原一>结晶—碘化钠固体

N2

在“还原”过程中,主要消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10,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3

。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

碘化钠,但水合胧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其原因是

(3)测定产品中Nai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10.00g样品并溶解,在500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5.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FeCl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M溶

3

液作指示剂:

c.用0.2100mol•5的NaS0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方程式为:2NaS0+1=NaS0+2NaI),

2232232246

重复实验多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5.00mL。

①M为(写名称)。

②该样品中Nai的质量分数为。

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0。

2

-7-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KCICh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锦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

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g»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以下是测量收集的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请填写步骤代号)。

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是(保

留小数点后两位)。

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2-澳丙烷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夹持和加

热装置已略去):

-8-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3-水卜imKWiojwi

ww

实验步骤:

i,将圆底烧瓶用水浴加热,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水;

ii.将分液漏斗中的27臭丙烷与NaOH溶液的混合液滴入圆底烧瓶内。

(1)水冷凝管a口是(填“进水口”或“出水口”

(2)取具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经红外光谱检测,其中一种物质中存在C-0键和0-H键。

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是o

(3)实验中酸性KMnO溶液褪色,生成该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的物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4

(4)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9.汽车用汽油的抗爆剂约含17%的1,2一二浪乙烷。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

1,2一二澳乙烷,具体流粘如下:

已知:1,2一二漠乙烷的沸点为131℃,熔点为9.3℃。I1,2一二澳乙烷的制备步聚①、

②的实验装置为:

-9-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实验步骤:

(i)在冰水冷却下,将24mL浓硫酸慢慢注入12mL乙醇中混合均匀。

(ii)向D装置的试管中加入3.0mL液漠(0.lOmol),然后加入适量水液封,开向烧杯中加入

冷却剂。

(iii)连接仪器并检验气密性。向三口烧瓶中加入碎瓷片,通过滴液漏斗滴入一部分浓硫酸与

乙醇的混合物,一部分留在滴液漏斗中。

(iv)先切断瓶C与瓶D的连接处,加热三口瓶,待温度上升到约120C,连接瓶C与瓶1),待

温度升高到180〜200℃,通过滴液漏斗慢慢滴入混合液。

(V)继续加热三口烧瓶,待D装置中试管内的颜色完全褪去,切断瓶C与瓶D的连接处,再停

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装置玻璃管的作用为»

⑵(iv)中“先切断瓶C与瓶D的连接处,再加热三口瓶”的原因是

(3)装置D的烧杯中需加入冷却剂,下列冷却剂合适的为

a.冰水混合物b.5℃的水c.10℃的水

H1,2一二漠乙烷的纯化

步骤③:冷却后,把装置D试管中的产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

步骤④:用水洗至中性。

步骤⑤:“向所得的有机层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过滤,转移至蒸储烧瓶中蒸储,收集

130〜132c的储分,得到产品5.64g。

(4)步骤③中加入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0-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5)步骤⑤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作用为。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

为。

10.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已知:

物质BaSO4BaCOjAglA5C1

溶解度/g2.4X10-41.4x10-3J.OxlO-7L5xl0T

(20t)

(1)探究“。,和BaSO,之间的转化,实验操作:

试剂A试齐ljB试剂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INaCONaSO

2324

BaCl

2

实验HNaSONaCO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2423

①实验I说明BaCO全部转化为BaSO,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

34

②实验II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实验H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BaSO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

4

(2)探究AgCl和Agl之间的转化,实验III:

3浦0.1molL乙溶液

_0.1moLL取⑷

n充分提荔后n

mL0.1moLL审源演

实验W: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l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

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c>b>0)o

-1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电压表

装置步骤

读数

「如图连接装罡并加入试剂,闭合a

K

■■晌中滴入()至沉淀b

右勾iiBAgNO3aq,

0.1mol/L1完全

0.01molt

叫卜用

由-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⑶c

AB

M重复i,再向B中加入与iii等量a

NaCl(s)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实验田证明了AgCl转化为Agl,甲溶液可以是(填序号)。

a.AgNO,溶液b.NaCl溶液c.KI溶液

②实验IV的步骤i中,B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③结合信息,解释实验IV中b<a的原因:。

④实验IV的现象能说明Agl转化为AgCl,理由是

11.某实验小组探究少量C1和FeBr反应的过程。

22

(1)配制FeBr溶液:

2

i.配制50mL1.Omol/LFeBr溶液;

2

ii.上述溶液呈淡黄色。取少量此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红色。

①配制50mLl.Omol/LFeBr溶液需要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_________。

2

②由ii可知,此FeBr溶液呈黄色的原因是其中含有,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其原因:

2

⑵氯气和FeBq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1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

[伯和以水

「3滴混扬KI-液

七深色溶液

,it

分成两份

KSCN溶液

2mLiQmolL'FeBr,目血红色溶液

淡黄色溶液3

据此甲同学得出结论:少量C1既能和Fez-又能和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①C1和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②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证明C1和Br发生反应,理由是。

2

③乙同学改进实验如下:在上述FeBr,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取上清液2mL,向其中滴加3

滴饱和氯水后,再加入CC1,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乙得出结论:少量C1只与Fe”反应,

•I2

不与Br反应。乙得出该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3)丙同学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反应过程:

一W气的CC1.

饱和郡港1mL

也移至大试%

妇长试暂

号-徐黄色

E无色

8ml.LOmolfFeBFj

淡黄色希液

①转移到大试管前CC1液体中呈红棕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

②丙通过此实验可得出结论:。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高镒酸钾与铜的反应,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现象

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由铜片向外侧依次呈现:

铜片A区澄清且几乎无色;

\,培养腹B区底部覆盖棕黑色固体;

C区澄清且紫色变浅

-1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10mL0.005molL-iKMnO酸性溶液

4

资料:a.Cu+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2Cu+=Cu+Cu”

b.MnS为粉红色沉淀、溶于强酸;CuS为黑色沉淀、不溶于强酸

(DQ1被氧化成,依据是。

(2)为探究MnO的还原产物,取A区中溶液(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有Mn2+生成。

4

(3)A区中KMnO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

(4)经检验,B区的棕黑色固体是MnO,,从溶液中离子扩散的角度,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B

区和C区中的现象:。

(5)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定量实验:

实验一现象

]|o.54g铜片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少了0.02g,溶液中无固体析出、

25mL0.005m。]LiKMnO,酸性溶液紫色变浅

溶液

通过计算,分析溶液紫色变浅而未完全褪色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水浴加热C分液漏斗蒸憎冷凝回流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

CHCHBr+NaOH-^tCH=CHt+NaBr+H0乙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蒸汽

32A222

【分析】

I.(1)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最好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2)U形管得到了滨乙烷,澳乙烷中混有澳,除杂时注意澳和漠乙烷的性质角度考虑;分液

用到分液漏斗;溟乙烷不溶于水,水洗后分液分离,再加入无水CaCl,最后进行蒸储操作;

2

II.(1)①澳乙烷易挥发,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减少漠乙烷的损失;

②根据乙醇分子结构中有三种氢原子选择检测方法;

(2)①漠乙烷为卤代烧,同NaOH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消去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CHBr+NaOll-21^»CH=CHt+NaBr+I10;

32A222

-14-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②无论发生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溶液中都会产生Br,但生成的有机物不同,故应检验生

成的有机物;乙醇易溶于水,而乙烯难溶于水。

【详解】

I.(1)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外,最好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2)在U形管内有Br,A.滨乙烷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错误;B.滨乙烷和漠单质均不

2

溶于水,无法进行分离,故B错误;C.NaSO与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SO可除去浪,故C

2323

正确;D.澳和澳乙烷都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将二者分离,故D错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

涤后静置然后分液,萃取分液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CHBr,可用

25

水洗,分液后再加入无水CaCl,利用沸点不同再进行蒸播分离;

2

II.(1)①澳乙烷的沸点38.4℃,嗅乙烷易挥发,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减少漠乙烷的损失;

②乙醇分子结构中有三种氢原子,它们的比为3:2:1,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检测,也可用红外

光谱检测;

(2)①澳乙烷为卤代炸,同NaOH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消去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CHBr+NaOH>CH=CHt+NaBr+H0;

32A222

②无论发生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溶液中都会产生Br,但生成的有机物不同,滨乙烷发生

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所以应检验生成的有机物乙烯;检验乙烯可根据其能使酸性高铳酸钾褪

色的原理进行,但同时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镒酸钾褪色,故需要除去乙烯中的乙醇,乙醇能溶

于水,而乙烯不能溶于水,故在气体通入酸性高镭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作用是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蒸汽。

2.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SOSO+H0+Ba2-=BaS0I+2H-否,若有SO也有白色

222243

沉淀生成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高镒酸钾溶液、KSCN溶液若高锌酸钾溶液不褪

色,力口入KSCN溶液后变红3x+y=z2(NH)Fe(SO)5w)rFe0+2NHt+Nt+4S0f+5110

4242233222

【详解】

(1)硫酸亚铁镂[(NH)Fe(SO)]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分解,H、。结合有水生成,故

1212

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

(2)装置C中BaC^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0,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

会生成硫酸领白色沉淀,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但该装置中没有明显现象,可知产物

中无有S0气体生成;装置D中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有S0气体生成,通入过氧化氢发生

32

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馍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5-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SO+H0+Ba2.=BaS0;+211,若去掉C,若有SO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得出说明出有SO而无

222132

SO的结论。

3

(3)根据Fe,,的还原性,可以用高锈酸钾溶液检验,依据Fe3,与KSCN溶液后变红可检验,方

法为:取少量A中残留物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将溶液分成

两份,分别滴加高镭酸钾溶液、KSCN溶液(或:依次滴加KFe(CN)溶液、KSCN溶液或其他合

36

理答案)并振荡,若高镒酸钾溶液不褪色,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或:加入KFe(CN)溶液无

36

现象,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或其他合理答案),则残留物仅为Fe0而不含FeO。

23

(4)若产物中有氮气生成,则失去电子的元素是Fe和N,得到电子的元素是S,[(NH)2Fe

4

(SO)]分解,E中生成xmolN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xmol,生成ymolFeO失去电子的物

■12223

质的量是2ymol,D中沉淀物质的量为zmol,即生成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zmol,则得

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z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6x+2y=2z即3x+y=z;

(5)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完成硫酸亚铁镀[(NH)Fe(SO)]在500℃时

4242

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H)Fe(SO)500aFe0+2NHf+Nf+4S0t+5H0

1212=====233222

【点睛】该题为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如HO,FeO,FeO,SO等,考查实验设

2232

计,氧化还原的计算等知识,理解实验目的和掌握基础知识为关键,难度适中。

3.Cu+2Ag+=2Ag+Cu2+;AglCw+AgClCuI+2Ag+=Cuz*+Ag+AgI21-2e-=

1„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24的lmol/LNa,S(),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

针偏转K>K,,故Ag,更易与1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l2CU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