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25猜想型探究实验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25猜想型探究实验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25猜想型探究实验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25猜想型探究实验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细练25猜想型探究实验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猜想型探究实验题

非选择题(共12题)

1.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

(1)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海水中MgCl,-Mg(OH)-MgCl/6H0fMgCl-Mg

①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2)①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C+2MgO,此反应类型属于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②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氮化

镁的化学式。

(3)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

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

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10.65.24.0

从以上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为o

(4)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

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OH)CO;小花认为可能是Mg(0H)。

2232

小花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一。

实验探究:小赵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

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湾清石灰水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和Mg(OH)/O,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

出Mg(OH)CO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23

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气体中混

22

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与过氧化钠(Na0)反应的实验。请

222

氨钠溶液

ABCD

(1)装置A的作用是。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的蒸储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

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C0;猜想二:NaOH;猜想三:岫(;0和岫011,经过讨论,大家一致

2323

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献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献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

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镀(NHf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p固体,有气

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

2

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I:CO;猜想II:CO;猜想III:。

2

[设计方案]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

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装置A中的现象是。

(2)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填序号)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碳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mm

12

B+C(广口瓶+混合液)mm

34

⑶若猜想H成立,则理论上(m-m)(m-m)(填">"或”=”)。

43-----------------------------12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组成及性质。甲同学以装置I进行实验:

加热后,试管A中液面上产生大量白雾,铜片表面先变黑后开始溶解,同时发现试管B中出

-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现白色沉淀。反应结束后,试管A中得到灰绿色溶液,底部沉积少量白色固体,未溶解的铜

片表面仍有黑色物质附着。倾倒出液体后,向白色固体上小心加水,溶解后溶液呈蓝色。结

合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查阅资料):①CuS不溶于稀硫酸,能够溶于热的稀硝酸中,且产生SO、离子。

24

②98.3%浓硫酸的沸点:339℃:

③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1)试管B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II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

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2

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操作①的目的是,洗

气瓶B中的试剂是。

(3)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丙滴加的试剂可能是。

A.NaOH溶液B.NaAlO溶液C.H0溶液D.酸性KMnO溶液

2224

(4)探究上述实验过程中铜表面产生的黑色固体组成,某同学猜想可能为CuO或CuS的一种,

2

将未溶解的表面有黑色物质附着的铜滤出、清洗、干燥、磨碎。下列实验设计能够确认上述

同学猜想的是。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A.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硝酸加热观察是否溶解,试管口是否有气体变红棕色

B.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C.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加热,溶解,加入BaCl检验是否产生SO2.离子

24

(5)取上述反应的烧瓶中残留物制备CuS()・5H0晶体,残留物去除不溶物后中缓缓加入适量水,

4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该晶体。

5.某实验小组在电压12V电流3A的条件下电解2moi/L的氯化铜溶液并探究其产物的性质。

(1)根据电解原理,预测:阴极发生的实验现象是。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一

电解氯化铜溶液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组同学在实际电解过程中,意外的观察到下表的实验现象:

条件电极现象

3min后,附近溶液变成棕褐色。30min后,溶液变成深棕褐色。电极

阴极

电压12V

底部表面有少量红色金属生成,还有少量白色物质。

电流3A

阳极开始出现少量气泡,后来气泡增多。

实验小组学生对阴极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资料1:CuCl是白色的难溶物,用Cu还原CuCl溶液可以得到CuCl沉淀,它易溶于浓盐酸,

2

用水稀释CuCl的浓盐酸溶液则又析出CuCl白色沉淀。

资料2:[CuCl.CuCl(HO)](棕褐色)=CuCl+Cw.+3Cl+H0。

2222

I.探究阴极表面产生的白色物质:

①根据资料写出Cu还原Cu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

②学生为了确定阴极产物进行实验A:取2noi/L的CuCl溶液,加入铜粉,充分振荡,几分钟

12

后,试管底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出白色固体,加入浓盐酸,固体溶解,加水稀释,又析出

-5-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白色沉淀。

如果要确认阴极产生的白色沉淀是CuCL还需要进行对照实验B,该实验的设计方案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A和实验B的对比,可以确定阴极产生的白色固体是CuCl。

II.探究阴极区域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

猜想1:可能是CW,与高浓度的C1发生络合反应所致。

实验C:向2moi/L的CuCl溶液中加入,溶液呈现绿色,没有变成棕褐色。

2

实验结论:溶液颜色呈现棕褐色______(填"是”或者“不是")由于Cu"与高浓度的C1发生

络合反应所致。

猜想2:棕褐色溶液可能与+1价Cu有关。

实验D:用铜粉和2moi/L的CuCl溶液反应制备[CuCl-CuCl(H0)],取少量该标准溶液与实

2222

验中得到的棕褐色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步骤一:配制标准[CuCl.CuCl(HO)]棕褐色溶液进行稀释,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222

I无产生自2沆口,与洛然|.打入6mL范0M.|V|灌加港殳R

I总衣豆茶希通色“I|||」曾一体“1猊工双用|

附同守U切

2»L?«QI/LCUCI*漆俄,深雄福电客凌。自邑沉淀“白色回体早

步骤二:取阴极附近的棕褐色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进行对照,请画出对照实验的流程图。

实验结论:通过对照实验,确认棕褐色溶液与+1价Cu有关。

6.某兴趣小组探究溶液的pH对KI与0,反应的影响,实验如下。

装置烧杯中的液体现象

5分钟后无明显变

①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

②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

5分钟后溶液变蓝

%+2mL0.2mol/LHC1溶液

W③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2mL0.2mol/L5分钟后无明显变

KC1溶液化

④2mLpH=8.5混有KOH的1mol/LKI溶液+5滴淀粉5小时后溶液才略

-6-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变蓝

5小时后无明显变

⑤2mLpH=10混有KOH的lmol/LKI溶液+5滴淀粉

(1)实验①中无现象,可能的原因是:i.KI与0不反应,ii._________。

2

(2)若放置5小时后,实验①中的溶液变蓝,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

⑶去掉实验③,对该探究过程(填“有”或“没有”)影响。

(4)对于实验⑤的现象,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0不能氧化I”,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

2

验⑥,验证猜想。

moVLKI溶液+淀粉

b

i.烧杯a中的溶液为一。

ii.实验结果是b中溶液变蓝,此猜想不成立。)后,a中的电极反应式是。

2

iii.实验⑥的结果说明实验⑤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7.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SO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

3

成实验。

(1)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o

乙同学认为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2Fe3++3S02-+6HO=2Fe(OH)(胶体)+3HSO

32323

(2)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SO,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7-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②取5mLFeCl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SO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

323

褐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

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3)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4)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溶液中加入NaCO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

323

子方程式是»

②从形式上看,NaCO和NaSO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两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

2323

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SO2-水解能力较co2-小外,还有

33

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T、2mol•L-u18.4mol,L

t)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i•L।的硫酸反应速率Mg>Fe,Cu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

于试管中不反应快

②____________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

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8-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

是o

实验二:已知2KMnO+5HCO+3HSO=KSO+2MnSO+8HO+10COt,在高镒酸钾酸性溶液

42212424422

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

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5)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丙同学认为KMnO与HCO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

-1224

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的影响。

(6)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高镒酸钾酸性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

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钾B.硫酸镒C.二氯化钛D.水

9.“摩尔盐”[(NH)Fe(SO)-6110]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查阅文献得知:''摩尔盐”

12<122

隔绝空气加热至500℃时可完全分解,但产物复杂。某学习小组欲探究其分解产物。

I.(提出猜想)摩尔盐受热分解,小组同学认为分解产物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a.Fe0、SO、NH、H0b.FeO、NH、SO.II0

23332332

c.FeO、SO、NH、II0d.Fe0、NH、SO、SO、II0

232233232

经认真分析,通过推理即可确定,猜想不成立(填序号)。

II.(实验探究)为检验分解产物,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B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容器名称是。

(2)取一定量“摩尔盐”置于加热管A中,加热至分解完后打开K,再通入',目的是o

(3)观察到A中固体逐渐变为红棕色,B、C中均产生白色沉淀。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4)待A中剩余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几滴KSCN

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9-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5)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A中残留物不含FeO,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是:取少量A中残留物

放入试管中,o

III.(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装置B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分解产物中一定含SO,原因是_______。

3

10.在无机化工中,硫酸亚铁钱[(NH)Fe(S0)]是制取其它铁系化合物的原料,如制取氧化

4212

伯系颜料、磁性材料和黄血盐等。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NH)Fe(SO)完

4242

全分解的产物。

已知:①隔绝空气受热完全分解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98%浓硫酸能顺利吸收S0。

3

I.甲同学根据以下流程探究分解的部分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川wa1共0^571-»|;MM!H45cMi1•…”

1

A.BCD

(1)B装置预期的现象是;C装置的作用可能是,D装置可以检验分解产物中是

否含有_____。

(2)加热前先通一会儿N,再关闭气阀,其目的是_______。

2

II.乙同学猜想(NH)Fe(SO)分解时可能生成了SO,为了验证他的猜想,小组同学又提供了

12123

如右图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n

1*京苴

Ipe»

(3)不能选择E和F装置的原因是o

(4)加热装置A与G、H连接并进行实验,请你提出需要改进的方案。

(5)己知饱和S0水溶液中c(S02)=6.0X10叩01叱“Ksp(BaS0)=5,4X10通过计算判断

233

在1.Omolli的B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纯净的SO能否生成BaSO沉淀?

223

(6)当G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时,并不能说明A中生成了S0,理由是_______;为了进一步

3

证明是否有SO生成,请你补充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的操作过程)。

3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S0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

24

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10-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SO、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1、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

244

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SO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24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小招交流檎量

学生h的外tr七况中尤里初珞后.Atarm产生\;电.有如小工之政松京初已从

饵丝点而进入太小酰中,黑巴励及起什么?俶得媒定!

学生2:,代电检圣到.K2敏仁林场史,后*,如射£方氏由士更伟.欢怒送灰台。国体嫁於可

松々本序十*〈收的32八

?生力作佝是否过念到海田以上妁枳恭心七区.旧区遇冷工与力啜有:/量双隶七$注张武架,

今次今走石以上的馆旦与乂发氏点.我玄贵乂发明;20"媪”占t区占),

M科二,探究第较弁娥

澳物1谬电企的帆以4涓论灯火玷上也燃全思.曲后福入秋比长彳.忸史巧名亮.*次

JLfitii:科儿先他僧戈更人加扒杓址为七中交黑.照后林入舜址殿中史堂比.

事展1戢取;M0收激由上方交又的情或.排人仲城致中总交七:将太痛堂及jfcT方史界的枳血.

涵人*比收.x也叫H交海,由油y.in*d.

实验4杼*友中的X2l*ti京以发.0或注.特乂蚁归.丞馆点电,牙蛭自成人优七巨中打”.

风后号M,用电于大阡林史发现欧丈盛少13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E两支试管中CC1的作用是

4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

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

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0,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o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写化

学式)

12.实验小组探究FeCl溶液灼烧的变化。

3

己知: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可被氧化成FeO,隔绝空气加热会歧

34

-1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化为Fe和Fe0

3九

I.FeCl溶液的灼烧。

3

实验i:将一只白粉笔浸泡在FeCl溶液中,用用烟钳夹持粉笔于酒精灯上灼烧,很快观察到

3

粉笔表面颜色的变化:黄色一红褐色f铁锈色f黑色。

(1)配制FeCl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结

3

合化学用语解释将氯化铁晶体溶于盐酸的目的。

(2)“黄色一红褐色f铁锈色一黑色”颜色变化中的“铁锈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⑶针对“黑色”物质,小组成员提出猜想。

猜想1:酒精灼烧粉笔的产物;

猜想2:酒精还原“铁锈色”物质得到的产物。

通过实验排除了猜想①,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H.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实验ii:先用酒精蒸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在“铁锈色”物质处加热,充分反应至“铁锈

色”物质完全变成“黑色”物质。取下装有新制Cu(OH)的试管,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2

实验iii:在“黑色”物质中加入热的硫酸,“黑色”物质溶解,无气泡产生。

(4)甲同学根据实验ii和iii的现象,判断“黑色”物质中含有二价铁,其理由是•

(5)乙同学用实验iii中所得溶液进行实验iv,证实了甲的判断,实验iv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6)丙同学发现“黑色”物质完全被磁铁吸引,推测“黑色”物质是FeO,写出“铁锈色”物

34

质变成Fe0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4

(7)丁同学为证明“黑色”物质是FeO,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取实验出中少量清液滴入足量

34

的NaS溶液,认为得到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FeS和S沉淀,即可证明。你认为是否合理,

2

-1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引流电化学CMg.N91:340%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缓慢反应

生成氢氧化镁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力口热

Mg(OH)CO==2Mg0+C0t+H0。

22322

【详解】

(1)①过滤使用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引流;

②电解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电;化学;

(2)①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

是:C;

②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Mg为+2价,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N/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卜国此,;

(3)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最后剩余固体

为Mg,其质量为4g,则Mg、Al质量比为4g:(16g-4g)=l:3;由第一、第二次数据和Al~NaOH

(106-52)。

可以知道,NaOIl的质量为「x40g/mol=8g,则20g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27g/molJ

8g

:xl00%=4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3;40%;

20g

(4)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而信息中为灰黑色物质;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

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氧化镁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Mg,(OH)/O,分解生成MgO、CO?、

加执

H0,反应为Mg(OH)CO=^2MgO+COt+H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

222322

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力口执

Mg(OH)CO-^2MgO+COt+H0,

22322

2.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HC1气体Na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

222

变,反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碳元素BaCl或Ba(NO)或CaCl或Ca(NO)正确

232232

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

氢氧化钠0和NH

23

-1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详解】

(1)生成的CO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A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降低CO的溶解并能与HC1

22

发生反应NaHCO+HCl=NaCl+COt+H0而除去HC1气体,因而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CO中氯

3222

化氢。故答案为:除去co中氯化氢;

2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的蒸储水,因为2NaO+2H0=4Na0H+0t,而该步操作时无气泡产生,说明Na0已经消耗完,

222222

所以反应后的固体中不含Na0故答案为:NaO;

22.22

[做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

碳元素,因而猜想二不合理。故答案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

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猜想三中含有NaCO,因此加入BaCl或Ba(NO)或CaCl或Ca(NO)产生白色沉淀,

23232232

说明含有NaCO,滴加几滴酚酿,溶液变红,说明含有NaOH。故答案为:82口或8@。0)或

23232

CaCl或Ca(NO);

232

[交流反思]溶液中含有NaOH,加入Cu(NO)后发生的反应是Cu(NO)+2NaOH=Cu(OH)I+

32322

2NaNO,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该同学的观点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和

3

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拓展延伸]2NaO+2H0=4Na0H+0t,此反应是放热反应,NaOH+NHCl=NHt+HO+NaCl,

2222432

因此气体为o和NH故答案为:0和NH

23.23,

3.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O和CO黑色粉末变为红色I=排出内部残留的

2

空气,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以及防止空气中组分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分析】

方案一: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B中澄清石灰变浑浊,

D处气体不能被点燃,则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若B中澄清石灰不变浑浊,D处气体能被点燃,

则产物中只有一氧化碳;若B中澄清石灰变浑浊,D处气体能被点燃,则产物中有一氧化碳和

二氧化碳;

方案二:A中两种反应物均为固体,无论哪种猜想,产物均为气体,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

浓硫酸吸收B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若B和C增重质量=人中减少的质量,则说明气体全是二

氧化碳;若B和C增重且增重质量小于A中减少的质量,则说明一部分气体没有被澄清石灰

吸收,一部分气体被澄清石灰吸收,气体中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若B和C增重质量为0,

而A中质量减少,则气体全是一氧化碳。

-14-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