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科学佩戴口罩对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有重要作用,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料为

聚丙烯树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fCH2-CHt

A.聚丙烯结构简式为।

CH3

B.由丙烯合成聚丙烯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C.聚丙烯为热塑性合成树脂

D.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降解

2.尹C的衰变反应为*C-i4X+o,e,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

需要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肥西”互为同位素

B.甘C与尹X的中子数相同

C.yc和;C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差2

D.某考古样品中24c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工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molH2s分子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44

B.标准状况下,2.24L环己烷的分子数为O.INA

COOH/^COOH

溶液中,|]和

COONa^^COO-

coo-a

的离子数目之和为O.OINA

COO-

Da.电极反应LiFeP()4-xe-=xLi++Li—FePO"每转移Imol电子释放2%个Li+

4.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少量滨水滴入过量Na2sO3溶液中:Br2+40+S02-=2Br-+2H++SO2-

B.将足量Fe2(SOJ溶液滴入MgCOH)?浊液中:2Fe3++3Mg(OH%=2Fe(OH)3+

3Mg2+

C.将过量SC)2通入K2s溶液中:5SO2+2S2-+2H2。=3S1+4HS03-

第1页,共23页

D.将葡萄糖溶液与足量银氨溶液共热:CH2OH(CHOH)4CHO+2[Ag(NH3)2:|++

20H-4CH20H(CHOH)4co0-+NH++2Agi+3N为+

5.短周期元素W、X、丫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W?X是

维持生命过程的必需物质,WY可用于玻璃的刻蚀,ZX2是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之

一,室温下化合物ZY’是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的第一电离能在四种元素中最大

B.W?X和ZX?的中心原子分别为sp3和sp2杂化

C.W?X的沸点高于W?Z的沸点

D.ZY4分子中原子均为8电子结构

6.最新文献报道,有机小分子可催化多氟芳烧的取代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A.2是催化剂

B.4和7都是反应中间体

C.2向4的转化过程中有非极性键与极性健的断裂与形成

B.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第2页,共23页

c.可与热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无芳香族化合物

9.B和A1为同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F3和AIF3都可以与F-形成配位键

B.H3BO3为三元酸,A1(OH)3呈两性

C.共价键的方向性使晶体B有脆性,原子层的相对滑动使金属A1有延展性

D.B和A1分别与N形成的共价晶体,均具有较高硬度和熔点

10.研究发现,在酸性乙醇燃料电池中加入硝酸,可使电池持续大电流放电,其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HNO3降低了正极反应的活化能

B.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

C.lmolCH3cH20H被完全氧化时有3moi被还原

D.负极反应为CH3cH20H+3H2O-12e-=2c0?+12H+

11.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第3页,共23页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可观察到有气

将水滴入盛有Na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Na2。?固体遇水产生

A泡产生,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2

复燃

向盛有10滴O.lmoLLTAgN()3溶液的试管先观察到白色

KSD(AgCl)

B中滴加O.lmol•L-1KC1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沉淀,后沉淀

<,(AgD

淀后,再向其中滴加O.lmol•LTKI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向两支盛有少量浸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浪与苯和乙烯都能发

C溶液均褪色

中分别加入适量苯和通入足量乙烯生反应

向两支盛有4mLO.lmol•LTKMnC^溶液的其他条件不变,反应

前者比后者褪

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O.lmol♦LT和物浓度增加,反应速

色快

2mL0.2mol•L-iH2c2O4溶液率增大

A.AB.BC.cD.D

12.在碱性溶液中,Cu2+可以与缩二胭形成紫色配离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该配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原子只有N和。

B.该配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是4

C.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1。4sl

D.该配离子中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0>N>C>H

13.已知NixMg/x。晶体属立方晶系,晶胞边长a。将Li+掺杂到该晶胞中,可得到一种

高性能的P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其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假定掺杂后的晶胞参数不发

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页,共23页

©MB

o。

A.该结构单元中。原子数为3

B.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是近a

2

c.Ni的配位数为4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LiosMgNi0

u.oi.iz£..ooq

14.水泥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3CaO-SiC>2)。将其与适量的

水反应,形成相互交联的结构,反应式如下2(3CaO-SiO2)+6H2O=3CaO-2SiO2+

3H2O+3Ca(OH)2AH<0o但是,需要避免交联过程热膨胀及产生的水蒸气在建

筑结构中造成空隙。我国三峡大坝的建设者在全世界首创了以冰代水的浇灌方法,

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保证了大坝建筑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泥由黏土和石灰石等研磨、煨烧制得

B.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

C.水的作用是提供结晶水以稳定交联结构

D.以冰代水的优点是减少了热膨胀及水蒸气的产生

15.25久时,按如表配制两份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一元弱酸溶液加入的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

HA10.0mL0.20mol-L-i5.0mL0.20mol•L-i溶液IpH=5.0

HB10.0mL0.20mol-L-i5.0mL0.20mol-L-1溶液HpH=4.0

A.溶液I中,c(A-)>c(Na+)>c(H+)>c(OH-)

C.混合I和n:c(Na+)+c(H+)=c(A-)+c(B-)+c(OH-)

D.混合I和n:c(HA)>c(HB)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6.无水FeCg是常用的芳香烧取代反应催化剂,它具有易水解、易升华的性质铁粉与

氯气反应制备无水FeCy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5页,共23页

E和G用来收集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氯气后,A中观察到有酸雾产生,C中P2O5的作用是。

(2)在E、G处收集产物是利用了FeCg的性质。

(3)实验过程中若F处出现堵塞,则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可通过

(填简单操作),使实验能继续进行。

(4)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某同学用5.60g干燥铁粉制得无水FeCg样品13.00g,该次实验的产率是

(6)实验室中还常用SOU2与FeC%-6H2。晶体共热制备无水FeC%,其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o检验水合三氯化铁原料中是否存在Fed?的试剂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0分)

17.熟地噬喃酮是从中药熟地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化合物F是合成熟地毗喃酮的一种中

间体,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第6页,共23页

回答下列问题:

(1)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AtB的反应类型为。

(3)C的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吸收峰。

(4)D的结构简式是。

(5)E和F同分异构体。(填“是”或“不是”)

(6)化合物0ciHs是合成抗菌药磺胺甲哇的一种中间体,写出以乙

二酸和丙酮()为原料合成该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其他无

机及有机试剂任选)

18.甲烷和水蒸气催化制氢主要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CH/g)+H2O(g)=CO(g)+3H2(g)△H=+206kJ.mol-1

@CO(g)+H2O(g)=CO2(g)+H2(g)AH=-41kJ-mol-i

恒定压强为时,将的混合气体投入反应器中,平

lOOkPanCCHQ:n(H2O)=1:3

第7页,共23页

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C4与co2生成心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o

(2)关于甲烷和水蒸气催化制氢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水蒸气,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频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温度也能实现单位时间转化率不变

(3)系统中4的含量,在700冤左右出现峰值,试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出现峰值的

原因:

①低于700汽,;

②高于70(rc,o

(4)己知投料比为n(CHp:n(H2O)=1:3的混合气体,p=lOOkPa。600℃时,CH4

的平衡转化率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是以

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

19.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文献,设计了从某厂阳极泥(成分为Cu、Ag2Se,Au、Pt)

中回收贵重金属的工艺,其流程如图所示。

ScO2滤液有机层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焙烧”时,生成Se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o

(2)“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酸浸氧化”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⑶“酸溶”时Pt、Au分别转化为[PtQR-和[AuClJ,写出A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4)可从“有机层”回收的金属是.实验室“萃取分液”的玻璃仪器有

⑸电解NH/AMSOs%]溶液回收Au的阴极反应式为

第8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聚丙烯由丙烯(CHZ=CHCH3)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结构简式为

■fd—为

,故A正确;

CHj

B.丙烯中含有C=C能发生加聚反应,用丙烯通过发生加聚反应就能合成聚丙烯,故B

错误;

C.由聚丙烯的结构可知聚丙烯为线型结构,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是热塑性塑

料,故C正确;

D.聚丙烯结构中化学键为单键,不易被氧化、不能水解,因此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

易降解,故D正确;

故选:Bo

A.聚丙烯由丙烯(CH?=CHCH3)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结构单元的主链上应该含有2个C

原子;

B.丙烯中含有C=C能发生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有小分子生成;

C.从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冷却后又变成固体叫热塑性;

D.聚丙烯结构中化学键为单键,不易被氧化、不能水解。

本题考查了聚丙烯结构、性质,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的概念、反应特点、热塑性塑料等,

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答案】D

【解析】解:A,由*C的衰变反应为*CTi4X+o,e,可知z=7,X为N,与"X质

66z—16z

子数不相同,不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C与14X的中子数分别为14-6=8、14-7=7,中子数不同,故B错误;

6Z

C.JC和24c的核外电子数均为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

D.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某考古样品中

的量应为其5730年前的工11^0=5730X1,为5730x2=1146眸前的工,故D

62424

正确;

故选:D。

A.由24c的衰变反应为->14X+o,e,可知z=7,X为N,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

66Z—1

第9页,共23页

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C.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价层电子;

D.半衰期是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据此计算。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原子衰变过程分析判断、微粒数的关系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

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价层电子对数等于。键+孤电子对数=2+十=4,所以ImolH2s分子

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4NA,故A正确;

B.标况下环己烷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

COOH

C.依据物料守恒可知:ILO.Olmol-L-1溶液中,

COONa

COOH

的总物质的

oca:。COOH

COOHCOO-

量为O.OlmoL所以和的离子数目之和小于O.OINA,

COO-COO-

故C错误;

D.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xe-释放x个Li+,则每转移Imol电子释放NA个Li+,故D错

误。

故选:Ao

A.价层电子对数等于。键+孤电子对数据此计算;

B.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

C.依据物料守恒判断;

D.依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xe-释放x个Li+。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公式的运用和

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物料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4.【答案】A

第10页,共23页

【解析】解:A.将少量淡水滴入过量Na2sO3溶液中,离子方程式:Bj+%。+3S0.=

2Br-+2HSO-+SO2-,故A错误;

B.向Mg(0H)2浊液中滴入FeJ溶液的离子反应为3Mg(0H)2(S)+2Fe3+=

2Fe(OH)3(s)+3Mg2+,故B正确;

c.向硫化钾溶液中通入过量S()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5SO2+2HZO=3S1

+4HS0-,故C正确;

D.将葡萄糖溶液与足量银氨溶液共热,离子方程式:CH20H(CHOH)4cH0+

2[Ag(NH3)2]++20H-ACH2OH(CHOH)4COO-+NH++2AgI+3N4+40,故D正

确。

故选:Ao

A.溟水少量,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溟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

B.发生沉淀的转化,氢氧化铁比氢氧化镁更难溶;

C.硫化钾与过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单质和亚硫酸氢钾;

D.葡萄糖含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

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

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5.【答案】D

【解析】解:A.主族元素中,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UA族、

VA族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H元素第一电离能比

较大,仅小于0、N、F的,四种元素中F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A正确;

B.”0的中心原子O原子形成2个0-H键,含有2对孤电子对,O原子杂化轨道数目

为4,O原子采取sp3杂化,SO2的中心原子S原子价层电子对=2+砧/=3,S原子

采取sp2杂化,故B正确;

C.%。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其沸点高于H2s的,故C正确;

D.SF4分子中F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但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4=10,故D

错误;

故选:D。

短周期元素W、X、丫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W?x是维

持生命过程的必需物质,WY可用于玻璃的刻蚀,ZX2是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则

第11页,共23页

W为H元素,X为O元素,丫为F元素,Z为S元素,W2x是乙。、WY是HF、ZX?是

S°2。

本题考查物质与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同周期第一电

离能变化异常情况、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答案】C

【解析】解:A.物质2在反应第一步加入,且在最后又生成,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物

质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

B.物质4、7均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且是下一步的反应物,可知物质4、7是反应中间体,

故B正确;

C.对比物质的结构可知,2向4的转化过程中C-F键断裂,形成了C-N键,只有极性

健的断裂与形成,没有非极性的断裂与形成,故C错误;

故D正确;

故选:C。

有机小分子可催化多氟芳煌的取代反应,根据流程示意图可知,物质3、5是整个过程

的反应物,物质1、6是整个过程的生成物,物质2是催化剂,物质4、7是反应中间体,

整个过程表示为:

物质3+物质5物型物质1+物质6o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关键是正确判断流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催化剂,题

目侧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由结构可知,有机物含有14个C原子、2个O原子,不饱和度为6,故

H原子数目为:2x14+2-6x2=18,故分子式为14-Hm1O。?4,故A正确;

B.该有机物分子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如图中标有“*”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C.有机物含有醛基,可与热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故C正确;

第12页,共23页

D.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而该有机物不饱和度6,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存在芳香族

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A.交点、端点为碳原子,用氢原子饱和碳的四价结构,或利用不饱和度计算氢原子数目;

B.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

C.有机物含有醛基;

D.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而该有机物不饱和度6。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

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结构特点,注意对不饱和度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8.【答案】C

【解析】解:A.苯甲酸与乙醇互溶,应蒸镯分离,不能选蒸发,故A错误;

B.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苯酚微溶于水,形成乳浊液,则过滤不能分离,故B错误;

C.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图中蒸储可纯化工业乙酸乙酯,故C正确;

D.NaOH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应选碱式滴定管,故D错误;

故选:Co

A.苯甲酸与乙醇互溶;

B.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苯酚微溶于水,形成乳浊液;

C.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

D.NaOH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中和

滴定、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A.BF3和AIF3中B和A1均有空轨道,F-有孤电子,因此和都可以与形成

配位键,故A正确;

B.H3BO3为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3BO3+H2O^B(OH);+H+,AI(OH)3为两性氢

氧化物,具有两性,故B错误;

C.晶体B为共价晶体,共价键的方向性使晶体B有脆性,A1为金属晶体,原子层的相

对滑动使金属A1有延展性,故C正确;

D.B和A1分别与N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晶体,形成的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共价晶体

第13页,共23页

具有较高硬度和熔点,故D正确;

故选:Bo

A.B和Al均有空轨道,F-有孤电子,可以相互形成配位键;

B.H3BO3为一元弱酸,AICOH%为两性氢氧化物;

C.晶体B为共价晶体,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A1为金属晶体,形成的化学键为金属

键;

D.B和A1分别与N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晶体。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形成与性质、晶体结构和类型判断、验证结构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

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A.由分析知,HNO3在正极起催化作用,作催化剂,则加入HNO3降低了正

极反应的活化能,故A正确;

B.电池工作时正极区的总反应为+4e-+4H+=2H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

pH增大,故B错误;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cH20H被完全氧化时,转移12mol电子,则有3moi02

被还原,故C正确;

D.由分析知,负极反应为CH3cH2OH+3H2O—12e-=2C()2+12H+,故D正确;

故选:B„

该电池为惰性电极构成的燃料电池,乙醇燃料电池中,通入乙醇的一极为负极,电极反

应式为:CH3CH2OH+3H2O-12e-=2CO2+12H+,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由工作

原理图可知,正极发生反应HNO3+3e-+3H+=NOT+2H2。,4N0+302+2H20=

4HNO3,二者加合可得()2+4e-+4H+=2%0,则HNO3在正极起催化作用,据此分析

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涉及乙醇酸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电化学原理的分析与应用,题目难度中

等。

11.【答案】A

【解析】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操作、现

象、结论均合理,故A正确;

B.发生沉淀的转化,由操作和现象可知Ksp(AgCl)>Ksp(Agl),故B错误;

第14页,共23页

c.乙烯与溟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

D.高锯酸钾过量,不能褪色,应使高锯酸钾不足,改变草酸的浓度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

响,故D错误;

故选:Ao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发生沉淀的转化;

C.乙烯与澳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

D.高锯酸钾过量,不能褪色。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沉淀生成、

反应速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

析,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解:A.根据结构可知,该配离子中的N原子和O原子可与水分子中的H形成

氢键,水分子中的。原子也可与配离子中的H形成氢键,故A错误;

B.根据配离子的结构可知,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故B正确;

C.根据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io4si,故C正确;

D.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由左向右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由上向下逐渐

减小,所以该配离子中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0>N>C>H,故D正确;

故选:Ao

A.N原子和O原子可与水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水分子中的O原子也可与配离子

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

B.根据配离子的结构可知,铜离子形成4个共价键;

C.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l;

D.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由左向右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由上向下逐渐

减小。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配位键,元素周期律以及氢键等知识,难度中等,本题注意配

位键的形成条件,把握元素周期的递变规律,为该题的主要考点,也是易错点,学习中

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13.【答案】B

第15页,共23页

【解析】解:A.由均摊法可知该结构中的O原子数为:1+12x1=1+3=4,故A错

4

误;

B.由图可知,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1RVa2+a2=^a,故B

22

正确;

C.由晶胞可知Ni的配位数为6,故C错误;

D.1个晶胞中的Li的个数为lx1=0.5,Mg的个数为2x1+1x1=1.125,Ni的个数

228

为7x1+3xZ=2.375,O的个数为4,因此该物质的化学式为Li^MgNi,

82U.51.J.Z3N.J/b4

故D错误;

故选:Bo

A.结构中的O原子数位于棱心,;

B.由图可知,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

C.由晶胞可知Ni位于3个面心和7顶点上;

D.根据均摊法,顶点上的被8个晶胞均分,面心上的被2个晶胞均分,棱心上的被4个

晶胞所均分,体心上的完全被晶胞占有,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

题目涉及晶胞计算,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14.【答案】D

【解析】解:A.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

后喂入水泥窑中燃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故A正确;

B.石膏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水合物,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

速率,故B正确;

C.依据方程式(3CaO-SiO2)+6H2O=3CaO♦2SiO2+3H20+3Ca(OH)2可知水的作用

是提供结晶水以稳定交联结构,故C正确;

D.水泥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冰代水时,冰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环境温度,

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但是不会减少水蒸气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D。

A.水泥是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生产;

B.制造水泥时需要加入石膏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

C.依据水泥与水反应方程式解答;

D.水泥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冰代水时,冰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第16页,共23页

本题考查了水泥的制备和性质,明确水泥制备需要原料,准确把握题干中信息是解题关

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提取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溶液IpH=5.0呈酸性,c(H+)>c(OH-),电荷关系为c(Na+)+c(H+)=

c(OH-)+c(A-),所以c(A-)>c(Na+)>c(H+)>c(OH-),故A正确;

B.溶液I为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HA的电离微弱,则c(A-)«

c(HA),此时K(HA)=C(A-)C(H+)=C(H+)=10-PH=10-5.0,同理K(HB)=10-4.0,所

ac(HA)a

以I和II的pH相差1.0时,VHA1=lO-i.o=0.1,故B错误;

Ka(HB)

C.合I和n时,溶液为HA、NaA、HB和NaB的混合溶液,电荷关系为c(Na+)+c(H+)=

c(A-)+c(B-)+c(OH-),故C正确;

D.由选项B的分析可知,'(HA)=10-=10-5.0,Ka(HB)=10-4.0,则酸性:HB>HA,

混合I和n时HA、NaA,HB和NaB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混合溶液呈酸性,所以HA

的电离小于HB,BPc(HA)>c(HB),故D正确;

故选:B。

A.溶液IpH=5.0呈酸性,c(H+)>c(OH-),结合电荷守恒关系式解答;

B.溶液I为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HA的电离微弱,则c(A-)«

c(HA),此时K(HA)=£在)由0=c(H+),同理溶液H为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B和

ac(HA)

NaB的混合溶液Ka(HB)=c(H+);

C.混合I和H时,溶液为HA、NaA、HB和NaB的混合溶液,结合电荷关系分析;

D.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分析HA和HB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电离程度越大,酸的浓度越

小。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和怕H计算,侧重考查信息获取和运用及计算能力,明

确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电离平衡常数与酸性强弱的判断是解本题关键,弱电解质的

电离及电荷守恒关系式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除去酸雾易升华有气泡产生适当加热F处Cl2+20H-=Cl-+CIO-+

H2080.00%6SOC12+FeCl3-6%。=FeJ+12HC1+6s02铁氟化钾溶液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C中五氧化二磷的作用是除去酸雾;

故答案为:除去酸雾;

(2)在E、G处收集产物是利用了氯化铁易升华的性质;

第17页,共23页

故答案为:易升华;

(3)实验过程中若F处出现堵塞,则氯气将到达B处,看到有气泡产生,然后进入NaOH

溶液中与NaOH反应;氯化铁易升华,则可通过适当加热F处,使实验能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适当加热F处;

(4)1中未反应完的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20H-=Cl-+CIO-+H20;

故答案为:C12+2OH-=C1-+C1O-+H2O;

⑸由2Fe+3CL22FeCL可知,每2moiFe反应生成2moiFeC%,贝ij5.60g(0.1mol)干燥

铁粉理论上可制得O.lmolFeCL;,质量为O.lmolx162.5g/mol=16,25g,因此该次实验

的产率是招鳏x100%=80.00%.

故答案为:80.00%;

(6)若直接加热FeCg通4。,氯化铁会水解得到氢氧化铁和HC1,HC1挥发,促进氯化

铁水解,最终得到氢氧化铁,实验室常用SO。2与FeCU^H2。晶体共热制备无水FeCg,

说明该过程产生了HC1抑制了氯化铁的水解,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SOC12+FeCl3-6H20=FeCg+12HC1+6SO2;亚铁离子与铁氟化钾相遇产生蓝色沉

淀,因此检验水合三氯化铁原料中是否存在FeCl?的试剂是铁氟化钾溶液.

故答案为:6SOC12+FeCl3-6H2O=FeCl3+12HC1+6SO2;铁氟化钾溶液.

潮湿的氯气通过浓硫酸时,潮湿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故C中五氧化二磷的作用是除去酸

雾,干燥的氯气和铁粉在D中反应生成氯化铁,因氯化铁易升华,到达E、G后重新凝

华收集得到氯化铁,反应不完的氯气用I中NaOH溶液吸收,H中无水氯化钙防止I中

水蒸气进入G中使氯化铁水解.

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无机物质的制备,常与物质分离与提纯联系在一起,

要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制备、分离方法.

17.【答案】羟基、酸键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nrCOOCHj

H,CCHS

OCJHJ

COOHCH3cH9HCOOCH2CH3

COOCH2CH3

第18页,共23页

【解析】解:(1)F的结构简式为JH人人/

,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

OCH,0H

基、叫键,

故答案为:羟基、酸键;

(2)A-B是竣基与甲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H,CC\j^Sz^cOOCH)

(3)C存在如图所示对称结构:厂—C2H$中有2种氢,-OC/中

OCHj

有1种氢,—CHzCOOC%中有2种氢,苯环上有1种氢,故C的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吸

收峰,

故答案为:6;

(4)对比C、E的结构,结合给予的反应信息,可知C中苯环上氢原子被?取代

-C-CHg

生成D,D再发生取代反应成环而生成E,故D为,

OCHjO

(5)E和F的分子式相同,E发生结构异构化生成EE和F是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是;

COOCELCH,

(6)由与dOOCHWH3反应生成0cL坨,乙二酸与乙醇反

COOCELCH,

应生成800cH:CH;合成路线为:

COOHCH3cH9H、COOCH2CH3

COOHN…ik30?1<COOCH2CH3

第19页,共23页

故答案为:

COOHCH3cH9H、COOCH2CH3

JoOH弟AJ00CH2cH3

A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对比B、C的结构可知,B中溟原子被乙基取代生成C,

B-C发生取代反应,对比C、E的结构,结合给予的反应信息,可知C中苯环上氢原

0

子被_k湘取代生成D,D再发生取代反应成环而生成E,故D为

D-E的过程中还有C与OH生成,E发生结构异构化生成F;

COOCH,CH

⑹由30c,也,乙二酸与乙醇反

与&OOCHWH5反应生成H3

COOCELCH3

应生贱0OCHWH3。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涉及官能团识别、有机反应类型、核磁共振氢谱、同分异构体、

合成路线设计等。对比有机物的结构明确发生的反应,是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题

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8.【答案】(l)CH/g)+CO2(g)=2H2(g)+2CO(g)AH=+247kJ-mol-i(2)C

(3)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较大,氢气

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增大,发生反应②,反

应②正反应放热,当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使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

(4)7778%。ooxoa()()xo.()41

(100x0.32)x(100x0.04)

【解析】解:(1)已知:

①CH/g)+H2O(g)=CO(g)+3H2(g)△H=+206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41k]-mol-i

根据盖斯定律:①一②即可得:CH4(g)+CO2(g)=2H2(g)+2C0(g)△H=(+206+

41)kJ-mol-i=4-247kJ-mol-i,

故答案为:CH4(g)+CO2(g)=2H2(g)+2C0(g)AH=+247kJ-mol-i;

(2)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总压强增大,各物质的分压不变,各气体的

浓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水蒸气,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加,

第20页,共23页

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反应为吸热反应,加入合适催化剂,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单

位时间内气体的转化率不变,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单位时间内气体的转化率

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①温度低于700汽时,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的程度较大,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较大,

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

②温度高于700汽,随着反应的进行,CO的物质的量增大,发生反应②,反应②正反

应放热,当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减小,

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增大,发生反应②,反应②正反应

放热,当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使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

(4)己知投料比为n(CH/:n(H2O)=1:3的混合气体,设C4与40的初始物质的量为

Imok3mol,转化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为y,则

CH4(g)+H20(g)=C0(g)+3H2(g)(单位:mol)

起始量:1300

转化量:xxx3x

平衡量:1-x3-xx3x

CO(g)+H2O(g)=CO2(g)+H2(g)(单位:mol)

起始量:x3-x03x

转化量:yyyy

平衡量:x-y3-x-yy3x+y

....-----=上2_=0.04,解得x=Zmol,CH4的转化率为*lx100%=77.78%,

60(TC时,由图可知,p=lOOkPa,CH”和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4,H,0的物质的量

4L

分数为0.32,H,物质的量分数为0.50,反应①的平衡常数P(co)xp3(H&)=

27Pp(CH4)xp(H2O)

(100x0.32)x(100x0.04)’

故答案为:77.78%;(100x0.5)3x(100x0.04)

(100x0.32)x(100x0.04)

(1)己知:

@CH4(g)+H2O(g)=CO(g)+3H2(g)AH=+206kJ•mol-i

第21页,共23页

②CO(g)+H2O(g)=CO2(g)+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