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游园 新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游园 新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游园 新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游园 新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游园 新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

【文本解读】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她受到《诗经·关雎》的触动,青春意识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诵读时,注意把握主人公的情绪流转,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拓展阅读04知人论世第一部分了解作者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明代社会科举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八年两次会试,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某等人,就派人去笼络他们。但汤显祖洁身自好,一无所动。他虽然并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了招揽。结果汤显祖名落孙山。而且,在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永远落第了。但因此,汤显祖却以高尚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关于作品《牡丹亭》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牡丹亭》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是"临川四梦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剧作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过程,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剧作,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文体知识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游园》选自《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第十出《惊梦》(由六支曲子组成)前半部。从情节看,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可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游园》在作品中的地位解题《游园》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游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初读课文第二部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皂罗袍】yuán

lètè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文本研读第三部分问题探究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姹紫嫣红——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断井颓垣——井干涸、回填,院墙坍塌,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姹紫嫣红”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杜丽娘从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断井颓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明媚的春光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问题探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直抒胸臆。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问题探究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但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锦屏人”深闺中人;“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鉴赏选段的艺术手法①对比。“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都过景象的对比,写出了女子的失落与伤感;②用典。“赏心乐事”取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③融情于景。借助典型意象,表达了女子的青春萌动的微妙心理。④直抒胸臆。问题探究音韵美这支曲子富有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试进行探究。②对偶、对比、用典手法的齐用。对偶、对比,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用典,“赏心乐事”化用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而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①一韵到底(整支曲子压ian/uan韵),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画面美这支曲子富有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试进行探究。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表达了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进而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情感美这支曲子富有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试进行探究。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作者化用至此,又用“奈何天”、“谁家院”,倾诉了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后面几句是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虚虚实实地展现了一副春天的景象,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只有深闺中的人才会辜负了美好春光。

小结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拓展:《牡丹亭》主要情节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与妻书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排比、设问、用典等多种修辞格的写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技巧。3.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素养目标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春,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1911年4月27日夜,林觉民在起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受伤,被捕,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无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在我国南方,“中国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协助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一百人攻入总督衙门,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起义勇士即与清军展开激战,因与敌人兵力悬殊,起义将士大部分牺牲,黄兴仅率少数人突围。事后,广州民众收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知自己必死,就给妻子陈意映写下了这封信,表现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资料链接古代书信的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3.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6.用于夫妇:俪鉴等。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课文探究1.赏析语句,分析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世中一人”与“阴间一鬼”的鲜明对比,表达了革命志士抱定必死的信念,义无反顾,英勇赴死,透出一种撼人心灵的凛然正气。(2)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说明了作者担心妻子不理解,不得不“忍悲为汝言之”的悲伤和矛盾的心情,交代了作者“言之”的原因,引出后文对“吾衷”的论述。(3)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至爱汝”既是对妻子的真情告白,又为下文的说理做好充分的铺垫。与后文中“爱”字的含义从爱一人扩展到爱天下有情人,再扩展为爱天下人遥相呼应。2.“司马青衫”“太上之忘情”“老吾老”“幼吾幼”三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太上之忘情”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用“老吾老”“幼吾幼”的典故,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3.作者追忆夫妻间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是为了表明什么?作者追忆夫妻间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是为了表明自己绝非无情之人。作者从爱怜妻子之情出发,想到妻子一定承受不了失去丈夫的痛苦,所以宁愿“汝先吾而死”。作者本来并不希望抛舍妻子而使她独自承受悲痛,暗示现在要舍身取义虽有违初衷,却实在是迫不得已。4.作者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忆,有什么作用?作者对婚后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忆,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境界。5.“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两句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层面。6.描写触目惊心的衰乱景象,有什么作用?运用排比列举当时社会上种种触目惊心的衰乱景象,将矛头直指社会惨状及其根源,与上文温馨和谐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说明在这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是不现实的。7.“教其以父志为志”与上文哪句话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上文“使之肖我”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追求的革命理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发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革命需要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革命精神。深入探究文章第1段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引出下文“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中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以及第4段开头对往事的回忆,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前文的“吾至爱汝”。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那么,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第6段表达了作者“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7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全文的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作者主要回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受不住沉重的悲痛。作用:都反映了作者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之细。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2.作者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是什么?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作者在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如第1、5段。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3段和第4段。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感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才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这主要表现在第2段和第5段。3.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①浅近平易,多用典故。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②真挚感人,巧用修辞。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一部分中分析黑暗现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私情,一方面削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5.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一位革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会有多浓烈。在《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可以说,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①如晤()

②眷()属

③称()心快意④几家能彀()

⑤吾尝语()曰

⑥必不能禁()⑦双栖()之所

⑧虐()民

⑨使之肖()我⑩依依旁()汝

⑪的()的非吾所忍

⑫一恸()wùjuànchèngòuyùjīnqīnüèxiàobàngdítòng2.通假释义。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吾灵尚依依旁汝()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同“够”“旁”同“傍”,靠近“念”同“廿”,二十的俗称3.古今异义。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②汝可以模拟得古义:幸福和利益。今义: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4.一词多义。吾至爱汝()至若春和景明()时至轩中()过副词,极、最连词,与“若”连用,表示另提一事动词,来到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顾视无可置者()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动词,顾及动词,环顾副词,表轻微转折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且以汝之有身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以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亦望其言是实()今则又望其真有()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其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这代词,它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何竟日默默在此()竟动词,完成形容词,全、终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令人长号不自禁()禁当尽吾意为幸()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幸jīn,动词,经受jīn,动词,忍住,自控名词,幸事形容词,幸运5.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泪珠和笔墨齐下()汝泣告我()汝幸而偶我()意洞手书()名词用作动词,流下名词作状语,哭着名词用作动词,婚配,嫁给名词作状语,亲手(2)动词的活用卒不忍独善其身()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6.文言句式。(1)判断句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状语后置句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3)主谓倒装句称心快意,几家能彀()(4)定语后置句钟情如我辈者()“为”表判断应为“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如我辈”作定语,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5)省略句吾与并肩携手()必以告妾()(6)固定句式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后省略宾语“汝”“与使……,无宁……”译为“与其……,不如……”“以”后省略宾语“之”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几家能彀B.散六国之从C.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课后作业答案:C

解析:A项,“彀”同“够”;B项,“从”同“纵”;D项,“念”同“廿”,二十。2.下列句中加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意映卿卿如晤

晤:动词,见面B.吾至爱汝

至:动词,到C.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副词,正赶上D.抑汝能之乎

抑:连词,还是答案:B

解析:至,副词,极其,非常。3.下列句中加色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之西面事秦

西面:面向西B.所以饰后宫

所以:因果关系中表结果的连词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进而推广到D.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拟:想象,揣摩答案:B

解析:“所以”在本句中的意思是“用来……”。4.对下列句中加点多义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动词,告诉低低切切,何事不语

动词,说B.竟日不出门

副词,竟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动词,完成C.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名词,书本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动词,写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代词,自身且以汝之有身也

名词,身体答案:A

解析:B项,前一句中的“竟”是形容词,“全,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