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2《礼记》二则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嘉肴(yáo)

学(xiào)学半

选贤与(yǔ)能

B.《兑(duì)命》

盗窃乱(luàn)贼

教学相长(zhǎng)

C.弗(fú)食

男有分(fēn)

讲信修睦(mù)

D.废疾(jí)

矜(guān)、寡

力恶(wù)其不出于身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弗学,不知其善也 D.处处志之3.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②是谓大同。

C.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①子固非鱼也。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齐谐》者,志怪者也。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我知之濠上也。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B.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外面的住户就不用关大门了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兑命》曰“学学半”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男有分,女有归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

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C.“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最初是“丰收、收获”的意思。

D.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思,名为“大同”。8.默写。(1)是故

,教然后知困。(2)选贤与能,

。(3)《礼记》中说:“虽有嘉肴,

。”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9.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写出序号即可),按照示例进行解读。①竹篮打水——一场空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了!”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D.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3)避讳探讨:古代有许多避讳的语言现象,如称“老人去世”为“老了”;称“上厕所”为“解手”;唐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将“民”字改称“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避讳现象?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嘉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不独子其子(

)(3)矜、寡、孤、独(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写出“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讲即___________________。(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着参照示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B.民/之所以为盗者C.朕当/去奢省费

D.费/广则赋重(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①女有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③或请重法以禁之(

④故人君之患(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朕当去奢省费

②相委而去B.①自是数年之后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①上又尝谓侍臣曰

②是谓大同D.①刻民以奉君

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下划线词的解释。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文中“上”止盗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体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思想。“上”的做法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甲]文中意义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1、D;2、C;3、B;4、D;5、D;6、C;7、A8、(1)学然后知不足

(2)讲信修睦

(3)弗食

不知其旨也

(4)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9、(1)①解读:比喻白费力气,毫无成效。②解读:比喻连自己都保不住,没办法再帮助别人。③解读:比喻心中有苦却说不出来。

(2)C

(3)避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习俗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尊重这一现象。如老人去世称为“老了”,这既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中国人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特点。但我们也要正视避讳现象中的封建思想,批判地看待古代的避讳文化。10、【小题1】A【小题2】D【小题3】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11、(一)(1)培养

(2)以……为子

(3)幼而无父

(4)害人(二)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三)示例: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中的全体成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