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_第1页
选修《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_第2页
选修《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_第3页
选修《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_第4页
选修《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美容学教学大纲(ChineseBeautyLearn)(供其他专业选修使用)课程目标课程的性质和目地课程性质:选修《中医美容学》课程是其他专业的选修教育课程。其特点有:①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美容医学理论相融合。采用教材在体系结构上分设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中医美容技术、损容性疾病防治三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力求在理解中医美容基本理论、诊断及中医美学思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掌握中医美容技术、常见损容性疾病的辩证论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②坚持中医特色。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贯穿全书,同时在实践中强调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的诊疗原则,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目的:《中医美容学》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可同时借助于电化教学、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增强学生对医学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和应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并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使之在后期的专业课学习中,接触到这些内容时无陌生感。在讲授过程中,应突出重点,紧密结合中医美容医学实践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要求学生在真正理解中医理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中医美学理论,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吸取现代中医药学的研究成果,以适应当代美容医学发展的需要。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中医美容学与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皮肤科学等相关中医学科关系密切,是学好本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本课程也为其他临床课程提供综合中医美容学基础。课程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36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其他绪论22一、中医阴阳五行学说11二、中医藏象学说33三、中医气血津液学说11四、中医经络学说11五、腧穴11六、中医病因学说22七、中医四诊11八、中医辨证与治则11九、中医基本美学思想22十、中医美容针灸技术22十一、美容按摩技术11十二、美容中药22十三、美容方剂22十四、面部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一)55十五、面部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二)22十六、毛发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22十七、四肢、躯干部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22十八、中医抗衰老与减肥22十九、中医美容保健11合计3636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术目1.教材序号TSBN7-117-04853-O/R.4854作者.赵永耀书名.《中医美容学》版次.2003年2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2002年7月2.主要参考书(1)序号TSBN7-03-017661-8作者.吴景东书名.《中医美容技术》版次.2006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出版年.2006年8月(2)序号ISBN:9787504627360作者.高学敏书名.《中医美容学》版次.2000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000年1月(3)序号ISBN:9787117052412作者.黄霏莉书名.《中医美容学》版次.200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2003年1月四、课程考核《中医美容学》为选修考查课。采用开卷的考核方法,即以课程结束后的开卷考核成绩为总成绩。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1.中医美容学的定义2.中医美容特点熟悉中医美容学的研究对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中医美容学的发展简史与中医美容研究方法【教学内容】一、中医美容学的定义、对象和任务简要介绍中医美容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二、中医美容学的发展简史三、中医美容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简要介绍中医美容学与医学美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学科、美容医学、修饰美容学等学科的关系。四、中医美容特点与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一章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掌握1.阴阳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运用2.五行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应用熟悉1.阴阳之间的关系变化及变化规律2.五行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阴阳学说一、阴阳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二、阴阳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运用中医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第二章中医藏象学说【目的要求】掌握藏象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运用熟悉藏象学说的含义了解五脏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藏象学说的含义简要介绍藏象学说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其特点第二节脏腑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关系一、五脏的生理病理现象二、六腑的生理病理现象三、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藏象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运用一、面部色泽与脏腑二、毛发、皮肤、肢体与脏腑三、五官与脏腑【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3学时中医气血津液学说【目的要求】掌握气血津液与中医美容学的关系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气、血、津液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血、津液的含义一、气简要介绍气的概念生成、分类及其生理作用二、血简要介绍血的基本概念、血的运行和功能三、津液简要介绍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代谢和功能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气血津液与中医美容学的关系一、气与美容二、血与美容三、津液与美容【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中医经络学说【目的要求】掌握1.经络的作用2.经络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作用熟悉1.经络的概念及组成2.十四经的经脉循行路线了解1.十四经脉的内容、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组成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第二节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及其交接与流注第三节经络的作用及在中医美容学中的运用一、经络的作用二、经络学说在中医美容学中的运用第四节十四经的经脉循行路线一、手太阴肺经二、手阳明大肠经三、足阳明胃经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太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七、足太阳膀胱经八、足太阴肾经九、手厥阴心经十、手少阴三焦经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二、足厥阴肝经十三、督脉十四、任脉【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腧穴【目的要求】掌握美容常用腧穴熟悉腧穴定位的基本方法了解腧穴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腧穴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一、腧穴的概念二、腧穴的分类三、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第二节腧穴定位的基本方法一、骨度分寸取穴法二、自然标志定位法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第三节美容常用腧穴一、手太阴肺经穴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三、足阳明胃经穴四、足太阴脾经穴五、手太阴心经穴六、手太阳小肠经穴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八、足太阴肾经穴九、手厥阴心经穴十、手少阴三焦经穴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十三、督脉经穴十四、任脉经穴十五、奇穴【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中医病因学说【目的要求】掌握1.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熟悉1.瘀血、情志的含义及致病特点2.痰饮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了解劳逸损伤、饮食内伤、外伤、先天因素等其他病因的致病特点【教学内容】概述:简要介绍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六淫之邪一、六淫的基本概念二、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第二节痰饮、瘀血一、痰饮二、瘀血第三节情志、饮食内伤一、七情内伤二、饮食失宜第四节其他病因一、劳逸损伤二、各种外伤三、先天因素【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中医四诊【目的要求】掌握1.望色及其意义2.望局部皮损形态及其意义熟悉闻诊和问诊的主要内容、问现在状况了解切诊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望诊一、望全身情况二、望局部形态第二节闻诊一、听声音二、嗅气味第三节问诊一、问一般情况二、问主诉三、问现病史四、问既往史、生活史、家族史五、问现在症状。第四节切诊一、脉诊二、按诊【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中医辨证与治则【目的要求】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及常见临床症候。熟悉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及常见临床症候。中医学中治疗疾病的法则。了解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常见临床症候。【教学内容】第一节辨证一、八纲辨证二、气血津液辨证三、脏腑辨证第二节治则一、治未病二、治病求本三、扶正祛邪四、因时、因地、因人治宜【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中医基本美学思想【目的要求】掌握中医人体审美熟悉中医基本美学思想特征了解中医美学概念与理论基础中医美学范畴中医药学文采美【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美学概念与理论基础一、中医美学的概念二、中医美学理论理论基础第二节中医基本美学思想的特征一、人与“天地”同源相动——整体美二、阴阳消长——平衡美三、五行生克——协调美四、四诊合参——辨证美五、组方法则——协同美第三节中医美学范畴主要介绍中医学中的精气、形神、意象、和合、尽善等美学范畴。第四节中医人体审美一、面部“三停五眼”定位法二、异方分型法三、体察形色法第五节中医药学文采美【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中医美容针灸技术【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美容毫针灸法2.耳针美容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1.耳穴的分布规律、常用美容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耳针美容的选穴2.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针刺注意事项3.灸法的适应症了解1.毫针的基本知识、针刺前的准备2.施灸材料、注意事项3.耳与脏腑经络的联系、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教学内容】第一节针治技术一、毫针的基本知识二、针刺前的准备三、毫针刺法四、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五、针刺注意事项第二节灸治技术一、施灸材料二、美容常用灸法三、灸法的适应证四、注意事项第三节耳针美容一、耳与脏腑经络的联系二、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三、耳穴的分布规律四、常用美容耳穴的定位和主治五、耳针美容的选穴六、耳针美容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美容按摩技术【目的要求】掌握1.中医美容按摩的特点和作用机理2.头面部美容按摩方法熟悉1.美容按摩的概念、常用手法了解中医美容按摩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美学概念与理论基础一、中医美容按摩的概念二、中医美容按摩的特点三、美容按摩的作用机理四、中医美容按摩的注意事项第二节美容按摩的常用手法一、点法二、按法三、摩法四、揉法五、擦法六、抹法七、推法八、拿法九、捏法十、搓法十一、滚法十二、击法十三、拍法第三节头面部美容按摩主要介绍头面部美容按摩程序和方法第四节美容保健按摩主要介绍腰背部、腹部、乳房及四肢的保健按摩方法【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美容中药【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来源与炮制二、中药的性能三、中药的用量和煎服法第二节常用美容中药【目的要求】掌握下列常用的美容中药:=1\*GB3①白芷、薄荷、菊花、=2\*GB3②薏苡仁、地肤子、白鲜皮=3\*GB3③金银花、连翘、苦参、三黄、大黄、龙胆草=4\*GB3④柴胡、=5\*GB3⑤丹参、当归、、三七、川芎、桃仁、红花、紫草=6\*GB3⑥人参、地黄、首乌、黄芪、紫河车、鹿茸=7\*GB3⑦杏仁、=8\*GB3⑧五倍子、=9\*GB3⑨珍珠、硫磺、鸦胆子熟悉1.中药的性能2.下列常用美容中药:=1\*GB3①防风、僵蚕、皂角刺=2\*GB3②赤小豆、泽泻、车前子、茵陈=3\*GB3③蒲公英、栀子、夏枯草、芦荟、=4\*GB3④陈皮、香附=5\*GB3⑤赤芍、白芍、丹皮=6\*GB3⑥茯苓、甘草、大枣、附子、柏子仁、黑芝麻=7\*GB3⑦海藻、半夏=8\*GB3⑧乌梅、牡蛎=9\*GB3⑨白及、白蔹10.党参、、山茱萸、五味子、了解1.中药的来源炮制及中药的用量和煎服方法2.下列常用美容中药=1\*GB3①蒿本、桑叶、升麻、=2\*GB3②白扁豆、苍术=3\*GB3③马齿苋、桑白皮=4\*GB3④木香、郁金=5\*GB3⑤益母草、牛膝、莪术、三棱=6\*GB3⑥白术、山药、肉茱蓉、杜仲、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麦冬、天冬、女贞子=7\*GB3⑦皂荚=8\*GB3⑧诃子、覆盆子、白果=9\*GB3⑨土荆皮【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来源与炮制二、中药的性能三、中药的用量和煎服法第二节常用美容中药一、祛风药二、祛湿药三、清热药四、理气药五、理血药六、补益药七、化痰药八、收敛固涩药九、其他药药二、祛湿药三、清热药四、理气药五、理血药六、补益药七、化痰药八、收敛固涩药九、其他药【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美容方剂【目的要求】掌握1.方剂的组成原则和加减变化2.下列常用美容方剂:消风散、枇杷清肺饮、防风通圣散、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当归饮子、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七白膏熟悉1.药物配伍及禁忌2..美容临床常用的剂型3.下列常用美容方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二妙散、四物汤、金匮肾气丸、鹿角膏、、永和公主药澡豆了解下列常用美容方剂——凉血升麻丸、真武汤、越鞠丸、润脾膏。【教学内容】第一节方剂基本知识一、方剂的概念二、药物配伍及禁忌三、方剂的组成原则和加减变化四、剂型第二节常用美容方剂一、治风剂二、清热剂三、祛湿剂四、理气剂五、理血剂六、补益剂七、其他类【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面部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一)【目的要求】掌握黧黑斑、粉刺、白驳风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熟悉酒渣鼻面游风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了解雀斑、面游风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黧黑斑二、酒渣鼻三、面游风四、雀斑五、白驳风六、粉刺【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5学时面部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二)【目的要求】掌握日晒疮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熟悉粉花疮、面红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了解睑魇、唇风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日晒疮二、面红三、粉花疮四、唇风五、睑魇【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毛发常见损容性疾病诊治【目的要求】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