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_第1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_第2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_第3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_第4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点热身运动。放响《幸福拍手歌》,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音乐完毕之后,师:“我们对幸福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比方说唱歌、跳舞但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在你们心目中,幸福是什么?生答〔5人左右〕同学们的答复真是丰富多彩,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叫生齐读〕读童话:翻开书到46页,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用笔标出难理解的地方。〔七分钟后,答复: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童话: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一下这个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此得到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是什么!三个牧童是通过多少年才知道幸福是什么的?〔十年〕故事中主要人物分别有谁和谁?智慧的女儿和三个牧童〔板书〕十年前,三个牧童知道幸福是什么了没有?〔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朗读和体会三牧童和智慧的女儿的对话。十年之中,三牧童由什么变成了什么?〔三小孩成长为强健有力的青年〕十年后,他们体会到幸福是什么没有?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体会到了?默读十年后三个牧童相聚时的对话并用直线划一划。分别叫3生读医生的话。答复:1、第一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学做医生,为人治病。〕2、医生为人治病,想象一下他给病人治好病后,他会说些什么,病人又会说些什么呢?再次齐读“弄明白了”第二个第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么样的呢?分别叫学生个读。并答复第二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勤恳工作,对人有用。第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耕地种麦,养活多人。齐读三青年的对话。这是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此时此刻出现了谁?〔智慧的女儿〕她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一划。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体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说体会:1、看板书连线头简要概括地说童话。2、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做过有益的事情感到幸福?板书设计:幸福是什么智慧的女儿三个牧童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材分析^p: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写父子二人买了一头毛驴,回家路上,听了各种人的议论,不断地改变主意,终于落了个哭笑不得的下场。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有主见,千万不可盲目听从别人的话。指导读懂买驴老人产生种种错误想法和做法的原因,练习复述课文故事,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情分析^p:初读课文提醒课题“抬驴”。指导学生读准“驴”字音。然后设问:毛驴有哪些用场?为什么要抬它?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p语,通过认真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承受语言训练。教学要求:1.学习默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感慨句和反问句。知道反问能加强肯定的语气。3.教育学生遇事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话。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上面一篇课文《谁的本领大》是一个童话故事,他告诉我们的道理“各有各的本领”是明说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却没有明说,要我们去体会。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抬驴》。二、提醒课题1、板书课题2、教学课题生字。3、看了课题,你一定会很奇怪吧,我们来看这个故事。三、初读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3、自读词语,这些字在音形义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四、教学生字五、指导写字六、作业〔一〕选字填空记纪日〔〕〔〕念笔〔〕〔〕者〔〕律〔〕录〔二〕比一比,组词抬〔〕受〔〕经〔〕纪〔〕台〔〕爱〔〕轻〔〕记〔〕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感慨句、反问句,并能知道两种句子表达的语气。2、教育学生从课文故事中懂得一个道理:遇事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教学过程〔.20xk.〕:一、复习1、指名读课文。2、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新授1、学习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自读第一段,答复上述问题。2、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在回家的路上,父子俩遇到了哪些人呢?他们怎么说的呢?(1)指名读第2——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2)四人一组互相讨论。(3)学生讨论交流。师出示教学挂图,边说边指图。相机理解感慨句,疑问句,这里要读出什么语气?有感情读一读。(4)那些人说话后,父亲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自己在读读第二大段,答复。(5)分角色朗读全文。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练习默读课文,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考虑问题。2、再次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3、练习复述课文。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完了《抬驴》这个故事,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齐声朗读课文。二、默读指导。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爸爸妈妈听吗?2、默读时,要由慢到快,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下面自己默读课文,第一遍慢,第二遍快。三、指导复述。1、通过我们默读课文,许多同学对故事情节又掌握了不少,下面就请你看看图,自己说说,也可以通过板书内容,自己说说。2、同座位互讲。3、指名复述。四、课后练习。1、读读课后练习4的句子的要求〔1〕指名读第一组两个句子。〔2〕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3〕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4〕这两个句子分别叫什么句?〔5〕读一读,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6〕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句子。2、第二组句子教学同上。五、课堂练习。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抄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两遍。二、填字成词语。忍不〔〕经得〔〕抬不〔〕过得〔〕走不〔〕走得〔〕吃不〔〕吃得〔〕三、将以下词语整理成句子,在加上标点符号。1.一个老人一头毛驴和他的儿子买了2.孩子的看见了一个妇女抱着小学语文教案篇3学习目的: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动脑考虑,大胆地提出问题。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学前准备: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过程:一、导入。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好,声音要洪亮。二、开场活动。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三、课后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1、找资料。2、去图书馆。3、问老师。4、问家长。5、上网查找。小学语文教案篇4话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究教学目的:1、知道在探究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激发同学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地球的兴趣和愿望。教学准备:一张世界地图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早期是怎样的?1、人们早期认为地球是怎样的?2、人们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活动二我与麦哲伦一起航行1、结合p95页的内容,查找麦哲伦航海时的资料。如当时的航海技术、船只状况等情况。2、出示世界地图,从麦哲伦起航地点动身,沿着麦哲伦当年的航程在地图上标明航迹,并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和搜集到是如何克制这些困难的故事。3、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交流“和麦哲伦一起完成环球航行”的感想。活动三交流和探究地球的微妙1、阅读p96页的内容,将自身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微妙写在小纸条上,在班上进展交流,看看大家都有哪些问题?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2、搜集人们自身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微妙以和探究地球微妙的过程中不畏艰险、科学求证的故事。3、全班交流自身知道的。小学语文教案篇5课题:21、古诗三首教学目的:〔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初知诗意。3、能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才能训练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才能。2、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才能。〔三〕思想教育1、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教学难点:对诗的意境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空山幽静〔以动衬幽静〕深林幽暗〔以光衬幽暗〕鲈鱼美风波里苍山、白屋柴门、犬、夜归人教后感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古诗《鹿柴》教学要求:1、理解《鹿柴》的意思,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美。2、朗读、背诵《鹿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鹿柴》〔板书课题〕。二、教学古诗。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反复读诗歌,联络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3、请几个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4、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⑵诗中没有写林子里静寂、幽暗,只写了人语响、返景、复照,怎么会给人以幽静的感觉呢?⑶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⑷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1、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试着背诵诗歌。3、全班齐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江上渔者》教学要求: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劳动者的同情,对不劳而获者的挖苦。2、学会生字新词。3、背诵诗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以前,我们学习了几首写劳动人民生活痛苦的诗歌,记得哪些,背一背。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写渔民生活的诗歌。〔板书:江上渔者〕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2、理解词语。三、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2、再自由读古诗,读准节奏。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⑴学生自学。⑵学生交流。⑶学生汇报。⑷师归纳。4、生讲诗意。5、师指导生再说诗意。6、指导朗读四、背诵古诗。五、小结。《江上渔者》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同学们学了诗歌应该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要求: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及诗歌表现的意境。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鹿柴》、《江上渔者》谁能把它背诵出来?2、请几个学生背诵古诗。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诗歌。〔板书课题。〕二、学习诗歌。1、范读全诗。2、自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题目的意思。3、学习生字的写法。4、再读全诗,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讨论交流。5、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讨论交流。6、精读诗歌,体会意境。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⑵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⑶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喜欢?7、指导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节奏。8、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作业设计:〔自选〕一、看拼音写词语。1、根据诗歌意思填空。《鹿柴》这首诗描写了这个地方时候的风光。前两句诗以反衬,后两句诗以反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2、比一比,再组词。幕〔〕苍〔〕犬〔〕逢〔〕蓉〔〕暮〔〕仓〔〕大〔〕缝〔〕容〔〕3、默写古诗三首。4、读读背背。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小学语文教案篇6一.教材分析^p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二.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本课的三维目的确定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才能和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进而感受文本思想;和训练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展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四.教法、学法的设计本课设计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这一根本特点出发,以“读”为主线,以“闯关”的形式来组织本课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内容的整体感知、语言的品读感悟、内容的深化探究和知识的积累运用等活动;贯穿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品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详细学习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我在这里一共设计了四关:一.朗读-整体感知关二.品读-语言感悟关三.研读-深化探究关四.诵读-积累运用关第一关:朗读-整体感知关1.出示闯关内容〔1〕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词语〔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考虑完成以下几个问题:2.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并指导学生准备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然后独立考虑这几个问题,注意到文中去挑选信息、寻找答案。3.学生准备完之后,开场闯第一关〔1〕出示标有拼音的字词,进展个别读、领读、齐读。〔2〕去掉拼音之后再让学生进展个别读、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及时指导纠正〕〔3〕然后朗读课文,让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是否有误读、感情基调、语速等方面进展评价或提出建议。〔4〕接着让学生分别来答复这几个问题〔在处理这几个问题时,老师注意加以整合,并适时板书。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形成这样一个板书:〕板书:〔5〕最后,请同学结合刚刚的问题和板书,试着用一两句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朗读根底上,进展感知全文,并进步学生独立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把书由厚读薄。〕第二关:品读-语言感悟关眼睛看到的是文字的外表,心灵感受的是文字的思想。让学生用心朗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语段、句子,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作批注,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或者喜欢它的原因。最后进展闯关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学生提出的一定有本文重点语段,这时,在学生感悟的根底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品读、感悟,让学生更深化理解。〔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个性阅读、品味阅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加深体验,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体会文中思想,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第三关:研读-深化探究关:首先,这一关主要设计了两个深层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进展合作探究,详细问题是:1.2.解决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就让学生主动提出在阅读考虑过程中还存在的疑难问题,进展交流,然后共同解决。(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和对深层问题的合作探究,从而到达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同时,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进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也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四关:诵读-积累运用关1.背诵积累本文优美语段2.根据目的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稳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3.在积累的同时,积极创立读写或说写相结合的活动,加强小练笔。注:详细的问题设计,我在这里就不再说了〔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诵读丰富积累、积淀语感、陶冶性情和通过运用,升华积累的目的。〕〔三〕最后一个环节:交流收获,进展总结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这篇课文闯关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回忆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六.完毕语此教学设计,采取学生闯关的`形式组织教学,实际上这四关也是我日常教学中的四个环节,这样防止了平铺直叙地串讲课文,突出了训练重点,让学生经历了由整体――局部――整体的学习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方法,有效地促成了三维目的的达成,表达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案篇7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狐狸找朋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对待朋友要真心诚意,否那么只想占廉价是交不到朋友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7个生字。重难点理解狐狸为什么找不到朋友。乐学善思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读中受启发。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许多朋友吧!能和朋友一起学习、游戏该多快乐啊!看到你们这么快乐的样子,狐狸也从森林里出来找朋友了!他找到朋友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到“快乐读书屋九”中学习《狐狸找朋友》这篇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有两个字要读轻声,如今跟老师读一读〔狐狸、朋友〕,同学们再读一遍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生读文前提示〕2.如今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看着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并争取和它交上朋友。〔可求助老师、同学〕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把课文读通顺了。如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考虑:狐狸找到朋友了吗?生自由读文,答复以下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白兔不跟狐狸做朋友了。公鸡也不跟狐狸做朋友了。狐狸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朋友〕。[贴白兔、公鸡的图片]三、品读感悟。〔一〕狐狸和白兔交朋友。1.它们为什么都不跟狐狸做朋友了呢?请你们找到描写狐狸和白兔交朋友的有关段落,再读一读并找到答案。〔生再自由读文〕2.我们看看当初狐狸是怎样和白兔说的?〔读狐狸说的第一段话〕狐狸想和白兔交朋友,骗取白兔对它的信任,你认为狐狸会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说这句话呢?[出示填空:〔〕地说]〔可能会微笑着对白兔说,因为微笑会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还可能讨好地,故作亲近地,虚伪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体验来填空〕3.指导学生带着自己体会的表情、语气读一读狐狸说的话。〔生练读,指名读,赛读,齐读。〕4.狐狸的这番话打动了白兔,它看到白兔快乐的样子便又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狐狸说的话〕指名读文。5.〔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展换位考虑〕假如你是白兔,狐狸对你这样说你会同意吗?谁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复,明白狐狸这是在骗白兔,因为萝卜是要吃埋在地下的局部。〕6.从这儿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出狐狸找朋友的用意了,它可太虚伪和狡猾了。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把狐狸的狡猾、虚伪表达出来吧!〔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二〕狐狸和公鸡交朋友。1.白兔被狐狸骗了,不跟它做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