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较复杂分数应用题例7”开放式教学片段。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出例如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方案节约了。十月份原方案用水多少吨?〕师生共同画出线段示意图〔图略〕师:请大家结合线段图,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知识求出十月份原方案用水的吨数。〔学生独立考虑。之后,学生各抒己见。〕生1:我用方程解,数量关系是方案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所以设原方案用水x吨,得方程x-x=480生2:这样做是对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x生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实际用水的吨数相当于原方案的(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认为也可以这样列方程:x×〔1-〕=480师:这三位同学都是从列方程的角度求出理解,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生4:我用算术方法解。从线段图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方案用水的吨数看作9份,实际用水比原方案节约,那么实际用水的吨数就是这样的8份,这正好是480吨。480÷8×9,先求每份的吨数,再乘9,就得实际用水的吨数。师:对他的解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大局部学生点头认同。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当然也可以这样列式:480÷8÷。先求出每份是60吨,这60吨相当于原方案用水的,所以再除以就是原方案用水540吨。此时,学生的思维逐渐活泼起来,他们私下小声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生6面带疑惑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列了两个算式,不知对不?师:你先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生6:我的算式是480÷9÷和480÷9×8师:对这两个式子,你们议一议好吗?生7:这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假如这两个算式是正确的,那么刚刚列出的480÷8×9或480÷8÷就是错误的,而刚刚的算式我们已经算过了,是正确的。生8:我来补充,我也认为这两个算式是错误的。从线段图来看,480吨与9份显然不相对应,所以480除以9是没有意义的。此时,生6略有所悟地点着头,表示承受。生9:老师,我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受到启发,480吨的对应分率是〔1-〕,直接列式是480÷〔1-〕。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原有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们对刚刚的这些解法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10: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此时其他学生都惊讶地看着生10,老师也为之一怔,但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师:对480×你们理解吗?生11:我能理解。这是变换了考虑角度,假如反过来把实际用水的480吨看着单位“1”,那么原方案用水的吨数就是480吨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原方案用水的吨数就是480×。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反思]在题目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开放性的情况下,老师擅长挖掘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大胆放手引导鼓励学生进展开放性考虑,让学生拥有自由的考虑空间,获得最正确的学习效果。综观上面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主要表达了:1、不唯解题形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考虑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老师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形式:详细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而上述教学片段,老师一开场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考虑,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气氛,自由的放飞,唯此学生才会不断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加之老师的相机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致越来越高,思维也越来越活,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尽管方式不同,但结果一样,这也正表达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开展的人本目的。2、不唯师不唯本,允许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获得自信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听讲的义务,而无评价的自由,唯师、唯上,这样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愿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我们认为,只有积极考虑的学生,才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才会评价别人的方法。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敢于解除对学生的束缚,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老师总是巧妙地把解答的“包袱”抛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只是简要地搭条线然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解决,让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获得根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都得到充分的开展。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理论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进步估测才能。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课件,尺,软盘。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卡或银行卡。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刚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拟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历,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藏。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二、探究理论1.认识分米。〔1〕量一量。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答复〕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2〕认一认。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提问:你手上的尺全长大约几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②体验。?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如今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才能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非常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3〕画一画。①要求: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②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③引导:〔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场画起呢?假如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假如从刻度2、3开场画呢?[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④小结: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⑤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4〕找一找。先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5〕数一数。引导:〔出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是多少厘米?是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想的?〔板书:1米=10分米〕〔6〕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展测量〕[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展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才能。]2.认识毫米。〔1〕引导: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如今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完成课题板书:分米和毫米〕〔2〕小组学习。①出示学习步骤。?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是多少毫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②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说明: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才能还较弱,所以出示了详细的学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进展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③汇报:通过小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追问:1厘米中数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3〕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老师先演示一下,再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比画,并用一分硬币进展检验。〔4〕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互相说一说。三、总结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好的认识。]2.提问:那么如今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或厘米〕四、稳固练习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想一想,再指名答复。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测。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开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展分析^p,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开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忆策略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2、揭题:刚刚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教学例题探究列举的方法〔一〕情景创设呈现问题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2、学生尝试操作。〔1〕学生操作,老师指导。〔2〕交流反应: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络。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教具准备:黄豆假设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假设干,实物投影仪。重点难点: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进展数数,初步体会估数)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考虑、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看谁猜得最接近。活动完毕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马上停顿了。(老师要走近学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二、活动二(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师生互动活动。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老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1)学生猜,老师不做评价。(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3)交流数的方法。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老师边说边抓),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1)小组内数豆子。(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2)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进展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如今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老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三、活动三(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一)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二)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根据)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法估计。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想方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拟准确。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四、活动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读、写数的兴趣)(一)拨数游戏一个拨数,两个同时读并写出这个数。全班交流。(老师注意抓住对特别的数的处理,例如90,66等数)认识百位。可以介绍一下三位数和两位数。(二)猜数游戏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1)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2)指名猜一名学生写的数。(其他学生猜,该生做提示)(3)老师试猜一个数。(用区间套的方法)同桌两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另一个人猜这个数。五、活动五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小学数学教案篇5整体感知整数、小数、分数的四那么运算意义和法那么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展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那么运算意义和法那么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拟完好知识构造。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那么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拟等方法,到达最正确效果,难点是对四那么运算法那么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针对本课意义、法那么、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详细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那么,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详细生动的环境中探究知识的奥秘。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构造,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进步。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归纳整理四那么运算的意义。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那么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3。总结四那么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4。总结验算方法。〔二〕才能训练点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展归类整理才能,比拟异同才能,形成知识构造才能。2。运用法那么纯熟、灵敏的计算才能,进步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三〕德育浸透点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络,认识事物本质。教学重点:整理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整理四那么计算法那么。教学难点:对四那么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幻灯片。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构造1。四那么运算的意义。〔1〕举例说明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那么运算意义:[用详细实例说明四那么意义,不仅防止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结实]〔2〕观察表格。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那么意义一样?哪那么意义有扩展?学生答复。〔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一样,减法意义一样,除法意义一样,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那么意义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表示为:[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互相联络,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2。四那么运算的法那么。〔1〕加法和减法的法那么。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p错误原因并改正。学生答复,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②三条法那么分别是怎样要求的?〔一样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一样时才能直接相加减〕。三条法那么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一样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才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2〕乘法和除法的法那么。①出示两道题: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那么。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那么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那么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那么。分数乘法和除法比拟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3。口算〔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73。06—3。96〔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37。51。03〔积是三位小数〕8。70。3〔商是整数〕3。1315〔得数保存三位小数〕〔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口算才能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进步口算正确率]〔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老师用秒表计时。4。法那么中的特殊情况。〔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第一组:a+0=aa—0=aa0=00a=0第三组:a—a=0aa=15。验算。〔1〕根据四那么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展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二、综合练习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4。课本95页第五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对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和法那么进展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那么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小学数学教案篇6第一课时教学目的:A知识与技能1、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正确说出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可以快速、准确地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B过程与方法1.复习6~9的乘法口诀,为讨论本课内容做铺垫。2.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p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3.通过练习,稳固本课所学内容。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A2教学难点:A2关键:C1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将口诀补充完好。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商的。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一,搜集数学信息。2.解决问题一:56面红旗,有每串挂8面,需要挂几串?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B、独立列式C、探究568用除法算D、计算56除以83.变换条件:有56面小旗,挂成7串,平均每串挂几面呢?A、独立列式B、比拟:两道除法算式的不同点与一样点。C、练习: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成两道除法算式4.解决问题二:有42颗星星,分给6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B、独立列式让学生练习本独立完成。5.解决问题三: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B、独立列式6.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三、稳固练习1.送小鸟回家。除法练习题。2.自主练习第一题3.自主练习第三题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4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才能、动手操作才能。3、向学生浸透知识间"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思想,在联络实际中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教学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具准备】简易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学具准备】三种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2、求以下各圆柱的体积。〔口答〕〔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师:刚刚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新课教学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间隔是圆锥的高。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如今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展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如今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出示小黑板: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师:我们先来答复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师:大家说得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