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_第1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_第2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_第3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_第4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联络上下文理解。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3、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提醒课题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考虑提出的问题。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3、出示以下词语,指名学生朗读。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构造。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1〕指名读。〔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3〕句式训练:是……也是……3、文章哪几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齐读,考虑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感情朗读这句话。六、总结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2、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1〕奶牛的姿态: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②交流并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考虑什么。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考虑些什么呢?④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欢〕〔2〕奶牛的活动:①用曲线划出描写奶牛活动的句子。②交流并出示: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③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④感情朗读句子。〔奶牛的乐园〕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①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②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③感情朗读3、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所以,荷兰是〔引读〕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通过词语训练,进步形象地运用语言的才能。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才能。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2.实物投影仪。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复习词语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我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局部。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3.组内交流。4.换一换,将加点局部换成意思一样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一、谈话引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二、口头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习作1.精彩回放: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2.学生习作:a.老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b.老师个别指导。c.同桌互相交流。d.推荐代表交流。e.师生共同评议。f.独立进展修改。3.展示台: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小学语文教案篇3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书空以下字的笔顺,并组词。盲喜邻替野童难忘二、分析^p理解。〔一〕1、齐读。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二〕1、指名读。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表达“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三〕1、指定小组齐读。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风光。〕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快乐。〕3、出示投影片。〔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四〕1、比拟2、4小节,〔第一句一样,意思不一样,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3、稳固认识“”省略句。三、全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四:当堂稳固。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课文。1、听课文录音。2、指名读,引导背。3、自由练背。4、同桌互背,老师抽背。三、当堂稳固。1、指名背诵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四、作业。1、组词。你〔〕邻〔〕里〔〕居〔〕您〔〕领〔〕野〔〕尾〔〕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小学语文教案篇4学习目的: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答复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3、掌握背诵的方法。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目的1学习难点:目的2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的。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屹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根据学生答复,老师引导归纳。〕2、出示目的树,并板贴。⑴能答复以下问题,能给课文分段。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⑶掌握背诵的方法。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前提测评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的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风光。⑶理解欣赏。三、导学达标〔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风光的句子。2、学生答复,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风光的视频、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互相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互相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外表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一样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三〕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要求:先独立考虑,再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2————二段3————三段4、5———四段6————五段四、达标测评〔一〕用“隐隐约约”造句。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2、齐读课文例句。3、补充句子完好。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看远处的景物。烟雾影响视线。光线缺乏的情况下。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5、口头造句。〔二〕指导背诵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板贴在目的树根局部:理清顺序,分层记忆。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由搜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展记忆。根据答复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第2句:向下望。第3、4句:向前望。第5句:向东远眺。自由分层练习背诵。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附全文板书:10、颐和园长廊: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小学语文教案篇5课堂练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好的课堂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稳固,又能活泼课堂,进步课堂效果。为此,我认为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的明确,抓住重点课堂练习设计前,应对本课知识的重难点、练习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设计练习时才能突出本课重点内容,到达训练的目的。否那么,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达不到稳固新知识要求。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它的重点是课文顺序和课文是写了哪几个地方。因此,课堂练习设计不能分开这个重点。2、题目新颖,力求形式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的设计要具有兴趣性,题目要新颖,形式要活泼,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步练习效果。详细设计怎样的题型练习,应根据课文的重点来确定,力求做到题目新颖,具有兴趣性,进步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切忌千篇一律,枯燥无味。老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作业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作业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交融,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3、难度适当,练习适量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既要传授新知识,又要进展稳固练习。为此,对课堂练习的难易程度和练习的份量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假如是题目过难过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练习,势必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假如题目较浅,份量又少,学生三五分钟,三言两语就完成的练习,又起不到稳固新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智力开展和认知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难度要适当,练习要适量,特别是能分不同层次,真正落实新课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目的,做到“简单而有内涵”。小学语文教案篇6教学要求:1.学会5个生字,认识8个字。2.学生搜集资料的才能。根据每个人课下搜集资料,创造时机充分练说。3.理解“寻找”、“野外”两个词语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6.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风光的美丽。7.培养学生换位想象的才能。8.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9.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识字。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3.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4.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风光的美丽。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如今正是初冬的季节,秋姑娘刚刚刚和我们说再见你们还记得秋姑娘都给我们送来了那些礼物吗?赶快回忆回忆,因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寻找秋天〕,齐读课题。“寻找”是什么意思呀?希望这节课通过我们的成功合作,可以把秋姑娘曾经送给我们的礼物一一寻找到。二.新授课〔一〕引导学生联络实际展开想象,充分练说。1.看图说一说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师:同学们老师找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礼物,你们快看〔出示:金色的稻田图〕!秋姑娘给我带来〔金色〕的〔稻田〕。你也把自己寻找到的礼物跟你的朋友说一说。2.小组讨论刚刚老师看大家讨论的特别好,谁愿意把你刚刚说的跟大家说说?3.指名说一说奥!你们寻找到这么多秋姑娘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真太棒!你们想不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伙伴都寻找到哪些秋姑娘送的礼物呢?他们找到得跟你们的一样不一样呀?请同学们赶快翻开书看看。〔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1.范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还有谁在哪里寻找秋天?〔生1:有王老师、小文、小方和小力到野外去寻找秋姑娘给他们带来的秋天的礼物。〕问:“野外”是什么意思?问:课文中小朋友寻找到了秋姑娘送的哪些礼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原来他们也寻找到了那么多秋姑娘送的礼物,我想他们跟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秋天,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出示板书〕2.练习朗读〔1〕那么赶快跟你的小伙伴练一练〔2〕谁想给大家读一读〔3〕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4〕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要读,那咱们就一起读好吗?〔5〕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考考谁的记忆力最好。把书扣上。谁能连接的把他们的话说一说。〔6〕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大家读小朋友说的话和最后一句。3.积累词语师:是呀!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那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吗?4.换位想象师:秋天的风光太美了,你们看这么美的风光还吸引谁呀?〔大雁〕快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呀?不知不觉中,通过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么多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如今我们大家就休息一会儿一起做个游戏好吗?5.一分钟休息,猜谜语全班玩猜谜语的游戏,你们也像小文、小方、小力一样用说说“秋天是〔〕的”,请你的朋友猜猜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三〕仿照原文,口头作文《寻找冬天》过渡:通过我们共同合作寻找秋天,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聪明了,有一件事我想请你们这群小机灵鬼儿帮帮助,你们愿意吗?〔愿意!〕五彩缤纷的秋天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神秘感的冬天。学校的“小喇叭”播送向我们征集有关《寻找冬天》的小片断,要求仿照《寻找秋天》这篇课文来说一说。说得好的我们要推荐到学校的小播送站请他给全校同学说一说。我们看看到下期的“小喇叭”播送时能听到我们一1班哪位学生的声音。〔1〕先给你们一点时间,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冬天的风光。〔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冬天的图片。〔3〕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4〕全班交流下节课我们选出班里说的最好的同学到小播送站去播送。三.总结感谢同学们与我的合作,正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才发现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而且发现了冬天的美丽之处。韩老师特别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合作得更好,去发现更多更美丽的事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小学语文教案篇7一、预设目的1、可以正确书写“费、商、垃、圾、秀、忆、瞬、养、忠”等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满怀期待、一瞬间、噙满泪水、熬夜“等词语的意思。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妈妈写的那段话。3、体会到妈妈无私的爱。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可以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意难点:体会到妈妈无私的爱三、教学用具幻灯片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预设目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