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六州歌头课件_第1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六州歌头课件_第2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六州歌头课件_第3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六州歌头课件_第4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六州歌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州歌头南宋张孝祥安阳市实验中学(39中)张宁诗书激扬英雄气铁血浇铸报国情诗人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著名词人。他力主抗金,从为岳飞辩诬到献策抗金,屡屡上书言事,年纪虽轻,影响却很大。词作风格豪放,上承东坡,下启稼轩,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是南宋初期爱国词中的杰作。宋孝宗继位后,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于是,主和派气焰嚣张,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所作。诵读,感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⒂。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诵读,感知单击图片播放录音精读,思考

1、从上阕中你看到了哪些地方的何种景象?2、从下阕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赏读,体会

你觉得最打动你的句子是那些?请找出来,简单评价一下它,并深情朗读。词作的思想感情:本词通过描写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麻木不仁的南宋统治者和主和派们义愤填膺的谴责,抒发了对国家命运、中原文化和惨遭战争蹂躏的人民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感慨。拓展,评价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多少像张孝祥一样的抗金志士胸怀豪情,却无路请缨;满腔热血,而壮志成空!留给后人几多慨叹……

学习了张孝祥的《六州歌头》,请你写一段最想对他或他们说的话。可以评价他的人或词,也可表达你对他(他们)的情感。词作的意义(于古)这首词熔铸了民族的与文化的、现实的与历史的、人民的与个人的因素,表达出一种“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中把宋金双方的对峙局面,朝廷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加以鲜明对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宏观历史画卷,强有力地表达出人民的心声。堪称诗史。词作的意义(于今)

南宋词人张孝祥用一曲《六州歌头》告诉我们,不管是军人,还是知识分子,面对失国之痛时,“黯消凝”都是必然的心理反映。诗词用强大的震撼力和铿锵的节奏以及激昂的韵律将我们带到了八百年前,带到了两军对垒的长淮河上,带到了在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中原大地。诗词的力量,超越了文化和艺术的范畴,到达了一个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