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预警与保障课件_第1页
社会预警与保障课件_第2页
社会预警与保障课件_第3页
社会预警与保障课件_第4页
社会预警与保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会预警与保障

第一节社会不满意指数、社会风险和社会承受力一、社会不满意指数在表达利益动力机制的循环连续统中,对人们积极性与心理影响最大的环节是评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利益,直接依据是由利益规定与引起的目标。如果目标与利益一致,即评价的根本依据与直接依据一致,就可能导致正确的评价;如果目标与利益不一致,则评价也容易发生偏差,因为它的依据本身出了问题。通过评价,既可能产生满意感,也可能产生不满意感。当效果与目标、利益相一致时,特别是趋向于等值时,容易产生满意感。当效果与目标、利益不相一致时,特别是趋们于较大负值时,则会产生不满意感。

标志人们不满意程度的概念是不满意指数,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理想失落指数第二类,相对剥夺指数第三类,不公正指数1、理想失落指数:如果现实大大落后于理想,人们就会产生理想失落感。理想与现实的比率,即为理想失落指数,计算公式为:

理想失落指数=理想/现实*100%

2、相对剥夺指数: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着大量相对剥夺的现象,从而使得许多个人与群体产生相对剥夺感。他人或他群体获益与本人或本群体获益的比率,即为相对剥夺指数。计算公式为:

相对剥夺指数=他人或他群体获益/本人或本群体获益*100%

3、不公正指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们,总是从社会公正的立场去评价直接涉及切身利益的任何社会现象。但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常常会使人们感到不公正。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对人们参加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往往使一些人产生缺少社会公正的不满情绪。一个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越多,并且越是普遍,则该社会的不公正指数就越高。所以我们把义务与权利、贡献与报酬、成就与承认、惩处与越轨的相互比率作为社会不公正指数,计算公式为:

社会不公正指数=义务(或贡献、成就、惩处等)/权利(或报酬、承认、越轨等)*100%

二、社会风险:就是指社会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管理者所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社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社会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五种:

实施决策所带来的损失,这表明决策本身是错误的

1实施决策的失败2决策执行主体与作用对象的消极或反抗3偏离既定目标的可能性4不良因素与偶然因素所造成的损失5风险在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力,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社会不安,这是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不满情绪及其相关行为的总和;第二种形式是社会震荡,这是管理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遭受的损失及其社会影响的总和。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广义的社会风险在现代西方国家,“社会危机指数”的实用性很强,是政府活动的重要依据,并通过广义社会风险的评估为官方出谋划策。一些研究机构与银行还将各种风险指标数量化,计算出各国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风险程度,以引导本国政府、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

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确定社会风险程度,

可以把它分为

最小限度内风险,是为了达到任何目标与决策方案所必须共同具备的风险程度,这里几乎没有什么选择性。

合理界限内风险,具有上下限,下限就是见险的最小限度,上限就是风险的超荷临界点。当然,这里的上下限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社会风险的三个等级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

超荷临界点的确立是十分困难的,事先的估计与经验判断往往出错,一般在试验或广泛推行之后才能显现实际的超荷临界点。可是一旦发现,往往又为时太晚。

社会系统运行由最小限度内风险经由合理限度内风险,最后转为超荷临界点风险,经历了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我们在这里引入对社会系统运行异常程度的度量——异常度Y,并把它分为五级:结构缺陷、警告、病态、危机、崩溃。

①Y=0,社会系统运行正常。

在此状态中,社会系统内部协调一致,外部条件符合项期,系统的控制呈自动化或程序化,社会运行状态呈良性循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很少出现,但并非不可能实现。

②Y=1,社会系统出现结构性缺陷。

在此状态下,社会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但结构有时偏离正常;如若局部的结构性缺陷出现,系统可以立即采取补偿措施,使之不至影响全局。因此,在这种状态下,社会风险属于合理限度的范围之内。

③Y=2,警告。

这时,社会系统的大部分状态参数仍属基本正常。但某些状态参数接近或达到危俭界限即超荷临界点。从而威胁着系统的安全运行。

④Y=3,病态。

这时社会系统的某些状态参数已超出危险界限即超荷临界点,社会系统呈病态运行,人们的心理承受力逼近权限。

⑤Y=4,危机。

这时,社会系统的主要状态参数都已越过危险界限即超荷临界点,系统无法有序运行,人们心理无法承受现状,如不紧急制动,社会系统将危机四起,“少数人闹事”可能转化为多数人的抵制和敌视。此时,应果断使用“社会制动器”,进行强迫性的干预控制,以结束社会危机。

⑥Y=5,崩溃。

社会系统在病态和危机的情况下,如果控制失败,就会停止运行或遭到整体性的破坏。这对历史而言至少是一次曲折,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三、社会承受力最小限度内风险、合理界限内风险、超荷临界点风险三个等级的社会风险,以及这三个等级的社会风险由小到大的过渡过程中经历六个阶段,其客观依据在于社会系统对于风险的不同承受力,即社会承受风险的不同能力。社会起码的承受力一般与合理界限内风险相吻合;而社会承受力的极限一般与风险超荷临界点相对应。

社会对于震荡与不安的承受力的大小,不仅受社会震荡与社会不安的程度制约,同时还同社会物质实力、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社会对于震荡和不安的承受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对社会心理的利用和控制。首先要正确对待社会心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包括:(l)准确了解、认真研究社会心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2)主动适应社会心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3)积极提高社会心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其次,要适当降低社会心理对社会运行状况的预期值。社会运行进入良性循环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即使我们的社会进入了良性循环,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上的差距,也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如果社会心理对社会运行状况的预期值过高,就会同社会运行的实际结果相抵触。预期值越高,失望就越甚,因而对社会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越弱。

第二节社会风险早期预报系统一、承受力重叠原理和“少数人闹事”由于利益是人们行动的根本动力和评价的根本标准,利益上的差别就使得各个社会集团对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不一,从而对社会风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和行为方式:肯定的、否定的或漠然处之。根据我国的情况,各主要社会集团对社会风险的承受力,依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领导阶层、知识阶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各主要社会集团对社会风险的敏感度依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则为:农民阶层、工人阶层、知识阶层、领导阶层。承受力与敏感度成反比。在社会风险承受力重叠原理的作用下,社会上就出现了“少数人闹事”的现象。“少数人闹事”实际上就是社会风险尚处于整个社会承受力的适度界限之内,但已经超出了某些敏感度强烈的社会集团所具有的承受力界限,这些社会集团就采取了“闹事”这一极端形式对社会风险作出反应。排列在领导阶层之后,承受力较低、敏感度较强的知识阶层容易“闹事”。少数人闹事的作用

123预报社会风险。它的出现就标志着社会风险度在某些方面

影响政府行为。会程度不同地使政府改变政策和行为方式破坏社会稳定。必然破坏包括法纪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少数人闹事”可以预报社会风险,但是“少数人闹事”本身毕竟破坏了社会规范体系,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以“少数人闹事”的形式来预报社会风险,代价太大。其实,社会风险是一种可以测定的不确定因素,具有客观性,不一定都要等到“少数人闹事”或社会危机发生以后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可以通过必要的评估提前进行认识,预先发出警报。

二、社会风险早期警报系统例如,美国的F.T.汉厄教授于60年代末设计出第一个综合反映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的评价指数系统,即“富兰德指数”。“社会风险早期警报系统”(SREWS)包括四个指数体系

1234痛苦指数体系:包括通货膨胀率、收入增长率与失业率等三个指数。

腐败指数体系:包括受惩干部的人数、职位、渎职方式及后果等3个指数。

贫富指数体系:包括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收入比例等5个指数。

不安指数体系:包括政策变动、激进言论、牢骚等6个指数。

三、通货膨胀的居民承受力和社会警戒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反应烈度同通货膨胀本身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分别为居民、企业和政府,其中居民的承受力最低。居民的物价上涨承受力包括:政府对物价的调控能力和对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

心理承受力经济承受力

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然社会系统运行存在着风险,那么社会管理系统就要在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一旦社会风险出现,能够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这就引出了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是社会系统运行的“保护器”。

重建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富裕起来的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