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治疗进展_第1页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_第2页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_第3页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_第4页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第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肿瘤生物治疗概念的演变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是应用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治疗肿瘤.

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大分子(细胞、核酸、蛋白质和肽)或调节生物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来治疗肿瘤。第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894,WilliamB.Coley,纽约外科医生一位广泛扩散的肉瘤患者,其肿瘤部位发生链球菌感染肿瘤完全消退是否是由于链球菌感染而导致肿瘤消退呢?January12,1862–April16,1936Astory第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oley采取了大胆的行动!注射活的链球菌治疗没有治愈希望的、不能手术的肉瘤患者肿瘤完全消退!第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灭活的链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混合物(Coley毒素)对1000患者治疗,约40%的到明显的治疗效果Coley与他的女儿Dr.HelenColeyNauts利用细菌成分活化免疫系统,可以诱导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持续缓解!!!Coley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鼻祖第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现代肿瘤生物治疗起始于198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干扰素上市。抗病毒抗肿瘤第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肿瘤的发生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缺失或基因表达调控失常,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与正常细胞的信号通路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生物治疗借助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以核酸、蛋白、细胞和小分子化合物为治疗介质,以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为主要作用靶点,发展肿瘤选择性强、毒副反应低、高治疗指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第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表明,生物治疗不仅能治疗临床可见的肿瘤,而且能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这种治疗水平保障了生物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策略。第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生物治疗技术和药物分类目前已用于临床的生物治疗技术和药物主要包括:

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效应细胞免疫刺激剂基因药物和免疫毒素作用于特定分子靶点的非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第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免疫系统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细菌:结核菌葡萄球菌真菌病毒:流感脊髓灰质炎寄生虫:绦虫疟原虫蠕虫攻击防御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体系清除细菌、病毒、外来异物;消除体内衰老细胞以及发生突变的细胞(有的突变细胞会变成癌细胞)。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其免疫系统的强大足以及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机体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癌症的最终演变。清除期平衡期逃逸期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普遍存在免疫系统低下,不能有效地识别、杀灭癌症细胞;另一方面,癌症细胞的大量增殖会进一步抑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癌症细胞有多种机制来逃脱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杀伤。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什么是免疫?我们生存在一个充满复杂感染源的、敌对的世界里,我们的机体可以利用许多机制来防御外来微生物的侵袭,保护机体健康,这种防御能力被称为免疫。

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免疫的类型天然免疫反应:先天就具备的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具有遗传性,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获得性免疫反应:后天获得、具有针对性、具有免疫记忆性。

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组织:消化道、

呼吸道粘膜内存在的许多无被膜的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免疫系统分布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免疫系统功能功能生理性(有利)病理性(不利)免疫防御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清除复制错误/突变细胞细胞癌变/持续感染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发挥免疫应答的成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天然免疫系统: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嗜碱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噬菌(即吞噬以及消化),并激活淋巴细胞或其它免疫细胞,令其对病原体作出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巨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参与调节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作为清道夫细胞清除机体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巨噬细胞(M)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在不同组织中其名称不同细胞名称位置肺泡巨噬细胞肺泡组织细胞结缔组织库佛氏细胞肝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蚀骨细胞骨窦内皮细胞脾系膜细胞肾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并杀灭病原微生物;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抵抗寄生虫,与过敏反应有关。颗粒中含有多种酶和毒性蛋白,在细胞活化时释放并杀灭病原体。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DC细胞摄取病原体后变为成熟的DC细胞初始T细胞活化的T细胞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之间的桥梁

树突状细胞(DC)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DC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之间的桥梁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淋巴细胞:

TBNK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红细胞淋巴细胞:小,无特征HE染色电镜观察无功能活性---初始淋巴细胞

遇到抗原后,成为活化的淋巴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全功能的淋巴细胞,即效应淋巴细胞。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B淋巴细胞(B细胞)T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受体(BCR)抗体-免疫球蛋白膜型免疫球蛋白T-细胞受体(TCR)杀伤活化调节获得性免疫细胞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B细胞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活化杀伤病毒或胞内病原体感染的细胞---CD8+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为其它细胞的活化和功能提供必须的信号---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抑制其它淋巴细胞的活性并协助控制免疫应答效应性T细胞调节杀伤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killercells,NK)形态比T、B细胞大,胞质中有特殊的颗粒,含有毒性蛋白,不需要特异性免疫刺激,即能够在体外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系。是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员,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之前对控制病毒感染非常重要;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占10%-15%,淋巴结和组织中较少。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不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也不形成免疫记忆。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细胞是机体早期抗病毒的重要成员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四、抗肿瘤免疫机制免疫细胞如何发挥抗肿瘤作用?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免疫系统识别“自我”与“非我”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什么是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肿瘤相关性抗原(TAA):在某些肿瘤细胞上表达,也在某些正常细胞上表达。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①基因突变;②细胞癌变过程中使原本不表达的基因被激活;③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特殊降解产物的产生);④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⑤某些基因产物尤其是信号转导分子的过度表达;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达。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感应阶段:

1)抗原递呈细胞(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递呈2)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2.获得性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APC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递呈细胞CD8+T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抗原递呈功能MHC限制性APCAPC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辅助性T细胞(Th)感染部位滞留在淋巴组织中活化B细胞骨髓产生抗体释放到血液中效应细胞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TL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Th细胞可以活化免疫系统的其它成分,在控制具有免疫原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靶细胞CTL循环凋亡解离CTL胞外分泌颗粒CTL与靶细胞结合CTL细胞质重排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为B细胞介导的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由于主要是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故称为体液免疫。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抗体的抗肿瘤机制?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A.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跨膜孔道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B.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抗体的调理作用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溶酶体被调理的肿瘤细胞结合到M的FcR上,并被M吞噬形成吞噬体吞噬溶酶体形成,杀伤肿瘤细胞抗体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D.抗体的封闭作用细胞恶变后其表面可过表达某些受体,这些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可刺激肿瘤细胞生长。针对这些受体的抗体可通过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阻碍其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第五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E.抗体改变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

抗体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可干扰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阻止其克隆形成及与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有助于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抗肿瘤抗体虽然能够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发挥作用,但一般认为,体液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只处于从属地位。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天然免疫应答(1)自然杀伤细胞(NK)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对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细胞抗肿瘤机制A.释放毒性颗粒:NK细胞含有毒性酶,穿孔蛋白-穿孔素,穿透细胞膜并诱导细胞凋亡。NK靶细胞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B.细胞因子介导的肿瘤抑制作用:活化的NK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FN-,TNF-/,GM-CSF,IL-12。干扰素(IFN-)抑制细胞增生,引起多种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转移,是巨噬细胞主要的活化因子。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巨噬细胞(M)活化的M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溶酶体酶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活化的M还可分泌TNF、NO等细胞毒性因子而间接杀伤肿瘤细胞;抗原递呈作用杀伤肿瘤分泌细胞因子IL-1IL-6TNF-IL-8GM-CSF酶溶菌酶酸性水解酶赖氨酸酶酯酶胶原蛋白酶弹性纤维蛋白酶前列腺素补体成分纤维蛋白结合蛋白凝血因子其它因子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M还可通过ADCC杀伤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作为递呈抗原的APC,活化T细胞;抗原T细胞受体T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M)抗原肽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MHC-抗原肽复合物第六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五、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Adoptivecellularimmunotherapy,ACI)是转输体外培养、修饰的效应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治疗疾病。细胞治疗可以被认为是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替换、修复或增强受损伤组织的或系统的生物功能的一种策略。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ACI治疗肿瘤: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清除术后和化疗后的残留肿瘤细胞;

预防复发和转移,根治肿瘤;毒副作用低,特异性高;是联合治疗肿瘤的重要部分。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I.非特异性免疫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DCsLAKsCIKsTLR激动剂刺激免疫细胞II.抗原特异性T细胞CTLTILACI的类型: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I.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NK细胞用于过继转输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Science.2011,7;331(6013):44–49.NK细胞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效应细胞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肿瘤可以发展多种机制逃逸NK细胞的攻击或者诱导NK细胞功能缺陷

NK细胞在肿瘤患者中功能低下JBiomedicineandBiotechnology,2011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免疫抑制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Systemadministration细胞因子自体NK细胞(IL-2,IL-12,IL-15,IL-18,IL-21,typeIIFNs,免疫调节药物

)体内活化NK细胞治疗肿瘤的策略

抗体(anti-HER-2MAb;anti-CD20MAb;anti-EGFRMab)InfusionADCC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ATUREIMMUNOLOGY2008,9(5):486In1980第七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able2ClinicaltrialsusingstrategiestomodulateNKcellfunctions(continued)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able2ClinicaltrialsusingstrategiestomodulateNKcellfunctions(continued)Rituximab:anti-CD20;Trastuzumab:anti-HER2;Daclizumab:anti-IL-2Ra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Exvivo自体NK细胞单倍体相合的NK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L-15,IL-18,IL-21,type-1IFNs,免疫调节药物

)通过细胞因子刺激,肿瘤患者的本身的NK细胞难于有效回复抗肿瘤功能

自身免疫细胞在体外活化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细胞的临床应用(1)原代NK细胞通过免疫磁珠的方法纯健康供体NK细胞,这些NK细胞具有正常的细胞表面标志、胞内细胞因子、穿孔素和颗粒酶B。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供者患者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过继转输原代NK细胞原代NK细胞在体外扩增和活化13-21天,大大提高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反应。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低(10–15%),不能持续增殖;产生高纯度的、大量的自体或异基因活化NK细胞非常难,并费时、费力;每个患者或者供者的NK的差异性对临床常规治疗带来困难。

障碍/困难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YT,

NK-YS,HANK-1,NK-92,NKL,KHYG-1,NKG(2)NK细胞系JapanEBV-positiveWesterncountriesChina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92cellsNK-92cell:CD56brightCD16-高效广谱抗肿瘤作用,表达大量活化型受体;高水平表达与细胞凋亡途径有关的分子及细胞毒效应分子;对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都具有高效的杀伤活性。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92细胞容易大量扩增,适合标准化培养,已经用于临床试验,是目前最强的、适于临床应用的NK细胞系。第八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NKcelllineInstrumentCulturemediumCytokineinmediumStartingcellnumberCultureTime(days)HarvestedcellnumberViabilityNK-921-LVuelifeculturebag

EX-Vivo10serum-freemedia+aminoacidsand2.5%humanABplasmaIL-2(500IU/ml)(2.5×105/ml)×25ml/bag15-17>1×109/bag≥80%ControlledstirredbioreactorOptimizedclinicl-grademediaIL-2(100~500IU/ml)1×107/bioreactor11-16>1010/bioreactor>95%NKG*WAVEBioreactorα-MEMmedium10%fetalbovineserum+10%horseserumIL-2(100IU/ml)(1×105/ml)×200ml/bag12-14>1010/bag>90%NKLPlatesorFlasksRPMI1640medium10%heat-inactivatedhumanABserumIL-2(100pM)----KHYG-1PlatesorFlasksRPMI1640medium2%humanlow-toxicityABserumIL-2(450IU/ml)----大规模培养临床应用NK细胞系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1980年,Rosenberg及其同事建立了一种IL-2刺激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的新方法,这些淋巴细胞可以杀伤新鲜的、没有培养的、原代转移的肿瘤细胞。LAK细胞是细胞毒性效应淋巴细胞,其细胞毒活性不受MHC限制,能够杀伤原代肿瘤细胞和NK抵抗的肿瘤细胞系,在功能上与NK细胞不同。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LAK细胞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以一定的间隔时间重复输注,以保持一定数量的新鲜的LAK细胞。1984年,Rosenberg及其同事被FDA批准,IL-2和LAK用于治疗25例肿瘤患者,包括肾细胞癌、黑色素瘤、肺癌或结肠癌。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LAK细胞的制备: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体外扩增,IL-2刺激,培养约5天。培养后的LAK是异质性的,含有CD3-CD56+,CD3+CD56+和CD3+CD56-细胞;其中CD3+CD56+T和CD3−CD56+NK细胞发挥细胞杀伤作用。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临床研究证明,LAK细胞对转移性肿瘤如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LAK/IL-2的主要限制是其毒性:

全身应用IL-2通常是造成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包括烦躁,发热,寒冷,头痛,恶心,呕吐,皮疹,水肿,25%患者可以发生副反应。男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肝脏毒性和脉管炎有报道。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IK是通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培养第一天在培养基中加入IFN-1000u/ml,24小时后加入抗CD3抗体50ng/ml和IL-2300IU/ml。定期加入IL-2,培养基常规性换液,培养21–28天。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患者淋巴细胞体外患者自体CIK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IK细胞中CD3+CD4+(37.4%)、CD3+CD8+(64.2%);CD3−CD56+NK细胞含量小(∼2%),培养14天时,37.7%为CD3+CD8+CD56+的

自然杀伤T(NKT)细胞,是CIK中最强的细胞毒性细胞。与LAK细胞相比,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更强;CIK细胞在识别和杀伤靶细胞时是非MHC限制性的。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IK的第一例临床试验是在1999年,由Schmidt-Wolf等在德国进行,自体CIK细胞转入IL-2基因,转述给10例肿瘤患者,包括转移性肾癌、结肠癌和淋巴瘤。其中,1例患滤泡性淋巴瘤者完全缓解。除了3例患者有发热的症状外,没有严重的副反应。第九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项来自中国的报道,用CIK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19例接受1–4个疗程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的患者中,73.4%在随后的4年中维持持续缓解,只作化疗的患者仅为27.3%。作为免疫治疗方式,CIK治疗肿瘤量较小的患者有效或者作为辅助治疗,不适合用于治疗肿瘤量较大的患者。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IK的机制:释放炎症因子,如IFN,TNF,穿孔素,颗粒酶B杀伤肿瘤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IK已经成功用于临床治疗胃癌、结肠癌、淋巴瘤、白血病等。

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II.抗原特异性T细胞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CTL,它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故也应是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最佳细胞。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细胞活化抗原递呈细胞肿瘤细胞肿瘤抗原肿瘤抗原表达识别与杀伤肿瘤细胞抗原的识别与递呈淋巴结CD8+T细胞CD8+T细胞血液循环肿瘤血管迁移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Flood发现CTL在体内聚集到肿瘤部位的能力强于LAK和NK,且能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显示,肿瘤疫苗在体内应用可增加体内的肿瘤特异性CTL的数量,但到一定水平时候,体内的CTL到达平稳期而不再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体内存在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网络限制了CTL的扩增。所以,利用细胞因子或免疫刺激剂直接活化肿瘤患者体内CTL受到限制。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在体外培养可突破此调节网络,大量扩增免疫效应细胞。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转输抗原特异性T细胞因为肿瘤相关抗原TAA是“自身”抗原,免疫系统难于识别;肿瘤患者体内难于产生对肿瘤应答的T细胞,甚至在体外最佳条件下也难于大规模培养。第一百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1986年,Rosenberg及其同事应用TIL在小鼠模型中证明,联合自体TIL和环磷酰胺可以缓解肿瘤转移。之后很快在1988年首次报道了利用TIL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能够诱导肿瘤缓解。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如何制备TIL?大约需要5–6周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IL增殖:粘附的肿瘤细胞死亡或被淋巴细胞杀死而消失生长2–4周鉴定TIL杀伤肿瘤的活性直径大于2cm的活检肿瘤组织,剪碎,培养基中快速扩增:

抗CD3抗体,IL-2和灭活的同种异体PBMCs饲养细胞,2周转输患者挑选应答最强的细胞克隆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维持TIL的存活,诱导肿瘤消失清除淋巴细胞,减少与

TIL竞争细胞因子,如IL-7和IL-15;清除内源性Treg.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六、TLR配体激活的免疫效应细

什么是TLR?Toll-likereceptor,Toll样受体。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微生物的特异性成分和某些宿主分子,构成防御很多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天然免疫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TLR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已经鉴定的人TLRs有11种细胞膜内体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LR1广泛表达于单核细胞、T和B淋巴细胞、DC细胞、多形核白细胞、NK细胞;TLR2/4/5主要分布于除T、B、NK细胞以外的免疫细胞;TLR3主要表达于未成熟的DC等;TLR7-TLR9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DC细胞核巨噬细胞。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LRs与肿瘤免疫治疗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肿瘤免疫逃逸的策略12345免疫抑制分子招募Treg共刺激分子缺失促凋亡分子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通过活化TLRs激活免疫系统,打破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状态,发挥抗肿瘤作用。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关键问题是打破肿瘤导致的免疫耐受状态!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LR配体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应用外用乳膏

静脉注射

口服

瘤内注射

皮下注射

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LR3,4,7/8和TLR9激动剂被列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免疫治疗肿瘤药物,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潜力。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TLR-7激动剂(1)天然ssRNA及其衍生物:

通过内吞进入细胞,然后与TLR-7相互作用。TLR7ssRNA:单链RNA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DC产生IL-12和I型IFN活化NK细胞,产生IFN-并增强细胞毒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TLR-7激动剂ssRNA机制: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合成的TLR7激动剂Imiquimod(咪喹莫特):HPV-相关的皮肤恶性肿瘤

(浅表性基底细胞癌

sBCC),III期临床研究表明组织学清除率为79–82%;癌变前的光线性角化病治疗。外用乳膏

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机制:诱导细胞因子如IFN-γ和IL-12产生;增强肿瘤特异性CTLs的活化;活化具有杀伤活性的mDC亚群的活化。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有20项临床试验在进行,Imiquimod有做疫苗佐剂的临床试验有10项。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PolyI:C(多聚肌苷酸-胞苷酸),合成的病毒dsRNA类似物诱导I型IFNs的产生分子式:(C10H13N4O8P)x.(C9H14N3O8P)x2.TLR3激动剂dsRNA:双链RNA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成熟DC,其活化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能力增强,CD4+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分泌大量IFN。第一百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