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汉代文学-课件_第1页
第三讲汉代文学-课件_第2页
第三讲汉代文学-课件_第3页
第三讲汉代文学-课件_第4页
第三讲汉代文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汉代文学第一章、《史记》和《汉书》第一节、汉代文学概述一、时代与文化背景:(一)中国封建统治史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二)汉代的政治文化思想:1、百家争鸣,推行黄老。2、儒术为主,杂霸而治。﹝太子﹞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

2二、汉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一)风格宏阔豪迈,折射时代精神。(二)文章由散入骈,辞赋兴盛。(三)叙事诗文学,尤其是叙事诗的兴盛。(四)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三、汉代主要的文学成就:(一)实用主义政论文的成熟和繁荣。(二)辞赋的兴起与流行。(三)汉代乐府诗歌创作的兴盛。(四)文人五言诗的成熟。3第二节、《史记》和司马迁一、司马迁生平:(一)出身史学世家,自幼师从大家,博学多才。(二)青年时期四方漫游,扈跸巡行,博闻广识,开阔胸襟。(三)任太史令、继承父亲修史遗志。(四)李陵之变,身残志坚,发奋著史。4二、《史记》的体例: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的言行政绩)三十世家(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七十列传(重要人物传记)十表(列表简叙世系、人物和史事)八书(述制度发展,如礼乐、天文、兵律、经济、水利、地理等),共130篇。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列传,惟借人以明史。故与社会无大关系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与社会各部分有关系之事业,皆有传为之代表。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

———梁启超

5三、《史记》的进步思想:(一)进步的历史观。1、一定程度冲破天命论,强调人推动历史的力量。2、重视经济物质利益对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作用。3、不以贵贱论人,肯定农民起义和抗暴斗争,并为一批地位低下的人物立传。(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扬。(三)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不虚美、不隐恶,公正客观的记录和评价历史人物。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史记·孝文本纪》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7四、《史记》的文学成就:(一)人物形象塑造: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的典型事件,来突出主要成就和精神风貌。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项羽: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2、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3、场面描写,在矛盾冲突和互相映衬中,展现人物性格。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去活化人物形象。5、史料的强化、淡化,取舍或转移。6、用互见法、对比法来丰富人物形象。8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9(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史记·李斯列传》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史记·刺客列传》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11“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史记·高祖本纪》“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12(二)叙事艺术:1、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角度。将论赞和叙事分开,褒贬含而不露。2、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曲折情节。3、善于剪裁、分合,详略得当,注重事件的起因,以及推动人物命运发展的关键情节。《项羽本纪》: 1.楚军崛起 2.巨鹿之战 3.鸿门宴 4.西屠咸阳 5.垓下之围成功因素失败因素结局13第三节、班固和《汉书》一、班固生平与创作动机:(一)出身儒学、史学世家,博学多才,思想正统。(二)继承父志,编撰《汉书》,由私撰转而官修。(三)随征匈奴,因窦宪罪受株连入狱而死。二、《汉书》的体例:十二本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共载230年历史。其中“表”为班昭续写,“天文志”由马续补作。14三、《汉书》的史学地位:(一)开创了正史体例: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后世正史沿袭。(二)确立了书志体,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地理志》——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学术文化史大纲。《食货志》——记述从东汉以前的农政、钱法,是研究西汉经济史的重要史料。《沟洫志》——系统介绍了秦汉水利建设方面的成就。15四、《汉书》的史学思想:(一)宣扬封建正统观的同时,能据事直书,不掩史实:(二)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三)等级观念,宣扬人性分为“三品”的唯心观点:《汉书·古今人表》把伏羲氏到秦二世的各色人等人为地分为三品,分别为“上智”、“中人”、“愚人”,每品又分三等。“凡汉书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民,赞篇章。”——《文心雕龙·汉书·叙传下》“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汉书·司马迁传赞》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汉书·天文志》16五、《汉书》的艺术特色:(一)感情渗透较少,以但刻画人物笔法精确,材料详实:(二)叙事谨严细密,重事件的来龙去脉:(三)语言整饬典雅、准确精密,有骈俪化倾向,重视藻饰,多用典故与修辞。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汉书•朱买臣传》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唐·刘知几《史通》“迁文直而事露,固文赡而事详。”——范晔《后汉书·班固传》17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汉书·苏武传》18第四节、汉代辞赋一、辞赋的含义:“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咸有恻隐古诗之意。”——班固《汉书·艺文志》“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陆机《文赋》“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刘熙载《艺概》辞赋,是以华美富丽的文字来写物、叙事、抒情,以达颂美或讽喻目的的有韵文体。19二、赋的起源和发展:(一)荀子的《赋篇》: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二)楚辞:对汉赋形成影响最大(三)汉代的赋: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吊屈原赋》、《子虚赋》、《刺世疾邪赋》(四)六朝的骈赋:又称“俳赋”《洛神赋》、《思旧赋》、《别赋》(五)唐宋时代的律赋和文赋:《阿房宫赋》、《秋声赋》、《前赤壁赋》20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荀子•赋篇》21三、辞赋的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大多有韵,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四)内容上,侧重于借景(物)言情。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曹植《洛神赋》22四、汉赋的发展和主要作家、作品:(一)汉赋形成期,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过渡。1、文体特点:(1)从楚辞脱胎而来的,体制和风格都很接近,如辞藻华美,反复铺陈,设喻问答,多用“兮”字,分为序、正文和“讯”、“乱”等。(2)表现手法上,常用楚辞“香草美人”式比喻。(3)思想内容上侧重写怀才不遇,身世之感,但与楚辞相比,缺少激越的感情。2、重要的作家作品:(1)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2)淮南小山:《招隐士》(3)司马相如:《长门赋》23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贾谊《吊屈原赋》(节选)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司马相如《长门赋》24(二)汉赋的全盛期:散体大赋成为主流1、汉大赋兴盛的原因:(1)盛世经济的发展,为散体大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培养了汉人自矜自信的意识。(2)军事胜利、外交活跃,交通发展,开拓了汉人的眼界。(3)统治者润色鸿业、歌舞升平的需要,激发了散体大赋的创作。(4)儒学地位的尊崇,使儒家制礼乐,重修饰的风气又起,影响汉人的审美倾向。(5)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为散体大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楚辞、游辩之风。252、文体特点:(1)以状物为主,总揽山川,包容万物,宣扬大汉声威(2)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采华美,典故繁多,内涵博大。(3)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姓氏,韵文和散文间杂。(4)曲终奏雅,劝百讽一。3、主要作家作品:(1)枚乘:《七发》(2)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子虚赋》《上林赋》)(3)扬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4)班固:《两都赋》(5)张衡:《二京赋》26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瑊瓑玄厉,碝石碔砆。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菖浦,江蓠蘼芜,诸柘巴苴。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东蘠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tuó),瑇瑁鳖鼋(yuán)。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piánnān)豫章,桂椒木兰,檗(bò)离朱杨,樝(zhā)梨梬(yǐng)栗,橘柚芬芬;其上则有鹓鶵(yuānchú)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wànyán)貙犴(chūàn)

。27于是乎乃使专诸之伦,手格此兽。楚王乃驾驯交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段之桡旃,明月之珠旗,建于将之雄戟,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阳子骖乘,阿为御,案节未舒,即陵狡兽;蹴蛩蛩,辚距虚。轶野马,惠陶余,乘遗风,射游骐。倏目倩利,雷动犬至,星流霆击,弓不虚发,中心决眦,洞胸达掖,绝乎心系。获若雨兽,把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郄受诎,殚睹众兽之变态。

于是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缟,杂纤罗,垂专利号,襞积褰绉,郁桡溪谷。纷纷排排,扬施戌削,蜚垂。扶舆猗靡,翕呷萃蔡;下靡兰蕙,上指羽盖;错翡翠之威庭,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般姗勃,上乎金提。把翡翠,射鹱义,微曾出,缴施。弋白鹄,加鸟鹅,双仓下,玄鹤加。怠而后发,游于清池。浮文益,扬旌世,张翠帷,建羽盖。罔玳瑁,钓紫见。从金鼓,吹鸣籁。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涌泉起,奔扬会。田石相击,良良嗑嗑,若雷霆之声,闻平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从,丽乎淫淫,般乎裔裔。28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詹乎自持,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月割轮粹,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剂国: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也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者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解,游孟诸。旁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叔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卒,充物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离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司马相如《子虚赋》29(三)汉赋的衰微转变期:大赋衰微,抒情小赋兴起1、汉赋转型的原因:(1)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盛世不再,散体大赋失去了所要表现的内容。(2)汉末文人无法在以文学,作为政治上的进身之阶。(3)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强烈情绪,需要以文学为宣泄工具。2、文体特点:(1)内容上,变歌功颂德、铺陈体物,为细腻的咏物与深沉抒情。(2)形式上,突破了鸿篇巨制,篇幅短小精悍,灵活多变。303、重要的作家作品:(1)张衡:《归田赋》(2)赵壹:《刺世疾邪赋》(3)蔡邕:《述行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张衡《归田赋》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竬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赵壹《刺世疾邪赋》31第五节、汉代诗歌一、汉代乐府民歌:(一)“乐府”的含义:1、乐府是我国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2、诗歌体裁,开始指由乐府收集并制谱的诗歌,后来泛指文人模范乐府创作的诗歌,后世不入乐的诗词曲也可称乐府。(二)汉代乐府诗的类型:1、文人所作的典雅诗歌,朝廷典礼宴飱之用;2、民间歌谣,作者不详,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三)乐府采集民歌的目的:1、观风俗,知厚薄2、礼乐教化和娱乐32(四)汉代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1、苦乐不均、贫富悬殊、强权横行的社会状况。如:《东门行》、《陌上桑》、《孤儿行》2、战争和徭役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3、婚姻爱情生活的诗篇。如:《有所思》、《白头吟》、《孔雀东南飞》4、远游思乡念亲之情。如:《古歌》、《饮马长城窟行》、《燕歌行》5、乐生恶死的人生之恋。如《薤露》、《蒿里》、《长歌行》33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燕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34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5(三)汉乐府的艺术特色: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叙事诗的兴盛和成熟,情节性强,人物形象鲜明,表现手法丰富。3、体制上的创新,诗歌句式自由,变化多样。4、感情充沛,抒情激烈、直露。5、语言的清新自然、率真质朴,充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