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_第1页
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_第2页
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_第3页
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_第4页
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新东方在线白雪皎2016年高考历史已经结束,新东方在线白雪皎老师针对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做了详细解析,希望能为今年高考的同学提供估分参考,也为明年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复习方向。2016年北京历史题,难度总体来说会比之前有一点点提升,当然更多的可能是体现在部分选择题当中,比如说中国近代史的选择题,可能会有一两个陷阱。另外就是在主观题当中也会有一部分题,比如说37题的第三问,会有一点点小的问题。现在来看具体的试题。【真题】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白雪皎老师解析】12题说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历史来源地的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哪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齐、魏、秦、陈,等等。但凡出现这些字,单一一个字出现的时候,其实应该是周朝搞的分封制,所以那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时期其实就是周朝。东周西周不太过关注,我们来看选项。选项当中的A项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从《诗经》当中的,很显然就应该是A。B项里面说长门献辅,文学作品当中涉及到的两个重要的人物,汉朝的司马相濡,还有东晋的陶渊明,这两个历史人物出现的时间就和周朝不相符。C项里面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这里面的汉代李将军很明显是汉代,也和西周时期不相同。然后D项政烦方改纂,愚俗乃焚书,就是嬴政秦始皇时代的。所以这道题该选A,题目当中问的是作品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很显然就是刚才说的A选项里面的《诗经》。B其实是元曲,CD两项是唐诗,很显然都不可能出现在周朝时期。第12题难度并不算很大。【真题】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白雪皎老师解析】第13题说在中国古代某一个时期,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尖锐,这是第一个关键词。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的呵斥。我们注意这个问题,哪一朝有过节度使,或者节度使从哪朝开始的?应该是唐朝中后期,所以之后才会出现安史之乱,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白雪皎老师解析】我们来看下一道题,第17题。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中国现代流行,有两条广告的变化折射出什么东西?图9里面说的是救世之粮药,图10里面说专治共和制过渡。在10月和11月当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0月的时候还是单纯的推销,到了11月的时候这个药就和民主专治联系起来,就有政治上的体现。所以选项当中1是迷惑性最强的一道题,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一个题,但其实它是在玩文字游戏,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关键词是发动武昌起义,这是明显错的,不可能是发动武昌起义,你看题目当中给你的时间,已经说了10月和11,辛亥革命或者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的10月10号就开始了,所以到了11月的时候怎么可能还是发动呢,已经发动完了。所以1是错的,就可以把AD两项排除掉。民国成立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关键词这里面哪个是有问题的?再看一眼时间,1911年的时候,辛亥革命成功了吗?或者民国成立了吗?还没有,所以中华民国是在1912年的元旦才真正成立的,这一时期不可能有民国成立,更不可能有民国成立后。C项里面商人利用积极的事变调整策略,这是正确的选项。4里面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也能看出来。【真题】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白雪皎老师解析】第18题,相对难一点,说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为创办了《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用的先驱,后来又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创办《新青年》这个人就是陈独秀,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第二卷到北京为《新亲年》,所以这道题就是陈独秀。A选项当中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这是不对的,因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缺席了中共一大,都没去。B里边在中共一大中被选为书记,这是正确的选项,陈独秀虽然缺席了,但仍然是总书记。C里面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这是毛泽东提出的。D,指挥八一南昌起义,应该是周恩来和贺龙,也不是陈独秀。这道题我们就过了。【真题】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白雪皎老师解析】来看下一道题,走向世界系列从属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作品当中收录了亲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比如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先关注一下时间,20世纪80年代,一九八几年。这个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中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这个是没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有走出去引进来一系列的措施,通过这一时期我们需要走出去,引进来,我们来看看近代中国或者之前的中国人如何走出去在国外学习,引进了哪些先进的东西,1是对的。2说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这应该是在鸦片战争,列强的对华侵略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因为这个局面被改变了,所以才有中国人出去,不是先出去才改变的,而是先改变的,然后才出去的。C项里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的借鉴,这恰恰就是我们学历史需要明白的东西,为什么学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有什么用,就是以史为鉴。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人为敬可以知民意,所以学历史是有好处的。D当中开创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新局面,这个是不对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局面不是在八十年代,而是在新中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真题】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白雪皎老师解析】第20题,有经济学家估算16到18世纪的时候,英国与荷兰的人均GDP的增长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英国和荷兰高增长均得益于什么,这道题应该选1和4。选D。为什么呢?我们来看1,资本市场的发展,什么叫资本市场?说白了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资本因素,换句话说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的流通跳出了地域的范围,开始在整个世界层面上流通开来,所以这一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建立,那么能够促进这些依托世界历史发展的国家,比如说英国和荷兰,两个国家都曾作为殖民地国。2选项是错的,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应该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后,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才是世界工厂,很显然与题目的时间不相符,而且世界工厂没有荷兰。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这应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才有这句话。D是海外殖民掠夺,这个很显然是正确的。两国通过海外的殖民掠夺都在一定上刺激或者促成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GDP的增长。【真题】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白雪皎老师解析】下一道题,1234这几个国家,今年出的几个国家就有点冷门。1还告诉你柏林,很显然应该是德国。2应该首都是开罗,应该是埃及。3首都是莫斯科,应该是俄罗斯。4首都是安卡拉,这个大家就有点不太熟悉了,这是土耳其,稍微介绍一下点的地理知识,土耳其在的也是比较大的半岛,土耳其的大部分的领土都在亚洲西亚半岛,土耳其是一个很可爱的国家,他的首都和他的最大城市不重合,土耳其的首都是安卡拉,最大的城市是伊斯坦布尔。跟澳大利亚一样,最大的城市是悉尼,首都是堪培拉。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我们都知道具体是哪个国家之后,我们具体看选项。A项里面说16世纪在1进行改革,削弱宗教的势力,这都是对的,德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的权利,这是正确的,但是实现了国家统一就错了,德国的统一并不是因为宗教改革而统一的。而是因为匹斯曼领导的王朝战争。B说19世纪初在Z进行改革,这不对,埃及的改革,从改革开始到改革结束,都是土耳其的一个省,都没有独立,这是我们上课当中反复强调过的。C里面19世纪中后期3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是正确选项。农奴制改革,也是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项20世纪前期在土耳其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错,是建立了共和制。土耳其是共和国,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土耳其并不是亚洲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亚洲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该是中华民国。【真题】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白雪皎老师解析】第22题,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当中,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在内政外交上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应该是两党制,美国重要的制度。在1796年的大选当中导致分裂,成为了一个制度的起源,这是1796年才开始有萌芽出现,邦联制很早就出现了,1783年美国就是邦联。然后共和制在1787年宪法当中规定的。议会制,美国不是议会制国家,因为美国的国会不是权利的核心,所以只能是美国的两党制,也就是后来到19世纪中期逐渐的形成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真题】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白雪皎老师解析】第23题,他说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和舆论的反应,1943年美国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关键词是时间,什么时候还歌颂苏联?1943年。什么时候敌对苏联?1948年。这时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43年是二战进行时,之后两国分裂了,同盟关系就掰了。所以再往下发展的过程当中,1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正确的。杜鲁门主义1943年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而且杜鲁门主义简单说就是逢苏必反,逢共必反。再往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反映了美苏的分裂。联合国成立大家注意是1945年,二战还在进行过程当中,但联合国是否成立它和美苏关系的决裂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或者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能选。第四个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个也不选,因为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发展中国家联合发展抗衡美苏,对于美苏是否分裂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这道题相对来说简单一点,应该选1和2。【真题】(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白雪皎老师解析】37题第一问,说阅读材料一来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董仲舒按照人性,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学校占人口多民是教育,教授儒家经典,使得教化大行天下。这是董仲舒的主张。然后古罗马的教育学家昆体良学校教育是重要的教育,认为要培养演说家,能在公司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立法奠定雄厚的基础。两个人的关键点在哪儿?董仲舒认为人分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人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认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昆体良也是,关键词是公民之义务,所以他认为受教育的人只能是公民,本邦成年男性,所以两者第一个共同点都是说受教育的对象不是全体人。第二个是董仲舒主不主张设立学校?主张,然后昆体良也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都推崇学校。还有一个教育要培养高尚品德的人才,所以你看咱们这里面提倡了要以天下为优的君子,教育是要把人教育成君子。昆体良认为教育要有完美的品格。所以这是第三个相同点。第四个相同点就是这么一个点,所有的教育出来的人才,都要为国家来服务。所以这就是刚才那8分。稍微不太好拿一点的是哪个?其实是第一个,教育的对象不是全体的民众,这个过程当中董仲舒的观点比较容易能看出来,但是昆体良就要公民两个字,才能把这个东西摘出来,但其他的相对好看,学校培养人才,要品德高尚,还要为国家服务。这是第一问,相对来说还简单一些。【真题】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白雪皎老师解析】第二问,这个材料多一些了,他说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这么几个段落,近代中国,核心关键词,1957年和1995年的时候不用看。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三者并重。1912年的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要注重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所以这里边注意,严复这里面要求体育、智育和德育,蔡元培要注重道德教育,还要有实例教育,他们的特点是将德智体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注重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对原有的教育宗旨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补或者完善,所以这是第一问。接下来第二问,让你结合所学和时代的背景对他进行分析。严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人物,蔡元培是中华民国时期,不同的阶段其实就把时代背景囊括出来了。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的培养要以西方为标准,同时贯彻西方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时代背景当中,因为这一时期我们国家民族危机加深,再往后到了民国时期的时候,这一主张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人才,所以你看在这儿1957年我们说的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在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培养的主要是劳动者,1995年以后教育法当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必须和劳动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看到了最开始是学习西方,然后到民国时期的时候进一步贯彻这样的一个模式,并且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以后联系到1957年,三大改造完成,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但是到了新社会,改革开放以后要求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实际上就把这个关键点,时代背景的东西就提炼出来了。【真题】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3\*GB3③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白雪皎老师解析】往下看第三问,论述题,有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两问,以往的年份当中这个题都是一问,让你结合时代背景对它进行论述就OK了。而今年变成了两问的内容,第一问当中问时代背景,第二问是加以论述。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说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19世纪英国教育界对教育的内容开展了争论,一派认为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认为,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国家富强的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要满足社会的现实。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力量,人文教育不仅纯粹追求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实现快乐的途径。这个争论是因为什么?让你分析,时间是19世纪,这是一个关键词。6分的得分点,第一个是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这里面才会出现对科学的重视,我们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拓展的过程当中,技术作为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它的开始逐渐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时候科学技术开始成为大家需要倡导的内容,所以第一个是工业革命。第二个是刚才我们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个科学为什么仍然也要在这一时期被重视提出来,19世纪往前倒一点其实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两个最核心的关键词,一个是民主,一个是科学,所以在教育当中也会有对科学的重视和提倡。②里面说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世代友影响。体如何看待,要加以论述。他说既受限于时代,又对时代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那就是赞成或者不赞成,两个主要的观点。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是赞成怎么答,当然赞成比较好答。首先教育内容是受限于时代的,而且让你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加以论述。我们举个例子,在中国发展过程当中教育出现变化受限于时代,反而又对时代产生影响的,脑海当中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点,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受限于时代,因为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技术,而不学制度,所以受限于时代,这是很明显的。反过来又对时代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也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实践当中的第一步,开启了中国教育上的近代化。所以你看到这一个点既符合教育内容,受限于时代,但同时又对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例子。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新文化运动,受限于时代,教育上也有改变,比如白话文的应用,都是新文化运动当中提出来的。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受限于时代,体现在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又对传统文化抱有全面批判的心态,全面批判传统文化,所以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反过来也会推动时代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很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三个点,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说宗教改革,有没有关于这个教育的内容,也有,是教育的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表现,然后受限于时代。这一时期宗教神学还是有的,还是存在的,没有彻底的去反对教会,只是反对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或者独裁统治,对于历史发展有没有影响?当然有。宗教改革可以说它在欧洲也是一次很重要的思想解放,涉及到的人数和影响的面积是文艺复兴不能比的,因为欧洲几乎人人都信教,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现在把它的影响说一下。所以这里面注意观点,第一个先答观点,我同意,然后举例说明,最后反扣一下主题就行了,跟论文差不多。【真题】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0分)【白雪皎老师解析】关于海昏侯墓的。说目前学术界一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是否为曹操的问题上有争议,要说明墓主人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曹操墓里面埋的有可能不是曹操,就看出土文物和双方对应关系上。比如说与海昏侯墓相比,曹操墓当中出现了几个与史时有冲突的地方。第一个就是同一时期有三个魏武王,刘贺那里就一个,但曹操的东西是三个魏武王。而且文献当中关于曹操墓的记载有很多种。刘贺的墓出土的东西都能说明是他的,与文献记载一致,有汉代的特征,魏武王当时有三个,出土的史料证物最有说明力,第一个就是出土文物,这最有史学价值,在和古典文献重合上就更有说明力了。后人记载的那个可靠性就会降低,因为毕竟有后人加工的色彩在里面,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看,为什么刘贺的许多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墓主人为刘贺。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他有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