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zixin正_第1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zixin正_第2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zixin正_第3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zixin正_第4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zixin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脂肪栓塞综合征zixin正第一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细胞的形成第二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细胞分子生物学定义:是脂肪组织的间充质细胞,含有大的充满液态脂质的膜泡。每个成人体内大约含有300亿个白色脂肪细胞。每个脂肪细胞中,都含有三酸甘油脂,俗称脂肪球

第三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形态种类第四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油红O染色第五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电镜第六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细胞的功能能量储存内分泌免疫炎性反应调节第七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2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21,白介素26(IL26),瘦素(Leptin),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等炎症介质-炎症反应第八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FES)概念:是指直径为10~40μm的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是吸脂、创伤和骨折的严重并发症90%以上的创伤病人都会发生脂肪栓塞,但脂肪栓塞常不表现症状,只有少数病人会由于多个器官,尤其是肺、脑、皮肤等功能障碍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脂肪栓塞和脂肪栓塞综合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骨折或严重创伤后肺实质内或外周循环中存在脂肪颗粒,是病理诊断名称;后者是脂肪栓塞引起的并发症,即以低氧血症、神经系统病变和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

第九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因

创伤因素骨折及骨手术烧伤大面积吸脂术大面积吸脂术+脂肪填充术大面积吸脂术+腹壁成形术

大面积吸脂术+腹壁成形术+自体脂肪丰胸第十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因

非创伤因素(5%)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免疫抑制剂、动脉内顺铂化疗、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改变血脂的物理状态或释放自由脂肪酸或脂肪颗粒进入循环。输注脂肪乳剂、骨内液体输入,脂肪颗粒易进入髓内血管。镰形细胞病,导致骨髓坏死脂质代谢障碍,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的病人风险明显增加。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发病机制机械理论脂肪栓子的来源与形成:创伤后,使局部脂肪细胞破裂形成脂肪滴进入血循环,机械地栓塞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床。脂肪栓塞血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破裂的脂肪细胞形成脂肪滴;

2、损伤而开放的静脉,使脂滴进入血循环;

3、损伤局部或骨折处血肿形成,大面积吸脂包扎过紧,使局部压力升高,促使脂栓进入血管。 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发病机制生物化学理论正常血液中脂类呈乳糜微粒,其直径小于1μm,当机体严重创伤后由于应激反应,造成机体脂肪动员,导致乳糜微粒集结成10-40μm的脂肪球,栓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发病机制生物化学理论游离脂肪酸的毒性

-创伤应激后,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诱导脂肪分解,导致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

-甘油三酯在创伤后动员过剩时,溶解而形成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在肺内聚集直接损伤肺内皮细胞和肺上皮细胞。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发病机制机械—化学双相反应学说即机械阻塞与生物化学毒性的综合作用。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栓子的去向1.当脂栓直径小于7~20微米,并因其在血管内的可塑性,则可直接通过肺血管床进入体循环,沉积在组织器官内形成周身性脂栓,或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脂栓可经右心房通过潜在的卵圆孔,或以肺-支气管前毛细血管的交通支进入体循环。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栓子的去向3.脂肪栓子可被肺泡上皮细胞吞噬,并脱落在肺泡内随痰排出。4.直径较大的脂栓停留在肺血管床内,在局部脂酶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甘油与游离脂肪酸,并逐渐由肺内消失。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脂肪栓子的去向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生理过程病变的主要部位:有两种观点病变部位在脑:

Sevilf为代表,认为脂栓的致病作用在对小血管的机械阻塞,其重要病变在脑。病变取决于脂栓的大小和数量,小血管的侧枝范围,缺血、缺氧的时间及组织、器官对其的耐受性,肺-支气管系统存在侧支,而脑耐缺氧能力低,临床许多脑症状先于肺。脑部表现有

1、大脑皮质及小脑半球有广泛出血点;

2、镜检有脂肪栓子;

3、脑缺氧改变,主要有:脑水肿,充血等。

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生理过程病变部位在肺:以Deltier为代表,认为FES主要病变在肺,肺部症状的轻重与与下列因素有关:

1、脂肪栓子量的多少,

2、肺血管床阻塞的范围,

3、受累血管的大小,脂肪栓子阻塞肺血管后释放的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的毒性反应,引起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水肿。肺部损害造成的呼吸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低氧血症造成脑缺氧,脑病变是继发的。其他栓塞部位有:视网膜、皮肤、心肌、肾脏等第二十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学肉眼观察肺广泛出血,肺叶梗死呈暗红色肝样变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学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光镜肺小血管栓塞,血管腔内出现空泡,脂滴紧密附着在血管壁上,同时可见肺组织有大量的油红O染色脂滴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透视电镜下可见肺小血管及吞噬细胞内脂滴。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临床表现FES潜伏期为4h~15天,临床上以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出血点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肺部表现

85%的病人常表现为呼吸急促,25次/分以上,伴胸闷、发绀、咳嗽咳痰、咯血,听诊可闻及干鸣音或湿罗音。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神经系统

占80%的病例,大脑半球白质充血、出血、脑水肿。脑部表现无特异性:头痛、昏睡、兴奋不安、谵妄、惊厥以及昏迷。神经症状通常具有可逆性。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皮肤粘膜出血点约50-60%病人有,在伤后24-48小时出现,多见于肩前,前胸上部,锁骨上,颈前,腋下及腹部皮肤处,压之不消退,上下眼睑及口腔腭部也可见到,皮肤活检可证明出血点处脂肪栓子。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实验室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为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对于高危患者应早期检测,动脉氧分压持续小于8kPa即可诊断为FES。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实验室检查

脂肪颗粒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有脂肪颗粒,右心导管中抽取肺静脉血检测出脂肪颗粒。第三十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常规与生化检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减少:67%的病例早期即表现为血红蛋白的减少(60~110g/L)。因此,血红蛋白减少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血小板减少(50%的病人)。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尿常规

尿脂肪滴阳性率为23%,出现较早。在排除假阳性情况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尤其对于暴发型FES。

尿脂肪滴一般浮于尿液上层,故须令病人将尿液完全排空时才能发现,或用导尿法检查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X线检查部分患者胸X片、肺CT无改变。有人认为与检查的时间有关,起初胸部X线正常,而后在1~3天内逐渐表现为肺间质及肺泡不透光。当发病时间短,脂肪栓子累计量比较少,或治疗后症状已改善,胸部影像学表现可不明显。有阳性发现者占全部FES患者的1/3左右,典型改变为两肺大块斑片状阴影,称之为“暴风雪样”改变,尤其在肺的上中部多见。但无胸膜渗出,胸部X线变化要持续1-3周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颅脑CT扫描或磁共振

对于合并有严重的颅脑脂肪栓塞的病人,颅脑CT扫描可显示有进行性脑水肿,磁共振可提示颅脑损伤的部位。最近的研究表明,颅脑MRI能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ECGECG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暴发型的病人可能出现非特异性T波倒置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第四十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临床分型

1、亚临床型(隐匿型)可出现PaO2下降或轻度血液学变化,但无临床表现或表现轻。

2、非暴发型(临床型,也称完全型),在创伤后6天内随时可发生皮肤、眼结膜出血点、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浅快、烦燥、嗜睡甚至昏迷,胸片有“暴风雪”样。

3、暴发型,创伤后短时间内突然发病,进展很快,通常在数小时死亡,多死于呼吸衰竭,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诊断标准

三项主要标准(1)点状出血:肩前,前胸上部,锁骨上,颈前,腋下及腹部,结膜(2)呼吸系统症状及胸片“暴风雪”样改变,肺水肿(3)脑症状(无脑外伤)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诊断标准两项次要标准(1)PaO2<60mmHg,(2)Hb<10g,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诊断标准七项参考标准(1)脉搏>120次/分,(2)体温>38度,(3)血小板减少,(4)尿脂肪滴(+),(5)血沉>70mm/h,(6)血清脂肪酶上升,(7)血游离脂肪滴(+)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诊断标准主要标准两项:确诊主要标准一项,次要标准和参考标准四项:确诊无主要标准,只有次要标准一项,参考标准四项以上者,应疑为隐性FES。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诊断标准1983年Schunfeld等提出用脂肪栓塞指数作为半定量指标诊断脂肪栓塞综合征,分别以下列项目打分:皮肤粘膜出血5分

肺部弥慢性渗出4分

低氧血症(〈9.3Kpa或〈69.75mmHg):3分肺部症状:1分发热(>38℃):1分心率快(>120次/分):1分呼吸快(>30/分)1分结合临床,总分大于5分可诊断FES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鉴别诊断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症早期,一般血压不降,亦无周围循环衰竭,血液多无浓缩,反而稀释,血小板减少,血细胞比容降低,可与休克鉴别;

-部分病例首先表现为循环衰竭,休克。

-两者晚期均可有DIC,此时难以鉴别。BLA液,肺活检。99m锝同位素扫描可确诊。过敏性休克:三联征:循环衰竭(休克)、气道水肿和痉挛、皮疹。RAST和CAST试验可确诊。创伤性休克:疼痛,失血。本质是低血容量休克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颅脑疾病

无颅脑伤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警惕有无脂肪栓塞。Cheatham指出此时应与脑动脉供血不足、钝性颈动脉损伤、椎基底动脉血栓相鉴别,应及时做MRI,并行脑血管造影。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DIC脂肪栓塞促发DICDIC又加重FES的病理过程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肺水肿肺水肿是脂肪栓塞发展的结果。其它因素:心源性,输液过多,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第五十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肺栓塞的原因脂肪栓塞血栓气栓羊水栓塞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FES治疗

目前尚无直接溶解脂栓的特殊疗法,因此其治疗措施以保护重要器官(肺、脑)功能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各种并发症的综合治疗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呼吸支持治疗

FES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导致的低氧血症呼吸支持治疗是FES的最基本治疗方法。1、亚临床型(不完全型),鼻导管、面罩吸氧,同时进行动脉氧分压和肺部X线监测。

2、非暴发型(临床型,完全型)或暴发型,保证气道通畅,首选CPAP,无创通气已插管(或切开),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用PEEP,使PaO2>60mmHg。

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保护脑功能

1、头部降温,体温下降10C,脑代谢下降6.7%。

2、脱水疗法:20%甘露醇200ml,2-3次/日。速尿:20-40mg/次

3、镇静。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防止碱中毒,必要时补充全血和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药物治疗

激素

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应用大剂量激素。(1)氢化可的松,首次200~300mg,1-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3-5天后停用,减少炎性刺激,抑制细胞水肿,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2)地塞米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