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院系:生命科学学院日期:2022年5月3日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营养与健康英文名称学分数2周学时36授课语言中文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目前社会大众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芸芸众生的身体。这些疾病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你日常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所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大多数民众缺乏一些常识性的良好饮食行为,使得成年人慢性病发生率不断攀升,给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并且事实上,这些慢性疾病在医学上是无法治愈的。为此,我们开设了《营养与健康》这一门通识教育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同时,中国政府也于2016.11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第一篇《总体战略》的第二章《战略主题》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上述的黑体字部分也正是我们的课程所贯穿的中心思想。三、基本内容简介《营养与健康》是一门通识教育课。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定位在: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目前在中老年群体所出现的常见慢性病是如何由于长期的不当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所引起,并且这些疾病是只可控制,不可治愈,希望使他们从此刻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膳食与生活习惯,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在进入高龄阶段时可远离这些可恶的慢性病。本课程主要讲述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以及各营养的生理功能;人体如何摄取、消化、吸收营养;日常摄入的食物具有何种营养,营养缺乏或者过多或不平衡产生的危害;营养与疾病、健康、长寿的关系,特别是与常见慢性疾病的关系与预防;患上某些疾病后的营养调理;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特殊人群或特殊生理条件下的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美容、健美;以及对营养与养生中的有关营养、健康的伪科学的批判等知识。本课主要是深入浅出地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由此引申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知识,使学生不仅仅掌握营养学基本理论,同时能够将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学以致用。就个人而言,将会极大减少在年老时疾病缠身的痛苦;就家庭而言,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社会而言,将会显著降低国家的医保开支,使得公共医疗资源被更有效地分配与利用。四、课程内容主要内容:营养与健康课堂内容总体安排:第一部分:4学时,第1讲是绪论,了解现阶段中国人群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第2讲是消化概论,阐述与营养消化吸收有关的疾病知识与食物热卡的概念。第二部分:10学时,第3-7讲是营养素的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以及核酸的基本原理篇,侧重于营养元素的生化基础与人体代谢,缺乏与过多所引起的疾病。第三部分:8学时,第8-11讲是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与营养调理篇。第四部分:2学时(可选择)第12讲,我们对食品安全和膳食指南作了说明。第五部分:6学时,第14-15讲,学生讲述,即2次课堂讨论,其主题大类初步定为:水、饮用水、矿物水、饮料与酒;天然食品、加工食品、保健食品与食品添加剂;心理疾患和环境污染与健康。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饮食健康与生活习惯等问题,进行班级分组(每组小于5人)讨论。第六部分:2学时,第16讲:学生闭卷考试。备选内容:第十四章生殖与性健康的营养调理第三篇:社会关于营养与健康的热门话题及保健品相关的热点问题,第十五章妇女特殊生理时期、婴幼儿及老人的营养问题营养与免疫第十六章营养与美容根据需要,可能会进行小幅调整。课堂内容详细安排:第一讲是绪论。关键内容:我们的要求:总体成绩组成:课堂讨论的要求;课外小班研讨的要求;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要求。1.健康的定义就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还有对环境、对工作的良好适应能力。2.亚健康状态就是机体对放任的自己所提出的严重警告。3.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真正的健康就有了一半。4.养成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的均衡膳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坚持日行1小时,持之以恒,你将会远离绝大多数慢性病。课后要求:《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的第一章;《膳食营养学》的前沿部分。理解健康、亚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第二讲是消化概论。关键内容:1.消化系统是由许多器官在统一的功能连接下所形成的系统,其目的是消化收纳食物,吸收营养,排除残渣,它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人体共有5组消化腺,分别为三对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脏和肠腺。3.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机体才能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4.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乙醇的卡价分别为4、4、9、7kcal/g。5.人体能量消耗用于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生长发育及其他。课后要求:理解营养素消化吸收的基本概念,分子机制,科学甄别广告商品,已经摄入营养素的意义。第三讲是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关键内容:1.碳水化合物包括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糖和淀粉,以及人类所不能利用的纤维素等。2.人体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葡萄糖、糖原和含糖的复合物。它们提供能量,至少应提供机体所需总能量的55%,构成机体组分,脂肪代谢调节,节约蛋白质和解毒等作用。3.通过三羧酸循环、无氧酵解、糖醛酸途径、磷酸己糖旁路、糖原异生作用、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从而发挥糖的不同生理作用以及它们的分子机制。4.糖摄入和代谢的异常会产生多种问题,如糖尿病、龋齿、先天性代谢障碍等。课后要求:理解各种形式的糖对人体的意义,特别是血糖的来龙去脉。第四讲是营养素蛋白质。关键内容:1.蛋白质是细胞内最丰富的有机分子,占人体干重的45%,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人体所有活动的具体执行者。2.在人体内20种氨基酸中,8种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即Val、Ile、Leu、Thr、Met、Lys、Phe、Trp。未成年人中组氨酸也是不能合成的,需要由外界提供。3.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的概念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大豆与主粮的联合食用。4.过量加入某一氨基酸就会造成整个氨基酸不平衡,反而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5.蛋白质粉并非一种适合于所有健康人群的补充剂,其适用群体为某些患者、处于特定生理与年龄段的个体。6.氨基酸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课后要求:理解各种形式的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的意义,特别是蛋白质粉的适合人群。第五讲是营养素脂肪。关键内容:1.脂类是脂肪以及类脂的总称。油是指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绝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为液体;脂是指脂肪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在常温下为固态。2.膳食中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指亚麻酸和亚油酸。3.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它既作为细胞生物膜的构成成分,又是类固醇类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多了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少了可能与肿瘤的易发有关。4.在目前的膳食中,应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的摄入,并建议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应为1:1:1。5.脂肪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课后要求:理解各种形式的脂肪、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对人体的意义,特别是必需脂肪酸的来龙去脉及其机制。第六讲是营养素维生素。关键内容:1.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需要量很小,常被称为微量营养素。2.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1、B2、B6、B12、C、生物素、叶酸、泛酸、烟酸。易随尿液排出,体内不易储存,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3.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A、D、E、K。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随脂类一同吸收,能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4.维生素,特别是脂溶维生素补充过度会产生严重的疾病。5.维生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矿物质。关键内容:1.常量营养元素包括钠、钾、钙、磷、镁。2.微量营养元素是指人体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化学元素,主要包括铁、碘、锌、氟、硒、铜、锰、铬、钴。3.中国人群相对缺乏所制定的“7+1”配方,包括矿物质营养素铁、锌、钙、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和维生素A。4.矿物质补充过度同样会产生严重的疾病。5.矿物质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课后要求:理解各种形式的维生素、矿物质对人体的意义,特别是其多寡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第七讲是营养素水。关键内容:1.水是人类机体赖以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宏量营养素。2.人体中的水来自饮用水、食物水和代谢水,并由呼吸、粪便、肾脏排泄(尿)和汗排出,以维持机体水平衡。3.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择水而饮。提倡大家“喝白开水”、“吃自来水”。尽量少喝纯净水、酒精饮料和软饮料。4.水是机体的溶媒、体温调节因子、润滑剂、结构成分和反应剂,水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纤维素。关键内容:1.膳食纤维是一种有用的营养性食物成分,是一种不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营养素。2.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纤维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树胶、藻胶、豆胶等。3.膳食纤维在血糖控制、大肠癌防治、减肥、便秘防治、部分维生素合成等中发挥作用。4.对于现代人而言,由于成年人存在营养过剩,因此可多食用膳食纤维以减少糖和脂肪等的过多摄入;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可以相对少食用膳食纤维以充分吸收各种营养元素。5.膳食纤维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核酸。关键内容:1.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2.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核苷酸由碱基、核糖和磷酸组成。3.核酸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课后要求:理解各种类型的水对人体的意义,了解饮料、酒精等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膳食纤维对成年人的有益作用;了解核酸、核苷酸是人体必需的,但不是缺乏的;知道水与核酸的分子机制。第八讲是肥胖症。关键内容:1.成年女性体内脂肪超过自身体重的30%即定为肥胖;成年男性体内脂肪超过自身体重的20%~25%即定为肥胖,大多数人都会在摄取能量大于消耗能量的情况下慢慢变胖。2.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人BMI为20-22。3.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国民营养和健康的第一大问题。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II型糖尿病是与肥胖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少儿肥胖可以给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4.快走、慢跑、快跑是三种较好的消耗体内过多脂肪的方法,并且锻炼需要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1天累积的走路时间不少于1小时。5.防止肥胖主要是提倡平衡膳食,应该预防为主。6.在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中,其有用本质只有两点: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了解能量(糖与脂肪)摄入过多形成肥胖的分子机制。课后要求:理解正常与异常体重、BMI的正常范围、身体锻炼与竞技体育的差异、科学锻炼的概念、科学减肥;知道能量(糖与脂肪)摄入过多形成肥胖的分子机制。第九讲是糖尿病。关键内容:1.糖尿病是只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终身疾病。2.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3.空腹血糖正常值是6.1mmol/L;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7.0mmol/L;之间称为空腹血糖增高。餐后血糖正常值是7.8mmol/L;糖尿病餐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11.1mmol/L;之间称为餐后血糖增高。4.Ⅱ型糖尿病病人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5%以上,是一种完全由饮食不当所引起的,也是一种通过膳食调整等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5.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方法。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终身服药。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6.血糖致病的机制:高血糖会与血液中的任何蛋白质起缩合反应,会形成糖化蛋白。人体将这种糖化蛋白视为异物,产生免疫反应,如来不及去除,会沉积于毛细血管中,然后产生纤维化,导致毛细血管堵塞,从而致病。课后要求:理解血糖、糖尿病、血糖指数GI、糖尿病的指标,治疗与预防;知道高血糖形成糖尿病的简单分子机制。第十讲是高血压。关键内容:1.如果血管壁由于结垢而变窄,或者血液容量增加,或者由于老化而弹性变差,或者因为兴奋而持续收缩而导致储存容积减少等,都会使恒定的血量对血管壁产生更高的压力,这就是高血压。2.在临床上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我们认为当收缩压≥130mmHg就应该警惕。另外,人体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其血压也是存在差异的。3.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也是一类我们认为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最主要因素。4.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出血性中风是它的最严重后果。5.高血压药物一旦吃上,可能就要终身服药。6.高血压发病的分子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内容:1.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疾病。2.高血压会使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原位堵塞,或其斑块脱落后会随动脉血流动,根据斑块的大小,会随机堵塞在任何中小动脉或微血管上,形成缺血性中风或心肌梗死。3.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空腹时的血浆总胆固醇(TC)高、血浆总甘油三酯(TG)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这就是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中的三高一低规则。4.胆固醇过多摄入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而过少却也容易发生癌症。5.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课后要求:理解高血压、正常与异常血压、盐形成高血压的机制、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预防、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名称及其实质;知道高血压导致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阻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简单分子机制。第十一讲是肿瘤。关键内容:1.常见肿瘤的病因都已经知道,因此大部分肿瘤是可以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肿瘤可以预防,1/3肿瘤可通过早期发现而治愈,1/3肿瘤通过规范治疗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2.我们应该将肿瘤理解成一种慢性病,而非一张死亡判决书。3.吸烟与大气污染是肺癌的致病因素;HBV等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长期酗酒和精神状态的长期低下是肝癌的相关因素;胃癌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特别是幽门螺旋菌的感染等有关;膳食纤维的减少所导致的宿便是肠癌发生的最主要诱因;人乳突淋瘤病毒与生殖道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