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1页
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2页
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3页
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4页
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大美昆嵛植物园昆嵛山植物名牌(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腊梅

(别名黄梅、黄梅花,常见品种:素心腊梅、磬口腊梅、小花腊梅、狗爪腊梅)科属:腊梅科腊梅属。生态习性:落叶灌木,单叶对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性花,单生于一年生枝叶腋,花被黄色,带蜡质,具芳香,12-3月开花。性喜阳光,但亦略耐荫,较耐寒,耐旱。用途:腊梅花开于寒月早春,花黄如腊,清香四溢,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花木。花蕾:解暑生津,开胃散郁,通乳润燥,止咳。根及茎,祛风理气,活血解毒。果实,枝叶有毒,误食可引起强烈抽搐。常见品种素心腊梅:花被纯黄,有浓香。为腊梅中最名贵的品种。磬口腊梅:叶及花均较大外轮花被黄色,内轮黄色上有紫色条纹,香味浓,为名贵品种。小花腊梅:花朵特小,外层花被黄白色,内层有红紫色条纹。香气浓郁狗爪腊梅:也叫狗牙腊梅或红心腊梅、狗蝇梅、狗英梅。叶狼狭花小,花被狭而尖,外轮黄色,内轮有紫斑,淡香。抗性强。原放中国中部秦岭、大巴区等地区,以陕西及湖北为分布中心。白檀

(别名懒汉子筋、砒霜子、牛筋叶、檀花青)科属:山矾科山矾属生态习性:白檀为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单叶,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喜光也稍耐荫,适应性强,耐寒,抗干旱耐瘠薄,以河溪两岸、村边地头生长最为良好。功用:白檀树形优美是良好的园林绿化点缀树种,其木材细密,可作家具。种子可榨油,供制油漆、肥皂等用;根皮与叶可作农药。主治消风热肿毒。治中恶鬼气,杀虫。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散冷气,引胃上升,噎膈吐食。豆梨

(别名鹿梨、棠梨、野梨、鸟梨等)科属:蔷薇科梨属生态习性:落叶乔木,叶片宽卵形或卵形,少数长椭圆状卵形,花白色,内有绒毛;梨果近球形,褐色,有斑点。花期4月,果期8—9月。常野生于温暖潮湿的山坡、沼地、杂木林中。功用:可用作嫁接西洋梨等的砧木。根、叶有药用价值,可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治疗急性眼结膜炎;果实可健胃,止痢。金银木

(别名鸡骨头、金银忍冬、马氏忍冬)科属:忍冬科忍冬属生态习性:落叶性小乔木,常丛生成灌木状。小枝中空,单叶对生;叶呈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花成对腋生,二唇形花冠。花开之时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色,故得名“金银木”。浆果球形亮红色。花期5月至6月,果熟期8月至10月。喜光,耐半阴,耐旱,耐寒。功用:金银木的枝条繁茂、叶色深绿、果实鲜红,观赏效果颇佳,注意果实,多为播种繁殖用,不能用来食用。软枣猕猴桃

(别名:软枣子)科属:

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生态习性:大藤本,长达30米。皮淡灰褐色,片裂;一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老枝光滑。无毛叶互生;腋生聚伞花序,花3-6朵。雌雄花异株,或雌花中有雄株;浆果球形至长圆形,光滑无斑点。花期6-7月,果期8-9月。有耐寒、耐旱、抗病的良好基因。功用:果实可食用,营养价值很高,含大量维生素C、淀粉,果胶质等,亦可药用,有强壮、解热、健胃、止血等功能。山茱萸(别名:山萸肉,实枣儿,天木籽)。科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生态习性: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伞形花序腋生,花盘环状,肉质。果实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花期3月,果期8—10月。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功用: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小叶鼠李(别名:大绿、大脑头、大叶鼠李、黑老鸦刺)。科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生态习性:灌木,高1.5-2米;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核果倒卵状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功用:苦,凉。有小毒。清热泻下,消瘰疬。主治腹满便秘,疥癣瘰疬。小紫珠(别名:白堂子树)科属:马鞭草科紫珠属生态习性:落叶灌木,单叶对生,狭倒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聚伞花序,花冠淡紫红色。核果球形,蓝紫色,有光泽,果实经冬不落。花期5~6月,果熟期7~11月。习性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喜肥沃湿润土壤,生长势强。功用:是优良的观果类灌木,其树形优美,是理想的观果灌木。木通

(本地俗称:裂瓜。有三叶木通、五叶木通和白木通之分)科属:木通科木通属生态习性:幼枝灰绿色,有纵纹。掌状复叶,簇生于短枝顶端;夏季开紫色花,短总状花序腋生。果肉质,浆果状,长椭圆形,略呈肾形。功用:性味苦,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木通是利水化湿中药,主治: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杜鹃(别名:映山红、山石榴)科属:杜鹃花科杜鹃属生态习性:落叶灌木,叶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花2-3朵簇生枝顶;蒴果卵球形。花期4-5月,果期6-8月。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功用:镇咳、平喘祛痰,抗炎抑菌,降压、利尿,镇痛。卫矛(别名:鬼箭羽、蓖箕柴、四棱树、山鸡条子、四面戟)科属:卫矛科卫矛属生态习性:灌木,小枝四棱形,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早春初发时及初秋霜后变紫红色。花黄绿色,常3朵集成聚伞花序。蒴果棕紫色。花期4—6月,果熟期9—10月。适应性强,耐寒,耐荫,耐修剪,耐干旱、瘠薄。功用:全年可采,割枝或收集其翅状物,晒干。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效。野葡萄(别名:蛇葡萄。学名婴奥)科属:葡萄科葡萄属生态习性:木质藤本。叶互生,阔卵形,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多数,细小,绿黄色;浆果近球形或肾形,由深绿色变蓝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生于灌丛中或山坡上。功用:利尿,消炎,止血。治慢性肾炎,肝炎,小便涩痛,胃热呕吐,风疹块,疮毒,外伤出血。黑枣(别名:君迁子、耎(音软)枣、野柿子等,主要分为有核和无核两种)科属:柿科柿属生态习性:乔木,叶椭圆形至长圆形,花淡黄色或淡红色,单生或簇生叶腋,果实近球形,熟时蓝黑色,有白蜡层。花期5月,果熟期10—11月。用途:果实生食或酿酒、制醋,干品入药能消渴去热,种子可榨油;君迁子树是甜柿的最好砧木。山橿

(樟科科山胡椒属,别名副山苍)生态习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纸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花黄色,单性,异株,腋生伞形花序。核果球形,熟时深红色。功用:性味辛,温。祛风理气,止血,消肿,杀虫。主治癣疥,过敏性皮炎,胃痛,刀伤出血。柘树(桑科柘属,又名柘刺、柘桑)生态习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单叶互生,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喜光亦耐荫。耐寒,喜钙土树种,耐干旱瘠薄,多生于山脊的石缝中,适生性很强。功用:茎皮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根皮入药,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淤止痛;木材为黄色染料;叶饲蚕;果食用和酿酒。也是风景区绿化荒滩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酸枣

-(别称:

山枣、棘。鼠李科枣属)生态习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托叶刺有直伸和弯曲2种。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黄绿色,2—3朵族生于叶腋。核果小,熟时红褐色,近球形或长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功用:果实能健脾;种子有镇静、安神作用;作枣树的砧木。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可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的治疗。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生态习性:是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具刺;单叶互生,有锯齿,深裂或浅裂。伞状花序有小花10-12朵,白色或淡红色,5月开花。8-10月结果,梨果近球形,皮色深红,有淡褐色斑点。功用:供鲜食,或作果冻蜜饯及糖渍食品,有些种类的嫩叶可作茶叶代用品,有些种类的果实可入药,树皮和根部可用于染色。少数种类可作苹果、梨、榅桲和枇杷果树的砧木。天目琼花

(别名:鸡树条、佛头花。忍冬科荚蒾属)生态习性:落叶灌木叶宽卵形至卵圆形,复聚伞形花序,边缘有大型不孕花,中间为两性花,花冠乳白色,辐状。核果近球形,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喜光又耐荫;耐寒,多生于夏凉湿润多雾的灌木丛中。用法:春、夏采,晒干或鲜用。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治腰肢关节酸痛,跌打闪挫伤,疮疖,疥癣。桤木(

别名:水冬瓜树、桤蒿,

为桦木科桤木属。)生态习性:落叶乔木,叶卵形,互生,有锯齿,常浅裂;初展开时有黏性,成熟後有光泽,脱落时不变色。单性,柔荑花序,雌雄花序同株。花序于夏季形成,于翌春先叶开放。小坚果卵形或倒卵形,果翅厚纸质。花期2~3月,果期11月。用法:春季采集嫩枝叶;四季采树皮,鲜用或晒干。清热凉血。用于鼻衄,肠炎,痢疾。栎树

(别称:橡树或柞树,壳斗科栎属)生态习性:为落叶或常绿乔木,少数为灌木。叶缘有锯齿,少有全缘。单花被,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下垂,雌花单生于总苞内。果实橡子是一种坚果。用法:木材为坚固抗腐性用材。果实可用来制作橡酒、酒精、淀粉、橡油等,也可做饲料。山丁子(别名:山定子、山荆子,蔷薇科苹果属)生态习性:落叶稀半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干灰褐色,光滑,不易开裂,新梢黄褐色,无毛,嫩梢绿色微带红褐。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叶缘锯齿细锐。伞形总状花序,花瓣倒卵形,白色、浅红至艳红色。果实近球形,红或黄色。功用:山丁子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营养成分高于苹果。海棠果(别名:海棠木;蔷薇科红厚壳属)生态习性:落叶小乔木,叶卵圆至椭圆形,花白色或稍带红色,单瓣。果圆形或卵圆形。小枝粗壮,嫩时密短柔毛,老枝灰紫色或灰褐色,无毛。叶互生;梨果卵形,红色,萼裂片宿存,肥厚,果梗细长。花期4-5月,果期8-9月。适应性强,喜光,抗旱,耐涝、耐碱,抗寒力强。功用:有生津止渴,健脾止泻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肠炎泄泻以及痔疮等病症。刺楸(俗名:老虎棘子、鸟不宿、钉木树。为五加科刺楸属。)生态习性:落叶乔木,叶近圆形,5-9裂,。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瓣5,白色;果球形,熟时蓝黑色。树干灰色,长纵裂,布有粗大硬棘刺。用法:以根、根皮或树皮入药,全年可采。有祛风,除湿,杀虫,活血。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等的功效:。流苏树(别名:四月雪,木犀科流苏树属)生态习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初夏满树白花。秋季结果,核果椭圆形,蓝黑色。叶为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全缘,近革质。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生于侧枝顶端;花冠白色,4深裂,裂片线状倒披针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喜温暖气候,也颇耐寒。喜欢中性及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用途:花、嫩叶晒干可代茶,味香;果可榨芳香油;木材可制器具。成年树植株高大优美,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别名:痒痒树、百日红)生态习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花期6-9月,果期9-12月。用途: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散瘀止血。树皮、叶及花为强泻剂;根和树皮煎剂可治咯血、吐血、便血。最耐阴的观叶植物一叶兰白鹤芋(太阴不开花)粗肋草网纹草冷水花

观叶秋海棠龙血树绿萝合果芋椒草棕竹水竹喜林芋鸟巢蕨肾蕨竹芋文竹龟背竹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5分)病害循环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害的三角关系侵染过程侵染性病害二、问答题(45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7分)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8分)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5.真菌的营养体有哪些类型?(10分)三是非题(10分)1.病部形成霉状物是真菌病害特有的。2.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3.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体。4.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特点。5.细菌病害主要通过自然孔口、伤口和直接侵入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6.疮痂和穿孔是细菌病害常见的病征。7.SBMV为南方菜豆花叶病毒,自然状态下由蚜虫传播。8.蚜虫传播的病毒大多数是属于非持久性的。9.真菌的菌组织有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两种。10.以小麦条锈病为材料进行抗性调查时,判断抗感反应型的标准主要看有无过敏性坏死反应。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6.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7.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9.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有。五、选择题(10分)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ssRNAb.–ssRNAc.dsRNAd.DsDNA2.由()传播的病毒最可能是非持久性的。a.叶蝉b.蚜虫c.粉蚧d.飞虱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4.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a.呼吸减弱,光合增强b.呼吸增强,光合减弱c二者均增强d.二者均减弱5.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形式为()。a.抛物线b.双曲线c.直线d.S型曲线6.()的病征为锈状物。a.白粉病b.黑粉病c.锈病d.霜霉病7.CMV在自然界的主要传播媒介为()。a.线虫b.蚜虫c.粉蚧d.飞虱8.小麦白粉菌属于()。a.活体生物b.半活体生物c.死养生物d.非专性寄生物9.实验室做临时玻片常用的浮载剂主要有蒸馏水和()。a.酒精b.乳酸c.通草d.乳酚油10.一个病害的病征为点状物,若要观察病原物结构应选择制片镜检。a.撕片法b.徒手切片法c.粘片法d.挑片法一、名词解释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原物的寄生性:是病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病害的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是指需要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发病的观点。侵染过程:病原物育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二、问答题1、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或在侵染作用很小的病害。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防治策略(略)。2、(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改为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2的记录相同。3、各种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寄生部位是不同的。病原物的分布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也称作局部侵染;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也称作系统侵染。植物病害以局部性感染的较多,如各种叶斑病类。绝大部分的黑穗病、枯萎病、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病害都引起全株性的感染。全株性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长。4、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略)5、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μm之间。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三、√、√、×、√、√、×、√、√、√、√四、填空题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物理抗病性和化学抗病性。4、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5、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6、坏死,变色,腐烂,畸形,萎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等。7、汁液接触,嫁接,花粉。8、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9、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五、1.a2.b3.b4.b5.d6.c7.b8.a9.d10.a试题(二)一、名词解释(5×4=20分)病害的三角关系初次侵染病征与病状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二、问答题(共50分)1、植物病原真菌分为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如何?2、真菌生活史的含义?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3、何谓病程?各阶段有何特点?4、简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内涵,谈谈各种防治措施的特点。5、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选择题(10分)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2、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a.呼吸减弱,光合增强b.呼吸增强,光合减弱c.二者均增强d.二者均减弱3、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形式为()。a.抛物线b.双曲线c.直线d.S型曲线4、()为坏死型症状。a.疮痂b.红化c.茎腐d.青枯5、()病征为点状物。a.稻瘟病b.萝卜白锈病c.玉米干腐病d.小麦条锈病6、柑桔青霉病的病征为()。a.粉状物b.颗粒状物c.霉状物d.线状物7、()菌丝的变态结构。a.假菌丝b.两型菌丝c.单细胞菌体d.吸器8、()的病征为锈状物。a.锈病b.黑粉病c.白粉病d.霜霉病9一个病害的病征为点状物,若要观察病原物结构应选择制片镜检。a.撕片法b.徒手切片法c.粘片法d.挑片法10、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为()。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子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6.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7.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9.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有试题(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害的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是指需要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发病的观点。2、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得病原物的侵染。3、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4、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二、简答题(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如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2)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不能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如甘薯软腐病。(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无性繁殖发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如各种植物白粉病。(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且多数为双核菌丝体;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如各种植物锈病。(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或不常见或在病害循环中不重要。如玉米大斑病。2、真菌的生活史(1ife-cycle)是指真菌孢了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真菌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就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这是它的无性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无性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很大。在营养生长后期、寄主植物休闲期或缺乏养分、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真菌转入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这就是它的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只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病菌渡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病原物的侵染通常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称为侵入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症状出现以后的时期则称为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包括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4、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就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观点出发,应用各项措施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使病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允许水平,并力求防治费用少,经济效益大,作物生产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同时要把防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主要防治措施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各种防治措施的特点:简略介绍。5、病害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围绕三个基本环节,阐述每一个环节与植物病害防治的关系,即说明病害循环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b、b、d、a、c、c、d、a、a、c四、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物理抗病性和化学抗病性。4、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5、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6、坏死,变色,腐烂,畸形,萎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等。7、汁液接触,嫁接,花粉。8、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9、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试题(三)一、名词解释(5×4=20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征单主寄生二、问答题(共50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15分)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10分)3.何谓症状?有哪些类型?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地位如何?(15分)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三、选择题(10分)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2、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a.呼吸减弱,光合增强b.呼吸增强,光合减弱c.二者均增强d.二者均减弱3、()的病征为锈状物。a.白粉病b.黑粉病c.锈病d.霜霉病4、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形式为()。a.抛物线b.双曲线c.直线d.S型曲线5、为坏死型症状。a.疮痂b.红化c.茎腐d.青枯6、病征为点状物。a.稻瘟病b.萝卜白锈病c.玉米干腐病d.小麦条锈病7、柑桔青霉病的病征为。a.粉状物b.颗粒状物c.霉状物d.线状物8、菌丝的变态结构。a.假菌丝b.两型菌丝c.单细胞菌体d.吸器9、的病征为锈状物。a.锈病b.黑粉病c.白粉病d.霜霉病10、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为。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子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6.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7.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9.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主要有;。试题(三)答案一、名词解释侵染性病害:有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单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病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单主寄生:真菌在同一寄主上就可以完成它的整个生活史的现象。二、简答题1、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或有少量的再侵染,但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不大的一类病害。多循环病害:除初侵染外,还有若干次再侵染的病害。在防治策略上,单循环病害应集中力量防治初侵染,以减少初始菌量,而多循环病害除防治初侵染外,应加强再侵染的防治,控制病害的流行速度。2、(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改为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相同。3、(1)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2)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部分。病状为植物自身的不正常表现,而病征为发病部位的病原物结构。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和畸形。病征的主要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3)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因为每一种病害都有其区别于其它病害的特征,所以大多数常见病害都能依其症状进行正确的诊断。不过症状有它自身的复杂性,仅根据症状进行诊断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作病原物鉴定和其它相关测定才能正确诊断。4、病害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围绕三个基本环节,阐述每一个环节与植物病害防治的关系,即说明病害循环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选择题b、b、c、d、a、c、c、d、a。四、填空题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物理抗病性和化学抗病性。4、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5、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6、坏死,变色,腐烂,畸形,萎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等。7、汁液接触,嫁接,花粉。8、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9、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试题(四)一、名词解释(5×4=20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征单主寄生二、问答题(共50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15分)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10分)3.何谓症状?有哪些类型?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地位如何?(15分)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三、选择题(10分)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2、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a.呼吸减弱,光合增强b.呼吸增强,光合减弱c.二者均增强d.二者均减弱3、()的病征为锈状物。a.白粉病b.黑粉病c.锈病d.霜霉病4、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形式为()。a.抛物线b.双曲线c.直线d.S型曲线5、为坏死型症状。a.疮痂b.红化c.茎腐d.青枯6、病征为点状物。a.稻瘟病b.萝卜白锈病c.玉米干腐病d.小麦条锈病7、柑桔青霉病的病征为。a.粉状物b.颗粒状物c.霉状物d.线状物8、菌丝的变态结构。a.假菌丝b.两型菌丝c.单细胞菌体d.吸器9、的病征为锈状物。a.锈病b.黑粉病c.白粉病d.霜霉病10、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为。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子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6.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7.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9.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有试题(四)答案一、名词解释侵染性病害:有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病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单主寄生:真菌在同一寄主上就可以完成它的整个生活史的现象。二、简答题1、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或有少量的再侵染,但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不大的一类病害。多循环病害:除初侵染外,还有若干次再侵染的病害。在防治策略上,单循环病害应集中力量防治初侵染,以减少初始菌量,而多循环病害除防治初侵染外,应加强再侵染的防治,控制病害的流行速度。2、(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改为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相同。3、(1)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2)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部分。病状为植物自身的不正常表现,而病征为发病部位的病原物结构。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和畸形。病征的主要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3)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因为每一种病害都有其区别于其它病害的特征,所以大多数常见病害都能依其症状进行正确的诊断。不过症状有它自身的复杂性,仅根据症状进行诊断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作病原物鉴定和其它相关测定才能正确诊断。4、病害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围绕三个基本环节,阐述每一个环节与植物病害防治的关系,即说明病害循环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选择题b、b、c、d、a、c、c、d、a。四、填空题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物理抗病性和化学抗病性。4、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5、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6、坏死,变色,腐烂,畸形,萎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等。7、汁液接触,嫁接,花粉。8、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9、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试题(五)一、名词解释(30分)营养体病害循环病原生物病原物的寄生性侵染过程垂直抗病性初次侵染并发症二、选择填空(2×10=20分)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A.+ssRNAB.-ssRNAC.dsRNAD.dsDNA2.()所传的病毒主要为非持久性的。A.叶蝉B.飞虱C.蚜虫D蓟马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A.TMVB.CMVC.PVYD.SBMV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A.真菌B.病毒C.线虫D.细菌5.下列()症状最不可能是真菌病害的特征。A.花叶B.穿孔C.疮痂D.溃疡6.由于植株形态、发育特性等使寄主在时间或空间上逃避了与病原物的接触,从而不生病或生病较少,称作()。A.诱导抗病性B.避病C.耐病D.抗侵入7.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生理生化反应将发生一系列改变,一般表现为()。A.早期呼吸减弱,一些与酚类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提高B.早期呼吸减弱,一些与酚类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降低C.早期呼吸增强,一些与酚类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提高D.早期呼吸增强,一些与酚类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降低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A.专性寄生物B.弱性寄生物C.腐生物D.活体寄生物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A.酶B.生长调节物质C.植保素D.毒素10.活体寄生物一般能够直接侵入寄主体内,但()是从微伤口侵入的。A.线虫B.真菌C.病毒D.细菌三、问答题(50分)1.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一个新病害的诊断程序。(10分)2.举例说明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策略。(10分)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10分)4.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5.什么是病程?各阶段有何特点?(10分)试题(五)答案一、名词解释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病原物的寄生性:是病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侵染过程:病原物育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得病原物的侵染。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病时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二、选择填空a、c、a、d、a、b、d、a、b、c。三、简答题1、(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改为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相同。2、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或有少量的再侵染,但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不大的一类病害。多循环病害:除初侵染外,还有若干次再侵染的病害。在防治策略上,单循环病害应集中力量防治初侵染,以减少初始菌量,而多循环病害除防治初侵染外,应加强再侵染的防治,控制病害的流行速度。3、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条件:要有感病植株,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流行的基本条件:(1)高度敏感而大面积密植的感病品种(2)具有致病能力强的病原物。(3)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且足一支持病害流行。4、各种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寄生部位是不同的。病原物的分布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也称作局部侵染;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也称作系统侵染。植物病害以局部性感染的较多,如各种叶斑病类。绝大部分的黑穗病、枯萎病、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病害都引起全株性的感染。全株性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长。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病原物的侵染通常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称为侵入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症状出现以后的时期则称为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包括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试题(六)一、名词解释(5×4=20分)病状与病征病害的三角关系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活侵染过程隐症现象二、问答题(共70分)1、植物病原真菌分为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如何?(10分)2、真菌生活史的含义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10分)3、真菌的营养体有哪些类型?(10分)4、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哪几个时期?(10分)6、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0分)7、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与四角关系的含义?(10分)三、选择题(10分)1、为坏死型症状。a.疮痂b.红化c.茎腐d.青枯2、的病征为点状物。a.稻瘟病b.萝卜白锈病c.玉米干腐病d.小麦条锈病3、柑桔青霉病的病征为。a.粉状物b.颗粒状物c.霉状物d.线状物4、为菌丝的变态结构。a.假菌丝b.两型菌丝c.单细胞菌体d.吸器5、病症为锈状物的是。a.锈菌b.黑粉菌c.白粉菌d.霜霉菌6、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为。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子7、引起根肿病的病原菌归属。a.壶菌纲b.根肿菌纲c.卵菌纲d.丝壶菌纲8、真菌的非无性孢子。a.分生孢子b.厚垣孢子c.接合孢子d.孢囊孢子9、真菌营养体的基本类型有。a.菌丝体、原质团b.单细胞、假菌丝c.两型菌丝d.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10、不是病原物侵染过程的是()a.接触期b,侵入期c,发病期d,侵染前试题(六)答案一、名词解释1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2病害的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是指需要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发病的观点。3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4侵染过程:病原物育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5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或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的症状减退直至消失的现象。二、问答题1(1)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如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2)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不能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如甘薯软腐病。(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无性繁殖发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如各种植物白粉病。(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且多数为双核菌丝体;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如各种植物锈病。(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或不常见或在病害循环中不重要。如玉米大斑病2、真菌的生活史(1ife—cycle)是指真菌孢了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真菌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就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这是它的无性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无性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很大。在营养生长后期、寄主植物休闲期或缺乏养分、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真菌转入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这就是它的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只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病菌渡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3、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μm之间。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试题(七)一、名词解释(5×4=20分)病害的三角关系隐症现象病状与病征单循环病害二、问答题(共50分)1、植物病原真菌分为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如何?2、什么是病程?各阶段有何特点?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4、简述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与四角关系的含义。5、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选择题(10分)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2、下列()症状最不可能是真菌病害的特征。a.花叶b.穿孔c.疮痂d.溃疡3、()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a.真菌b.病毒c.线虫d.细菌4、病征为点状物。a.稻瘟病b.萝卜白锈病c.玉米干腐病d.小麦条锈病5、柑桔青霉病的病征为。a.粉状物b.颗粒状物c.霉状物d.线状物6、菌丝的变态结构。a.假菌丝b.两型菌丝c.单细胞菌体d.吸器7、为坏死型症状。a.疮痂b.红化c.茎腐d.青枯8、活体寄生物一般能够直接侵入寄主体内,但()是从微伤口侵入的。a.线虫b.真菌c.病毒d.细菌9、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为。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子10、的病征为锈状物。a.锈病b.黑粉病c.白粉病d.霜霉病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6.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7.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9.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有。试题(七)答案一、名词解释病害的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是指需要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发病的观点。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或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的症状减退直至消失的现象。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或在侵染作用很小的病害。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二、简答题1、(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如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2)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不能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如甘薯软腐病。(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无性繁殖发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如各种植物白粉病。(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且多数为双核菌丝体;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如各种植物锈病。(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或不常见或在病害循环中不重要。如玉米大斑病。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病原物的侵染通常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称为侵入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症状出现以后的时期则称为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包括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3、各种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寄生部位是不同的。病原物的分布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也称作局部侵染;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也称作系统侵染。植物病害以局部性感染的较多,如各种叶斑病类。绝大部分的黑穗病、枯萎病、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病害都引起全株性的感染。全株性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长。4.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病害四角是在病害三角的基础上在加上人为因素。5、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略)三、1.b2.a3.d4.c5.c6.d7.a8.c9.c10.a四、填空题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单基因抗病性和多基因抗病性。4、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5、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6、坏死,变色,腐烂,畸形,萎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等。7、汁液接触,嫁接,花粉。8、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9、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试题(八)一、名词解释(5×4=20分)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病害循环病状与病征病害的三角关系二、问答题(共50分)1、植物病原真菌分为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如何?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3、何谓病程?各阶段有何特点?4、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一个新病害的诊断程序。5、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选择题(10分)1、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a.TMVb.CMVc.PVYd.SBMV2、()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a.真菌b.病毒c.线虫d.细菌3、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a.专性寄生物b.弱性寄生物c.腐生物d.活体寄生物4、为坏死型症状。a.疮痂b.红化c.茎腐d.青枯5、的病征为锈状物。a.锈病b.黑粉病c.白粉病d.霜霉病6、活体寄生物一般能够直接侵入寄主体内,但()是从微伤口侵入的。a线虫b.真菌c.病毒d.细菌7、病征为点状物。a.稻瘟病b.萝卜白锈病c.玉米干腐病d.小麦条锈病8、柑桔青霉病的病征为。a.粉状物b.颗粒状物c.霉状物d.线状物9、菌丝的变态结构。a.假菌丝b.两型菌丝c.单细胞菌体d.吸器10、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为。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四、填空题(共20分)1.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有。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6.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7.小麦锈菌的孢子有、、和。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9.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有。试题(八)答案一、名词解释1.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2.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3.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4.病害的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是指需要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发病的观点。二、问答题1、(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如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2)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不能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如甘薯软腐病。(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无性繁殖发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如各种植物白粉病。(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且多数为双核菌丝体;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如各种植物锈病。(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或不常见或在病害循环中不重要。如玉米大斑病。2、(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改为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相同。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病原物的侵染通常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称为侵入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症状出现以后的时期则称为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包括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4、(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改为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相同。5、病害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围绕三个基本环节,阐述每一个环节与植物病害防治的关系,即说明病害循环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1.a2.d3.d4.a5.a6.c7.c8.c9.d10.c四、填空题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单基因抗病性和多基因抗病性。4、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5、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6、坏死,变色,腐烂,畸形,萎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等。7、汁液接触,嫁接,花粉。8、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9、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试题(九)一、名词解释(5×4=20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征病害的三角关系二、问答题(共50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5.举例说明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策略。三、选择题(10分)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酶b.毒素c.病原物的代谢物d.生长调节物质2、下列()症状最不可能是真菌病害的特征。a.花叶b.穿孔c.疮痂d.溃疡3、由于植株形态、发育特性等使寄主在时间或空间上逃避了与病原物的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