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7-第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7-第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7-第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7-第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7-第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1.人民政协的召开:(1)背景:①南京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被推翻。②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京召开。③1949年7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阐明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性质、各阶级在新政权中的地位、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等。(2)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出席了大会。(3)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②大会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新中国的诞生:(1)历史条件:①共产党方面:军事上,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胜利。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群众基础:全国人民热烈拥护。②国民党方面:军事失利,失去民心,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2)经过:①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历史意义: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②国际: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4)巩固新生政权:①抗美援朝:原因:美国侵略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美第七舰队开入中国台湾地区干涉中国内政。过程:五大战役三次反击战,从1950年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到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意义: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提供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②镇压反革命:原因:反革命活动猖獗。目的:给抗美援朝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方针:《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意义:基本肃清了反革命势力,出现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③“三反”、“五反”运动:原因:抗美援朝期间,出现了某些国家干部贪污腐化以及资本家进行的非法活动。目的:规范经济秩序,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质:“三反”实质上是廉政建设,“五反”具有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意义: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腐蚀。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历史背景:(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通过议会斗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失败。(2)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中国。2.形成和发展:(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初步确立。(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性质与职能:(1)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2)职能: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后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用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基本任务: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政协这个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协商议政。5.历史作用:(1)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及对外友好活动中,对于国家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都起了很大作用。(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历史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制度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大会的内容: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②建立第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任国家主席,朱德任副主席,刘少奇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2)大会的历史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3.巩固和完善:(1)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2)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4.历史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历史意义:奠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历史背景:(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比较落后。(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基本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3.形成与发展:(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概况:建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最早,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4.历史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2)它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1:新中国的成立【1—1】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右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主要原因是()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解析】A。根据题目所给时间信息,“1949年”不难判断,毛泽东当选为当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2】(2013·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A。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答案选A。考点2: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2—1】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解析】B。“光靠我们党治不好天下的”,意即必须有其他政党的监督,即政治协商制度。答案选B。【2—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解析】C。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政协制度已初步确立,A不对;1954年,人大制度确立,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D不对;据材料“协助国家机关”可知政协并非执政机构。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1】(2013·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解析】A。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责的时期,故①②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③④。【3—2】首次明确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C。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3—3】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JamesMadison(1)结合所学,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4)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参考答案】(1)确立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2)图2: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图3:解放战争胜利之际,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的问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言之有理即可)考点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1】1957年3月2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