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吉林省松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吉林省松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吉林省松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吉林省松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

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3.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4.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5.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6.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系统生态学

7.种群的季节性消长主要是()

A.环境因子的影响B.生物因子的影响C.人为活动的影响D.突发性自然灾害

8.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9.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10.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11.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2.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13.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14.蛇、蜥蜴进入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的理化特性

15.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昼夜变化B.湿度昼夜变化C.食物的变化D.光照昼夜变化

16.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理化性质

17.下列物质中,______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氮B.水C.二氧化碳D.磷

18.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19.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20.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2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2.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23.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植食动物,植食动物的数量又()食肉动物。

A.小于,小于B.大于,大于C.小于,大于D.大于,小于

25.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

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26.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27.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种类B.地球自转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D.气候条件

28.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29.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

A.N素B.P素C.有机质D.微量元素

30.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总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量

二、填空题(20题)31.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______。

32.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

33.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34.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5.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_______。

36.利用化学能的细菌在合成有机物时,利用的不是______,而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37.__________可吸收大量紫外线,削减宇宙射线初始的巨大能量。

38.自然资源可分为自然恒定资源、______和生物资源。

39.现代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大区别,就是______的变化。

40.按照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可分为稳定选择、______和分裂选择。

41.______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42.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__________。

43.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

44.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______。

4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生物小循环和______两方面。

46.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______。

47.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48.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49.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和苏联学派是在生态学的______时期产生的。

50.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和生态位重叠。

三、判断题(10题)51.乱砍滥伐森林会引起土壤的退化。()

A.正确B.错误

52.哺乳动物大多属于K对策生物。[]

A.正确B.错误

53.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54.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A.正确B.错误

55.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否B.是

56.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A.正确B.错误

57.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B.错误

58.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59.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A.正确B.错误

60.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各年龄结构类型种群特征。

62.若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哪几类?

63.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4.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65.简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五、论述题(5题)6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6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9.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70.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71.阴性植物叶片长期处于弱光照下所形成的生理适应表现为()。

A.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

B.枝下茎高较长,树皮通常较厚

C.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

D.叶绿素含量大

参考答案

1.B解析:生物体的大部分生产量最终以死亡残体进入腐屑链被腐蚀,这一环节的生产量最大,故选B。

2.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3.C

4.A

5.C

6.D

7.A

8.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9.D

10.D

11.B

12.D

13.D

14.B

15.D

16.B

17.D

18.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19.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20.C

21.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22.B

23.C

24.B

25.A

26.A

27.D

28.B

29.C

30.B

3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2.S

33.取食与被取食

34.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

35.活动温度

36.太阳能太阳能

37.臭氧层

38.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39.眼界眼界

40.定向选择

41.投影盖度

42.植被亚型

43.水平结构

44.分解者

45.地质大循环地质大循环

46.物候节律物候节律

47.负

48.负

49.巩固巩固

50.生态位宽度

51.A

52.A

53.Y

54.A

55.Y

56.A

57.B

58.A

59.B

60.Y

61.从生态学角度,可以把一个种群分成三个主要的年龄组(即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和三种主要的年龄结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1)增长型:其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宽阔而顶部狭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年个律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后继世代的种群数量总是比前一世代多,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介于增长型和衰退型之间,其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形。说明种群中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其出生率与死亡率也大致相平衡,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3)衰退型:其年龄锥体呈瓮形,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

6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1)快速演替。在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发生的演替;(2)长期演替。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或几百年)发生的演替;(3)世纪演替。这种演替占有很长的地质时期。

63.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4.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65.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

66.(1)初级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的总量。(2)环境条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①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②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最易成为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③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初级生产力;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因子,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质地、结构、养分等)均影响初级生产力;

6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6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69.(1)微管组成纺锤体,参与染色体在赤道板处的排列以及向两极的运动。(2)微丝组成的收缩环,参与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3)核骨架和核纤层也是广义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它们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地破碎和重建,也是细胞分裂重要的环节。

70.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