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真题测试(2023年02月18日-1145)_第1页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真题测试(2023年02月18日-1145)_第2页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真题测试(2023年02月18日-1145)_第3页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真题测试(2023年02月18日-1145)_第4页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真题测试(2023年02月18日-114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3年02月18日-1145)1:参观法的种类有()。

多项选择题

A、预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总结性参观

D、常识性参观

E、教育性参观

2:实行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同学,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熟悉所致。

单项选择题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共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3: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爱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A、无差别原则

B、敬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卑视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4: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劝说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熬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学校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月是()。

单项选择题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6: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单项选择题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7: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推断题

8:同学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胜利的条件。

推断题

9: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意文史学问的把握和规律思维力量的培育外,主要的思想是()。

单项选择题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10:同学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力量

11:一切教育工作的动身点和归宿是()。

单项选择题

A、教育方针

B、教育机灵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的

12: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

单项选择题

A、教育万能论

B、儿童中心论

C、环境打算论

D、遗传打算论

13: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过程。

单项选择题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4:教学特殊要留意教学卫生,要求同学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态,爱护同学的视力。()

推断题

15:老师职业开头消失在()。

单项选择题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

16:依法治教就是以法治教。()

推断题

17: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单项选择题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熟悉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18:美国当代闻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多项选择题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平安领域

19:主见“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0:战国后期消失的()是我国最早特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单项选择题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春秋》

21:老师的个人效能感随老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单项选择题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22: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老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推断题

23:一般而言,教育学的讨论对象是()。

单项选择题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4:人的身心进展包括哪两个方面?()

多项选择题

A、生理的进展

B、心理的进展

C、情商的进展

D、道德的进展

2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老师的传道者角色

B、老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

C、老师的示范者角色

D、老师的讨论者角色

26:对个体身心进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多项选择题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2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单项选择题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老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2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单项选择题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29: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单项选择题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30: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

单项选择题

A、教育进展

B、生理进展

C、心理进展

D、人的进展

查看答案

1:答案A,B,C

解析这是考查参观法的划分,参观法一般包括:预备性参观、总结性参观、并行性参观。

2:答案C

解析这是对教育上的共性与共性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熟悉所致。

3:答案A

解析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爱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4:答案A

解析

5:答案A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学校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学校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学校教育为义务教育。

6:答案B

解析柏拉图依据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7:答案正确

解析

8:答案正确

解析同学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老师的教育影响必需经过同学选择内化才能对同学的进展产生实际的作用。老师的教育教学互动并不是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它需要同学乐观地富有制造性地参加,需要发挥同学的主动作用,促进同学主体意识的形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A

解析同学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学问、技能水公平)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11:答案D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动身点和归宿。

12:答案D

解析由教育学常识可知,教育者假如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遗传打算论;若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则易导致教育万能论;若过分强调环境对个人进展的影响则易导致环境打算论;而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又会导致儿童中心论。

13: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过程。

14:答案正确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错误

解析“依法治教”意思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教育,而“以法治教”的意思是用法律来管理教育。两者之间是有区分的。对教育管理要根据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不能仅靠法律的硬性规定来管理教育,但在对教育管理的时候要遵守法律。(本解析由张恩凯供应)

17:答案C

解析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别的熟悉活动。

18:答案A,C,D

解析略。

19:答案A

解析“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教育对象,要一视同仁,不能根据人为标准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这是我国较早的教育公平思想的萌芽。

20: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阅历,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1:答案A

解析老师的个人效能感随着老师教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

22:答案正确

解析略。

23:答案C

解析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育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育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育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简单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对人的进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打算去讨论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熟悉达到这个水平常,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的讨论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24:答案A,B

解析人的身心进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进展;二是心理的进展。

25:答案A

解析

26:答案B,C,E

解析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都不是外铄论者。

27:答案B

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强调以老师为中心。

28:答案B

解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