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_第1页
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_第2页
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_第3页
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_第4页
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面授课程专题授课计划学科:小学美术专题名称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学时4教学目标及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结合“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内容,依据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运用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材料、技术,以掌握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本单元围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了解设计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设计艺术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重点解决问题:重点学习设计应用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和操作解读“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并通过设计应用教学案例分析。主要授课内容一、现代设计艺术表现形式(一)形象变现形式(二)抽象表现形式二、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基本思路(二)核心内容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三)目前“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三、设计应用教学模式(一)基本理念(二)操作解读(三)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四、设计应用教学案例分析五、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六、研讨交流(正面)教学重难点结合“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内容,依据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运用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材料、技术,以掌握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了解设计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设计艺术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重点学习设计应用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和操作解读“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并通过设计应用教学案例分析。授课形式面授研修作业交流研讨:1.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基本理念。2.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目标及要求。3.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案例分析。主要课后研修资料(反面)第四单元、“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单元教学技能研修指导(四课时)一、现代设计艺术表现形式设计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设计艺术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设计者根据客观事物的这一特征,再进行装饰变形或其他简约化手法处理,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概括和生动。具象的手法也有多种:(一)形象变现形式装饰在现代设计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现代设计艺术构成的外化形式要素,历来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与青睐。现代设计艺术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和审美愉悦性,用新的装饰的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和舒展,使新的装饰形式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注重满足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打破了装饰等于罪恶理论,使装饰重新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语言。具象的现代设计艺术,以人或动物或人与动物结合的形式,用现代派艺术中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借鉴设计的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的艺术手法,更好地表达设计师的理念,传达设计思想。以写实手绘的手法,比如运用中国画的水墨形式具象地表现。写实形象在现代设计艺术的回归,是传统人文价值的体现。以手绘插图、漫画、卡通运用的手法,插图本身应具有引人注意的力量。市场成熟的商品,很难体现出差异性。要有效地体现出这种差异性,只有求助于插画了。现代设计艺术通过插画的表现,能够使该设计产品的特性鲜明,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手动摄影的表现手法,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二)抽象表现形式现代设计艺术抽象表现形式是指现代设计艺术不再具有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主观意识作用于图形的体现,它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事物特征和含义的。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语词、纹样、标识、单形、乐局之类,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解构是对设计极为有用的手法。以平面几何形式或者多种空间构成形式,借助于多种手法,中国画中的描点、勾线,制造矛盾空间等。中国画以水墨著称,国画由点、线组成,点、线表达将中华文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跟国际化相交融的本土化内涵。高度的国际化、简约化、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适应性、再创性的设计艺术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设计工作者必须在适应现代设计潮流中提高接受与综合新思维的能力,提高自我探索的能力、群体智慧与设计管理的能力以及解决专业设计的实践能力。不断深化旧有理论,考虑传达对象的视觉经验的差异,对视觉信息的理解与感受;考虑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从而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传达的形式与方法。二、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基本思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培训学习的基本思路围绕几个关键问题展开:何谓“设计”?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特质是什么?其学习目标的几个指向及维度是什么?不同学段学习目标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该领域学习的范畴是什么?不同学段具体学习内容有哪些活动建议?不同学段学习递进关系中的主线是什么?“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策略的关键原则是什么?“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教学侧重及要点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凸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特质?如何规划“过程与方法”?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等。具体包括如下四个部分。1.学习目标:何谓“设计”?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特质是什么?其学习目标的几个指向及维度是什么?不同学段学习目标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关键内容:该领域学习的范畴是什么?不同学段具体学习内容有哪些活动建议?不同学段学习内容递进关系中的主线是什么?3.教学策略:“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策略的关键原则是什么?“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教学侧重及要点是什么?4.案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凸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特质?如何规划“过程与方法”?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等。(二)核心内容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1.解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设计”及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关课程内容的说明中定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该内容说明确定了本学习领域的范畴,表明了该领域学习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所对应的内容基本属于设计教育范畴,有着基础美术教育阶段的特殊性。一方面,该领域的学习能够适度体现设计学科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该领域的学习又并非针对学科专业的教育,而是以育人为主线,是通过“设计艺术”的素质教育。现代意义上的设计作为学科概念引起普遍重视要从19世纪末的英国开始,以拉斯金(JohnRuskin)、莫里斯(WilliamMorris)的理论广泛传播和20世纪初期各种现代设计运动兴起为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的内涵和理念更迭演进。时至今日,设计、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设计不再是仅仅考虑外在形态,还看作是解决功能、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行为的手段,这些都使得设计变得日益复杂……现代意义的设计范畴应涵盖工艺美术、建筑、环境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等几乎所有设计领域,强调了现代设计的功能性、科学性、系统性,也强调了其综合性和整体性。不仅如此,社会进步还支持设计从功能满足中得到更好的解放,不断追求情感和艺术境界。从农业社会背景的传统“工艺美术”到现代工业经济作支撑的“现代设计”,其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拓展,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设计与生活、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与文化艺术等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密了。设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条件的支持与限定下,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中某种需求的创造性行为过程,这一过程会努力追求功能、审美、经济和伦理等方面的美好和谐。设计发展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教育在促进设计发展的同时,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待生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关于设计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以培养专门设计人才的专业设计教育和面向普通民众的普及性设计教育,后者首先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美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是通过设计文化、设计理念、设计实践等方面的学习促使青少年、儿童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教育。“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过程是设计艺术的文化意蕴、伦理观念、科学内涵和探索精神的传递、启发过程;是以人的创新能力、审美素养、实践技能和责任意识等为基本诉求的教育。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通过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目标。(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通过该领域学习所期望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设计行为是设计文化、设计思想和创意、制造相结合的活动,这一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活跃的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兴趣培养到方法、程序的掌握,再到有意义的创造,需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还要依据设计与工艺学科学习的规律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所涉及的知识系统主要属于设计学科范畴,与其它学习领域相比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强调。对该领域的学习需要引导青少年、儿童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针对特定问题加以构思和创意实践。“物以致用”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要求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深刻地领会并能够贯彻到实践活动中去。(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通过该领域学习所期望达到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设计是造物和创物的活动,设计与工艺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无限的丰富性、多样性为设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设计活动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意图规划方案,选择媒材、工具,以及方法、程序等。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应该选择能够促进青少年、儿童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通过该领域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意识;更好地理解物的功能性、感知物的材料性;掌握一定的工具使用方法,熟悉一定的工艺流程、制作技巧。该领域的教学设计往往围绕特定的专题内容进行,需要一定的材料、工具和设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环节,注重实现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学习目标。(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这是通过该领域学习所期望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达成全面素质教育的意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贴近现实、体现实用,既蕴含传统文化,又可以彰显流行时尚,能够将生活、艺术紧密地联系起来。其便利性、鲜活性和综合性使之易于形成一定的课程优势,便于青少年、儿童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和乐于创造的习惯;形成善于思考、统筹计划和精于制作的做事风格,以及耐心细致、勇于探索和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有关“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是掌握设计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通过“造物”视角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感知本土文化、了解多元文化的过程;还是帮助学生不断深入理解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不同的设计理念显示不同的价值观念,物以致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造物观;革新发展、兼容并包的创新精神;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人文情感,都应该是青少年、儿童秉持的创造态度。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与“工艺”涵义及教学导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对其领域内部的区分和功能理解都更多考虑到从基础教育视角出发,凸显了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向,如创新价值、情感价值、伦理观价值等。由此视角理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其含义“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一般认为设计艺术是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它们之间虽有区别,但不是对立的两极,也没有本质上的改变。①在《美术课程标准中》作出这样的对应解释,更多是为了提示“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作为课程存在的不同侧重及其意义。“工艺”又称传统工艺或工艺美术,其最初形成的社会基础是手工生产方式和农业文明为主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相关经验和技术。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艺活动。其主要指涉范围是与“现代设计”相对照的“传统工艺”,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结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陶艺和各种民间美术制作等。②当然,在传统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部分工艺制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某些现代陶瓷、玻璃工艺、金属工艺和家具等方面的设计制造,吸收了现代设计的理念,运用了新材料、新科技和新的加工手段等,形成了一些新的形式和面貌。这表明,“工艺”本身并非只是受到“手工”和“传统”的限定,深入的学习、合理的利用、积极的创造,完全可以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很好地融入到现代设计文化中。总体而言,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工艺教学紧密地与手工制作有关;与各种工具材料相关;与民间美术相关;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相关。由此结合现行课程理念,我们能够作出多种有益的教育关联,即工艺教学是熟悉材料和工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切实的动手实践能力;工艺教学是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而这一方式是启发智力的有效手段;工艺教学不仅是技术意识的培养,也是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过程;工艺教学是设计中与绘画、雕塑等关联最紧密的艺术形式,是沟通设计与其他美术门类的学习活动;工艺教学是密切联系日常普通生活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艺术理解生活;工艺教学是与“传统”贯通的艺术,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理念的有效方式。中学设计教育中的工艺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涵养学生情感、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和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现代设计”是相对于“传统工艺”的概念,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③现代设计概念是指向代表时代发展的当代社会生活,从中提示我们这种意义的设计教学应该突出的是基于时代进步的设计创新理想及相关价值观念。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形成的生产方式、社会基础不同,代表的是工业文明及信息化社会的运作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产业经济、现代文化观念等起主要作用。传统工艺的工艺构想和加工制作往往融为一体,注重个人对技艺的观照;而现代设计中创造构想和生产制造可以是分开的,其过程是群体协作方式,设计活动中凸显的是创新思维与设计意识。由此我们可知同样是关注与生活的联系,但有关“现代设计”的教学却应该更多从现代性、时尚感、创新性等方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创新方案。其课程教育价值可以从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入手,培养学生的功能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从设计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入手,帮助学生加深对现代设计中的责任意识、伦理意识的理解;可以从现代设计涉及现代文化知识的广泛性来构建具有多学科综合特征的教学。对“工艺”与“现代设计”的阐释是基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对一般教育价值诉求的认识,对比分析,是为了突出各自特质,实现教学效益的优化。实际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工艺”和“现代设计”的统一理解和二者的相互配合、融会贯通。基于历史的角度看,设计学科有自身演进的脉络,基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设计概念有着现代意义上的统整性。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要正确理解“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区别与统一,强调设计意识,发挥其教学特质,凸显设计教育的价值与意义。4.“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是怎样的?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设计学科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产生和演进,始终没有离开与科技和艺术之间进行的抉择和判断,从某种角度理解,现代科技的进步直接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横跨文理两科,涉及科技、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其学科特质显示其有着相对特殊的思维、行为模式,以及相应社会价值判定系统。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设计教育而言此问题也不能回避。以往作为造物艺术的设计又称作“实用艺术”,表明它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艺术性取向。实用艺术是与纯艺术相对而言,纯艺术可以抛却功利,直追情感和精神,而作为实用艺术的设计却似乎只能兼顾艺术,但它们的外显方式有时却惊人的相像,设计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表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随着设计本身的发展,一些设计领域如观赏类工艺制品,逐渐从“实用”中分离出来,具有了更强的形式感和美学意味,从而使其具备了纯艺术特征;另有更多的设计领域在设计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实现着自身的艺术化。设计溯源,从文化的初始,制造就伴随着对美的追求,从本性使然到理性求索,设计行为始终在现实和理想间寻求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艺术源于实用,实用又趋向艺术,满足现实,人们完善造物,追求理想,人们迈向艺术,这就是设计发展的路径和总的方向,可以说设计和艺术密不可分,设计艺术是艺术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作为艺术特殊呈现方式的设计同时又不能脱离它的“物”性根本,即实现功能,满足需求是它存在的逻辑根基,而这一“物”性根本的实现必然和技术的发展乃至后来的科学进步有着不解之缘。“艺术”一词来自古拉丁语中“ars”,辞源分析包含技能、技巧之意,因而有国外学者认为“追问设计究竟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已经没有意义,在辞源上已经包含完美答案——技术即艺术。”④这种表述或显粗率,但亦有来由,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段内,艺术的含义是含混和不断变化的,和美与道德有关,也和实用有关。另有学者认为18世纪以前的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尤其指那种带有艺术性质的生产艺术品的技能,这种技能不仅包括人类艺术活动的能力,也包括人从事其它工作的能力。”⑤从设计史考察,会看到设计艺术生成基因中技术因素的比重某些时段甚至处于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以后,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紧密结合,促使社会经济文化加速变革,使得设计艺术更多地依赖科技文化的促进。这体现在科技进步给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材料和方式;科技进步给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课题;同时也使设计自身成为科技进步的一个有机构件。今天的设计指涉日益广泛,边界也日渐模糊,不仅需要科技的手段、材料支持,还需要多样的科学理论支撑(如信息论、控制论、人机工学以及符号理论、结构理论、解构理论、混沌理论等),能够借助相关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体系解决设计问题。20世纪70年代,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教授更是直接提出了“设计科学”⑥的概念,进一步推动了设计与科学关系研究的深化。所以,现代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技术的,是艺术和科技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进程中,艺术与科学有区别也有联系,相互间促进的例证繁多,有的科学发现来自艺术的想象,有的艺术流变来自科技的启示。艺术的感性和直觉,科学的理性和逻辑都应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有其独特的课程优势,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创造中领会和探索科学思维和艺术想象间贯通的益处,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利用条件有意识地引入科技因素,激励学生通过科技和艺术的关联、融会、转化,迸发出新的创意和经验,并将其变通地运用到其它学习领域。5.“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用”为主的教学策略《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这段表述体现了该学习领域中的课程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从基础美术教育视角理解“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内涵,同时也提示了该领域课程学习中的指导策略。在此,“设计”和“应用”是一对相互关联的概念,“设计”指涉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应用”则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导向等。二者的关联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应做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和谐统一。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联系生活的“学以致用”。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涉及由现代设计到传统工艺的广泛课程内容,能够为处于不同文化地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青少年、儿童的提供学习选择。有关该领域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贴近时代发展、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文化背景、现实条件等,使这项学习能够在较为生动的情境中进行。从而加强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所学内容与已有经验的联系,以及所学知识、技能与日常实际应用的联系。这样便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形成互动,构成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学习结果的实效性。使得学生所学与所用相互贯通,从生活“实用”中学习,又能“回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实践应用的学习过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一个技艺性、操作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实践中学习、实践中理解,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促进是该领域学习的重要途径。设计实践的对象和目标往往较为具体,有着相应的功能性、材料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需要,“物以致用”往往是其基本的诉求。所以,在该领域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条件、内容,设定面向实际的练习方案、过程,体验较详细的操作、制作环节,强调较为务实,能够针对应用的技能实践是必要的。促进创新的综合应用。设计教学涉及的学习内容广泛,有关“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便于联系艺术、联系科学技术、联系日常生活,较易于达成综合课程的效益。该领域的学习应该有意识地寻求环境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以及网页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不同设计门类之间的关联;寻求设计学习和物理、自然、地理等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寻求设计学习和校内活动、校外生活之间的关联。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或“主题”设计的方式,将综合学习、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使青少年、儿童的设计意识、动手实践等能力培养,以更广泛、更真实和更生动的方式在综合应用的学习中得以提高。(三)目前“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学校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既要体现这一领域教学的特质,又要明确其一般的育人目的,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确实会遇到一些疑惑;另外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这一领域的教学还有待于受到更多关注,其教学实效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还是要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包括对课程本身意义、价值的理解,也包括对设计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对领域教学的综合性把握。这中间并没有太多窍门,其中课程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目标与方向,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都是学习领会的核心内容,需要在此次学习中细化要点,结合思考作业、专题活动、互动研讨等方式,逐一深化和研讨、实践。三、设计应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和计划教学活动的理论。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经验来丰富理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随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状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初步构建了“设计应用”这个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基本理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教学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二)操作解读1.遵循的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艺术学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目的性原则美术教学活动要明确教学目的,师生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知识素养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目标。(2)民主开放原则高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和谐友爱。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激发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3)审美性原则突出以美育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因材施教。(5)教学相长原则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互动作用而实现师生在各方面双向得到发展。促进师生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创造。2.操作流程“设计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由“目标确定——搜集信息——欣赏感受——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六个环节组成。3.基本模式解读(1)“目标确定”、“搜集信息”这是模式中的前两项,是课前要做的准备,它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保证。在了解学生情况、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即备好课)。在此基础上有目的的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搜集信息,师生齐心协力,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所进行的活动可以说是对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一种锻炼,这也正是当前新课改提倡的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2)“欣赏感受”美术是视觉艺术,无论进行何种美术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欣赏。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符合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已有经验进行作品欣赏可以开阔视野、认识感受材料特性。赞可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有了求知的欲望,不知不觉中即学到了知识技能、进行了思维创造、提高了审美素养,从而实现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3)“创作实践”。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准备等实际情况,运用知识方法进行适当合理的示范引导,然后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独创或合作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参与学生的实践创作活动,“教师的任务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角色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4)“展示评价”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评价,都应该是为了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中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评价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使每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理解,从而达到“共享、诊断、激励”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5)“拓展延伸”即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习内容、进行审美深化。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本环节可以通过美术与人类、生活、自然、情感、德育以及自身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在以上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从横向或纵向上对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中了解、认识更宽泛、更深远的“大”美术、“新”美术。(三)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交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体现以境导学,以情激情,使学生进入情境。(2)传递信息,提供直观、生动、美观的图像、声像等资料,交流共享素材,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语言、非语言、绘画语言等),调动学生主动探讨知识。(3)从感知、观察、感受开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实践。体现自主性,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合作或独立的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美术创造表现。创造成功机会,并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通过评价分享参与创造的快乐。(4)给学生自由表达个人愿望或意见的机会,使探索具有深度和广度。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促进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意志品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地发展。2.对学生的要求:(1)主动搜集查找有关信息资料,提高学习能力。学生能主动查找和搜集资料,对自己学会学习提高研究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敢于发表个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认识。对学习内容和欣赏的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要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以启发影响他人,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独特见解与创作。(3)要有探索精神。要积极主动的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理解、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用获得的知识方法进行实践,体验创作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获得美的感受。(4)明确美术对个人的意义。美术表现的多元化以及不断的创新性,对每个人都是有启发意义的,要从中认识美术家打破艺术常规模式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大的思路框架,它适合于小学各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堂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模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地适用于一切课堂,模式中的各环节不是截然分开、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在顺序上不可改变的,它完全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口味”,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紧紧扣住三维目标,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的环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课题,选择最优组合方案,灵活的使用本模式,以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四、设计应用教学案例分析教材:人教版美术第二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瓶子的美各具风韵,有的端庄秀美,有的古朴厚重,有的精美绝伦,有的巧夺天工。本课选取瓶子作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瓶子的千姿百态及中外陶瓷艺术品的精美,引领学生发现、了解陶瓷瓶子所蕴涵的器型之美、纹饰之美和釉色之美。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属于低年级儿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从瓶子的美和文化内涵入手,选择在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有代表性的瓶子,启发学生欣赏瓶子的美,了解瓶子背后的故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开展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不仅体会瓶子的美,而且能够亲自设计一个漂亮的瓶子,学会美化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极其美化方法。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一个大小合适、造型好看的瓶子。3.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4.通过折折、剪剪、画画、玩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瓶子特点极其艺术魅力的感受及瓶子对称造型剪法.教学难点: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及外形美观。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形状的瓶子、范作、彩纸、双面胶、剪刀等。前置性作业:观察各种生活中的瓶子了解其特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漂亮吗?(教师拿出一束鲜花)预设学生回答:鲜花,漂亮。这么漂亮的花应该放在哪会令我们的教室更漂亮?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好吗?预设学生回答:花瓶里你们的主意不错,老师这儿正好有一只花瓶,我们就把这束花插到花瓶里吧?哇,好漂亮!看来,鲜花也要有漂亮的瓶子衬托才行。2.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瓶子?(联系前置性作业)预设学生回答:水瓶、酒瓶、装饰瓶等等3.教师出示一组瓶子图片,总结:瓶子等点缀美化服务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瓶子的世界。出示课题:《漂亮的瓶子》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可以说是“设计·应用”最关键的部分,因为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生活中,所以在整个设计与应用的课案中,我们都应该围绕生活去设计。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中,我就用鲜花可以放在哪里让它能装饰我们的教室来导入。并且通过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最深的瓶子,使得课堂氛围轻松又愉悦,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在生活的环境下,有利于他们进行美术创作。】三、自主探究瓶子剪大、剪对称的方案1.小游戏小朋友们,下面咱们做一个小游戏。比一比,哪位同学能够用桌面上的白纸和剪刀,用最快的速度剪出一个最大的花瓶。学生自主尝试剪瓶子的外形2.教师请学生自主把剪好的瓶子贴上黑板进行展示并说说用哪些方法来剪,为什么要这样剪?预设学生剪出的两种情况:对折剪、随意剪。预设学生回答:用对折的方法剪比较好:因为瓶子左右对称,所以用对折剪的方法比较快,而且保证瓶子左右两边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教师总结:剪一个对称的瓶子可以用对折的方法,而且在折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这样可以不令剪出的瓶子有折痕,会令作品更美观。3.教师搜集学生遇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想办法。预设学生问题一:剪成两半预设学生问题二:剪的太小预设学生交流探究问题一:绘画瓶子一半外形的时候应该要靠紧折线,然后再沿着画线剪。如果从中间直接绘画和剪的话就会出现剪成两半的状态。画瓶形时要沿着纸的边线画,尽量占满纸就可以剪出大瓶子了。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示范。先将一张长方形的A4纸,两边对齐后折、压平,将纸的四边标上序号,①和②上下边,开口处为③,折痕处为④,剪的时候上下两边不剪,这样可以使瓶子剪得最大。④不能剪,否则会剪成两半,只沿着开口处③的位置剪出的瓶子一半外形,打开就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大瓶子。5.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对折剪大瓶子,那么如何让瓶子变得更漂亮?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板块,我就选择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真实的授课中,我发现学生在没有我指导的情况下,的确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折剪,二是随意剪,三是剪成两半,四是剪得太小。争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我并没有去刻意的示范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去质疑去互相帮助。合理的质疑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而恰当的帮助则能使得那一批基础较好的同学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在接下的环节中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更多的追求。整个环节充满着思考、交流、倾听、互助。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他们也在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甚多,兴趣满满。】四.自主探究瓶子剪得更美观的方法1.教师谈话:瓶子家族的成员长得各式各样,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请你找出你认为外形最美、最独特的瓶子,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短片,请学生欣赏各种外形特征的瓶子。学生交流,预设学生回答:有的肚子大大的,有的头上尖尖,有的像葫芦,有的脖子长长的,还有的有小耳朵呢。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设计瓶子所需要的结构预设学生回答——瓶口、瓶颈、、瓶把、瓶身、瓶底教师总结板书:瓶口、瓶颈、瓶耳、瓶身、瓶底3.瓶子为什么外形长的不一样?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预设学生回答:有的是盛酒水的,有的是插花的,有的是储存粮食的。教师介绍瓶子的相关知识:瓶子是一种容器,最初用于盛放酒水等液体,它的造型各异,用途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剪出不同造型的瓶子。大家观察书上的四种示意图,思考可以在刚才剪出的瓶子哪些部位上进行修改,还可以重新剪一个有独特特征的瓶子。比比谁剪得又大造型又美。预设学生回答:瓶口、瓶颈、瓶耳、瓶身、瓶底4.教师要求:教师播放的音乐停下后,学生就必须放下剪刀,前10位拿上黑板展示的同学得到一张购买券,渗透入最后的情景购买活动。5.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强调:在剪的时候上下两边不动。尽量剪大,剪时左手拿纸,右手开合剪刀的中部,不能停,线条才会流畅连贯,同时还要注意线条的走向变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鼓励学生通过欣赏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从而提升感受力,激发最后的创造力。瓶子的造型各色各异,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先用审美来唤醒他们“沉睡”的感受力。在我制作的多媒体视频中,不仅有好听的音乐,而且选入的瓶子图片也是精挑细选,造型各异。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不禁发出啧啧的惊叹声,不仅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2:【在指导学生学会设计瓶子特色外形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观察法和比较法。我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视频和书上的附图,自己总结出只要改变瓶口、瓶颈、瓶耳、瓶身、瓶底的某一部分就能使自己设计的瓶子有特色。并且通过这种观察后的思考讨论,学生还能从同伴的交流中举一反三,从而进行更大胆的创造。当然在学生创造的过程中,我也遵循设计审美。这是一节“设计与应用”范畴的课目,在指导学生审美的过程中,还必须指导学生了解在满足审美的过程中还应与服务、功能相统一。例如我询问学生,瓶子为什么外形长的不一样?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学生回答:有的是盛酒水的,有的是插花的,有的是储存粮食的。从这些回答上,就能看出为什么有的瓶子要设计瓶耳,有的插花的花瓶则不需要瓶耳而在瓶身、瓶口上去注重设计等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3:【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对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教师播放的音乐停下后,他们就必须放下剪刀,前10位拿上黑板展示的同学得到一张购买券。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完成一个部分的制作后,学生由于速度的不同,有些动作比较慢的学生会不听老师的指挥,继续制作没完成的部分,直接影响了后半段的听课。于是我们教师在学生制作的环节中,可以用音乐的无形中给予时间规定,音乐停,手里的制作也要停,这样在慢慢的训练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制作速度,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并且对于速度最快质量又良好的同学教师还可以给与一些奖励或者鼓励。这一节课,我就结合了最后的展示部分,给前10位学生发放购买券,能在最后的购买活动中多一次购买机会。很好的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的组织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去运用智慧,一个小的奖励,小的游戏,往往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争对低年级儿童。】五、瓶子文饰的设计与表现1.同学们的瓶子已经剪好了,现在还缺什么?对,瓶子上的图案好比人的衣服,它可以使瓶子变得更加漂亮!2.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分别提供三个白底空白瓶子,并配套三组纹案。第一个瓶子配套纹案:中心图案和一些小花边。第二个瓶子配套纹案:点、线、面。第三个瓶子配套纹案:动物或者人物图案。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变换功给空白的三个瓶子分别装饰“外衣”教师根据学生的绘制情况,稍作调整和修改,并总结:给瓶子绘制纹。有三种方法:第一种装饰风格:有规律的花边加上中心图案第二种装饰风格:抽象点、线、面的装饰第三种装饰风格:自由化的装饰(可有动物或者人物或者植物图案绘制)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体验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会给瓶子进行纹案装饰的过程中。我选择了事先预设的方法。让学生在我事先预设的三套纹案配套图中,自己选择自己搭配。不仅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我事先预设好的配套方案中,体会快乐、感受成功、了解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比教师自己告诉学生如何用点、线、面来装饰如何用中心图案来装饰要易学易懂。】六、实践活动1.作业布置:联系多媒体进行情景模拟:喜羊羊要开一个瓶子店,请帖、宣传广告都发出去了,可是刚刚灰太狼来了,把它的好多瓶子都损坏了,恐怕不能准时开业,怎么办?做人可以要讲诚信的。预设学生回答:我们帮喜羊羊做瓶子。2.要求学生在刚才剪出的瓶子上用彩色笔添加漂亮的纹案,使得自己的瓶子更具有美观性、独特性。3.学生进行绘制,教师巡回指导。七、作业展示与交流(模拟购买)1.学生把绘制好的瓶子贴在黑板的购买区中,然后每人都有一次购买机会,在课上由于表现突出,获得购买券的同学可以多一次购买机会。2.请学生说说购买瓶子的理由。指导学生从外形、色彩、功能上进行评价。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设计应用”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最后的展示部分,我们一般都会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台。让学生来评价自己设计的产品,或者购买别人的产品。在这一评价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回到”了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设计制作的乐趣和创作带来的成功喜悦,还能学会审美,提高审美品位。】八、知识拓展1.其实漂亮的瓶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知道吗?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人民就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瓶子,有的甚至还成了世界珍品呢!最后,我们就一起走进瓶子的历史世界去看一看!第一、中外古代陶壶你们看,这个是5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制作的瓶子。它们的形状、图案、颜色都比较简单,但它们都有一种古朴的美。这个是古希腊著名的黑绘陶壶,距离现在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候,瓶子主要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方便人们生活的。第二、景德镇瓷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劳、智慧的人们让瓶子变得越来越漂亮。你们看,到了距离现在几百年的时候,瓶子的外形变化多样起来,图案更加精美、华丽,可真漂亮呀!这些漂亮的瓶子都出自于我们中国江西省有个叫景德镇的地方。那儿是中外著名的瓷都第三、现代的瓶子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的瓶子,造型更加独特、图案更加精美、色彩更加丰富。可是,老师却觉得它们个个都长得像人。恩?怎么会像人呢?不信,我指给你们看嘛!这个像人的口,这个像脖子,这个像肚子,这个像脚,还有这个,是耳朵,哈哈,真有意思!2.今天我们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瓶子也制作了瓶子还购买了你喜欢的瓶子,其实生活中除了瓶子能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以外,还有很多工艺品也能装点我们的空间,下课后,大家不妨多留心下,找找生活中的美。九、板书:漂亮的瓶子对折剪瓶子——瓶口、瓶颈、瓶耳、瓶身、瓶底五、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一)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着力部署[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中学师生日常网络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邱天

-

2019-05-01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提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引导美术教学打破以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的拘囿。小学美术教育伴随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道,经历了从“双基”时代,到“三维目标”时代,再到“核心素养”时代的发展历程。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领域间互动交流频繁,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公民成为一个关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议题。2017年新修订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建构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的以绘画、制作的美术知识性训练的学习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需求。近年来,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艺术培养也都寄予厚望。由于学习环境的差异,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喜地看到很多美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存在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思维养成的现象。教师指导行为的替代学生思维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注重结果忽视学生创意思维形成的过程,导致教学指向性的偏差。基于时代发展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美术教育教学方式一定要进行变革,其中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必须要改变。美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在学生美术素养形成和发展上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是建立在一种人的综合素养形成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要熟知美术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只有教师充分理解和诠释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美术教学才能够更加的贴近学生需求和发展。(三)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法及其特点1.什么是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法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美术创意中升华创造,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以促进学生美术创意思维潜能为切入,以强化感受、观察、体验、表现能力为目的,训练学生美术创意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持久性,来探寻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和新的体验,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与美术表现充分整合,让学生在体验美术学习的同时,获得心灵与世界的对话,以及思维层次的提升从而获得艺术的享受。对教师而言,指引教师在实践中长于观察,敢于创新,勤于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丰富教育教学智慧,并通过理念更新,实践探索理论,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2.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特点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所限,呈现出几种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精确性、顺序性、深刻性。思维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等特点。在美术表现活动中,突出表现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力,让学生经历深度思维进程,体验创意思维转化为创意成果的美妙过程。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具有如下特点:(1)发现性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创意思维导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通过美术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及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建构思维品质。(2)表现性美术创意思维导学是通过感知、联想、思辨、表现等手段发展学生艺术表达,其核心离不开思维和表现,通过思维不断的深化最终转化为创意成果。(3)自由性美术创意思维导学就是美术教学活动,要保证思维活跃必定要做到课堂教学的开放和自由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置身于思维情境中,体验交换思维与创意成果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高效学习。(4)创意性所谓创意性即在美术学习内容与方法上有多重设计,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感知、联想、思辨无不体现创意的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任何活动都是创意的,通过活动内容本身而去延伸思维变化,因此说创意性是教与学的具体体现。(四)理论基础:1.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杜威(JohnDewey)是早期致力于探究法的人士之一。[[期刊论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东方教育杨润芳

-

2015-05-30[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赵清凤

-

2010-04-01

(2)发现问题。在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提出疑难,并将学生置于欲解决疑难的境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杜威认为,如果儿童不能主动发现一个他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其他的步骤就不具任何意义了。不论是“如何组织班级的自治团体”或“观赏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只要这个问题能吸引儿童,就会形成探究的欲望。(3)占有资料。教师提供学生要解决问题的必要资料。这里所谓的资料,决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进一步探究的资本,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果需要,还可利用直观教学,对问题开展直接的观察。(4)提出假设。儿童发现足以吸引自己的问题,并根据现有资料,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想法,大胆推论、猜想、提出假设性的答案。(5)检验想法。按照确定的方案,验证解决问题的想法,看它是否有效,形成结论。这种蕴涵探究思想的教学模式不仅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探究教学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2.[报纸论文[报纸论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中国教师报-

2012-09-12

本研究在引导学生形成美术创意思维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层次进行创意思维引导,在做中学。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结合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知。3.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美术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他指出,[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浅谈幼儿美术创新和想象力的培养-

小说月刊张燕飞

-

2018-09-20[学位论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绘画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董晓芳

-

2013-11-01从以上理论中,所获得的启示是,美术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学位论文]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幼儿生活教学理念的个案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邓智文

-

2013-06-01(五)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五步法策略美术创作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维、想象和反映的结合体。因此,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综合训练。只有在美术创作过程中遵循创作规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在遵循美术学习创作的规律的前提下,把引导学生美术创意思维学习设定为五个步骤,即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学五步法:“形象感知——发现联想——创意思辨——抽离表现——思维豁朗”。具体地说:美术学习与视觉感知密切关联,形象感知是美术学习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形象的展现,初步体验了形状与色彩等美术基本要素。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建立形象概念以及思维,也就是说,形象感知是一扇大门,只有推开这一扇大门才能走进美术学习。发现联想,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将经验与感知构建联想,这一过程称之为联想生变,在变的基础上才能有思维递进,也就是说联想与感知的关系十分关联。要为创造形象提供相应的学习载体,使感知与联想递进形成初步的创意。这种创意是一种假想,但它具有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自己发现创意的阶段。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充分展现自我的想象,并进行相互建议和借鉴,从而为思维创意提供了一个思维交互的平台。创意思辨中学生发现美术基本要素的表现规律,会通过分析、对比、重组等思维建构起新的艺术形象,再通过相互沟通启发再现创意思维成果,这个过程称为创意思辨。抽离表现是艺术表达的具体方法,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获得创意并通过美术表现获得新的审美体验,从而体会到美术表现的乐趣。思维豁朗指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成长过程中有客观因素所影响,当观念活动对事物的特性产生了兴趣这样一种活动时,意识阈上的观念就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因而更易唤起原有的观念,并争取到新的观念。因此说,教学中教师在理解和运用方法上无不指向对思维的重塑和扩展上。综上活动是对诸多美术思维建立和形成的一些实践方法。当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并且要从一种思维习惯转换或者提升成更高级的思维,就是思维豁朗和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小学美术创意思维导五步法的教学步骤,是针对一节美术课进行实施的一个完整流程。为了更加全面阐释美术创意思维导学五步教学历程,在下面的五个策略步骤分析中,笔者将不同课型的相关案例添加其中,使每个教学流程能够能更加全面立体地的呈现出来1.第一步:形象感知——初体验。[期刊论文[期刊论文]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

课程·教材·教法尹少淳

-

2015-01-18(1)情境激趣感知体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感知力的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靳岩

-

2014-05-01在执教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4课《变幻无穷的形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验,教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运用想象、变化、添加、组合等多种方法,借助绘画、拼摆、拼贴等多种表现形式,将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创造为一件美观、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教师以游戏导入:一分钟时间内快速播放课件,同时为了增加游戏难度和趣味,播放急促的鼓点声来配合课件播放。此时屏幕上快速滚动播放一张一张图片。如:杯子、苹果等……。播放停止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看到过的物品,并迅速画下来。此时教师并没有提出更多绘画要求。学生观察、记忆、绘制常见物品,主要是通过瞬间记忆来强化学生形象记忆和绘制能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种形式称为“感知体验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物品产生联系,并通过画笔表现,以此也可以了解学生美术表现水平的不同,为教师进一步指导教学提供依据。学生在活动中突出以记忆、模仿、绘制等方式记录和表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教学下一环节打下良好的开端。(2)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小学生在绘画呈现出很多局限性和概念性,就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用线条表现物象时,手法比较单一,主要以线条勾画物象轮廓,当然这轮廓也没有大小分布疏密关系,它是一种缺乏思维支撑的信手勾画。由于年龄认知所限学生的信手勾画完全反映了此阶段对绘画表现的能力,当然对学生这种绘画表现种局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引导。从线条疏密关系,形状的大小分布慢慢引导。绘画表现技术上的指导不难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对突破思维定势的绘画表现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一节课是《风来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风中的人、事、物。风是一种自然界现象,无时无刻的存在着,甚至每天都能感受不同的天气状况。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风、感受风、表现风呢?通过表现风,让学生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学生对世间万物的更多认知和体验,从绘画中找到对风的表现和探究乐的趣。如何破解概念性的画树,也是本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每人画一棵树。当然他们不知道老师真正目的是为了打破他们概念绘画的目的。绘画结果大家肯定能够猜到,请到前面来的几位同学几乎用一种方法画出了树的形状。大家来看看名家是如何表现一棵树的。此时教师没有用真实树的图片进行对比观察,而采用芥子园中树的表现样本让大家来观察。没有采用真实树的照片进行对比是因为绘画和照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芥子园中的树是经过画家总结提炼的枝杈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照片中的树自然状态没有经过绘画概括提炼枝条显得很杂乱,学生观察起来也会只看表面不知其理。教师再出示自然树皮纹理,请学生观察。相较于学生画树的树干笔直无弯,自然中的树干是很少有笔直笔直的,大多呈现出弯曲,甚至因表面粗糙而造成的弯曲。因此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自然状态的树干是有弯曲,树干表面是粗糙的特质。风中的树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在不同风的作用下各种树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柳树枝条较长一条条的飘向一个方向。风是有方向的,为了让学生感知风向,教师请同学们举起双手来模仿树的枝条。当风从左边刮过来,树的枝条应该漂向哪个方向。孩子们随着风由左往右边飘,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树枝飘动和风向的一致性。再次绘画表现风中的树时,学生们大胆了许多,对树干树形的变现一改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树形以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树在风中摇曳的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有的树干弯曲枝条飘向一边,树上的叶子吹得飘散到空中,整个画面气氛丰富,有的学生不仅表现了树的变化还把自己画到了画面中,增加了很多童趣。突破概念绘画采取的方法不限于单一的手段,关键是让学生如何去观察和体验具体物象在绘画表达中的丰富性和创造性,通过以上案例不仅从绘画中引导学生提高表现力,而且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也会自然会提高。(3)提高审美能力:[[会议论文]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对立与统一-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交流会尹少淳

-

2008-11-29在二年级美术课上“好好画”与“瞎画”的判断。教师请同学们针对这几个字讨论一下,“好好画”是否能画出好画?再说说你怎么理解瞎画?这个问题在学生中产生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好好画不一定能画好,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好好画就能画好,全部同学对瞎画持否定意见。教师抛出这样的话题本意是让学生在绘画欣赏中体会作品呈现给人的不同感受,进而让学生体验站在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绘画。因为艺术作品的评判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尺度是模糊的,也没有唯一标准答案。显然,教师的问题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在黑板上用乱线画成了一团说,你们觉得老师这是瞎画还是好好画?还是很多同学持否定意见,认为老师乱画。教师在刚才一团乱线上稍加添加,一只可爱的鸵鸟立刻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又在乱线上添加变成了一个烫发的女人,又添加变成了一个鸟窝,几只小鸟张着大嘴等着喂食……。一旦创新改变了规范,就成为了一般人不能够接受的事物。当前儿童成人化,儿童画成人化,是不可忽视的现象,甚至儿童之间的艺术评价和欣赏也趋于成人化。成人教孩子画形象,把成人的理解和感觉原封不动地给孩子,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发挥,其结果是孩子对绘画的感觉无法得到发展。孩子因此变得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无法概括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时,能站在艺术的高度去思考去感受、认识解读甚至再次创作的话,你就是在创造而不是瞎画,但前提是你看作品要站在不同角度去体会、欣赏和创造,而且能通过艺术表现重新发现自我,从而获得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和自信。2.第二步:发现联想——巧生变。期刊论文]期刊论文]论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设计-

艺术科技卢娜

-

2014-12-30(1)精微与观察美术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对事物观察得越是细致入微,呈现出来的美术作品就会更加生动形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和认知所限,观察存在表面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细微观察,从而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收获。美术学习中观察和联想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要逐步使学生把精微观察成为一种习惯,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财富。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树叶,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各自画一片叶子。然后观察自己搜集来的叶子,说一说你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在叶面上还看见了什么?看一看你有哪些发现?通过观察大家发现叶子的形状各有不同,并且叶子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叶脉,在叶片边缘还有很多锯齿。这个时候,老师把多媒体视频打开,视频中是在显微镜状态下的叶子,密集的叶脉神奇的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规律排列着,仿佛是一件件神奇的艺术作品。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叶子上的小血管,之所以让学生在捡树叶的乐趣中逐步转变到观察叶脉上来,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从自己的发现中得出不同的感受。显然老师的目的达到了,但接下来的观察需要引导学生们更加细致入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借助媒体图片找到更多的叶脉特点,让他们从感性认识转移到理性分析上来。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不时的欢呼起来,哇!好漂亮啊,老师我也见过这样的叶子,老师这个叶脉就像立交桥一样一圈一圈的密密麻麻,听到这个回答之后老师不由得高声赞赏,“你的想象太棒了,你把叶脉联想到了立交桥,很有创意,大家还有什么发现?”,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大声说,老师我看到的叶脉就像我的毛衣上的纹理一样,一个一个编织起来的。精微观察唤起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有了初步观察和进一步体验分析,孩子们的观察由模糊概念认知到理性分析和创意联想。(2)发现与表述美术发现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发展学生思维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发现事物发展变化中感受、比较、思辨,在经历联想思维的过程中,感悟美术知识和创意的方法,从而酝酿和激发思维中的创意。“有趣的鞋”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本课以欣赏并制作“鞋”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欣赏、评说、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掘美的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富有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表现自己喜欢的鞋。请大家低头看看自己今天穿来的鞋子,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你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种颜色,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从形色中进行观察突出美术学习特点,让学生在观察的情况下进行表述,训练学生以观察的视角评述事物的能力。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多少种鞋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认识了解的鞋。此时老师展示课件图片:依次展示草鞋、绣花布鞋、清代女鞋、三寸金莲、藏靴、蒙古童靴、虎头鞋、绣花船形皮靴、柯尔克孜族童靴、幼儿布棉鞋、牛头布棉鞋、布拖鞋、休闲运动鞋、高根鞋、女式皮鞋、各式拖鞋、草鞋、伸缩鞋等图片。简要介绍以上鞋子的制作工艺、民族特色、造型特点等。教师讲述:鞋子早在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