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_第1页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_第2页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_第3页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_第4页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通主题线路。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建设规划,11号线东段为武昌站〜左岭段,其中一期工程光谷火

车站〜左岭新城已先期开工建设。二期工程为江安路站〜光谷火车站。本

1前言次工可勘察范围为武昌火车站至光谷火车站。

工程概况

1.1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于武昌白沙洲江安路,后线路向北前行,穿多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编制了新•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处地块后,在复兴路西侧地块设复兴路站与5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东

提出了由12条线路组成、全长54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武汉市轨道交通偏转,穿紫阳湖,再沿张之洞路东行,过中山路后线路下穿武昌火车站站

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前建成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一期,总长72公场,在武昌火车站东侧,线路沿北安街东行,在北安街与静安路路口设武

里,形成沟通长江两岸的“工”字型线网;2009〜2020年前在延伸在建轨道昌火车站与12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南偏转,穿晒湖,再下穿莲溪寺社

交通1、2、4号线基础上,新建轨道交通3、5、6、7、8号线,2020年前区地块后线路沿瑞景路东行,在瑞景路与宝通寺路路口设宝通寺路站。出

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231.7公里,形成覆盖三镇中心城区并与主要交通枢站后线路向南偏转,穿洪山菜苔基地,线路再往东穿武汉科技大学、武汉

纽衔接的轨道交通网络;2040年前建成12条线,总长540公里,形成完善理工大学校区,在洪兴巷与珞狮路交叉口处设珞狮路站与8号线换乘。线

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路再沿珞桂路继续东行,在卓刀泉南路与虎泉路相夹的地块内设虎泉站与2

同时为适应城市新的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围绕创新驱动、跨越发号线换乘,之后,线路向北偏转,穿地块后转向东沿珞喻路东行,在体育

展,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出统筹城乡,由主城向外沿阳逻、豹海、纸坊、学院处设体育学院、在光谷广场处设光谷广场站。出光谷广场站后线路沿

常福、吴家M、盘龙等六大方向构筑城市空间发展轴,构建“1+6”城市新格光谷街东行,再转向南,穿光谷科慧城等地块后转向东,沿新南路东行,

局,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基本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关山大道与新南路交叉口处设关山大道站,线路再沿规划路东行,到达

新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由8条线路构成,线路总长157km。至线路终点及期工程起点站光谷火车站。

2017年主城轨道交通线网为215km,全市轨道线网规模(含机场线)达到后提供一条比选方案,穿光谷智慧城沿雄楚大道过关山大道口、光谷

约390km。大道口在佳园路口向南转向光谷火车站。

根据武汉市线网规划,11号线为市域快线,西起于柏林东至左岭,连二期工程线路设计实施起点AK31+200,终点AK48+254.087(一期工

接了蔡甸、四新城市副中心、武昌火车站、鲁巷城市副中心,实现汉阳中程设计起点),线路长17.0km,均为地下线,设站9座,其中换乘站5座。

心区与武昌中心区的快速直达联系,并沟通了西部和东南两大城市组群,二期工程新设一座武金堤停车场,与11号线一期工程共用长岭山车辆

是引导城市东西新城组群发展、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都市发展区轨道交

段。抗震设防分类重点设防类<乙类)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HE》<GB50223.2008)

地基设计等级甲级《建筑地基基砒设计规范》(GB50007-20U)

本次勘察为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本项H

建设单位为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

有限公司。按勘察技术要求,拟建工程勘察同时执行国家、行业或地方多

项技术标准。按不同技术标准判定本工程勘察等级和拟建建(构)筑物及

地基设计等级、抗震设防分类、场地等级见上表I」。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1、调查沿线区域地质条件、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地下有害气体。

2、调查沿线建筑物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岩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作出评价。

3、对构造复杂地段、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调查研究其成因、类

图1拟建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图型、工程性质、分布范围、埋藏规律及其对本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出治

等级分类一览表理建议。

辰1.1

4、调查沿线河湖淤积物的发育、分布,古建筑遗址,并结合工程要求

项目类(级)别规范依据

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工程提出评价。

场地复杂程度二级(中等笑杂场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定性预测由于地铁修建对沿线重要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可能

地基熨杂程度二级(中等笈杂地基)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引起的变化及预防措施。

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工程

场地曳杂程度二级(中等第杂场地)6、在分析己有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隧址区地震效应分析预测:如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工程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二级粉土、砂土地震液化(应计算液化指数)等。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被

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工程7、调查研究沿线土、石可挖性分级、围岩分类(级)。

场地史杂程度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8、调查隧道、地铁范围的地表水水位、流量、水质。

岩土条件豆杂程度中等更杂

市政工程勘察等级甲级9、调查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提出水质评价。

10、提供可行性研究阶段桩基、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等技术参数。•《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

1.3.1勘察依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J464-2005);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为业主提供的《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总平面图》•《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电子版)、《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纵断面图》》(电子版)及总体设计・湖北省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单位提出的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

要求。•《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

1.3.2执行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勘察主要执行下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及湖北省标准。•《关于进•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通知》(武汉市武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震办(2007)4号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次勘察除执行上一述标准,还参考了下列手册、资料等:

•《软土地区工程勘察规范》(JGJ83-2011);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2、《岩土工程手册》(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第一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湖北省标准《岩土工程助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4、《武汉市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武汉市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6、《武汉市基岩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武汉市推断构造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11号线二期沿线周边的既有部分地质勘察资料。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1.4勘察工作实施概况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1.4.1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本次勘察方案和工作量布置系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方案图和勘察

积螃区间利用钻孔W孔406.7/8个

技术要求,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场地地质条件,并结合线路周边勘察

原状土样件530

扰动土样277

成果资料综合确定的。3取样

詈样组286

本次勘察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按水样组5

静力触探nV孔2171.6/89个

共2273.5m/96孔单孔深度2.773.0m

原正线线路方案勘察,完成了武昌火车站至虎泉站、光谷广场站至光谷火完成未利用m/孔101.9/7个

4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次579

车站段以及武金堤停车场和出入线的勘察,其中穿光谷智慧城沿雄楚大道重型动力触探W次1.0/10次

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nV孔17个测压缩速、剪切波速

至佳园路段为比选方案;第二阶段:暂未启动,虎泉站至体育学院站由于5物探

直流电阻率测井点26点测试上填的腐蚀性

城中村房屋建筑太密集,未能进入进行外业勘察,体育学院站至光谷广场常规物理性质(含压缩)组456

颗粒分析组235部分测黏粒含量

站由于长江大道修建完后未交于城管,导致城管手续办理困难,计划于2016直接快剪组140

贪接固结快剪组48

年5月中旬开始此段外业工作。三轴剪切试验(UU)组18

静止侧乐力系数组23

±

本次勘察计划布置钻孔123个,因线路变更、地下管网、施工场地限标准周结组94提供垂直、水平固结系数

无侧眼抗压强度组29软上测量灵敏度

制等因素,现阶段实际完成钻孔94个,总进尺4636米;其中武昌火车站6室内试验

有机质含量组35

基床系数组20测定垂直水平基床系数

位于4号线梅苑小区〜武昌火车站区间,故直接利用区间钻孔一个(50m/l

土体膨胀性试验组39

孔),光谷广场站正位于2号线光谷广场站,利用钻孔2个(100.8m/2孔)。土的腐蚀性试脸组12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单轴抗压强度组242包括饱和、天然烘干状态抗压强度

鉴于11号线二期(武昌火车站~光谷火车站)主要穿过的是HI级阶地,以岩岩石物理性质试验组72

岩矿鉴定组44

老年性黏土为主,基岩埋深较浅,静力触探贯入深度有限,故未布置静力水水质分析组5水质简分析

7测量测放勘探点个163

触探孔,主要在武金堤停车场布置了10个静力触探孔(对比孔),实际完8技术工作包括踏勘、调查与测绘、技术及质珏监督、资料整理、审核、审定等。

成3个(7孔因上部硬质、杂质含量较大难以贯入),总进尺82.0米,木勘

察成果中实际完成钻孔94个,场地波速测试孔7个,工程地质测绘0.98Km2o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41。

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4-1

序号•勘察项H勘察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

工程地质测绘

11:2000km20.98伏虎山附近

与调查

共7217钻孔m/孔6884.1/131个均按要求回填封孔单孔深度

2钻探

m/138孔完成未利川nV孔332.977个30.5~73.7m

1.4.2勘察实施经过③调查、测绘地形与地貌的形态,划分地貌单元,确定成因类型,分

2016年3月接业主委托后,立即组织相关生产、技术人员做前期准备析其与基底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工作,成立地铁11号线二期勘察项目组,并积极准备开始搜集资料,现场④调查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岩体的结构特征和风化程度,

勘察点测量定位,委派专人负责进场前办理占道施工手续和与本项目勘察了解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

有影响的相关单位协调,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勘察于2016年3月5日开始⑤调查构造类型、形态、产状、分布,对断裂、冲理等构造进行分类,

进行外业施工,因木标段线路较长,周边环境各异,既有人流、车流量较确定主要结构面与线路的关系。

大的主城区,也有空旷的乡间田野,尤其在马路上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⑥调查地表水体及河床演变历史,搜集主要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流速、

大,经过和交管局多次商讨研究施工方案,采取分段作业,拉大施工工点流量、河床标高、淹没范围等。

距离等方法,使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除体育学院站〜光谷广⑦调查地下水各含水层类型、水位、变化幅度、水力幅度、水力联系、

场站外,其他外业工作于2016年5月2日结束。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水系的联系、腐蚀性情况,

1.4.3勘察测试手段以及历年地下水位的长期观测资料。

木次勘察的内容为搜集沿线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⑧调查填土的堆积年代、坑塘淤积层的厚度,以及软土、膨胀性岩土、

水文,并对线路通过地区的工程环境进行预测、评价,调查研究控制线路风化岩和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工程地质特征。

方案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的性质、特征、范围,并提出对不良地质⑨调查岩溶、人工空洞、地面沉降、地下古河道、有害气体地层等不

作用的治理措施。根据拟建轨道11号线二期工程的特点、需要解决的主要良地质的形成、规模、分布、发展趋势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岩土工程问题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本次勘2、勘探

勘探孔数量

察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测试及试验、资料(1)

勘探工作严格按现行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本次共完成钻孔113个,静

整理。

1、工程地质调查力触探孔3个(含对比孔)。

勘探孔间距

①调查之前,收集工程区域已有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航运、(2)

水利、交通等资料。勘探点位置由我院根据工可研阶段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要求确定(详

②调查按规划的线路、附属建(构)筑物及其邻近地段开展工作。调查范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表号011-1〜011-15),一级阶地勘探点的间距

为三级阶地勘探点的间距为。

围按线路方案中线向两侧扩展宽度:一般区间直线段向两侧为100m;车站、150〜250m,100〜250m

区间弯道及车辆段基地向外侧200m。(3)勘探孔深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及设计单位序每5.0m为•箱从上至下摆放,所有岩芯均拍照,便于检查和资料核对。

提出的工可研勘察技术要求,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岩石试样的采取均利用钻探岩芯制作;原状土样均采用厚壁取土器;

3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强风化、全风化岩石地层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对流~软塑状的黏性土土样使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对于扰动样一般取自标准

应小于15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石地层宜进入结贯入器。

构底板以下5~8m;•股性勘探孔不应小于2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强所有钻孔完工后按要求封孔回填,回填方法以砂还砂、以土还土,每

风化、全风化岩石地层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10m,在结构埋深范围0.5m回填捣实一次,每孔上部3.0~5.0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封堵。钻孔完工

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石地层宜进入结构底板以下5m。遇岩岩溶和破后现场泥浆弃土清理完毕,场地冲洗干净再转至下一孔位施工。

碎带时钻孔深度适当加深。依据各段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I级(6)原位测试

阶地上钻孔孔深控制在55~80m间,剥蚀垄岗及III级阶地孔深控制在原位测试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多种测

40~55m间。试手段。

(4)勘察点测放定位①静力触探试验

本工程勘察点测放及高程引测系根据业主提供的GPS点和水准点进试验目的:对第四系松散地层进行土层划分,确定土层的力学性质;

行,采用TOPCONGTS-602型全站仪测放,该项工作由我院测量测量部门试验仪器:LMC-C210数据采集系统,探头采用单桥探头;

完成,测量成果平面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贯入速率:连续贯入,贯入速率0.9米/分钟;

家高程基准。提供成果:Ps、H的变化曲线。

(5)钻探取样②标准贯入试验

在城市道路上钻探,采用L8X1.88m硬质围挡打围,全封闭施工。试验目的: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判定黏性土状态及饱和砂土

钻机类型为XY-1型钻机;的密实度及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液化等级;

孔径开孔孔径130mm,终孔孔径110mm;试验方法:钻至预定深度,先预打15cm,再连续贯入30cm,记录每

钻进方式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10cm的锤击数;

岩芯采取率第四系黏性土采取率95%以上;砾卵石层及基岩大于75%,提供成果:统计N值分层平均值及标准值。

采取原状试样质量等级不低于II级,采取水样采用套管及黄泥球止水分层③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采取地下水,水位观测亦采用上述方法分层观测静止水位。每孔岩芯按顺试验目的:判定杂填土、砾、卵石及全风化、强风化破碎岩体密实度,

确定其地基承载力;1.4.4勘察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方法:钻至预定深度,采用63.5kg自由落锤,落距76cm连续贯在实施该工程过程中,始终按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和IS09001质量认

入,记录每贯入10cm锤击数;证体系中要求进行。

提供成果:每孔N63.5击数分层平均值,单孔N63.5修正击数单层平勘察工作实施前做好勘察大纲,报设计及建设单位审批后开展实施。

均值,各孔分层统计平均值、标准值。在外业施工过程中,每钻孔开工前按大纲要求下发单孔钻探任务书,

(7)波速及地脉动测试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包括对钻孔终孔原则规定、回次进尺要求,岩芯采

测试方法:单孔检层法;取率要求,取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部位,钻孔施工点周边地下管线、环

测试仪器:CJ-2000A型自动弹跳贴壁式三分量井下地震检波器、境条件及空中电线、电缆等均作详细交待。

RS-1616K基桩动测仪;在外业施工过程中,每钻孔和每个原位测试点均经过现场技术负责人

测试成果:各测点剪切波速Vs、压缩波速Vp,动弹性模量Ed、动剪旁站、抽查、完工后验收等工作。每个钻孔终孔深度均由技术负责人现场

切模量Gd、动泊松比口'。验收,不合格现场返工。

(8)直流电阻率测井所有实验、测试计量仪器均经过校核,鉴定或标定,且均在有效使用

直流电阻率测井成果可以为地铁工程的设计(包括岩土工程的设计以期内。

及电气接地装置的设计等)与施工提供准确的岩土层深度、厚度、电阻率在上述各种质量保证措施控制下,我公司按合同要求完成了轨道交通

(或电导率)参数等基础资料。11号线二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工作。

1.4.5外业勘察质量评述

3、室内岩土、水试验外业勘察过程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把质量关,所有勘探

室内土工试验除进行常规物理性质试验外,还进行了土的固结快剪试

手段及方法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规范的要求,外业勘探质

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基床系数试验、

量优良。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颗粒分析试验、胀缩性试验、有机质测试等。对岩

1、钻孔定位:所有勘探点位在勘探前采用GPS测量定位,勘探点完成

石进行了各项物理性质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试验,所取水样进

后立即采用GPS测量复测校核确定。

行水质分析试验。

2、孔口高程测量:勘探点孔口高程全部采用GPS测量。

上述试验除岩石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岩土工程试验室完成外,其余室内

3、钻孔深度及分层精度测量:本次勘探对钻具均采用钢尺检验复核长

试验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试验室完成。

度或入土深度,保证了所有钻孔孔深误差均在0.2%以内、地层分层误差小

于0.2m«有关场地地震效应相关内容详见其评价报告。

4、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6、本报告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1985

取样间距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取样质量均良好;原位测试试验操作规范,年国家高程基准。

除个别数据异常外,绝大部分数据真实可靠,能真实反映土体的性质。7、所有勘探点均按《湖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钻探及钻孔封堵管理规定》

5、室内试验:试验操作严格遵循《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鄂水利堤函[2013]206号)要求进行了回填。

(GB/T50123-1999),试验项目及数量均达到技术要求的规定,试验数据均

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土体性质。

6、波速测试、电测井等仪器自行校准合格。

7、纵横波测井、电测井等资料原始记录清晰,使用仪器配套软件具有

后续处理功能,资料质量真实可靠。

1.5有关情况说明

1、勘察期间,部分勘探孔位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孔位有所偏移,孔位

偏移具体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勘探点数据一览表”中各孔实

际坐标。

2、轨道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较长,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沿线岩土层

地质分层层数较多,各大层对应排序仍沿用原2号线、3号线、4号线、7

号线及8号线地层统一编号。

3、本报告工程地质纵断面中所有勘探孔里程为将勘探孔投影到道路里

程中心线的里程,勘探孔间距为两点之间投影里程差,并非勘探孔的实际

距离,剖面图中标贯击数为实测击数,而动探曲线按标尺表示的击数是经

杆长修正的击数。

4、因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点间距较大,勘察报告中工程分区及岩性描

述、评价均根据两孔之间地层变化趋势推测判定。

5、本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业主已单独委托具相关资质单位进行,

2自然地理概况98年水文特征见表2.1。

汉口站95〜98年水文特征值(最大值〉统计表

2.1气象、水文

表2.1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输沙率

年份日期日期

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m)(m3/s)(m/s)(kg/m3)(t/s)

199527.797月9日561007月8日2.902.3979.3

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67c,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

199628.667月22日703007月22日3.161.5367.5

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

199726.157月23日556007月23日2.941.9485.9

最低气温-1&IC,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199829.438月20日711008月19日3.350.9856.9

天。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95-98年平均值28.01632753.091.7172.4

注:武汉市防洪水位为:设防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吴淞高程)

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25.00m,27.30m29.73m0

武汉地区长江、汉江两岸I级阶地第四系砂(卵石)土层孔隙承压水储

1284.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

量丰富,含水层顶板为上部黏性土,底板为基岩,含水层厚度14〜45m,

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7%,湿度系数中“尸0.903,本地区大气影响

一般为30m左右,承压水测压水头标高一般为17.0~20.0m(黄海高程)。

深度d『3.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米。

愈靠近河流河床地段,地下水年变幅愈大。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

2.2地形地貌

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浸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

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

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

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

拟建武金堤停车场及出入线西临长江,其直线距离约0.6~0.8Km左右,

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

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

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m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86m。长江、汉江与其两岸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