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古诗(精选)_第1页
清明节的古诗(精选)_第2页
清明节的古诗(精选)_第3页
清明节的古诗(精选)_第4页
清明节的古诗(精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清明节的古诗(精选)清明节的古诗(精选)

关于清明节有着许很多多的古诗以及名言的描述,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和名言,欢迎参考!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或许清明是一个一般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春游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由于是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纳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如同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春游。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快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拘束地飞翔,漂亮的蝴蝶成双成对地玩耍,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顺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悄悄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缄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亮的对比。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味道令人咀嚼不尽。想入仕途却又忐忑担心;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冲突的心情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微妙、简单的内心世界。

闾门即事

唐代: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赏析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到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夫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非常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凄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寒食寄郑起侍郎

宋代:杨徽之

清明季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赏析

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至太平兴国(976—984)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向故人郑起倾诉“别离心绪”是全诗的主旨。

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又被贬为外官。相同的爱好,相近的性格,一段相像的政治遭受,使二人虽分处二地,仍书信往来,互诉衷曲。

首句“清明”后缀以“季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季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即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其次句“山城”点明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四周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诩有“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传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挡。每户且以“面造枣(饣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根”(《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楚,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而在杨徽之笔下,则是“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繁华喧闹景象形成鲜亮的对比,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被贬后的愁思。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示意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这两句与范仲淹《御街行》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宋太宗很观赏杨徽之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其中就有这一联。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本有一腔“别离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全都。

于西昆体盛行之时,能不雕金镂玉,不堆砌典故。额联平仄稍作变化,颈联虽对得很工,然而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