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专题788108537_第1页
区域发展专题788108537_第2页
区域发展专题788108537_第3页
区域发展专题788108537_第4页
区域发展专题78810853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中国七大区域科技发展研究

——来自国家中长期区域科技发展专题报告

报告人:郑巧英

2010年11月1第一页,共三十六页。背景1:七大区域(行政区域划分)笼统来讲,东部、西部、东北部、中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2第二页,共三十六页。背景2:国家中长期区域科技发展研究专题报告区域专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部署的专题之一现状、趋势与需求分析把握现状特点、国内外发展趋势判断战略目标与战略思路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明确需求,提出问题诊断未来10-15年发展重点战略举措与政策建议实施模式与建议3第三页,共三十六页。背景3: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概述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层面对我国区域科技发展的基本判断分析专题规划报告形成的逻辑把握区域科技规划的特点、目的探讨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的影响因素、关键环节4第四页,共三十六页。一、区域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分析二、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四、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五、区域创新能力评估:09创新能力报告目录5第五页,共三十六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大体一致,全国已基本形成若干科技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已成为当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大中型企业研发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总体判断6第六页,共三十六页。问题:区域科技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问题一(主体)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问题二(能力)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强问题三(资源)区域科技资源分离、分割、分散的矛盾还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四(机制)区域经济科技分工合作的机制尚未形成问题五(空间)高新区和其他园区还未能建立集群创新的机制,还未能起到激活、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等问题六(布局)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差距过大7第七页,共三十六页。发展趋势:区域将成为我国产业技术的主要支撑和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发展的主战场,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垒”234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将逐步形成中小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产业集群正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转型期,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转型成败的主导因素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也是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20世纪初到20世纪70、80年代小企业的发展)“成在群,败在散”,集群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和产业界的共识。产业集群在我国也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5国外落后地区依靠科教实现跨越成为发展趋势美国犹他州、意大利的中北部、印度班加罗尔、比利时的弗拉芒地区、德国鲁尔、法国洛林等地的实践8第八页,共三十六页。科技需求东部地区的科技需求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资源利用等高新技术领域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需求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大型成套装备和复杂机械制造等第二产业领域中西部科技需求主要集中在优势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原材料工业、制造业,特别是国防装备工业及农业等产业领域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东部地区要求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加强暴雨、洪水、台风等气候灾害监测、预报与预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求天然林资源保护,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破坏修复等中部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上的跨区域科技交流与协作,推动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也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研究西部需要开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科技攻关等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城乡就业要求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贫困问题和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的缓解要求国家政策的重点引导地方病、艾滋病、智障及严重生理缺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职业病和吸毒等严重影响人口健康素质的问题的解决,要求加强此方面的防治与管理研究信息化影响的评估、预警区域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9第九页,共三十六页。一、区域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分析二、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四、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五、区域创新能力评估:09创新能力报告目录10第十页,共三十六页。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确保国家目标,突显区域特色,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引领、带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跨越发展。指导思想11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围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未来15~20年内,以建立区域产业技术体系为核心,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各区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科技优势区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基地,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在全国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科技发展新格局,实现各区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12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阶段目标通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中介组织、政府等创新主体之间,基本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和国际合作创新的结合,形成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围绕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技术创新使产业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在中西部地区通过提高科技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良性互动,努力扭转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围绕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全国建立若干区域产业技术平台。推动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2006~2010年2011~2020年通过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全国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基地北京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创新中心,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中心,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先导;东北老工业基地建成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创新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要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中西部地区要具备较高的科技应用与吸收能力,科技与产业密切结合,能够支撑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13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围绕未来15~20年区域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加强区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战略、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辐射带动战略、集群创新战略和科技促小康战略。通过对区域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国际合作创新相结合,增强区域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科技发展新格局。战略思想14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一、区域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分析二、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四、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五、区域创新能力评估:09创新能力报告目录15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战略重点:中央地方共建,整合创新资源,重点加强大基地、大平台、大网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1.建立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区域产业技术中心、平台在不同区域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网络化的新型区域农业创新体系公益型、经营型(以企业为主)和服务型分类推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通过科技培训、适用技术供给,增强这些地区的基本科技能力2.建立区域农业创新体系16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3.推进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大学、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中试基地、孵化器和创业中心的协作和互动整合工业园区和各类开发区,增强园区对科技要素的凝聚力实施区域新型工业化科技行动计划建立上中下游即研究、开发、产品、服务与市场结合的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各类专业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形成国家、区域和省市级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建立区域知识服务体系加强区域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培训服务建立科普教育体系4.构建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体系17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5.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示范服务体系建设西部地区以水土流失和沙化治理、节水与水资源合理调度等为核心东中部地区应以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和生态监测预测技术体系建立区域人口与健康医疗技术保障体系建立有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药品安全等相关的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建立区域性食品安全检测及其评价体系6.建立区域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18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各区域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科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引擎”作用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以光机电一体化和原材料深加工技术为主的区域产业技术中心和平台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强国防工业企业民品生产的规划、引导和协调工作西安-杨陵-兰州为主轴渝-成-德-绵一线西部地区京津冀地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识创新中心长三角地区: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建成国际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珠三角地区:以模仿创新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东部地区围绕“中部崛起”要求,以人才、资本、技术集聚重点建立光电子、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农业、重要商品粮基地沿京广铁路和长江的若干技术集群和机电、钢铁、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中部地区19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一、区域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分析二、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四、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五、区域创新能力评估:09创新能力报告目录20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一)国家对区域科技发展实行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成立国家区域科技发展协调工作小组,协调各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开展跨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流域治理规划、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应用服务系统等工作国家支持建立分类指导的区域科技计划体系。国家支持和协调区域创新基地和创新性集群的建设国家支持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国家鼓励各区域积极开展与毗邻的周边国家的科技协作。建立区域科技发展基金,编制区域科技合作计划。国家支持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21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六页。(二)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转变地方科技管理职能以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地方科技工作的核心,进一步转变地方科技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改革地方科技计划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22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三)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全社会支持区域科技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地方政府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和有效投入机制改革财税和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对经济较落后地区科技发展的财力支持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科技产业的金融、资本支持23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四)以人为本,为区域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围绕区域科技发展需求,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24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一、区域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分析二、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四、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五、区域创新能力评估:09创新能力报告目录25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一)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总体排名(依据2007年统计数据)26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二)主要评价指标27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三)创新能力相关性分析(以江苏为例)城市群外资主导产业(集群)政策体系28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小结区域科技发展的属性空间产业化中试实验发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科技活动环节方式政府(国家和区域政府)投入政府、市场结合市场投入经济社会需求自然条件科技资源……区域特点1、区域科技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需求和现状)、实施方式、科技活动特点等29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六页。2、基于历史因素(如行政区划)和区域特色(如区域创新能力),我国区域科技规划要实行分类分区划定经济水平科技能力先导型产业带动型中游发展型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型科技经济双落后型自然资源导向型自然资源导向型战略类别七大区域东部、西部、东北部、中部等分类30第三十页,共三十六页。3、我国二元化的科技管理体系下,国家与区域政府的结合是保障区域科技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的适当区别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地方科技局(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部委企业教育部高等院校相关领域国家研究机构区县科委科技中介机构地方属大学地方属科研机构国家层级科研院所地方层级教委相关委办企业科技中介机构31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六页。4、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主导将长期共存。操作层,战略措施与政策建议需要明确政府引导哪些内容。开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竞争性高低风险性低高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混合产品企业介入政府投入企业政府共同参与公共科技:科研产品的属性分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混合产品公共产品:包括基础性强、共性强的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其供给具有成本高、规模大、周期长和收益低等特点。私人产品: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所需的技术,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等;混合产品:介于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高风险的技术开发等,处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32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理论上的探讨:共享性利益共享性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公共科技企业介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业研究竞争前技术共性技术试验发展竞争性技术专有技术国防安全社会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