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12-2021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规范_第1页
DB61T 1512-2021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规范_第2页
DB61T 1512-2021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规范_第3页
DB61T 1512-2021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规范_第4页
DB61T 1512-2021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DB61/T1512—2021前言 DB61/T1512—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由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晓玲、陈宝宝、雷毅、程永兵、孟昭伟、李芳、马莉、牛颖佳、董小峰、寇本文件由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单位: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址:西安市建东街3号邮编:7100541DB61/T1512—2021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母婴康复机构消毒卫生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卫生指标、常用消毒方法、采样及检验方法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类母婴康复机构的消毒卫生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18204.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GB37488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466消毒专业名词术语WS/T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洗与消毒管理规范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3术语和定义WS/T46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文件。3.1服务对象为刚分娩出院的产妇及婴儿,服务内容包括婴儿的喂养、健康保健和产妇的生活照护、产后护理、形体恢复、健康知识培训等专业性健康保健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包括月子会所、母婴会所、母婴护理中心等。[来源: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2020,有修改]。3.2清洁cleaning2DB61/T1512—2021除去物品上的污染,使之达到预定用途或进一步处理所需的程度。[来源:WS/T466-2014,3.25]3.3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来源:WS/T466-2014,3.38]3.4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disinfection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来源:WS/T466-2014,4.49]3.5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来源:WS/T466-2014,4.31]3.6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来源:WS/T466-2014,4.55]3.7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来源:WS/T367-2012,3.28]3.8物体表面subjectsurface母婴康复机构场所内的用具﹑器械﹑物品及设施的表面。[来源:WS/T466-2014,4.21]3.9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surface母亲、婴儿和工作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床帘、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来源:WS/T512-2016,3.5,有修改]3.10清洁织物cleantextiles场所内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母婴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房间窗帘等。[来源:WS/T508-2016,3.4,有修改]3DB61/T1512—20213.11手卫生handhygiene为场所内护理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的总称。WS/T313-2019,3.1,有修改]4管理要求4.1卫生要求4.1.1原则4.1.1.1母婴康复机构日常卫生管理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消毒遵照科学、安全、适度原则。婴儿室、游泳室、探视室等公共区域加强空气、物体表面的卫生管理。4.1.1.2当母婴康复机构所在地区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在母婴康复机构内加强预防性消毒,增加高频接触表面的消毒频次。4.1.1.3当母婴康复机构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按照疫源地消毒相关要求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4.1.1.4消毒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产后母婴群体的特殊性和消毒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时去除消毒液残留。4.1.2卫生消毒制度母婴康复机构应按照GB/T33855、《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行业管理和服务指南》及本文件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各项卫生消毒制度,包括日常卫生管理制度、餐饮制度、健康检查制度、隔离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开展母婴康复机构内清洁及消毒工作,定期检查。4.1.3卫生消毒人员职责机构内应设立具备医学教育背景,并接受过相关机构消毒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负责机构内卫生与消毒工作,承担机构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卫生、消毒、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指导以及传染病报告等工作的管理,并对使用的消毒剂及消毒器械负责保管、索证和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保证存放安全。4.1.4布局设施新(改、扩)建的母婴康复机构,在建筑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活动室、会客室、洗衣房等场所的空气流通,必要时配置机械通风和净化设施。场所内应有纱门、纱窗、挡鼠板等三防设施,符合病媒生物防制要求。4.1.5饮水管理4.1.5.1母婴康复机构提供的饮用水或饮水设施应符合GB5749。4.1.5.2供应桶装饮用水的,定期对饮水机内胆和管路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做好消毒登记,同时桶装水开封后最佳饮用时间是7d,最长不超过15d;供应直饮水的,每日保持流水流过过滤器,滤芯应按照厂家使用要求定期更换,并保留发票以备查询。4.1.6饮食管理4DB61/T1512—20214.1.6.1生食品、熟制品应认真按《食品卫生法》要求储存、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加工用具必须生熟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餐饮具、熟食盛器应在食堂或清洗消毒间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保洁存放。4.1.6.2公用餐(饮)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宜采用煮沸、流通蒸汽、消毒碗柜消毒或使用消毒剂浸泡等方式。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制度。4.1.6.3厨师应持证上岗,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食堂工作人员如检出有禁忌症(如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皮肤病、肠道病、伤寒等)者应立即调离。4.1.7室内空气管理4.1.7.14.1.7.24.1.7.3室内尽量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15min~30min。不适宜开窗通风时,宜使用机械通风设施或动态空气净化消毒设施,按产品说明书操作使用。定期对空调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按WS/T396执行。4.1.8日常清洁消毒管理4.1.8.1母婴康复机构应至少每周更换床上用品(床单、枕套、枕巾、被套等),保持清洁卫生。遇到污染应及时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做到以下要求:a)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床上用品,应单独清洗;b)感染性织物,应先消毒后清洗,消毒方式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c)产妇用毛巾专人专用。4.1.8.2间接接触产妇的被芯、枕芯、褥子等,可在母婴居住期满后采用阳光暴晒,暴晒时不得相互叠放,时间4h~6h,或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床上用品进行彻底消毒。4.1.8.3婴儿使用的衣服、包被、小毛巾应保持柔软清洁,专人专用,单独清洗,并采用暴晒4h~6h或高温烘干等消毒处理后使用。4.1.8.4坐便器使用后及时冲洗,应每日清洁消毒,便盆专人专用,一用一清洗。4.1.8.5母婴房间内桌椅、床架、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和房间内地面应每日湿式清洁并消毒。4.1.8.6婴儿喂奶室、游泳室等区域物体表面和地面应每日早晚湿式清洁并消毒。活动室坐垫、玩具、教具等每周至少进行1次清洗,每2周翻晒消毒1次。4.1.8.7探视室、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和地面应每日早晚湿式清洁。4.1.8.8清洁用擦拭毛巾和拖把应分区使用,采用不同颜色标识。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备。4.1.8.9产妇伤口及婴儿脐部护理所用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应严格执行WS/T367。4.1.8.10出现疫情时,应依据GB19193要求,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基础上,增加消毒频次及适当提高消毒剂浓度。4.1.9洗衣房的管理4.1.9.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交叉,不逆行。4.1.9.2认真执行织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应依据WS/T508要求,对脏污织物分类收集﹑密闭转运,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分机、分类、分批洗涤消毒。4.1.9.3配备新生儿专用洗衣机,洗衣房设备中应包含烘干机,保证织物的及时干燥。4.1.9.4洗衣机定期清洗消毒,感染性织物应设有专用洗衣机,一用一消毒。4.1.9.5每天对地面和台面进行湿式打扫并消毒。4.1.9.6当发现有疥疮患者使用过织物或织物上有螨、虱、蚤等体外寄生虫时,除对其织物采用煮沸或蒸汽(100℃,时间≥15min)等方法杀灭外,应对污染环境及时进行杀虫处理。5DB61/T1512—20214.1.9.7洗涤剂不能和消毒液混合使用。4.1.10人员管理4.1.10.1工作人员管理4.1.10.1.1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每年健康体检一次,取得健康证并接受卫生防病消毒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4.1.10.1.2离岗情况包括但不限于:a)发热、腹泻等症状;b)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c)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d)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应离岗,治愈后需出具诊断证明和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开展工作。4.1.10.1.3工作人员应注重个人卫生:a)做到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b)工作服保持清洁,无异味,定期消毒;c)进入服务区应当穿戴工作服、工作鞋;d)护理时戴工作帽、口罩,必要时戴手套;e)工作人员应依据WS/T313进行手卫生。4.1.10.2陪护及探视人员管理4.1.10.1.1探视人员管理:a)母婴康复机构应尽量减少亲友探视,对探视人员的出入需进行登记;b)探视室加强通风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c)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可以执行禁止探视制度;d)对探视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如测量体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戴口罩等,并对探视人员进行健康询问。4.1.10.1.2陪护人员管理:a)应对陪护人员规定人数;b)陪护人员应身体健康,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自身衣物清洁;c)应依据WS/T313进行手卫生;d)协助工作人员保持母婴房间内清洁卫生。4.2卫生指标消毒对象日常状态下卫生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6DB61/T1512—2021表1日常状态下卫生指标对象项目限值室内空气菌落总数/(CFU/皿•5min)≤4.0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10工作人员手菌落总数/(CFU/cm2)≤10餐(饮)具大肠菌群(/50cm2)沙门氏菌(/50cm2)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清洁织物菌落总数/(CFU/25cm2)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200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洁具菌落总数/(CFU/25cm2)大肠菌群≤300不得检出紫外线灯紫外线辐照强度(µw/cm2)5消毒方法母婴康复机构常用消毒方法见附录A。6采样及检验方法采样及检验方法见附录B。7DB61/T1512—2021AA附录A(资料性)常用消毒方法A.1物理消毒法A.1.1日光暴晒A.1.1.1适用范围A.1.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通风良好的室外,将清洁过的织物直接暴晒于阳光下4h~6h,物品不得叠放,期间注意翻动物品。A.1.2机械清除与通风、过滤A.1.2.1机械清除包括流水冲洗、表面擦拭。适用于所有可以经水洗涤的物品。A.1.2.2通风、过滤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不具备通风条件的,可使用机械排风或空气过滤器。A.1.3热力A.1.3.1煮沸消毒法A.1.3.1.1适用范围耐湿热餐(饮)具、织物等物品的消毒。A.1.3.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min~30min。计时后不宜新加入物品,否则重新计时。A.1.3.2流通蒸汽消毒法A.1.3.2.1适用范围耐湿热餐(饮)具、织物等物品的消毒。A.1.3.2.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常用的流通蒸汽消毒设备有蒸汽消毒柜、蒸汽消毒车,按其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时间为15min~30min。餐具应垂直放置,防止空气留存在死腔内。大量物品使用铁丝筐盛装,包装不宜过大过紧,衣物不得浸湿放入。消毒时注意排除消毒柜内的冷空气。8DB61/T1512—2021A.1.3.3消毒碗柜A.1.3.3.1适用范围适用于餐(饮)具等的消毒。A.1.3.3.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消毒碗柜使用时依据产品说明书,产品需取得消字号卫生许可证。消毒时注意以下几点:a)在使用消毒柜前,餐(饮)具应干燥放入消毒柜中;b)不同材质的餐(饮)具分类消毒;c)餐(饮)具应竖直放置,不宜叠放,以免影响通气和消毒效果;d)消毒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离墙不宜小于30cm。消毒期间非必要时,请勿开门;e)高温及臭氧型消毒柜在消毒结束后10min~20min,温度降至40℃以下方可开柜取物。A.1.4紫外线消毒。A.1.4.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A.1.4.2消毒方法A.1.4.2.1物体表面消毒采用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灯管距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m,在灯管紫外线辐照强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min,从灯亮5min后开始计时。A.1.4.2.2室内空气消毒在室内无人条件下,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按不少于1.5W/m³计算,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从灯亮5min后开始计时。A.1.4.3注意事项A.1.4.3.1消毒时应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并应达到足够的照射时间。A.1.4.3.2消毒效果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中悬浮粒子、消毒对象有机物污染的影响。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时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或存在有机物影响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A.1.4.3.3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1次。A.1.4.3.4普通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应依据产品说明书,定期测定其辐照强度,低于70μw/cm²应及时更换。A.1.4.3.5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紫外线灯开关应与照明灯开关保持一定距离并有明显标识。A.1.4.3.6以紫外线作为杀菌因子的消毒器械,在使用时被消毒物品不宜叠放。A.2化学消毒法A.2.1浸泡消毒法9DB61/T1512—2021A.2.1.1适用范围餐(饮)具、织物、儿童塑料玩具、清洁用擦拭毛巾、拖把等。A.2.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A.2.1.3消毒溶液应浸没全部物品,腔管类物品应使消毒溶液充满管腔。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A.2.1.4A.2.1.5in;A.2.1.6根据消毒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餐(饮)具、玩具、织物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m清洁用擦拭毛巾可采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min;清洁用拖把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min。A.2.1.7以上物品浸泡消毒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A.2.2擦拭及喷洒消毒法A.2.2.1适用范围家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和地面、墙面等的消毒。A.2.2.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A.2.2.2.1小件物品表面可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A.2.2.2.2物体表面消毒时,可选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消毒剂、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50mg/L~100mg/L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30min。A.2.2.2.3地面消毒时,可选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50mg/L~100mg/L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30min。A.2.2.2.4无论物体表面还是地面,消毒结束时,应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液。A.2.3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一般仅用于母婴康复机构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终末消毒,消毒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A.2.4床单位臭氧消毒机A.2.4.1适用范围用于床单、棉被、枕套、枕芯、毛巾、浴巾等的消毒。A.2.4.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待消毒物品完全塞入消毒袋内进行消毒。DB61/T1512—2021BB附录B(规范性)采样及检验方法B.1采样及检验原则物体表面、手、洁具在清洁或消毒处理后2h内进行采样,清洁织物、杯具、餐饮具等在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时采样。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应在采样后4h内尽快进行,如不能在4h内检验,样品应保存于0℃~4℃条件下,在24h内进行检验。B.2室内空气微生物采样及检验方法设4角及中央5个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将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直径为90mm)置于距地面0.8m~1.5m高度,避开通风口、通风道等,打开平板盖,使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min,盖上平皿盖。将采样平皿置于36℃±1℃恒温箱中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5min)。B.3物体表面、手微生物采样及检验方法B.3.1样品采集B.3.1.1物体表面将5cm×5cm的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一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共采集100cm²(被采样本表面积<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