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论文_第1页
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论文_第2页
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论文_第3页
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论文_第4页
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摘要:生态化园本课程的建构对于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我园建构生态化园本课程为例,总结在建构生态化园本课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阐释如何依托各类资源,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建构生态化园本课程的研究过程。 关键词: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

当今,幼儿园较为重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注重幼儿与自然的互动。面对幼儿园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将其为幼儿所用,建构具有生态化特色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建构生态化园本课程的现实价值 生态化园本课程是以园内自然环境为基础,幼儿与生态环境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生态化园本课程的建设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与生态连接的机会。1.符合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理查德·洛夫曾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指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接触”。[1]在幼儿眼中,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和他们一样,都是具有灵性的,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一只微弱的虫子,一朵娇嫩的花朵是他们自然界中的小伙伴。他们会专注地观察一片绿叶的纹理,也会屏息凝神地观察一只蜜蜂的劳作,大自然中的一切对他们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幼儿的嗅觉变得灵敏,视觉变得更加开阔,动作变得更加轻巧、灵活。幼儿在生态化的环境中顺着生命的轨迹自然地成长。2.幼儿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生态化的环境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成长。在种植园小菜地,同伴之间的讨论促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自然角中轮流照顾金鱼宝宝和小花小草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户外观察树木的四季变化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迭代不息。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3.幼儿有自由探究的空间在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幼儿有大量的时间呆在户外。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幼儿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他们不必拥挤在活动室里多人观察一只小虫子。在户外空间是属于幼儿个人的,幼儿是自由的。二、实施生态化园本课程的现实误区 在生态化园本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成熟,处于摸索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下一些现实误区:1.重集体教学,轻个别活动生态化园本课程是一项综合体系,涵盖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师的固有观念中,常常把课程的范畴局限于集体教学,过分重视集体活动的开展,忽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生态化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个别观察、小组讨论等分散式的学习形式。2.重全面开展,轻深度学习生态化园本课程是横跨多领域的,并不是一个主题中五大领域领域都要涉及。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重点、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幼儿园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五大领域的均衡,每个领域都有涉及,甚至有牵强附会之态。最为直接的后果便是看似五大领域均衡了,幼儿却很难进行深度学习,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3.重活动开展,轻环境创设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2]环境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时候在课程实施之后,在环境中很难发现课程的痕迹。环境是师幼共同创设的,幼儿的疑问、探索、发现都可以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呈现出来。三、依托各类资源,建构生态化园本课程1.依托园内资源我园生态资源丰富,有各类树木、花卉及各种小动物。每一种资源都有它独有的特色,都有值得挖掘的教育价值。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了各种不同的主题课程。小中大班依据水杉树、橘子树、桃树、桂花、石榴花、蜗牛、乌龟、金鱼等形成了植物课程、动物课程32个主题课程以及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课程。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2.依托家长资源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始终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当我们在调查物种的过程中遇到不了解的树木和花卉时,种植园艺的家长为我们普及有关于植物的小知识。孩子们在小菜园种植的过程中,家长主动帮助翻地、选苗并且手把手地教孩子种植。当孩子们发现橘子树既没有发芽,也没有开花,呈现出完全枯萎的状态时,我们邀请从事园艺工作的家长给我们的橘子树“看病”,帮助孩子了解橘子树的生命状态。 节气课程中,一些传统的民俗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去体验。比如说,清明节气折柳插柳,寒露登高赏菊,冬至包饺子、吃饺子,小寒涮羊肉等一些特殊的活动。3.依托社区资源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将课程扩大到幼儿园周边的人文资源。我们主动与社区保持联系,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孩子们开展相应活动,增进孩子与社会的联系。我们开展了走进大墅龙山研学基地感受自然魅力;走进南屏山缅怀革命先烈;走进吴敬梓纪念馆浸润儒林文化;走进小学体验小学生活;走进爱心养老院为爷爷奶奶送温暖等活动。在与社区的互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身边的人、身边的景,明白自我与社区的关系,萌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四、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方法1.架构完整的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建设初期阶段,将目标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将目标具体化、层级化。(见表1)表1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体系我国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各领域目标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幼儿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通过目标层级,教师清晰地了解课程目标的上下级,从而能够更精准地将目标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将我国的教育目的作为课程目标的指导总方针,幼儿园教育目标作为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的方向。结合幼儿的发展及幼儿园的课程需求,架构了幼儿园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各领域目标、幼儿年龄阶段目标以及活动目标等课程目标体系。 (1)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

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的方向是在自然中成长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状态。综合我园的园情及幼儿发展的实际,将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定为:幼儿能够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增进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交往,热爱生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2)各领域目标

各领域目标是幼儿园生态化园本课程目标的下级目标,主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生态化园本课程进行详细分解,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做出详细的要求。 (3)幼儿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年龄阶段目标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小中大班各年龄段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为幼儿阶段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4)活动目标

各活动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及活动内容,从“情感、动作与技能、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定位。[3]各班教师经过反复尝试,不断调整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将目标调整到幼儿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既不会让幼儿感到难度过高,也不会让幼儿觉得挑战过大。2.挖掘合适的资源作为课程内容幼儿园生态资源库为开展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资源的丰富性也对课题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面对种类繁多的资源,哪些是幼儿喜欢的?哪些是幼儿不想去关注的?哪些是有教育价值的?哪些是可以被利用的?教师通过对园区内以及周边资源的分析、幼儿的观察与了解,确立了可以作为课程的内容。(见表2)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表2园区开展的课程内容序号类别课程内容1植物类橘子、水杉、桃树、石榴花、小菜园、枇杷、山楂、柿子、棕榈树、桂花、银杏、 腊梅、月季、爬山虎、迎春花、樱花、李子树、金银花、荷花、葡萄、红薯2动物类西瓜虫、乌龟、小鱼、蚂蚁、鸡、蜗牛、蚕、蚯蚓3节气类二十四节气4人文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走进爱心养老院、走进吴敬梓纪念馆、走进逸夫小学、走进南屏山3.注重过程的开展在确定课程内容后,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兴趣点开展相应活动。活动开展的形式具有多样化、丰富性,有主题活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走进社区、家园共育、生活活动、区域游戏等。通过组织各班级互相观摩生态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大比拼等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还通过组织以生态位主题的集体公开教学活动,给教师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各班教师通过活动实施进行自我调整与改进,每个班级推选一名教师将生态活动以公开教学的形式呈现出来,参加园内公开活动,全园教师集中听课、评课,不断改良公开活动,从而推进课程更加科学、合理。4.及时回顾,多方位评价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评价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结束之后,教师都会以客观的、第三者的身份进行对主题活动进行反思,并将内容记录下来,以推进课程更加优化。反思主要从教师和幼儿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其一,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是什么?不足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进?其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如何?有没有达成目标?如何调整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当教师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回顾课程,评价就会变得客观。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能够改进的行为,会自己调整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困惑,教师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进行讨论,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尝试改进。除教师和幼儿外,课程评价的主体也包括家长。家长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及时地将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更好对幼儿的情况作出判断与分析,进而调整教育行为。 多方位的课程评价保证了生态化园本课程的客观性、全面性,为园本课程的完善与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五、生态化园本课程建构的策略1.以节气课程为切入点课程建设初期阶段,正是萧条的冬季,幼儿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太多可利用的资源,教师的课程经验也比较欠缺,幼儿到户外活动的温度也不适宜,各种因素为我们开展生态化课程增加了难度。当时正值小寒节气,我们便以节气为切入点,开展了节气活动。节气涵盖了较为广泛的内容,不仅包含养生习俗,也包含民间游戏、气象温度以及物候变化。节气的内容相对固定,一个月包含两个节气,且有较多可挖掘的教育内容。对于课程意识还处于模糊阶段的老师们来说,节气活动的开展无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课程建设的宽阔道路。从2020年1月小寒节气开始,小中大班开展节气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园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受到节气课程的启发,我们正在不断地完善生态化园本课程体系。2.纵横交错,双向建构生态化园本课程生态化园本课程的建构在横向上是多个领域的融合,在纵向时间轴上是连合的,让课程呈现出连续性。如大班开展的课程《探秘水杉》,时间从2020年12月份一直持续到2021年6月份。2020年12月份,幼儿在水杉树下发现了松果一样的东西,便提出疑问:从树上掉下来的是松果吗?那是它的种子吗?师幼便开启了探索水杉之旅。水杉在不同季节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同的。孩子们的关注点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冬去春来,水杉林从光秃秃、萧条颓废变成了郁郁葱葱、充满生命活力的样子。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勃发与美丽,不禁拿起画笔开始创作;除此之外还尝试测量水杉的高度、直径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有科学领域的探索、语言领域的表达,也有健康领域的锻炼、艺术领域的创造和社会领域的关怀。3.多维度创设环境 (1)有效开发现有资源

环境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在开展的同时也在环境中留下痕迹。水杉林是园区的标志性生态区域,为促进幼儿发展,丰富课程,有效利用水杉资源,水杉树下有树屋、木板索桥、攀爬绳等辅助工具,供幼儿游戏、探索。幼儿园后山坡有一定的坡度,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从而探索出了彩虹滑道。(2)积极创设新环境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班主题课程以美篇的形式呈现出来。课题组将美篇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在树木和花卉上,从而在环境中留有课程的痕迹。幼儿参与二十四节气课程和主题课程以照片墙的形式布置于各个楼道上,让幼儿意识到幼儿园是我家,我是环境的小主人。 (3)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环境

各班在开展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同时也开展了具有本班个性的班本课程。班级将课程开展的全过程展现在主题墙上,从而让幼儿时刻能够回顾参与课程的精彩瞬间。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呈现出幼儿的学习过程,还注重环境的实用性,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让环境成为一名真正的无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