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IS——LM模型第一节

IS曲线第二节

LM曲线第三节

IS——LM模型第一页,共七十五页。第一节

IS曲线含义IS曲线是指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反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第二页,共七十五页。Y0ISY2Y1r2r1rIS曲线第三页,共七十五页。二、

IS曲线的形成IS曲线可以通过四象限坐标图得出YIS0S=ISIr1r2I1I2Y1Y2S1S2E1E2rSI第四页,共七十五页。三、

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所以,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原因第五页,共七十五页。四、

IS曲线函数1、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函数第六页,共七十五页。第七页,共七十五页。第八页,共七十五页。总之,IS曲线函数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得出。

即在两部门经济中,通过Y=C+I,得出Y与r之间关系的IS曲线函数;在三部门经济中,通过Y=C+I+G,得出Y与r之间关系的IS曲线函数;在四部门经济中,通过Y=C+I+G+(X-M),得出Y与r之间关系的IS曲线函数。第九页,共七十五页。五、

IS曲线分析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IS曲线的斜率分析第十页,共七十五页。(一)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在IS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I=S,因为IS曲线本身就是在I=S的前提条件下作出来的;在IS曲线右上方的各点,S>I,其原因要么是利率高,投资少,要么是收入多,储蓄多,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IS曲线左下方的各点,S<I,其原因要么是利率低,投资多,要么是收入少,储蓄少,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十一页,共七十五页。S=I0YS>IS<IrABCDE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第十二页,共七十五页。(二)IS曲线的斜率分析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C´的变化t´的变化投资乘数的大小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第十三页,共七十五页。1.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即d的值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那么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就越平坦;反之,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不敏感,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大,IS曲线就陡峭。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数学意义经济学意义d大→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越平缓d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敏感→Y的变动幅度大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D的值变小,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大,曲线变陡峭YIII=SSrSISr1r2I1IS1第十六页,共七十五页。2.C´的变化

数学意义经济学意义C´大→C´(1-t´)大→1-C´(1-t)小→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平缓C´大→1-C´(1-t´)小→投资乘数大→Y的变动幅度大第十七页,共七十五页。C´变大,即是S´变小,S曲线变平坦,IS曲线变平坦Y0rIISI=SISIS1S1Sr1r2第十八页,共七十五页。3.t´的变化数学意义经济学意义t´大→1-t´小→C´(1-t´)小→1-C´(1-t´)大→IS曲线斜率绝对值大→IS曲线陡峭t´大,投资乘数小,Y的变动幅度小。第十九页,共七十五页。4.投资乘数的大小投资乘数越大,一定量的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就越大,那么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小,IS曲线就越平坦;反之,投资乘数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第二十页,共七十五页。六、

IS曲线的移动

含义是指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自主性变量(如C0、G、T0、I0)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使IS曲线移动。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影响IS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政府购买及税收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投资需求的变动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五页。如政府购买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的减少会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Y0IS1IS2Y1Y2rr1政府购买的变动引起IS曲线的移动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第二节

LM曲线一、LM曲线的含义含义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同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五页。Yr0LM

LM曲线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五页。二、

LM曲线的形成

LM曲线可以通过四象限坐标图得出Y0r1r2m1m2Y1Y2E1E2m2m1m'2m'1rLMm2=-hrm1=kYMS=MD=m1+m2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五页。三、

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利率上升→m2会减少→在L=M的前提条件下→m1增加→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利率下降→m2会增加→在L=M的前提条件下→m1减少→意味着国民收入减少

所以,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同方向变化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五页。四、

LM曲线函数LM曲线函数可以通过L=M的条件,推导出Y与r之间关系的LM曲线函数。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五页。五、

LM曲线分析

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LM曲线的斜率分析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五页。(一)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在LM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L=M,因为LM曲线本身就是在L=M的前提条件下作出来的。

在LM曲线右下方的各点,L>M,其原因要么是利率低,m2多,要么是收入多,m1多,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LM曲线左上方的各点,L<M,其原因要么是利率高,m2少,要么是收入少,m1少,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Y0L=ML>ML<MrABECD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五页。(二)LM曲线的斜率分析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主要影响因素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五页。1.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h值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值越大,LM曲线的斜率就越小,LM曲线就越平坦;反之,h值越小,LM曲线的斜率就越大,LM曲线就越陡峭。因为在L=M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h的值越大,当r↘→m2↗↗→m1↘↘→Y↘↘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五页。2.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即k值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值越大,LM曲线的斜率就越大,LM曲线就越陡峭;反之,k值越小,LM曲线的斜率就越小,LM曲线就越平坦。因为在L=M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k的值越大,当Y↗→m1↗↗→m2↘↘→r↗↗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五页。在实际中,由于货币交易需求比较稳定,所以一般认为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五页。(三)LM曲线的三个区域

根据不同利率水平下货币投机需求的大小,可将LM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五页。1.凯恩斯区域当利率下降到一个很低水平时,货币投机需求无限大,即存在“流动性陷阱”。于是,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无限大地敏感,LM曲线成了一条水平线。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五页。2.古典区域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不管利率如何上升,货币需求不再变动,LM曲线成为一条垂线。由于古典学派认为,人们只有货币的交易需求,而无货币的投机需求,所以LM曲线的垂直区域称为“古典区域”。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五页。3.中间区域介于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的是“中间区域”。在该区域内,货币投机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利率与收入同方向变化,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五页。Yr0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LM曲线的三个区域第四十页,共七十五页。六、

LM曲线的移动含义是指不是直接由利率变动引起,而是由利率以外的其他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使LM曲线移动。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五页。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物价水平P的变动原因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五页。2.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增加,LM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LM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五页。3.货币交易需求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交易需求增加,LM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货币交易需求的减少,LM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五页。4.物价水平P的变动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物价水平的下降会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以上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五页。Y0Y1Y2r1rLM1LM2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五页。IS——LM模型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节

IS——LM模型

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五页。一、

IS——LM模型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平面坐标上,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就表示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五页。图形表示ISLMY0Y0r0rEIS——LM模型第五十页,共七十五页。函数表示在已知I、S、L、M函数的前提条件下,令I=S、L=M,就可以准确地求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五页。二、

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rY0ISLMABDEFGI>SI>SI<SI<SL>ML>ML<ML<MC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五页。三、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变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收入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减少;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五页。r0YLMIS1IS2r1r2Y1Y2E1E2IS曲线的变动对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五页。2.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变动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收入减少;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五页。r0YISLM1LM2r1r2Y1Y2E1E2LM曲线的变动对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五页。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变动,要考虑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方向和幅度。3.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变动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五页。四、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或增加税收)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五页。(一)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IS曲线上凡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和减少税收),都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凡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购买和增加税收),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五页。影响结果如果增加政府购买,其结果会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其作用的过程如下:G的增加→Y增加→m1增加→在L=M的前提条件下,m2会减少→意味着利率上升。减少税收的结果与增加政府购买的作用相同。第六十页,共七十五页。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政府购买的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挤占投资,导致投资下降的现象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五页。r0YLMIS1IS2r1r2E1E2Y1Y2Y3E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五页。(二)

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LM曲线上凡是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凡是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五页。影响结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其结果会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反之,减少货币供给量,其结果会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五页。rY0ISLM1LM2r1r2Y1Y2

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五页。(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刺激经济的快速发展。双扩张的经济政策配合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五页。双紧缩的经济政策配合即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使过热的经济快速降温。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五页。一张一紧的经济政策配合即一种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与另外一种紧缩性的经济政策相配合使用。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一方面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经济发展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五页。四、

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1、

用该模型解释为什么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成反方向变化物价P上升→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市场L>M→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五页。00YPADr1r2Y1LM1LM2,P1P2Y1Y2ISYY2r总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七十页,共七十五页。2.用IS—LM模型确定总需求函数令I=S(在IS曲线函数中含有国民收入Y和利率r两个变量)L=M/P(在LM曲线函数中含有物价P、国民收入Y和利率r三个变量)将以上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去掉利率r这个变量,就可以得出含有物价P和国民收入Y两个变量的总需求函数。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五页。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IS——LM模型中,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是经济政策。而在经济政策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变动政府购买和货币供给量。具体而言,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增加政府购买或增加货币供给量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