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课标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认识几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全市一等奖_第1页
中国地图课标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认识几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全市一等奖_第2页
中国地图课标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认识几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全市一等奖_第3页
中国地图课标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认识几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全市一等奖_第4页
中国地图课标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认识几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全市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巴的故乡——肯尼亚散记马建国马桂花对不少人来说,是美国电影《走出非洲》让他们初识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黑色大陆,动画巨片《狮子王》使非洲斯瓦希里语的“辛巴”成为狮子的代名词,让人对辛巴故乡的美丽和神秘心向往之。但,到非洲去,我们确实还很少想过。1997年6月10日,新华社驻外记者的工作让我们踏上了平生第一次非洲之旅。“蚂蚁上树”和“蓝花荧”也许是因为东非高原天干地高,草原上大树很少,除了荒草就是灌木。但有一种树可真是独“树”一帜,那便是只有在非洲的草原上才能见到的金合欢树,树干上附有金色的绒毛,长满翠绿色针刺的树技呈伞状,与地面平行.向四周伸张,显得卓尔不群。金合欢还有另外一个品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没有相应的名字,于是我们干脆给它奉送了一个“可口”的名字——“蚂蚁上树”。不知是树美还是味美,这种树成了一种黑色大蚂蚁安家落户的理想场所。黑蚂蚁把黄色的泥土一粒粒粘到树枝上,使整个树枝都变成了黄褐色。小风一吹,蚂蚁洞口会发出哨一样的声响。而一旦有长颈鹿和大象一类的动物胆敢接近树枝,蚂蚁们就会冲上去捍卫自己的巢穴。于是乎,“蚂蚁上树”也就背着蚂蚁勇士在这弱肉强食的非洲草原上繁衍生存。能与草原上亭亭玉立的金合欢树媲美的,恐怕要算内罗毕街头院落到处可见的蓝花楹啦。这种树看似中国北方的槐树,树身枝枝叉叉,树皮皱皱巴巴,叶片细小,温顺,终年没有声息。大部分时间默默伫立的蓝花楹在英语中有一个富有乐感的名字——JACARRANDA“婕克蓝妲”。6、7月份肯尼亚正逢冬季,小叶子会悄悄落去,捱到10月初,泛着荧光的蓝色小花便爬满枝头,一下子变成“火树银花”。此后1个月,整个内罗毕到处都是这种令人心醉的蓝色。小蓝花在枝头开放几天后,便雪花一样飘然落地,把大地也染成一片蓝色。晚上驱车慢行,你会从车灯的光柱里发现,这些美丽的精灵在轻盈地飘舞……我们喜欢蓝花楹的贤淑和美丽,尤其是那洁净美丽的荧光,索性把它叫做“蓝花荧”。当地人把这种树当成吉祥的使者,因为随着蓝花楹的开放,干枯了数月的肯尼亚草原会在第一场“春雨”后,突然变成一片无垠的绿色,成群的野生动物从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远道而来,那是草原上最美丽的季节。内罗毕和“动物园”肯尼亚除沿海伸展着宽约200公里的平原外,全境都是高原。北方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带,西部有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中部则是海拔约5200米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山顶终年冰雪覆盖,是著名的赤道雪山。东非大裂谷把国土一分为二,大裂谷与赤道在境内交叉,被称为“东非十字架”;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内罗毕海拔1700米左右,人口200万,占地700平方公里,l00多年前还荒无人烟。在当地斯瓦希里语中,“内罗毕”是“冷水滩”的意思。内罗毕之所以能发展成一个城市,完全是历史的偶然。史载,英国人1896年开始修建从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到维多利亚湖的东非铁路。当铁路修到一片狮子、大象、野牛、猎豹出没的“冷水滩”时,一个名叫怀特·豪斯的英国工程师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将铁路管理总部设在这片山峦起伏、满目荒草的地方。随着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不断涌入,这个“冷水滩”慢慢成了今天的内罗毕——赤道阳光下的绿色都市。伴随着殖民统治成长起来的这个城市直到1963年才从英国人手下独立出来。英国人将欧洲的建筑、文化和生活习惯带到了肯尼亚,初到内罗毕,你会发现,若不是随处可见的黑人,这里简直就是欧洲。因为这里满耳听到的是英语,满眼所见的是欧式建筑……但很快你就会发现:内罗毕毕竟是肯尼亚的内罗毕,辛巴和伙伴们并没有远离“冷水滩”。从市中心驱车不到20分钟,就来到了比内罗毕市面积还大的“内罗毕国家野生动物园”。进入公园,你可以从喧嚣的都市中一下子跃进狮子、大象的领地。在非洲的野生动物园观看动物是一种难忘的经历,但在那广袤的草原上开车转几个小时后,人们通常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被“囚禁”在汽车内被动物“观赏”人类摇蓝和世外桃源在肯尼亚这片被人称为狮子故乡的土地上,生活着42个部族,吉库尤族为全国最大部族,占全国人口25%;卢希亚族、卢奥族、康巴族、卡伦金族、梅鲁族、基希族、马赛族和其他部族占75%。我们不知道狮子是什么时候来到这片土地的,也不知道人类文明是多少年前在这里开始的。但来到肯尼亚,人们会告诉你:肯尼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走进肯尼亚的国家博物馆,你会看到一个接一个狮子、大象的骨架,数不清的鸟类标本。一个专设的展厅内讲述着“人类的祖先”在肯尼亚这片土地上与自然抗争的故事。带着对“人类文明摇篮”之说的将信将疑,我们曾驱车到内罗毕西南方大约100公里的“史前博物馆”参观。从内罗毕南行,在恩贡山和东非大裂谷之间翻山越岭行进大约一个半小时,在一片杂草丛生,好像是一个干涸河床的沙石地面上,我们来到了几个茅草搭成的小窝棚,若不是路边木柱上写着“史前博物馆”几个英文字,我们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号称“人类文明摇篮”的遗址之一。这里没有陕西兵马俑博物馆里那千军万马的气势,也没有殷墟遗址或半坡博物馆里那原始的神秘。这个被称为博物馆的地方,在我们眼里,倒更像一个石灰场。一个窝棚下散放着一堆薄石片,被注明是“78万年前人类始祖使用过的石器”。据说,这个“人类文明”遗址是一个在肯尼亚出生的白人发现的。这个名叫利基的考古学家在本世纪上半叶走遍了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高山草原,后来宣布在东非大裂谷发现几处“人类文明遗址”,并声称肯尼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科学家还没有对利基的发现进行最后的破译,眼前的窝棚和荒草、石片使我们这些行外人更觉得云里雾中,但看着这个博物馆周围的一片荒凉,我们仍能感受到人类“始祖”们在这狮子、猎豹出没之地生存繁衍的艰辛。有时看到光着双脚、衣衫槛搂在漫漫草原上放牧的黑人兄弟,倒令人觉得这里和我们想象中的远古相差无几——草原高山之间,人们或驱赶着牛羊,或手持砍刀头顶柴禾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灌木和草丛之中,偶尔会窜出几只羚羊、松鼠,蓝蓝的天空中盘旋着觅食的鹰隼……从“史前文明遗址博物馆”回来的路上,天渐渐地暗了下来,远处,大裂谷背后的高山上片片大火映红了天际。几辆车慢慢停下车,我们下车好奇地观赏起非洲高原上特有的“火山”。山是长满青草、灌木的山,野生动物的家园;火是野火,不知是雷击还是电闪使然。没有人来救火,一切就这样自生自灭……看着,看着,我们不约而同地聊起了我们不止一次看过的肯厄亚草原野火的录像:浓烟裹着灰烬,伴着“噼里啪啦”的声响吞噬着漫漫草原;大难当头,腿脚麻利的狮子、大象和羚羊、犀牛们发疯一样逃离火区,然后无奈地回过头来,眼睁睁看着旱季的荒草变成火海;各种鸟儿振翅高飞,溜之大吉;在草丛中觅食的蟒蛇、晰蜴等爬行动物和蚂蚱等昆虫只有认命,成了野火中的“美味烧烤”;雄鹰和秃鹫在空中盘旋着,等着火灭烟尽时再到灰黑的大地上啄食大火留下的美餐……在旱季,草原上时常会看到这种景观。草原上很少有什么树林,人们也不用担心野火带来什么大的伤害。被野火吞噬了的草原待雨季一到便又会成为一片嫩绿。那时,狮子、猎豹们又会随着迁徙过来的羚羊、角马们来到这更加美丽的草原。也许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性,也许是肯尼亚人很强的生态保护意识,他们好像想当然地认为绿树青草和鲜花鸟兽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汽车穿梭不停的公路两旁的大树上,鸟巢像累累果实一样悬在人们的头顶。没有人会打搅这些生灵。走出非洲和走进非洲10多年前读大学时,看过电影《走出非洲》。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影的内容已渐渐淡忘,但女主人公对非洲的眷恋却时时索绕在心头。到肯尼亚后,我们不止一次驱车到位于内罗毕西郊的《走出非洲》女作家的故居——“凯伦博物馆”。我们自己也不清楚到那里到底是为了追寻什么。充满幻想的凯伦1917年从丹麦来到这里,经营了一个600公顷的咖啡园。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她和当地的黑人一起辛苦耕耘、精心经营。干旱曾多次将农场的孩子们和牲畜,以及整个咖啡园推临绝望的边缘,凭着意志和信心,她撑了下来。但咖啡园最后还是不得不易手,而坎坷的爱情经历最终迫使她踏上了回乡之路。回到欧洲的凯伦没有忘记东非高原的肯尼亚。她把对非洲的所有爱恋写进了她的处女作——《走出非洲》。该书后来成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了解非洲和肯尼亚的窗口。转眼在肯尼亚工作已两年,我们渐渐体会到凯伦对肯尼亚这片乐土的那份爱恋、领悟到《狮子王》剧作者对辛巴故乡的情感。置身东非高原的这个国家,你会感悟到肯尼亚人对自然的亲情。肯尼亚人喜欢上帝赐给他们草原、森林、犀牛、大象,他们更喜欢那象征勇敢、正义的辛巴。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