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演示文稿_第1页
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演示文稿_第2页
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演示文稿_第3页
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演示文稿_第4页
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优选)第五章植物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目前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一、植物细胞培养(cellculture)的特性:

1.植物细胞较微生物细胞大,具有纤维素细胞壁,抗剪切力差;2.细胞生长速度慢,易受微生物污染,有时需用抗生素;3.细胞生长的中期及对数期,易凝聚为直径达350um一400um的团块,悬浮培养较困难;4.培养时需供氧,培养液粘度大,不能耐受强力通风搅拌;并具有群体效应5.培养细胞产物滞留于细胞内,且产量较低,培养过程具有结构与功能全能性。目前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1目前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二、植物细胞培养的营养需求及培养基1.营养需求:

植物细胞生长所需营养较微生物细胞复杂,除水分外,其它营养成分可分为如下几类:

(1)无机营养:如N、P、K、Ca、Mg、Fe、Cu、Mn、Zn、B、Mo、I等;

(2)维生素:如维生素B1、B6、烟酸、肌醇、生物素、泛酸钙及叶酸等;

(3)碳源:如蔗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及山梨醇等;

(4)天然物:如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椰乳、酵母提取液、香蕉汁、荸荠汁、生梨汁及苹果汁等;

目前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5)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其它有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肽类、半支莲醇、月光花素、石蒜素、玉米素等;(6)氨基酸类:如甘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氯酸、苏氨酸、酪氨酿、精氨酸、丙氨酸及半胱氨酸等;(7)核酸及其水解物:如DNA、RNA、黄嘌呤、次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及胸腺嘧啶等;(8)其它成分:如氯化胆碱、胆质素、胶氨酸、苹果酸及反丁烯二酸等.2.培养基:

(1)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

(2)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等目前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三、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包括单细胞培养(微室培养、平板培养、看护培养、悬滴培养、微滴培养)、悬浮培养、固相化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目前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单细胞培养:对分离的单细胞进行培养的方法。(1)单细胞的分离:从叶片直接分离:采用机械法(将叶片轻轻研碎、然后过滤和离心纯化)或酶解法(采用果胶酶处理叶片)由叶肉细胞分离。B.从愈伤组织分离:由离体组织获得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离单细胞通过愈伤组织振荡培养、过滤和离心等步骤分离单细胞。目前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目前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单细胞培养方法:(1)平板培养法:分散的植物细胞接种于含薄层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内的培养过程称为平板培养法。。方法是将经机械破碎过筛或酶(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消化分散的细胞,洗涤离心除酶,细胞浓缩物经计数及稀释,接种到加热熔化而刚冷却至35℃左有的固体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倾入培养皿中,石蜡密封,于25℃含5%CO2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即可生长成团。目前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目前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看护培养法:从悬浮培养物或脆弱愈伤组织上用针或玻璃毛细管分离单细胞,每个细胞放在一个方形滤纸片的上表面,而滤纸片放在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上进行培养的方法。目前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3)微室培养法:悬浮单细胞接种于凹玻片或玻璃环与盖玻片组成的微室内的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方法。目前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4)条件培养:是指采用条件培养基进行培养单细胞的方法,条件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密度的细胞进行培养,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就会向培养基中分泌一些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4-6周高密度细胞过滤掉,制成液体或固体培养基接种单细胞。(5)纸桥培养:是用于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培养的方法,也可用于单细胞。是使滤纸的两端进入培养基,中央部分露出培养基表面,将所要培养的细胞置于滤纸上培养。(P80,图5-4)目前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悬浮培养法: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cellsuspensionculture)即植物细胞或小的细胞聚集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于摇床上进行悬浮培养,使之在体外生长和发育,并保持良好的分散性。特点:可以工厂化生产,提供大量一致的细胞悬浮细胞的来源:愈伤组织,某个器官或组织,甚至幼嫩的植株,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分离而获得。目前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1)优良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必需满足:

A.悬浮培养物分散性好,细胞团较小,一般由几十个以下的细胞组成。B.均一性好,细胞形状和细胞团大小大致相同。C.生长迅速,悬浮细胞的量一般2—3天甚至更短时间便可增加一。目前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培养过程:

将愈伤组织、无菌苗、吸涨胚胎或外植体芽尖、根尖及叶肉组织,经匀浆器破碎、不锈钢网过滤,单细胞滤液作为按种材料,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悬浮培养特点:

培养过程中细胞总数不断增加,一定时间后产量达最高点,生长趋于停止。然后进行移植继代培养,其过程表现出严格可重复周期性变化,细胞增长规律与微生物相同,有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直线生长期、减慢期及静止期等阶段。植物细胞接种时要达到一定细胞浓度,通常为0.25xl0‘细胞/ml一0.5x10‘细胞/m1。目前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细胞生长曲线目前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4)悬浮培养类型:A.分批培养(Batchculture):

分批培养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细胞培养。细胞材料生长在已固定体积的培养基中。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培养基营养的消耗及某些其他因子的积累会使细胞停止生长。继代培养需取出少量培养物转接于新鲜培养液中。生长过程包括延迟期、指数期、静止期等。分缓慢转动培养(1-2rpm)、震荡培养(100rpm)、快速转动培养(80-120rpm)和搅拌培养。目前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B.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

是用一定容积的特定容器中进行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而使营养物连续得到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连续进行,同时有等体积的培养物排除系统。分为封闭式连续培养和开放式连续培养。最大特点是细胞生长速率标准一致,新形成的细胞补偿了被排出的细胞,系统内细胞密度、生长速度、化学成分、细胞代谢活性都维持恒定。可通过改变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建立恒定系统。

化学恒化法:通过营养液或某一成分的含量进行控制。

浊度恒定法:比浊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定浑浊度而进行流量控制。目前二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C.半连续培养:

利用培养罐进行细胞大量培养的一种方式,当培养罐内细胞数量增殖到一定量后,倒出一半细胞悬浮液于另一培养罐内,再分别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再培养。半连续培养能够获得大量均匀一致的培养细胞。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5)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同步化培养室之培养基中的大部分细胞都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G1、S、G2和M)的各个阶段。实现悬浮细胞同步化的方法有:

A饥饿法:先对细胞断绝供应一种进行细胞分裂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或激素,使细胞停滞在G1或G2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后,当重新加入该限制因子时,静止细胞就会同时进行分裂。

B抑制法:使用DNA合成抑制剂,如5-氨基嘧啶等也可以使细胞同步化。由于核酸类似物的存在阻止了DNA的合成,细胞周期只能进行到G1期,细胞都滞留在G1或S期的边界,当去除抑制剂后,细胞就进入同步分裂。C.采用发酵器系统进行同步化:通过充入氮气的方法控制细胞分裂活力,然后恢复普通空气状态时再度分裂。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6)悬浮培养细胞的植株再生:

悬浮培养细胞形成体细胞胚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由愈伤组织再生植株。(7)影响悬浮培养的因素:A培养基:通常需要高硝态氮和銨态氮,以及含磷量高的培养基。B.细胞密度:最低密度为0.5×105~1.0×105。C.植物激素和其他附加成分:添加适当浓度的激素和氨基酸。D.培养基pH值:通过调节营养比例或加入化学成分稳定pH值。E.CO2浓度:低密度培养中,CO2对于诱导细胞分裂有较大的影响,需控制适当浓度。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3.固相化培养技术:

细胞固定在一定的惰性基质中,如琼脂、海藻酸盐、聚丙烯酰氨纤维膜上,细胞不能运动,但营养液可以在基质中流动。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1)固相化培养的特点:A.消除剪切力;B.细胞生长缓慢,促进次生代谢过程;C.细胞之间紧密接触,形成梯度,利于产物积累;D.便于操作,不易污染。E.便于产物收集。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

第二节园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通过一定方法除去细胞壁,而得到一个裸露的植物细胞,即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游离的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以重新形成细胞壁,并像正常的植物细胞那样具有全能性,经过适当的培养可以再生出完整植株。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蝴蝶兰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图片引自PlantCellReports,2007,26:719-725)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非洲百合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Agapanthuspraecox)(图片引自PlantCell,TissueandOrganCulture,2003,72(1):63-69)目前三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球根鸢尾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图片引自Euphytica,1999,105:99–102)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针叶石竹叶片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图片引自InVitroCell.Dev.Biol.—Plant2005,41:794–800)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仙客来原生质体培养及体胚途径再生(图标引自PlantCellTissOrganCult,2010,101:171–182)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一、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1)原生质体可以作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突变体筛选的材料;(2)利用原生质体不具细胞壁的特性可以进行细胞器移植和外源物的摄取(病毒、微生物、外源遗传物质);(3)原生质体之间可以进行融合而产生杂种细胞(即体细胞杂交)。(4)是植物基因工程的理想受体,用外源遗传物质对植物原生质体进行改造和转化,然后诱导分裂、分化再生出能育的完整基因工程植株。(5)也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

自1970年首次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成功以来,通过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植物约有280余种,其中有20种为我国首先报道。原生质体培养包括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植株再生等过程。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一)原生质体的制备:1、材料来源与预处理:(1)材料来源:

可以采用各种组织和器官,但多应用叶片、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细胞。以及茎尖、根尖、子叶和胚性组织。

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预处理:

A.预质壁分离:17-20℃酶液中静置半小时,再于28—34℃保温,或将材料置于与酶液中糖浓度相同的溶液中预培养1h左右,再浸于酶液中消化即可达到质壁分离目的;

B.预培养:将除去下表皮的叶片于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培养7天,再用酶消化去壁,所得原生质体分裂频率较高;

C.暗处理:将室温下生长5—7个星期的植物材料在黑暗中放置30h以上,取其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有活力;

D.光处理:将叶片于日光或灯光下照射2—6h令其萎蔫,利于撕除下表皮及原生质体分离;

E.低温处理:夏季应用的实验材料其萌动种子应于4℃过夜后再播种,从其植株叶片上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较佳。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制备原生质体的酶类:高等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a-纤维素,其次为半纤维素、果胶质及蛋白质。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物种的细胞壁组成与结构不同,木质化及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不被酶消化,故选择消化细胞壁的酶类是制备原生质体关键。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引自K.-H.Neumannetal.,PlantCellandTissueCulture-AToolinBiotechnology,PrinciplesandPractice,©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2009)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常用的酶类有:A.纤维素酶(Cellulase

),如OnozukaR—10及RS,国内常用的为EA3—867,其中含少量果胶酶;B.果胶酶(Pectinase),如MacerozymeR-10又叫离析酶,主要含果胶酶,活力较高,其含杂酶较多,用量不超过2%,作用时间长有毒害作用;此外亦用PectalyaseY—23,也叫离析软化酶,活力极高,叶片用量一般为0.1%,悬浮细胞为0.05%;C.崩溃酶(Driselase),为一种粗酶制剂,具有纤维素酶及果胶酶活性;D.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如RhozymeHP150,用于悬浮细胞、豆科根瘤、幼苗子叶及根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E蜗牛酶(Snailase),是一种混合酶,它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20多种酶主要用于体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目前四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酶液配制:

需加入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硫酸酯、CaCl2·2H20(0.1mmol/l一10mo1/l)及KH2PO4(0.75mmol/l)等渗透稳定剂,以维持原生质体完整性。酶液pH值相当重要,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单独使用时,其pH分别以5.4及5.8为宜;混合使用时pH5.4-pH5.6为宜,降至4.8以下则原生质体破裂。酶液配制后需以0.45um微孔膜过滤除菌,而不可采用加热灭菌法。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3.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1)分离:原生质体分离有机械法及酶消化法,前者产量极低而不多用、后者又分—步法及二步法。一步法是将材料在2l一28℃用纤维素酶及果胶酶混合液一次性处理2—24h。二步法是将材料先用果胶酶降解胞间胶层得到单细胞,再用纤维素酶脱壁而释放原生质体。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引自K.-H.Neumannetal.,PlantCellandTissueCulture-AToolinBiotechnology,PrinciplesandPractice,©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2009)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3)纯化需用不锈钢网或尼龙网(100目一400目)滤除较大杂物后再洗涤纯化。

A.离心法:原生质体混合物于500—l000rpm离心5min,吸去上层液,沉淀再用与酶液具有相同糖浓度溶液反复洗涤3一4次,最后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洗涤备用;B.飘浮法:离心法纯化的原生质体若含较多碎片及少量老细胞时.可用20%蔗糖离心,原生质体浮于液面.碎片及老细胞沉降而得以纯化,但产量低,有时对原生质体造成损伤;C.界面法: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混合液产生两相水溶液的原理,将原生质体混合物置于葡聚糖及PEG混合液中离心,即可从两相界面获得高纯度原生质体;

D.滴洗法:原生质体混合物置于孔径8um滤器中,用洗液以l--2滴/秒速度自然过滤洗涤,其过程勿使滤干,洗至一定程度后,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混合备用。此法原生质体破碎少。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Brassicaleavesatthestartandend

ofincubationinenzymesolutionLeavesslitintothinstripsandplacedinenzymesolutionWelldigestedleaves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PelletcontainsdebrisTubeaftercentrifugationofprotoplastswithsucroseBandofprotoplastsClose-upofbandofprotoplastsfloateduponsucrose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

4.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纯化的原生质体需经活力测定后方可用于培养.测定方法有;(1)根据形态待征判断其活力:来源于叶片的原生质体,呈绿色及圆而鼓者为活原生质体;来源于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者,胞质内原生质环流及布朗运动活跃者活力较高;(2)活体染色法:用0.1%酚番红或伊文思蓝染色、不着色者为活原生质体,染色者为无活力原生质体;(3)荧光染料活休染色法:用双醋酸荧光素染色,染料可自由透过细胞膜,在细胞内被酯酶水解为荧光素,后者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而滞留于细胞内,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判断原生质体死活。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5.影响原生质体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1)材料来源:选择幼嫩组织分离原生质体,或快速生长愈伤组织或对数期悬浮细胞。(2)酶处理:酶的种类和浓度,处理时间,pH等条件。(3)渗透稳定剂:酶液、原生质体清洗液和原生质体培养液均需保持适当的渗透压。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二)原生质体培养:1.培养方法:(1)固体培养:平板培养法,1.2%琼脂,45oC.(2)液体培养:

A.浅层培养法:其过程是将1m1原生质体悬液置于直径4cm培养皿或25m1三角瓶中使成薄层后于培养箱中培养.初期振摇1—2次,防止粘壁;

B.悬滴培养法:其过程系将原生质体悬液滴入培养皿盖内,其量分别为5一10、50—100及100一200ul等,保持一定滴距.每皿由几滴至十几滴不等,培养皿加入浓度低于培养液的液体,再将皿盖翻盖于皿上并置培养箱中培养;

C.双层培养法:先将固体培养基倾入培养皿内冷却成层,再将原生质体悬浮液置于已固化培养基上培养;

D.看护培养法:在培养皿底层铺一层正常密度且经射线处理已失去分裂能力而有代谢活力的原生质体琼脂混合物作饲养层,再于其上接种一层低密度(5一lo个/细胞/m1)悬浮原生质体培养。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原生质体培养常规方法与包埋球培养(图片引自PlantCellReports,2007,26:719-725)目前五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榆树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图片引自PlantCellTissOrganCult,2006,86:359–366)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培养条件:

密度:平板培养103~104个/ml,液体培养104~105个/ml温度:多数为25-28oC,少数16~37oC光照:500lx,18h或2800lx连续光照多数要求黑暗或弱光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3.细胞壁再生及细胞分裂:l一3天即再生新细胞壁,表现为体积增加、膨大,再由圆变椭圆。可用质壁分离法或在稍微低渗溶液中出芽现象证实。也可用0.1%ST型或WBL型荧光增白剂染色,经前者染色,有细胞壁者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色荧光。经后者染色,有细胞壁者发射绿色荧光。在原生质培养过程中,胞质增加,液泡减少,叶绿体或颗粒内含物分散于泡质中或围绕于细胞核周围.常在1一2周内发生第一次分裂。不同细胞分裂频率不同,常在1%—90%之间。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引自K.-H.Neumannetal.,PlantCellandTissueCulture-AToolinBiotechnology,PrinciplesandPractice,©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2009)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4.愈伤组织形成及胚状体形成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一旦开始分裂,就可能继续生长:A.形成细胞团,发育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或体细胞配途径形成再生植株。B.形成胚状体,再产生植株;

随着细胞分裂及细胞团形成,已与常规细胞和组织培养相同,故培养3—4周需添加含一定量低渗稳定剂的新培养基,以满足细胞的营养,亦利于细胞团及小愈伤组织的生长。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

5.植株再生

除少数植物通过胚状体直接发育成完整植株外,大多经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形成芽及根再生为完整植株。当愈伤组织达到1—2mm时,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器官分化。分化培养基与原生质体培养基差别在于:(1)只用蔗糖为碳源,不加渗透稳定剂;(2)与原生质体培养基相反,细胞分裂素浓度高于生长素;(3)在诱导器官分化过程中,一般采用15001x左右的高光强。诱导器官分化的温度与原生质体培养基本相同。无根苗转移至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培养生根,其只含低浓度生长素,而不含细胞分裂素,无根苗一旦生根即可发育成完整植株。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

第三节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植物细胞合并成一个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融合,或植物体细胞杂交。但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坚硬的细胞壁,不能直接融合,需经酶消化除去细胞壁释放出原生质体,后者生理、生化及遗传学特性与完整细胞基本相同。在适当条件下来源不同的植物原生质体可产生融合作用,并可再生细胞壁,形成完整植株。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植物细胞A植物细胞B原生质体A原生质体B原生质体融合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杂种细胞愈伤组织杂种植株去掉细胞壁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融合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特点:(1)可实现远缘杂交,获得种间杂种,克服有性杂交配子不亲合性;(2)可获得含另一亲本非整倍体杂种或胞质杂种,且获得的遗传变异范围极广;(3)一次操作可实现两个以上亲本的融合作用(4)可获得呈现双亲个体基因型总和的杂种;(5)可形成有性生殖障碍植物的种间杂种;目前六十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一、细胞融合技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有时无需任何处理亦产生融合现象,为自发融合,但融合率极低。异源原生质体融合需某种外力作用才能实现。1.化学融合(1)盐类融合法:硝酸盐(如NaNO3)、氯化物(如NaCl等)可中和原生质体表面负电荷,促进原生质体聚集,对原生质体无损害,可以用于融合,但融合率低;(2)高Ca2+和高pH值诱导,如烟草叶肉原生质体于pH10.5,0.05mol/LCaCl2培养基中,37℃保温,融合率可达25%,并可获得杂种植株;(3)PEG诱导,在高浓度PEG溶液中,原生质体发生聚集作用,经稀释后,50%以上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作用,且对多种不同原生质体均有效;(4)高Ca2+、高pH值及PEG结合诱导法,此为方法(2)和(3)相结合的改良法,高Ca2+和高pH值对原生质体损伤小,但对培养细胞原生质体促融作用小于PEG。(5)其他如葡聚糖硫酸酯、聚乙烯醇等融合方法。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七十五页\编于二十一点2.物理融合:

包括显微操作、离心震荡、激光照射及电融合等,其中电融合应用最普遍。进行电融合时,将一定密度的原生质体悬液置于一个融合小室,小室两端装有电极,在不均匀的交变电场作用下,原生质体细胞彼此靠近,紧密接触,在两个电极间排列成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