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及建设模型2课件_第1页
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及建设模型2课件_第2页
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及建设模型2课件_第3页
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及建设模型2课件_第4页
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及建设模型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及建设模型2011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关于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移计[2009]191号)、《中国移动全业务城域传送网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全业务接入已经成为中国移动战略性发展一部分,结合中国移动目前全业务的发展现状和网络现状,介绍中国移动全业务接入场景分析和建设模型。专题一光缆网建设思路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专题一光缆网建设思路

传送网是整个通信网的基础,而机房、管线资源是传送网的基础,尤其是在城域网内,业务的多样化、客户的随机化,对机房、管线的要求更高;因此,对机房、管线的建设、储备必须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去面对。主要内容专题一光缆网建设思路需求及现状分析城域光缆网络建设策略光缆网-需求及现状分析-需求接入对象的变化MSTP/分组化城域传送网设备数十万GSM和TD基站数十万重要集团客户(如A/B类集团客户)MSTP数十万GSM、TD基站PON、光纤收发器、交换机等数百万其他集团客户(如C类集团客户)众多高档住宅小区接入点数量激增,主要集中在城区,光纤需求量大:除基站外,重要集团客户、新建高档住宅小区客户接入点数量激增多种技术并存,光缆结构变化:MSTP/分组化城域传送网设备采用环形+链形结构PON等接入网技术采用树形结构面向全业务,接入点数量激增、光缆结构变化采用技术的变化MSTP/IP化设备采用环形+链形结构环形+链形PON采用树形结构光缆网络结构的变化光缆网-需求及现状分析-管线资源现状

覆盖深度不足

由于全业务接入的客户分布在城区的各个社区、大楼,甚至是楼内的各个房间,而基站接入仅需要对部分楼宇的个别房间接入即可,相比之下,全业务接入光缆覆盖的延伸程度要求更高,而目前光缆覆盖的深度难以满足全业务发展需求。容量不足,现有资源余量较少

中国移动为基站回传建设的接入层光缆纤芯数普遍较低,一般为6~12芯,经过多年的使用,已占用了相当比例的纤芯资源,余量较小。而全业务开展之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全业务接入面对的客户接入点数量、带宽远大于现有基站数,所需的管道、光缆、带宽资源将远远大于目前的网络规模。光缆网-需求及现状分析-管线资源现状

管线资源

全业务接入需要使用大量的管线资源,但中国移动原有的管线资源存在着连通性差、缺乏管道出口、路由匮乏、配纤调度能力不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客户接入和PON网络的部署是致命的。光缆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原来基站接入系统以环形结构为主,对距离不敏感,城区内光缆迂回是可以接受的,但PON等接入系统以树形或线形为主,传输距离十分敏感,对管道、光缆的要求较高。光缆网-需求及现状分析-机房资源现状

如果仅看中国移动的机房数量,在三个运营商中是最多的,大量基站的部署为中国移动积累了大量的机房,但这些机房是否适合于固定客户的接入呢?机房位置及产权

中国移动机房主要考虑基站的使用,采用无人值守的维护方式,许多机房设置在其他单位、小区,人员进出不方便,难以应对全业务开展后频繁的业务调整。

由于基站内部署的无线设备对射频馈缆的长度有所限制,因此基站机房大多设置在楼宇的顶层或高层,而固定客户接入需要接入多方向光缆,顶层或高层的机房位置加大了工程难度。

在机房建设时,为节省投资,机房以租用为主,搬迁的情况较多,不适合全业务接入节点的设置。装机位置

在开展全业务接入前,基站机房的面积需求较少,一般考虑无线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安防设备,这其中,传输设备往往只考虑两个机架:一个设备架、一个ODF架,很多机房甚至只为传输设备考虑了一个机架,只能设备和ODF合架安装。这种情况下,再要安装独立的有线接入设备,装机位置受限的情况十分普遍。电源容量

一般来看,基站侧传输设备的耗电很少,大多在100W以下,相比无线设备要少很多,所以基站的电源设计大多也不考虑传输设备的需求,一般在无线设备的需求上考虑一部分余量就可以满足传输设备了,同样的,如果要加入独立的有线接入设备,电源受限问题也将凸现。光缆网-需求及现状分析-其他问题

技术架构差异较大目前基站回传系统主要采用MSTP技术,组网多为环形结构,对传输距离不敏感,而全业务开展后,客户接入系统中将大量采用PON技术,组网为星形结构,对传输距离较为敏感,原有光缆网络的结构很难兼顾基站和客户接入的需求,光缆网络适应性较差。业务的相互影响现阶段,中国移动基站的业务主要是语音,有线接入的业务主要是internet业务,这两种业务对网络的QOS、安全性要求均有所差异,在实际的网络运营中,固定客户的变动较为频繁,而基站则较为稳定;固定业务需要大量的光交接箱进行分纤操作,基站业务则需要机房到机房稳定的光缆网络,如果两种业务在同一光缆网络上承载,维护力量又不足的话,有线接入将会对基站接入安全造成隐患。主要内容专题一光缆网建设思路需求及现状分析城域光缆网络建设策略光缆网-建设策略-总体策略光缆网的建设必须兼顾基站(含室分)接入、大客户(重要集团客户、普通集团客户)接入、渠道(即营业厅等)接入、家庭客户接入、热点地区等需求。城域传送网核心层、汇聚层含业务核心点、SR/BRAS、业务汇聚点等,系统结构及需求较为统一和稳定,光缆建设应综合考虑;接入层需求主要是基站接入和各类客户接入,需求、结构不尽相同,规划和建设应根据具体用户需求、资源现状考虑,其中主干接入光缆段须结合基站、客户接入统一考虑路由、容量;末端接入应根据客户开展情况建设;根据现有的光缆网络情况,通过调整、改造、扩容来满足基站接入和有线接入,以基站为基础,向客户延伸光缆,进行有线接入。统筹规划建设基站接入光缆与各类客户接入光缆,构建“一张光缆网络”。光缆网-建设策略-统一承载方式方式一一张光缆网统一承载光缆网-建设策略-统一承载方式综合业务接入区B综合业务接入区A统筹规划建设基站接入光缆与各类客户接入光缆,构建“一张光缆网络”:面向全业务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城域传送网局房、管道、光缆资源,构建“一张光缆网络”,满足基站和各类客户接入需求采取“基站光缆延伸”方式,分纤点原则上应设在基站内,也可在基站附近进行室内、室外分纤,就近接入各类客户初期尽量利用基站接入光缆现有剩余纤芯,纤芯资源紧张时,分段新建业务汇聚点接入环光缆各类客户接入点末端光缆主干接入光缆段分纤点(基站)基站光缆网-建设策略-统一承载方式“一张光缆网”方式下,如果采用叠加系统方式建设传送网络和接入网络,由于两个网络光缆需求的不同、管线资源的缺乏,使得在实际网络建设时原有光缆网络很难满足需求,在部分业务密集区出现了“设备换光缆”的建设模式。“设备换光缆”是指在光缆网络极端匮乏的区域,采用建设超常容量的系统来统一承载各类业务,如在接入层部署10GPTN或WDM系统,这样在核心、汇聚层就要规模建设OTN系统,这种建网方式过于注重设备系统的建设,忽视管线资源的建设,此时整个网络投资将远大于管线投资。传输网络的发展离不开管线和设备,只有两方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整个网络良好的发展,厚此薄彼的网络是畸形的,在特定的阶段可以作为过渡的解决方案,但长期的发展必须同时重视两方面的建设,缺一不可。光缆网-建设策略-分网建设方式方式二分网建设光缆网-建设策略-分网建设方式基站回传光缆网络按原有系统及光缆资源,根据基站需求扩容、调整光缆网络,以环形为主构建系统。而有线接入光缆网络则需要根据客户分布,结合城市自然区划和路网结构,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以综合业务接入区为单位进行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这种建网思路,两张光缆网络可以按最佳结构、需求组网,最大限度的适应系统及业务需求,网络拓展性好,初期投资较高。光缆网-建设策略-建设方式选择将有线接入作为重点拓展市场的地区如将有线接入作为重点拓展市场,可采用分网建设的思路,根据基础网络现状、预期固定客户情况规划建设光缆网络,逐步完善光缆网络。对于基础网络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根据固定客户的分布、业务量等因素分区域、分阶段部署光缆网络,初期以覆盖、构建网络架构为主,对业务密集区及重点客户进行优先接入;后期逐步优化网络,做到快速、可靠、全面的接入各类客户。对于基础网络资源较为匮乏的区域,应做好近期、中远期的网络规划,由于基础网络建设周期长、难度大,短期内无法满足接入需求,近期可制定过渡方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接入客户,争取客户、占领部分市场,同时大力建设基础网络,逐步完善网络架构,为中远期的网络建设做好储备工作;中远期根据基础网络的建设情况,逐步延伸光缆网络,满足全面开展全业务接入的需求。适量开展有线接入的地区对于适量开展有线接入的地区,业务量不大,可采用统一承载的思路,在接入基站的同时,兼顾少量有线接入的业务。这类地区需要根据基础网络现状、预期固定客户情况改造光缆网络,以基站为固定客户接入点、利用基站接入的空余光缆或传输系统带宽接入客户。但在网络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中远期的基站接入、固定客户接入的业务量,适度超前,避免初期网络规模、容量过小,今后重新建设,造成投资的浪费。光缆网-建设策略-集团相关建设要求核心层、汇聚层光缆:应采用环形结构,综合比较WDM承载与光纤承载建设成本,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光缆芯数,原则上一对光纤承载带宽不应低于10G。主干接入光缆:汇聚节点至基站光缆为主干接入光缆,应以环形结构为主,在地理条件和光纤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链形结构。主干接入光缆应根据用户规模合理设置芯数,原则上一对芯光纤承载带宽不应低于1G。末端接入光缆:基站至各类客户段光缆为末端接入光缆,可灵活采用环形、链形、星形,根据客户分布及业务需求,按需规划光缆芯数。分段建设、分步实施近期紧密围绕基站建设光缆网络,以主干接入光缆段落为主,以城区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基站自有光缆接入比例,力争2009年底全国平均达到93%以上,2010年底全国平均达到95%以上。城域网光纤利用率原则上不应低于40%。按需分阶段逐步开展末端接入光缆建设,灵活采用多种敷设方式,就近接入,降低成本。光缆网-建设策略-建设目标面向全业务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城域传送网局房、管道、光缆资源,统筹规划,满足基站和各类客户接入需求。加强深度覆盖由于全业务接入的客户分布在城区的各个社区、大楼,甚至是楼内的各个房间,与基站接入相比,光缆覆盖的延伸程度要求更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加强光缆深度覆盖,满足全业务发展需求。调整结构目前基站回传系统主要采用MSTP技术,组网多为环形结构,对传输距离不敏感,而全业务开展后,客户接入系统中将大量采用PON技术,组网为星形结构,对传输距离较为敏感。面对这两种需求,必需要对原有光缆网络进行结构调整,使其兼顾基站和用户接入的需求,提高光缆网络适应性。逐步补充光缆资源目前中国移动基站回传系统已占用了一定比例的光缆网络,而随着全业务的市场发展,对光纤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初期可主要利用原有光缆资源,对于资源紧张的局部段落,可结合今后的业务发展及多种需求建设相应规模的光缆系统,逐步补充光缆资源,保证全业务的发展。做好资源储备随着业务发展,全业务接入所需的机房管道、光缆、带宽资源将远远大于目前的网络规模,结合管线资源的建设难度因素,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业务预测,适当放大建设规模,做好资源储备。光缆网-建设策略-建设目标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全业务运营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来理解,从横向角度看,全业务运营是指同时经营固定业务(长途、市话、IP电话等)、宽带业务(互联网接入等)、无线业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从纵向角度看,是指同时涉入网络接入、基础业务、增值业务、内容提供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移动的角度来看,通俗的说就是无线+有线,对于传输就是传送+接入。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应用城域网络架构相关建设原则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城域网络规划应用模型及场景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PON技术比较(GPON/EPON)PON网络接入能力主要体现为用户带宽及接入用户规模两个指标,在1个PON口(1根主干光纤)情况下,用户带宽与接入用户规模关系如下:注:参照其他运营商实际经验,宽带上网业务并发率按33%计算用户平均带宽越大,接入用户规模越小PON具备网管灵活配置带宽能力,可根据市场策略或用户需求,灵活配置每个用户带宽,不需更换设备,可扩展性好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PON技术比较(10GPON)项目EPON10GEPONGPON10GGPON非对称式对称式速率(下行/上行)1.25G/1.25G10G/1.25G10GDS/10GUS2.5GG/1.25G10G/2.5G上行线路编码

(效率)8B/10B(75%)8B/10B(75%)64B/66B(97%)NRZNRZ分光比1:32/641:64/1281:64/1281:64/1281:64/128波长(下行/上行)1480-1500nm/1260-1360nm1575-1580nm/1260-1360nm1575-1580nm/1260-1280nm1480-1500nm/1290-1310nm1575-1580nm/1260-1280nm最大传输距离20km(1:32)20km(1:64)20km(1:64)20km(1:64)20km(1:64)光功率预算PX10/20PRX10/20/30PR10/20/30ClassB+ClassB+/C+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相比北联通、南电信,中国移动在各城域网中的基础网络资源、网络维护能力均处于劣势,应采用“大容量、少局所”的方式建网OLT位置部署在基站部署在汇聚节点网络开通基站接近用户,就近接入,开通容易汇聚节点距离用户较远,需全局规划,开通相对困难较大接入环带宽压力大,接入环线路带宽需10GE无影响OLT覆盖范围每个基站距用户仅数百米,覆盖范围有限可发挥PON传输距离远的优势,覆盖范围大网络扁平化程度OLT部署点数量大,分布分散,网络扁平化程度低大容量、少局所,网络扁平化集中网管设备分散,集中网管较难设备集中,集中网管较容易VoIP等实时性业务质量业务流程跳数多,目前其他运营商PON接入的VoIP业务大量退订业务流程跳数少,业务性能更有保证其他运营商情况前期有部分OLT部署在基站,后续向汇聚节点收敛组网规划上,建议OLT部署在综合业务汇聚点;对于用户密度高、数量在千户以上的用户区域,OLT可部署在小区综合机房或基站。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PON接入模式主要分为FTTB和FTTH/O两种:客户类型接入模式说明集团客户FTTB光纤到写字楼,ONU设备部署在大楼弱电机房或弱电井,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多个用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宽带、E1、语音FTTO光纤到企业,ONU设备部署在企业内,仅接入单个企业用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宽带、E1、语音家庭客户FTTB光纤到楼,ONU设备部署在楼道内,接入多个家庭用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宽带、语音FTTH光纤到户,ONU设备部署在家庭内,仅接入单个家庭用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宽带、语音实际PON部署时,主要采用FTTB方式,通过LAN、WLAN、E1等接口接入用户;当用户分散、单用户带宽需求较大时,可选择FTTH/O方式。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保护)TypeA光纤备份TypeBOLT端口备份OLT:采用单个PON端口,PON口处内置1×2光/电开关,由OLT检测线路状态光分路器:使用2:N光分路器;ONU:无特殊要求。OLT:由OLT检测线路状态、OLTPON端口状态,倒换由OLT完成。PON的1+1冗余分为板内和板间两种方式。光分路器:使用2:N光分路器;ONU:无特殊要求。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保护)TypeC全备份方式OLT:主、备用的OLTPON端口均处于工作状态;光分路器:使用2个1:N光分路器;ONU:在PON端口前内置光开关装置,由ONU检测线路状态,并决定主用线路,倒换由ONU完成。PON系统的保护,各省公司可根据具体业务、用户需求选择是否保护,但在光缆网络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保护所需的光纤资源,如需对系统进行保护,建议采用TypeB方式部署。

中远期市场形成规模后,单用户带宽需求会有较大提高,单PON口可接入的用户变小,对于需求较大的PON系统可进行扩容,增加单用户接入带宽,如下图所示:初期市场发展,单用户带宽需求较小,单PON口可接入更多的用户,如下图所示:OLTPON口光分路器MDU用户带宽4M24FE共64个MDU1:N近期OLTPON口光分路器1:N1:N/2MDU24FE24FE用户带宽10M共64个MDU远期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PBX网管I2000AS一号通点击拨号多媒体会议多媒体消息话务网管系统ATS、CSCF、BGCF、MGCF、HSS/SLF、MRFC、MRFP、DNS/ENUMATS、CSCF、BGCF、MGCF、HSS/SLF、MRFC、MRFP、DNS/ENUMOMS2600M2000北向接口OMS2600北向接口FTP,SNMPNEMLevelEMSLevel数据网管系统传输网管系统N2000北向接口M2000N2000SBCIM-MGWSBCIM-MGWPONIADAGGWPONIADAGGWTDMPBXIP-PBXTDMPBXIP-PBXPBX网管ASI2000一号通点击拨号多媒体会议多媒体消息话务网管系统ATS、CSCF、BGCF、MGCF、HSS/SLF、MRFC、MRFP、DNS/ENUMOMS2600M2000北向接口OMS2600北向接口FTP,SNMPNEMLevelEMSLevel数据网管系统传输网管系统U2000北向接口M2000U2000SBCIM-MGWOLTSIPAGMxUTDMPBXIP-PBX城载SDHMSTPOTNPTNPON纳入传输综合网管话务性能北向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集中建设厂家网管(厂家OMC),要求厂家开放北向接口,便于接入传输网综合网管。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部署策略(10GPON)EPON向10GEPON演进GPON向10GGPON演进下行1.25G/芯,上行1.25G/芯下行1.25G+10G/芯,上行1.25G/芯下行10G/芯,上行1.25G/芯下行10G/芯,上行2.5G/芯下行2.5G/芯,上行1.25G/芯下行2.5G+10G/芯,上行1.25G+2.5G/芯结论:鉴于PON属于接入网技术,采用点对多点树形结构组网,不同系统可在不同光纤上独立部署,系统间可不进行互通,所以现阶段无论选用GPON或EPON,均不影响未来部署10GEPON或10GGPON。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应用城域网络架构相关建设原则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城域网络规划应用模型及场景集团用户IPoverWDM基站TDM/FE/GESR/BRAS家庭用户////OLTONU//无源光分路器城域传送网接入网光缆网络IP城域网城域核心路由器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架构城域核心层城域汇聚层城域接入层以PON为主(GPON/EPON两者并重,优选GPON),热点区域采用WLAN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架构全业务需要城域网整体解决方案,需要城域网三部分(即城域数据网、城域传送网和宽带接入网)的协作配合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应用城域网络架构相关建设原则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城域网络规划应用模型及场景全业务接入网络-相关建设原则城域传送网建设应面向需求,保证效益,统筹战略性资源储备与效益的关系,做好收入预测、投资回报分析。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广泛挖掘社会资源,针对有较明确需求的各类客户展开城域传送网建设。PON主要有EPON、GPON两种主流技术,近期应按照“EPON/GPON两者并重、优选GPON”的原则开展PON网络建设。PON网络应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全业务接入网络-相关建设原则积极推进全业务城域传送网IP化,采用分组化城域传送设备,替代基于TDM的SDH/MSTP设备。原则上新建城域传送网应采用设备;综合成本、利旧现网资源等因素,原则上仅当现有系统新增少量站点或扩容少量TDM电路时,可通过插板扩容等方式少量采用SDH/MSTP设备。如有城域网闲置或被替换下来的MSTP设备,也可利旧使用。在各接入场景组网方案中,如无特殊说明,MSTP/SDH方案皆不作为单独方案进行描述。在尚无PTN盖的区域,可利用现有MSTP/SDH网络的剩余容量接入业务,作为过渡方案少量采用。在各类接入场景中,所需的管道、杆路、光缆等资源,均应遵循“租、购、建相结合,以租为主”的原则,积极利用或合作获取各类资源(包括各类产权方或其他运营商的资源),注重投资效益,减少初期投入,快速形成规模覆盖。全业务接入网络-相关建设原则在有线宽带接入网中应主要采用以光纤为依托的FTTx方案,提供较高的带宽接入能力。以铜线为依托的xDSL方案能够支撑的单用户带宽有限,不利于未来开展视频等高带宽业务,仅作为补充接入手段,不应大规模发展,以避免今后用户带宽提升时再做“光进铜退”改造。在无法重新布放光纤或五类线,且可获取已敷设的双绞线资源的情况下,可采用xDSL接入方案,应严格控制所用的双绞线户线长度(一般要求小于500米)和质量,原则上不应新建双绞线铜缆。语音接入应适应IP化的发展趋势,采用IP-PBX、IAD/AG、SIP终端等IP化的话音接入设备,通过城域网接入到CM-IMS核心网。原则上尽量不新建传统的TDM-PBX,客户自备TDM-PBX入网时不受此限制。城域数据网的建设应以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投资效益。城域数据网的组网应遵循集中化的原则,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城域数据网设备部署时应注意确保相关机房的动力和传输等配套资源能够满足较长时期的设备扩容需要。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应用城域网络架构相关建设原则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城域网络规划应用模型及场景全业务接入网络-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用户定位

PON网络主要定位于普通集团客户、家庭客户等对QOS、可靠性需求相对不高的客户,近期承载的业务主要是宽带上网,中远期需要考虑高清、标清电视等业务,应随着业务开展情况,根据业务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带宽收敛。根据目前电信行业规划的主要用户业务类型及带宽需求,可计算出PON接入的用户数,城域网规划时可参考如下:全业务接入网络-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客户接入需求集团客户需求:近期平均需求主要集中在10M,中远期达到20M~50M。家庭客户需求:近期平均需求主要为10M,中远期达到20M。现阶段原则上按10M/用户接入带宽规划网络,各省公司可根据具体资费、市场等情况开通相应的用户带宽。不同区域客户接入策略新建区域优先考虑将光缆直接延伸到楼宇,采用PON+LAN/WLAN方式原有区域优先考虑PON+LAN/WLAN方式,如可获得楼宇内的双绞线资源且无法布放用户侧光纤及五类线时,也可采用PON+xDSL方式快速接入用户;乡镇区域灵活采用多种手段接入用户;铁通资源区域积极寻求与铁通的合作,利用其网络运营资质及驻地网资源,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接入用户;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应用城域网络架构相关建设原则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城域网络规划应用模型及场景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数据网络规划城域数据网是城域内由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设备组成的网络,介于IP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之间,提供多种业务的城域内互联和接入。城域数据网包括IP城域网和城域数据汇聚层:IP城域网是城域内业务接入控制点(业务路由器SR和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及其之上由三层设备组成的三层路由网络,是CMNET省网在城域内的延伸。IP城域网在网络层次上包括核心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城域数据网汇聚层是由业务接入控制点以下的汇聚交换机组成。城域核心路由器与CMNET省网汇接路由器之间通过矩形连接实现。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与核心路由器之间通过双星型连接实现。汇聚层交换机以树型方式连接业务接入控制点。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数据网络规划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现阶段宜相对集中布放SR和BRAS,布放在核心节点机房,可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对于业务规模大的城域网,当汇聚节点机房覆盖区域的用户规模接近单台SR或BRAS的规划用户量后,可将SR或BRAS布放至对应汇聚节点机房,这样可节省汇聚节点机房至核心节点机房的传输资源,并减小同一SR或BRAS下的横向流量(如P2P流量)时延。汇聚层组网要求汇聚层主要由以太汇聚交换机组成,与BRAS/SR同局房设置。汇聚交换机之间不互联组网,用于对接入设备(包括PON、WLAN、MSTP/SDH等)的上行端口和流量进行汇聚,提高BRAS/SR的端口利用率。汇聚交换机同时连接BRAS和SR。汇聚交换机设置数量大于或等于BRAS、SR总数量并分担接入业务,以减小汇聚交换机单点设备故障的影响范围。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数据网络规划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城域传送网中国移动全业务城域传送网继续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包括WDM、MSTP/SDH和新建分组化城域传送网(PTN/IPRAN),MSTP/SDH与分组化城域传送网设备应独立组网。OTN技术是在传统WDM系统基础上,增强节点交叉调度、组网保护和OAM管理能力,为客户信号提供波长/子波长的传送、复用、交换、监控和保护的技术。图:中小型城域传送网组网拓扑图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城域传送网图:大中型城域传送网组网拓扑图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城域传送网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宽带接入网宽带接入网分为有线宽带接入网和无线宽带接入网两类。中国移动有线宽带接入网以PON接入网为主,也可按需灵活采用以太网交换机(LAN)、点对点光纤以太网(协议转换器等)或城域传送网PTN/IPRAN、MSTP/SDH等。中国移动无线宽带接入网包括TD无线接入、WLAN无线接入等技术。WLAN网络部署在有线宽带接入网的末端,提供灵活的宽带接入。主要面向QoS和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的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的宽带接入,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综合业务。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宽带接入网FTTH/O+LAN/WLAN组网方案业务承载能力:提供数据、语音、视频接入等业务。组网方式:局端部署OLT,根据上联网络的组网情况和业务承载情况灵活选择IP上联接口(FE、GE、10GE等)和TDM上联接口(E1、STM-1等)。用户端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置POTS、LAN、WiFi、E1等接口和数量,选择不同类型的ONU终端。FTTB+LAN/WLAN组网方案业务承载能力:提供数据、语音、视频接入等业务。组网方式:局端部署OLT,集成IAD功能的ONU部署在楼道、楼内弱电间或竖井等地。用户端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置POTS、LAN、E1等接口和数量,选择不同类型的ONU终端。ONU到用户的五类线距离在100米以内。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宽带接入网OLT设备应该集中放置,尽量设置在城域网的业务汇聚点机房。应结合PON的传输距离和带宽限制进行OLT覆盖范围规划。ODN(光分配网)组网尽量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原则上不超过两级分光,光分路器应集中设置并尽量靠近用户。ONU设备目前ONU以MDU型为主,采用FTTB+LAN/WLAN方式提供宽带接入。考虑到LAN/WLAN传输距离限制,MDU应尽量靠近用户。对分布相对分散且带宽需求较大的高ARPU值用户可采用FTTH/O方式接入。IP城域网和PON接入网互联组网方案1PTN/IPRANOLTGE/10GE方案一:PTN/IPRAN汇聚(不同机房,OLT上联带宽较小)BRASSR方案一:OLT上联经PTN/IPRAN汇聚后连接BRAS/SRIP城域网和PON接入网互联组网方案2方案二:OLT通过WDM或光纤直连方式连接到汇聚交换机,经汇聚后连接BRAS/SR。在采用汇聚交换机汇聚时,为保证业务质量,应仅采用一层汇聚交换机进行汇聚,避免多层堆叠影响业务质量。汇聚交换机应与BRAS/SR同机房。方案二:WDM/光纤+交换机汇聚(不同机房,OLT上联带宽较小)OLT汇聚交换机BRASSRWDM/光纤方案一和方案二为近期主要互联方式,可根据城域数据网具体情况选择采用PTN/IPRAN或汇聚交换机进行汇聚后接入BRAS/SR。方案二中推荐使用WDM方式连接OLT与汇聚交换机,光纤直连仅做为补充。IP城域网和PON接入网互联组网方案3方案三:OLT通过WDM方式直接连接到BRAS/SR。近期中国移动BRAS/SR数量较少,主要位于城域核心层,部分发展较快地区逐渐向汇聚层下移;单个OLT上行带宽较小。因此近期OLT与BRAS/SR位于不同机房的比例较大,上行流量需经过PTN/IPRAN(方案一)或汇聚交换机(方案二)进行带宽和端口汇聚。OLT上行流量增大至上行可用满多个GE口或10GE口时,OLT可经过WDM与BRAS/SR直连(方案三)。OLT方案三:WDM直连(不同机房,OLT上联带宽较大)NXGE/10GEBRASSRWDMIP城域网和PON接入网互联组网方案4方案四:OLT通过光纤直连方式汇聚交换机,经汇聚后连接BRAS/SROLT汇聚交换机方案四:交换机汇聚(同机房,OLT上联带宽较小)BRASSRIP城域网和PON接入网互联组网方案5方案五:OLT通过光纤直连方式连接BRAS/SR随着BRAS/SR数量的增多和位置的下沉,与OLT同机房比例增加。在OLT与BRAS/SR同机房情况下,若OLT上行流量不大,则OLT采用光纤直连方式连接汇聚交换机,汇聚后接入SR/BRAS(方案四);OLT上行流量增大至上行可用满多个GE口或10GE口时,OLT可与BRAS/SR采用光纤直连(方案五)。OLT方案五:光纤直连(同机房,OLT上联带宽较大)NXGE/10GEBRASSR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WLAN网络这种方式不利于对宽带用户的统一认证管理。方式一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WLAN网络这种方式可简化网络结构,便于实现对宽带用户的统一认证管理。方式二(优选方式)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机房设备部署各类客户和各种业务对QoS、可靠性、带宽等网络需求不同,城域网节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配置相应的设备,并协调好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核心机房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机房设备部署汇聚机房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机房设备部署基站机房/末端接入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机房设备部署全业务接入网络-城域网络规划-业务流疏导结合现有网络和业务情况、今后网络和业务发展趋势,各类业务在城域网中的主要流向如下图所示:专题二全业务接入网络PON技术介绍城域网络架构相关建设原则业务需求及发展策略城域网络规划应用模型及场景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接入场景分为:重要集团客户、普通集团客户、家庭客户、基站、热点地区等几种场景。接入应用场景业务类型举例重要集团客户传输专线大型企事业单位;重点高校;高级宾馆酒店;重要的政府机构;重要的营业厅等高速上网VOIP视频会议L2/L3VPN普通集团客户传输专线普通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专业市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政府机构;沿街商铺;营业厅和代理店等高速上网VOIP视频会议L2/L3VPN家庭客户高速上网普通多层居民小区;普通高层居民小区;高档居民小区;别墅居民VOIP视频基站纯2G站;纯3G站;2G+3G共站址热点地区WLAN高速上网VOIP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重要集团客户场景主推方案PTN直接接入该方案是承载重要集团客户的主推方案,一般要求客户侧PTN/IPRAN设备具有到城域接入层PTN/IPRAN设备的双路由路径。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重要集团客户场景其他方案一:MSTP/SDH直接接入客户具有155M速率以上传输专线(1)客户同时具有话音、宽带上网和VPN/传输专线需求;(2)总带宽需求较小(≤10M);(3)客户末端接入点周边无PTN/IPRAN覆盖。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重要集团客户场景其他方案二:通过以太交换机/协转(含光纤收发器)接入城域接入层PTN/IPRAN客户同时具有话音、宽带上网需求且无TDM传输专线需求且客户对末端接入点的保护和QoS要求相对较低。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重要集团客户场景其他方案三:通过以太交换机/协转(含光纤收发器)接入城域接入层MSTP/SDH仅在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作为补充方案(但不推荐)。(1)客户同时具有话音、宽带上网和VPN/传输专线(但无TDM传输专线)需求;(2)总带宽需求较小(≤10M);(3)客户对末端接入点的保护和QoS要求相对较低;(4)客户末端接入点周边无PTN/IPRAN覆盖。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重要集团客户场景补充方案四:不同业务分别通过PTN/IPRAN直接接入城域接入层PTN/IPRAN,和通过ONU接入PON接入网仅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作为补充方案(但不推荐)。(1)客户同时具有话音、宽带上网和VPN/传输专线(但不含155M速率以上TDM传输专线)需求;(2)总带宽需求较大(>10M);(3)客户的话音和宽带上网业务对信息安全隔离和保护要求相对较低。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普通集团客户场景主推组网方案:FTTB+LAN,PON(MTU)推荐应用于大部分普通集团客户场景,需位于PON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全业务接入网络-应用模型及场景-普通集团客户场景补充组网方案一:FTTB+LAN,PTN/IPRAN+以太交换机+IP-PBX/PBX/IAD/SIP-GW/小型AG(可选)仅适用于周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