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习俗和来历_第1页
立夏的习俗和来历_第2页
立夏的习俗和来历_第3页
立夏的习俗和来历_第4页
立夏的习俗和来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夏的习俗和来历不管是节日还是节气,都要它的来历和由来。而且,在我国,只要是节气,总会有一些习俗活动。只有了解了立夏的来历与习俗立夏节气由来,才能真正的了解节气。现在,就来看看吧!立夏的来历与习俗立夏节气由来一、立夏的来历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度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二、立夏的习俗迎夏仪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斗蛋游戏: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囹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立夏〃秤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节气】立夏的由来和习俗每年5月5日前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今年立夏是5月6日)。立夏是夏季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许多人还以立夏日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称人〃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这一传说后成为民间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立夏的习俗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饭〃之俗。是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笋,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可以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当日,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立夏这天还要吃蛋,叫〃补夏〃。最好是咸鸭蛋,因为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立夏养生1、思想宜清静盛夏酷暑炎热,人们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2、饮食宜清淡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而损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