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申报书填写参考范本(哲学社会科学类)_第1页
“挑战杯”申报书填写参考范本(哲学社会科学类)_第2页
“挑战杯”申报书填写参考范本(哲学社会科学类)_第3页
“挑战杯”申报书填写参考范本(哲学社会科学类)_第4页
“挑战杯”申报书填写参考范本(哲学社会科学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挑战杯”申报书填写参考范本(哲学社会科学类)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来源:第十一届“挑战杯”参赛作品小类:\o"管理"管理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本次参赛作品为“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的调查报告。报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总结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以期达到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的回收利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河北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详细介绍:本次参赛作品为“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的调查报告,调查以河北省10个市下属的24个县为对象,采用典型地走访、问卷调查、spss分析等多种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了河北省农村垃圾产生种类、垃圾污染及处理现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种类增多,成份复杂;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政策宣传不到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政府在防治垃圾污染方面重视不够。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缺乏环保知识和整体规划等是主要原因。并根据调研成果,就如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提出了“户分类——源头分类,村收集——有偿收集,乡镇运——公司化运作,县处理——资源化处理”的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处理模式,使城乡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在调研后期,撰写的“河北农村垃圾问题调查研究”的书稿(已出版)和“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现代农业研究》发表)论文成果,均以调研成果为原始素材,调研成果也已引起团省委及河北省政协委员张泽峰的重视并作为提案的原始素材提交有关会议,同时,参赛作品还获得了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协、河北省学联联合主办2009“挑战杯”“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特等奖。()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目的:为了理清农村垃圾处理的症结所在,探索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思路:在了解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大范围问卷调查和走访,总结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提出农村垃圾处理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模式,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理论、技术、经济和环保角度对垃圾处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该研究理论基础科学适用,调查数据广泛真实,提出的模式符合河北省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简单合理,行之有效。能够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首次对农村垃圾进行全省调查,数据比较翔实、可靠的。提出的“户分类”,弥补了原有模式回收利用率低的缺点。实施措施实现“三个转变”:转变为主动地开发利用垃圾;转变为事先花小钱进行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转变为环境、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目标。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得到了全省农村垃圾来源、种类、处理现状及村民意识方面的较为翔实的数据,为有关部门决策及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又针对我省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及实施的保障措施,有助于我省农村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的推广和全省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作品摘要摘要:课题组对河北省10市24个县进行了广泛调研,了解了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增多、成份复杂、污染严重;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分类回收利用率低;政府在防治垃圾污染方面重视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在对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得出了农村垃圾处理的症结所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缺乏整体规划是影响农村垃圾回收的外部原因,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意识等是内部原因。然后,本着政府主导、广泛参与、就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户分类——源头分类,村收集——有偿收集,乡镇运——公司化运作,县处理——资源化、产业化处理”的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处理模式,并从理论、经济、技术方面为模式的运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设计了政府牵头实施、村委具体负责、村民广泛参与的支撑体系。模式的提出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河北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1、撰写了约13万余字的书稿《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调查研究》,已于2009年3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完成一篇“河北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模式探讨”的研究论文,被《现代农业研究》刊登录用。3、研究成果作为提案的原始素材提交到有关政协会议,受到会议的重视4、获得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协、河北省学联联合主办2009“挑战杯”“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特等奖。参考文献[1]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E.Daskalopoulos,O.Badr,S.D.Probert.Anintegratedapproachtounicipalsolidwastemanagement.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1998,24:33-50[3]马香娟等.能源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002[4]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2006[5]刘永德.何品晶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式与处理技术方式探讨.2005[6]王维平.中国城市垃圾对策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0,15[7]施阳.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环境科学研究.1998.11[8]高怀友.农业环境与发展.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2006[9]杨晓波,奚旦立等.农业环境与发展.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2004[10]焦守田等.农村垃圾的资源化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调查方式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垃圾问题日益重视,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等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1998年美国E.Daskalopoulos等从建立理论模型着手,从经济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的角度进行城市垃圾处理的研究。英国的H.A.AbuOdais等于1997年在阿布扎比市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精确地测定了当地生活垃圾的人均产量和各种成分比例。日本从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的角度展开了相关垃圾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先进的垃圾处置技术。目前,就城市垃圾处理研究进展而言,在国际上取得共识的技术对策是所谓的“3C”原则,即:Clean,Cycle,Control。围绕着“3C”原则,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都把垃圾的综合利用当作城市垃圾处理研究的主攻方向。总之,发达国家对城市垃圾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生活垃圾定性研究,如施阳于1997年对北京市的垃圾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王维平教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进行了研究,他对我国垃圾对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调整,管干分开,重心下移,同时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实行有效的垃圾收费制度。王如松等1999年对生活垃圾处理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垃圾处理的三原则基础上又补充了“产业化”和“社会化”两项内容,他们从垃圾管理和处理系统的角度对四川省广汉市生活垃圾处理进行了生态工程设计。陈海滨教授等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针对小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垃圾处理组团/区域性管理的基本模式,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广东省中山市市域垃圾处理设施的系统布局。对农村垃圾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罗如新介绍了对农村垃圾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并强调了纯农业化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就地消纳”的技术方案,以及配套的投资和管理方案。马香娟等着重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所面临的问题,详细提出了垃圾分类、收集的解决办法。定量研究方面,刘永德等人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成分进行了调查。综上,关于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及对策的具体研究滞后于垃圾污染的现状。掌上传奇——布袋木偶戏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掌上传奇——布袋木偶戏来源:第十一届“挑战杯”参赛作品小类:社会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十指能做天上人,掌上可出千古事”,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袋木偶戏被誉为“世界第一流艺术”。同时,两岸的布袋木偶戏同根同源,两岸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岸木偶艺术的发展,更加深了两岸同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本作品意在用镜头记录和展示布袋木偶艺术之妙处。详细介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百花园中,布袋木偶戏是一朵奇葩。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布袋木偶戏的特点是京剧风味,擅演武打、短打戏,动作轻快灵活,善于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音乐性强,富有节奏感,木偶的全身都有动作。因为演出时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戏偶的偶身极像“用布料做的袋子”,所以民间称为布袋戏。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表演时,以人的手伸人偶人躯体内,以食指为头部,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大拇指分别作为偶人的双臂。木偶本没有生命,通过表演艺人灵活的手指便有了灵魂。指掌功夫是布袋戏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概括、夸张而又真实。使人忍不住惊叹于这指间艺术之奇妙。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戏艺术源远流传。然而,同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木偶戏仍旧不得不面对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尴尬局面,在《掌上传奇——布袋木偶戏》中,通过展现布袋木偶戏,宣传布袋木偶文化,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重视。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运用高清摄像机进行拍摄,画面柔和,并且层次丰富,清晰度高、景深小,立体感强,采用的16:9构图方式,更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更能体现动态的变化和场景的透视感,并且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水平视角的增大,线条在画面上更具延伸感,将精致巧妙的木偶淋漓尽致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全国范围内,很少有大学生拍摄高清作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布袋木偶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只有这些传统文化,在这个人类文明发展飞速,浮华而空虚寂寞的现代文明中给人带来抚慰和归宿感。传统文化的流失在提醒着我们,不应该放着最宝贵的东西,任它被遗忘,丢失。所以我们想通过镜头,将这种传统文化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记住它,继承它。作品摘要木偶本没有生命,通过表演艺人灵活的手指便有了灵魂。指掌功夫是布袋戏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概括、夸张而又真实,而“反套”(表现偶人“背手”)和“飞套”(偶人飞出,或腾空、或跃墙,套入另一只手)的操纵技巧,更令人惊叹。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无参考文献《调查与思考》中《北派布袋木偶戏源流考辩》作者:高舒调查方式现场采访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布袋木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两岸相关的影像作品较少。济南市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济南市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来源:第十一届“挑战杯”参赛作品小类:教育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在“城中村”这种特殊地区,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济南市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运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卡方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中村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进步的新气象,但在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教育方式方法、亲子沟通、对居住地的认同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详细介绍:“城中村”作为城市化的产物,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家庭教育也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研究通过对济南市五所城中村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调查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对其家庭教育现状有了深入了解。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庭教育环境不尽人意;家长疲于生计,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亲子沟通困难;许多家长感觉无法融入城市,对孩子的未来倍感压力。并且本研究从家长文化素质、家长时间精力、家长对居住地的城市认同度以及社会、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等维度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分别从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只有三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作品的撰写是出于对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关注,顺应全社会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通过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引起社会、学校对城中村孩子的关注,积极帮助城中村家长开展好家庭教育。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1.本文调查了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据此对城中村家长的心理变化和对子女的教育预期所做的深入分析,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2.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运用spss13.0分析了调查结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3.当前对城中村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而北方城市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展开。本研究选取了济南市作为调查城市,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开放程度上,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了目前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现实意义。旨在通过本研究引起社会各界对城中村小学生的关注,同时引领其家长有意识地实施良性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城中村的儿童获得和城市儿童同等的发展机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品摘要在“城中村”这种特殊地区,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济南市五所城中村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调查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对济南市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庭教育环境不尽人意;家长疲于生计,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亲子沟通困难;许多家长感觉无法融入城市,对孩子的未来倍感压力。并且从家长文化素质、家长时间精力、家长对居住地的城市认同度以及社会、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分别从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于2009年5月份被山东省学术期刊《城色》录用,拟定于2009年6月号发表参考文献1、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2、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北京:三联书社,2005.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5、韦乡逢.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黎丽娟.城市化进程中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农村两所初中716名初中生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朱东亮.教育城市化中的城中村家庭教育行为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8(5).8、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马继迁.我国“城中村”研究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10、王凌、叶存春.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的现状和特点探析——昆明市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学术探索,2002,(3).()调查方式■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自发□其它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在学术界,关于城中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专题包括城中村变革、城中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城中村与城市化的关系等,而关于城中村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检索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发现目前关于城中村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专家对于城中村的概念从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界定,并且概括了它在多方面的变革和影响,为城中村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如李培林的《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一书以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变迁的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对蓬勃发展的非农化、城市化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2.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城中村进行了深入、详细地研究,为后人有关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厦门大学朱东亮认为通过对厦门市城中村的调查研究发现:城中村家庭子女的成绩普遍不理想、绝大多数城中村家长苦于教子无方、部分城中村家庭子女竞争意识和上进心不强、家庭的教育环境不尽人意、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淡出。广西师范大学的韦乡逢从家庭教育责任转移方面来论述城中村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他认为,在城中村大部分家长有责任转移的倾向,这就使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责任加大,教师负担加重。3.在研究方法层面上,学者们大都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并对结果进行百分比统计。如朱东亮副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黎丽娟都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了城中村家庭教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百分比统计。研究的创新点:1.当前关于城中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社会学、经济学领域,对于城中村的家庭教育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调查研究了城中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据此对城中村家长的心理变化和对子女的教育预期所做的深入分析,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运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3.本研究有地域上典型性和代表性。当前对城中村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而北方城市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展开。本研究选取了济南市作为调查城市,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上,都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来源:第十一届“挑战杯”参赛作品小类:社会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城市废墟综合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课题组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处理的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详细介绍:城市废墟综合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课题组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处理的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主要从五大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即:一、地震后城市废墟主要来源与构成;二、地震后汶川废墟处理工作的困难及特殊性;三、国内处理综合处理废墟问题的误区;四、国内外城市灾后废墟处理措施;五、汶川地区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策略建议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本作品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废墟处理的相关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本作品是在深入调研、研究和取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案例,结合汶川地区具体特点,对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汶川地区震后城市废墟的有效处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本作品旨对震后城市废墟的综合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提高,为国内外今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作品摘要城市废墟综合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课题组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处理的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无参考文献[1]张卫华,中国第一个CDM项目前生今世[J],经济,2007,(07)[2]刘春尧,刘培培,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COD衰减规律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