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_第1页
《雨林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_第2页
《雨林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_第3页
《雨林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_第4页
《雨林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林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理清文章结构支配的规律挨次,把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增加爱护环境,爱惜自然的意识。

课时支配:

2课时

课型选用

说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其次步:读课文,说句子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争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爱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1、同学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愿思的句子?

3、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段:说明——————————————。

同学说话:

第10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逝意味着人类将丢失一大批物种。

第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11—13段:警告人们:假如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受第6次大规模灭亡。

4、读课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宝贵植物物种濒临灭亡: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亡:猩猩类昆虫植物药源……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上升新一轮雨林毁灭洪水泛滥

其次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纳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其次步:读课文,说句子

1,课课文,看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课文第———段第————句运用了——————————————说明方法。

同学说话:

(1)课文第1段第1句运用了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文第1段第2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课文第1段第3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4)课文第2段4、5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课文第3段3、4、5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课文第4段3、4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课文第5段3、4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8)课文第7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9)课文第9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10)课文第11段第2、3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1)课文第12段第3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1,同学读课文,找出文章在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

同学说话:

(1)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2)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采纳了说明和谈论现结合的表达方式。

(3)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运用了规律挨次。

(4)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语言精确     、严密。

二、拓展延长

1、文中说“全部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同学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好玩。)

2、雨林被摧毁是由于有人伐木销售。依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慧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同学各抒己见。鼓舞制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三、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逝,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落。为了人类的可持续进展,爱护雨林,爱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职责。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雨林毁灭的缘由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2、把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培育同学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

4、培育同学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难点:运用所学的说明文学问学写事理说明文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纳创设情境法,问答争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

生的学习乐观性,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上完课,有些同学就跟我说“老师,雨林太美了,我们还想观赏观赏。下面老师就满意大家的要求,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雨林的漂亮(播放多媒体,边播放,边就图片进行解说)雨林不仅漂亮神奇,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供应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特别宝贵稀有的。雨林为我们呈现了漂亮奇异的风光,那假如它消逝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峻的。下面我们就来连续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2、整体感知:让同学们在两分钟内速读课文,再次熟识课文。

3、双边互动:

①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争论一下几个问题,在书上可采纳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出示多媒体)

A雨林以什么样的速度消逝?

B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损失?最严峻的后果是什么?

C人类为何要破坏如此宝贵的雨林资源?

D破坏大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生争论小结:A题很简单,同学齐答: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B雨林的消逝会让人类丢失一大批物种。假如雨林遭到彻底毁灭,那么地球将面临第6次大规模灭亡。

C首先是伐木销售,其次是伐木建农牧场。

D会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

师小结:用大量数据表明,雨林的消逝会让人类丢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逝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受第6次大规模灭亡。

②师:本文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晰,采纳了多种说明方法,同学们回忆一下,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生回答: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争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并体会语言特点。(出示多媒体)

生争论(第一组争论第一部分,以下依此类推,共分四组)

争论结束:第一组的同学回答:“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动,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精确     、形象、直观的特点。

师:同组还有没有补充

生补充:“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久消逝”也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斯科特警告说:‘假如雨林根据这种速度削减,;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逝’”也是引资料,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使材料真实充分。

师确定:第一组同学争论的很充分,因而回答的较精确     全面。

其次、三、四部分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对于同学没有答到关键处的部分,老师要作补充。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晰,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精确     、形象的特点。

③师:文章首尾两段引用了闻名学者与科学家的话,其作用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读一下这两段课文,了解其内容。然后生答:对人类发出警告,不要再毁灭雨林了,否则后果很严峻,等等。

师承接:其实是巧发谈论,让人在思索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因而本文采纳的是说明谈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④师;雨林的消逝其主要缘由在于人类伐木销售,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据资料统计,一棵十年大树能生产出3000——6000双筷子,就我校来说有1500人,中午每人用一双筷子,2-4天就可以将其毁掉,其破坏力太惊人了。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呢?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来替代吗?

生答:窗户、门、椅子、牙签、火柴、木梳……

这些木制品可用塑钢、铝合金、塑料、竹子等材料来代替。

⑤师:由于树木被大量砍伐,植被被破坏,人们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也在遭到大自然的报复:98年大洪水,受灾省份达到29个,受灾人口达到2.28亿,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2300亿元人民币,损失太大了。(出示多媒体)。那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大自然呢?

生答:多植树造林,削减尾气排放,不乱扔垃圾……

⑥为了不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环保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就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文学问,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让更多的人参加到绿化环保中来。留意合理运用说明方法及精确     的语言。(多媒体出示风光片)。

⑦同学展现作品,让同学评价,师补充评价。

⑧作业:把《绿化好处多》,整理成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路

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科普作家,课文是一篇振聋发聩的科普作品。它运用大量事实说明雨林的毁灭会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巨大威逼,提示人们削减私欲,爱护环境。教学时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在体会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指导同学思索自然环境恶化的主要缘由。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列数字、作比较和引用的说明方法。

2、学习文章运用大量事实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

3、体会悲天悯人的情怀。

4、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我们这里的树木全被毁灭了,会消失什么状况?同学发言后,老师导入:让我们再看看雨林毁灭将会消失什么状况。

(二)整体把握

1、读课本中对“雨林”的解释。问:雨林在热带或亚热带,它的毁灭怎么会造成“世界性”灾难呢?

课文从两个方面讲了雨林毁灭的危害性:第一,雨林的消逝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丢失一大批物种。其次,雨林的毁灭会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有可能使地球经受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亡。

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处受损,便会到处受损。可见,写说明文要具有全息思维,要关注到所说明事物的不同角度。

2、为了说明雨林毁灭的危害性,运用了大量的事实,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它们分别对说明事物起到了什么作用。读了这些事实,你是否感到了震撼?介绍光合作用及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的三段能否删去?

3、文章中布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找出典型的语句进行体会。

说明文也可以抒写情怀,但又与记叙文抒写情怀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记叙文可以直接抒情,而说明文一般不能。记叙文可以以抒情为主,而说明文不能。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从文章结构上突破。课文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