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病病例讨论郭秀平_第1页
蜱虫病病例讨论郭秀平_第2页
蜱虫病病例讨论郭秀平_第3页
蜱虫病病例讨论郭秀平_第4页
蜱虫病病例讨论郭秀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

护理困惑疾病介绍病例汇报第一页,共26页。病例汇报患者李尚华,男,67岁主诉:发热1周余。患者于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7℃,伴鼻塞、流涕,伴畏寒、寒战,偶有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粘痰,伴头痛不适,先后在当地诊所和我市中医院就诊,仍有发热,于7-11急诊以“蜱虫病”收入我院感染科。2第二页,共26页。入院护理评估T:37.7℃,P:64次/分,R:21次/分,BP:123/68mmHg。神志清楚,四肢及腹部可见散在圆形虫咬瘢痕,多数已结痂,周围皮肤色泽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门诊资料:2016-7-8至7-11我市中医院出院小结一份(白细胞:2.1G/L,血小板:39G/L)3第三页,共26页。既往史

既往务农,有饲养牛羊史,自诉有反复蜱虫叮咬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近期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有20年吸烟史,有30年饮酒史。近1周未饮酒。近半月有蜱虫叮咬史。4第四页,共26页。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1G/LPLT:39G/L外周血涂片:全片未见幼稚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占83%,淋巴细胞占13%形态正常;血小板散在易见,大小不等;尿常规正常,泌尿系彩超示双肾结石钙化;颅脑CT:轻度脑萎缩5第五页,共26页。ICU住院经过

1.患者于7月1112:50以“蜱虫病”收入我院感染科。

2、7-1218:00由感染科平车推入ICU,神志昏迷,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mm,对光反射减弱,行面罩吸氧SPO2100%,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遵医嘱给予止血、脱水、抗病毒支持治疗,输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6第六页,共26页。3、7-138:40氧饱和度差,烦躁不安,予以镇静,立即行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有口、鼻腔出血,有黑便,经口腔上胃管,行胃肠减压;同时加强止血,抑酸护胃,多西环素抗炎等治疗。10:20患者出现进行性血压降低,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行升压处理,10:30复测血压回升,15:00患者贫血严重,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考虑DIC,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要求出院。7第七页,共26页。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血气分析进行机械通气,加强气道护理。2.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及头发,无蜱附着,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3.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臭或口腔溃疡。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24h心电监护。5.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量。8第八页,共26页。人粒细胞无形体病9蜱虫病又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该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疾病介绍第九页,共26页。10第十页,共26页。流行病学1990年首例病例在美国被发现。2005年美国调查其发病率为1.4例/百万人,60~69岁发病率最高,每年的5~10月为高峰期,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006年在中国安徽省发现首例病例。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出蜱虫所携新型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该病毒临床症状与无形体病相似。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

11第十一页,共26页。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

12第十二页,共26页。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2.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3.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4.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3第十三页,共26页。护理困惑一该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低,在护理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控制再出血?14第十四页,共26页。病情观察1.观察出血的症状:呕血与黑便情况

出血量估计第十五页,共26页。病情观察2、出血量是否停止的判断:呕血、黑粪情况: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外周循环衰竭表现:经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改善血像变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测定继续下降,网织红计数持续升高尿素氮:补液与尿量足够时,血尿素氮仍持续升高第十六页,共26页。病情观察3、出血的观察:神志变化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每小时尿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患者常需心率与心电图监护。第十七页,共26页。护理干预1.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大咯血的患者应患侧卧位,呕血的患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必要时予以镇静;2.尽量避免侵入操作性,包括;血管穿刺、灌肠、导尿、肛塞栓剂及肌内注射等。若不可避免,各种穿刺后,如肌内注射、静脉输液,应增加按压止血时间,至少5-10分钟。穿刺时宜选择小号针头,避免使用止血带。留置各种导管时,应充分润滑导管,宜选择小号导管,并加强观察其受压处皮肤及黏膜情况;第十八页,共26页。护理干预3、鼻腔出血时,可局部使用肾上腺素以收缩血管,局部冰敷,也可使用明胶海绵填塞。患者可根据情况采取坐位、半卧位或患侧卧位。4、根据出血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如: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止血等。5、注意患者出血部位的清洁以预防感染,予以擦澡、更换被服、口腔护理、会阴冲洗,如疑有感染应立即留取标本并作药敏试验。第十九页,共26页。护理困惑二如何预防和处理蜱虫叮咬?再收治此类患者时医务人员该做怎么样防护措施?20第二十页,共26页。

蜱虫病的预防措施第二十一页,共26页。22蜱虫叮咬图片第二十二页,共26页。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戴双层手套,必要时佩戴防目镜;接触患者后认真洗手;同时预防针刺伤,在病房内设利器盒;患者的检验标本套双层医用塑料袋后装入专用标本箱,再送检。严格执行手卫生第二十三页,共26页。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针对患者症状,做好相关防约束带镇静剂防护镜手套避免刺激

注意:医护人员被蜱虫病病毒携带者抓伤、咬伤,或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有感染的危险时,应立即做相关处理,并注射疫苗。第二十四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