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雷区”_第1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雷区”_第2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雷区”_第3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雷区”_第4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雷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雷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明显的、潜在的“雷区”及危险行为。2.进一步明白“黄、毒、赌”的危害。3.教给学生拒绝的艺术与技巧。过程与方法:1.介绍潜在“雷区”与危险行为,并培养学生识别的方法与能力。2.重点分析毒品及其难以戒掉的心理、生理原因,明白有时候跌下去是爬不起来的。3.初步了解并运用拒绝的艺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生活的环境,既不能太乐观,也不能完全悲观。2.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是正在所长中不成熟的我。3.好奇心可贵,可自制力更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教学重点:1.潜在的“雷区”及危险的行为2.“黄、毒”的危害。3.拒绝的艺术和技巧。教学难点:1.潜在的“雷区”及危险的行为。2.人的毅力有时抗拒不了毒品。3.拒绝的艺术和技巧。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雷区”在哪里教学目标:认识我们生活中的雷区教学重点:认识我们身边的雷区教学难点:我们行为中有哪些危险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是现代少年,在生活中必然要接触社会。但社会是多面的,既有阳光,真情和善良,也有阴霾,欺骗和丑陋,有很多我们不能涉足的“雷区”讲授新课一、列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不能去的雷区你认为生活中有哪些我们不能的“雷区”?将自己所列举的“雷区”与同桌的对照,看看有什么差别。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地方看上去是“安全区”但对我们表少年地对却有潜在的危险.你觉得哪些地方对青少年来说可能存在危险?将这些地方列举出来与同学交流下,说说这些地方有哪些危险?实际上危险不只存在于某些选定的地方,它还存在于我们的行为中.当多自己的行为不端时,“定时炸弹”就悄悄埋下了。二、列举我们行为中还有哪些“定时炸弹”学生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看了以上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创作一幅讽刺不良行为的宣传漫画吗?板书设计1.显而易见的“雷区”——查看2.潜在的“雷区”——寻找3.危险的行为——挖掘第二课时不必要的牺牲教学目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事例让学生了解到步入“雷区”的危险。教学重点:闯入禁区前,禁区中,禁区后的心态?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教学难点:克服好奇心教学方法:以身说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一些同龄人,不小心闯入“雷区”中了“定时炸弹”的埋伏,无端地浪费甚至牺牲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真是可惜!一、阅读《一枝香烟毁了我》问题:以上三位同学在闯入生活的禁区前、禁区中、禁区后各是什么心态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二、误闯“雷区”的人,开始往往意识不到后果的严重,等到后悔莫及请一名学生朗读《吸毒女的遗书》指导学生阅读P32-34短文、思考:1.吸毒能不能戒掉?2.戒不掉是因为我们缺乏意志力吗?3.偶尔尝尝是不是没事?有些同学在闯入“雷区”以前,总是抱着一种好奇心理,并认不尝试一下没什么关系,认为自己有毅力,不会形成恶习或上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阅读下文,思考:毅力可以对抗毒品吗?在众多人眼中,阿片依赖被看作行为方式、毅力、个性强度和品格方面的问题,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它在医学意义上的定位,却突出地强调它和懦弱、不坚定以及品格堕落的联系。实际上,通过遗传学、流行病学、自然病程及各种水平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阿片成瘾是一种可预测病状的医学问题,其证据包括:1)无论具有何种不同的文化、种族及社会经济背景,患者具有同样的病程、体征及症状;2)长期戒除后仍具有强烈的复发倾向;3)对阿片类的渴求,包括不顾严重的社会后果继续自身给药,但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停药愿望;4)连续用药后大脑出现病理生理学改变。我们虽然坚信戒毒者可以成功脱毒,但是现实的戒毒状况却远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在每个人头脑中有必要客观地认识到:戒毒并不像戒掉冰激凌那样,只是有一点馋。“一日吸,十年戒,终身想,还会吸”,这句话听者看作玩笑,言者却痛如揪心!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立即或不久即重新吸毒的比例高得惊人,保守的估计也在95%以上。据一项在哈尔滨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成瘾者中,复吸率达到100%,其中最少复吸1次(仅一人),最多复吸二十余次。复吸7次以上者占到了%,而复吸在7天以内便达到原来量的有%,其中2~4天便达到原来量的高达60%。板书设计1.克制部分好奇心。2.不要跌下去都爬不起来了。3.要相信科学。4.毒品危害极大,不是所有人的意志力都能克服的。第三课时学会拒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不良诱惑对自身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消极作用,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识别诱惑能力,敢于向不良诱惑拒绝2.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鼓起学生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2.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自觉拒绝不良诱惑3.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教学重点:1.树立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学难点:结合自身实际,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学方法:情景分析、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听事明理,导入新课——辨别诱惑1.师述《爱斯基摩人捕狼》,生边听边思考2.学生回答讨论:(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2)你最想对狼提出怎样的忠告?3.师生交流评价4.师板书课目:学会拒绝二、再现生活,交流评议——直面诱惑1.师多媒体显示思考题2.学生交流填表内容,师巡视3.学生展示生活情形,说说自己的所思所为4.学生交流发言,大家自由评议5.师归纳板书:(1)在该说“不”时别说“是”三、故事启发,友情提醒——拒绝引诱1.师展现“船长故事”,学生阅读后看思考题(1)船长靠什么使船只顺利通过了海峡?(2)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2.学生交流讨论问题,师点拨。3.师多媒体显示“友情提醒一”,引导学生边读边悟4.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应的句子5.师归纳板书:(2)拒绝是一种权利(3)拒绝是一种主动选择四、自读归类,实地演习——拒绝技巧1.自读课文,学习拒绝方法。(1)学生自读“友情链接——拒绝艺术”(2)师引导学生理解区别不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