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同步测试题_第1页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同步测试题_第2页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同步测试题_第3页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同步测试题_第4页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同步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4区域经济联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11·山西四校联考)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前提是市场需求答案:1.D2.A3.C解析:第1题,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第2题,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⑤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东北育才中学一模)读图,回答4~5题。4.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①是我国中、西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宁夏、河南三省区的接壤地区②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③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④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中央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意义有()①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②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④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4.C5.D解析:第4题,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图示可知,黄河金三角是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故①说法错误,②、③、④说法正确,选C项。第5题,我国建立经济合作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辐射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2011·山东、江苏、福建、湖南联考)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6~7题。6.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7.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答案:6.D7.C解析:第6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狭小、城市化及工业化问题突出等,A、B、C项正确,D项错误。第7题,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为周边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廉价等优势,但经济水平较低,第三产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故只有C项正确。(2011·保定一调)2010年9月27日,“穿越号”盾构机历经720个日夜、4250米的掘进,顺利到达黄河南岸。至此,全长19.3千米的中线穿黄上下两条隧洞全线贯通,这是穿越黄河重大施工节点的攻克。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8~9题。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问题A.③④⑤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①③④9.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8.B9.D解析:第8题,中线工程劣势是冬季水量少,调水量受季节限制;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第9题,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发展。(2011·济南调研)读下图,回答10~11题。10.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A.M为资金,N为劳动力B.M为能源,N为技术C.M为技术,N为资金D.M为信息,N为零部件11.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故由甲地流向乙地的M应为能源;长江三角洲具有资金、技术优势,故由乙地流向甲地的N应为技术。第11题,钢铁厂从甲地转移出去,会减少甲地的就业机会,但有利于该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钢铁厂转移到乙地,可以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2011·山东、江苏、福建、湖南联考)读下图,回答12~13题。12.图中A、B两地区储量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煤炭、石油 B.石油、铁矿石C.天然气、有色金属 D.有色金属、石油13.为了优化资源配置,A、B两地区资源都被大量输往外地。这对A、B两地区的影响有()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③可能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④扩大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12.A13.D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A、B两省区分别为我国的黑龙江和新疆,两地都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故A项正确。第13题,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输出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但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故D项正确。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5.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发展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答案:14.B15.B解析:第14题,乙线路的调出地区为晋陕蒙地区,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调出的电力以火电为主。第15题,西电东送工程没有涉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材料二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图乙)(1)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将会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2)依据图甲,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至上海)相比有何优点?(3)阅读图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能源消费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以煤炭为主的主要原因。答案:(1)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2)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3)煤炭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小;受资源条件限制,石油增产困难。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科学发展战略。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部分)。据图表回答问题。单位佳鹏纸管洪港毛纺工种操作工操作工名额15300条件40岁以下女,初中以上月薪约1000约1000单位华美服饰康利欣电池工种操作工操作工名额10020条件熟练工初中以上,已婚月薪10001000(1)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方向是________,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密集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__。(4)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为推动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