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能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创造者成果:马恩创立、后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二)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三)研究对象: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身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四)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一、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实质和特点概念辨析: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共性的含义与特点1、人有没有颜色和重量?总结:(1)可见,这里说的人这个概念,指的并不

是一种具体的存在,而是代表的是所有

人具备的共同的东西既共性。

(2)共性是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点,它具有是无色、

无味、无声、无形的特点,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个性是具体事物的特性,事物的差别性。

(3)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是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即世界的共性问题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学科的关系(一)共性的地位和作用1、神和庙的关系

2、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3、不保温的暖瓶还是不是暖瓶总结:亚里士多德对共性的论述:共性高于个性。共性比个性深刻,高于个性,在事物中起着关键和支配性的作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1、“白马非马”论白指颜色,马指形状,颜色+形状≠形状

2、“鸡三足”左足+右足+左右足的共性=33、“三只手”左手+右手+偷(第三只手)总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不能脱离个性而独立存在;所有个性都包含有共性马克思主义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二)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共性与个性关系在现实中的运用1、

劳动:马克思曾把劳动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2、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划分为类本质和具体的本质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不是社会主义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概念辨析: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1、神和庙的关系

2、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3、人、暖瓶(保温)的共性

4、“白马非马”(白指颜色,马指形状,颜色+形状=形状)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的产物:1、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1、马恩的革命实践活动:共产主义同盟2、吸收前人优秀成果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史观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1、西方的马克思主义2、苏联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毛泽东思想——革命邓小平理论——建设“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民族的复兴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1、中国人缺少科学的深入的理论作指导(重想象轻逻辑推理,中国人很现实)2、改变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话说人,人说话,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1、理论联系实际(世界、国家、个人;过去、现在、未来)2、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3、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4、知——理解——运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复习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能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传》2、《马克思恩格斯传》3、《走下神坛的毛泽东》4、《红墙内外》5、《我的父亲邓小平》6、《马克思主义哲学史》7、《列宁传》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概念辨析: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1、神和庙的关系

2、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3、人、暖瓶(保温)的共性

4、“白马非马”(白指颜色,马指形状,颜色+形状=形状)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小结:1、所有的概念指的是这一类物的共性,失去这一一共性,此物也将不存在。2、共性的特征:无色、无味、无声、无形,但又客观存在的

3、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个别之中4、一般和个别的作用:一般更为重要,精神灵魂,决定此物的存在,大凡称上“家”的人都能达到一般这种境界可见,马克思主义原理就是研究这种共性的东西(哲学:世界共性。例如:道、绝对精神、物质、理念;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跻身会发展的共性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的个性的东西。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马克思给夫人燕妮的信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跟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无论如何,这些阴郁的圣母像中没有一张象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这样的崇拜;你这张照片即使不是阴郁的,至少也是郁闷的,它决不能反映你那可爱的、迷人的、“甜蜜的”、好象专供亲吻的面庞。但是我把阳光晒坏的地方还原了,并且发现,我的眼睛虽然为灯光和烟草所损坏,但仍能不仅在梦中,甚至不在梦中也在描绘形象。你好象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跟前,叹息着说:“我爱您,夫人!”事实上,我对你的爱情胜过威尼斯的摩尔人的爱情。撒谎和空虚的世界对人的看法也是虚伪而表面的。无数诽谤我、污蔑我的敌人中有谁曾骂过我适合在某个二流戏院扮演头等情人的角色呢?但事实如此。要是这些坏蛋稍微有点幽默的话,他们会在一边画上“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另一边画上我拜倒在你的脚前。请看看这幅画,再看看那幅画,——他们会题上这么一句。但是这些坏蛋是笨蛋,而且将永远是笨蛋。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热情也是如此。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现在的教养和教育带给我们的复杂性以及使我们对一切主客观印象都不相信的怀疑主义,只能使我们变得渺小、孱弱、罗嗦和优柔寡断。然而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事实上,我甚至能写下诗篇并把奥维狄乌斯的《哀歌》重新以韵文写成德文的《哀书》。奥维狄乌斯只是被迫离开了皇帝奥古斯都。我却被迫和你远离,这是奥维狄乌斯所无法理解的。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就能克制这种悲痛。“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我既不需要婆罗门和毕达哥拉斯的转生学说,也不需要基督教的复活学说。

最后,告诉你几件事。今天,我给艾萨克·埃恩赛德寄去了一组文章中的第一章,并附去(即附在该急件中)我亲笔写的便条,而且是用我自己的英语写的。在这篇东西寄走以前,费里德里希读它时不言不语地皱着眉,颇有批评之意,这自然使我不十分愉快。不过他在第一次读时,感到非常惊奇,并高呼这一重要的著作应该用另一种形式出版,首先用德文出版。我将把第一份寄给你和在德国的老历史学家施洛塞尔。

顺便告诉你,在《奥格斯堡报》(它直接引用了科伦共产党人案件中的我们的通告)上我读到,“似乎”从同一个来源,即从伦敦又发出了一个新的通告。这是一种捏造,是施梯伯先生按我们的作品摘出来的可怜的改编;这位先生由于近来在普鲁士不大吃香,想在汉诺威装作一个汉诺威的大人物。我和恩格斯将在奥格斯堡《总汇报》上加以驳斥。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你的卡尔

(引自《马克思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名人名言: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已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作文)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重点:1、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2、理解物质的含义3、掌握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作用4、掌握辩证法的三大规律5、怎样在现实中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和存在何为第一性A思维存在: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人想象出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唯心主义依人的意志为转移B存在思维: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有思维能认识存在可知论无思维不能认识存在不可知论3、哲学的其他派别<1>一元论和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有几个笛卡尔为二元论认为思维存在同时产生世界没有先后之分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

<2>不可知论、怀疑论

不可知论:否认世界能够为人所认识或者否认世界能够被彻底认识的观点。怀疑论:对关于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观点。(表现形式是犹疑不定,而其本质是不可知论)

<3>经验论与理性论

经验论:主张人的一切认识都从经验产生,认为感觉经验最可靠,理性不过是经验的变形。理性论:认为唯有理性认识最可靠,感觉经验不可靠也不能提供真理知识。

<4>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的含义:A客观实在性——一元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非唯心主义B可以为人类认知——可知论C共性——抽象出的(坚持辩证法)注: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物质(火、水,中国的木金土火水)、元气说认为,万物都由元气构成,由于元气的厚薄粗细不同而形成复杂多样的万象世界。

3、评析: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反对了神创论;②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缺乏科学根据,带有自发性、猜测性、直观性;③将世界万物归结为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B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原子

1、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世界的本原;

2、评析:

①建立在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之上,具有进步性,②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其局限性

一是形而上学性,即把世界上的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和静止不变的;二是机械性,即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三是不彻底性,即在对自然领域的认识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对社会历史领域的认识上陷入了唯心主义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的承担者,或者是宏观物体,或者是微观粒子,或者是自然事物,或者是社会,或者是人,或者是大脑。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例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辨析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2、人可以无数次的踏进同一条河流3、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辨证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

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相对性表现在:

第一,物体没有进行某种特定运动,但它仍然有其它运动;第二,两个物体保持一定不变的距离,从力学意义上是静止,但物体仍有别的运动;第三,事物没有发生质变,但有量变。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真正理解物质的永恒绝对运动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不同事物和进行科学分析。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空的涵义及特性时间——是标志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范畴,表现为运动过程的久暂、先后顺序等。时间的特点是一唯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是标志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范畴,其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2、时空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空是客观的①物质离不开时空,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②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时间: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纯粹的持续性;空间:是与物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架,它是不变的。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②爱因斯坦在时空观上的革命及时空的相对性

其一,狭义相对论揭示,时空的特性都是相对的,是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速度越大,变化越大;当物体低速运动时,它的时空变化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尺缩钟慢效应: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处于静止坐标系的观察者可以测出,物体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缩短,沿运动方向一起运动的钟变慢。(1971年美实施环球飞行的原子钟实验)根据计算,当飞船速度达到29万km/s时,飞船上的米尺,只相当于地面上的0、02米;飞船上的一秒钟,则相当于地面上的50秒。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爱因斯坦的三个理论公式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其二,广义相对论揭示,时空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引力场影响。实验证明,引力场越强,空间弯曲度越大,时间流逝越慢。几何学的发展也揭示不同物质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系统其空间特性是不同的:欧几里德几何学:三角形三内角之和=180°(地面狭小空间特性)罗巴切夫斯基:三角形三内角之和<180°(宇宙空间的特性)黎曼几何学:三角形三内角之和>180(非固体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4、时空隧道,时空倒流一维性,光速是人类发现的最快的速度,如果发现比光更快的速度,就会出现时光倒流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从牛顿时空观、爱因斯坦到柏格森的时空观:

1、时间:一种绵延,和空间没关系,时间也不是物体运动的表现形式2、时间代表着生命冲动,3、现实错误:把时间空间化,失去生命,不能把时间理解为直线而直线又是由各个点形成的,这样就会把时间空间化4、认识时间生命的途径:顿悟、直觉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四)世界统一于物质1、“宇宙大爆炸”论说明万事万物,都有着共同的起源。2、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1)结构不均匀特征,即有核心与非核心的构成。(2)任何结构都具有旋转(周期、节奏)的共同特征。(3)结构的有序态的维持都具有某种“力”的共同特征。3、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2)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物质性的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其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活动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3、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双向对象化活动(人的改造和物的改造)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本质

自然界1、实践人类社会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2、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发展静止联系孤立辩证法:全面片面形而上学事物的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1)怎样理解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生到死亡的发展;疾病自杀:自己主观愿望自然界的发生到消亡过程:风化还是内部矛盾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总结:1、事物的发展的根本矛盾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2、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不可也不应克服的矛盾3、主观辩证法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主观矛盾是应该也是可以克服的例证:1、用锤锤桌子锤不烂

2、过桥:过桥的目的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条件性)2、系统:系统的本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本分之和(非系统)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理想状态)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模型化应用:团结就是力量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方向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战胜资本主义?

(1)适应了新的环境(2)扬弃(3)代表先进阶级2、发展、运动和变化的区别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宏观概念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变化:不同和差异具体概念发展:有方向性下到上低级到高级无序到有序

无序化的单位:熵-5熵和+5熵

熵的理论:从有序到无序是自然化过程;途径多样

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途径单一需要做功需要制造大量的无序为代价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发展动力、贯穿其他规律中,矛盾分析方法

A对立统一的两个属性:同一性(吸引趋势)斗争性(排斥趋势)

B两个属性对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同一性:矛盾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共同发展;对立面转化斗争性:质变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C二者和关系:区别,同一性有条件,斗争性无条件。联系,辩证统一的。

D分类:内因和外因、普遍性和特殊性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两点论和重点论均衡论(错误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个矛盾)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质量互变规律

质:一物区别于另一物的标志度:保持质的界限冰水气体

关节点度关节点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割裂二者之间关系:突变论——否认量的积累庸俗进化论——否认质变例:秃头论:拔下一根头发就会变作秃头突变论:否认量的积累(3)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中有肯定(联系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发展环节)形而上学否定观是全否定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种子否定植物否定种子无有无幸福痛苦幸福公有制(原始社会)私有制公有制(共产主义)光能电热能光能

任何事物的发展形式上是由种子又回到种子(循环)实质上第二个种子比第一个发展和提高了(发展)马克思认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形式黑格尔认为是简单的循环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

割裂发展和循环二者的辩证关系就会陷入两种错误

循环论——只转圈不发展直线论——不通过否定阶段(转圈)就能发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

种子2

种子1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二)科学地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1)本质和现象:本质是内在的稳定的联系现象是外在的多样性的联系所有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是歪曲的反面的表现本质真相正面直接表现本质

(2)必然性和偶然:必然性一定发生的趋势起支配和决定发展方向的作用)偶然性不确定的趋势(其加速或延缓作用)偶然性都表现必然性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3)内容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形势较为稳定多种形式表现内容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主义——脱离内容形式虚无主义——脱离形式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5)原因和结果: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概率因果关系(6)条件和根据(7)结构和功能:(8)系统和要素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4)可能与现实:可能: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抽象的可能和现实的可能

虚拟

现实

真实虚拟的可以变为现实现实的不一定是真实例:红灯和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虚拟变为现实但又不等于真实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一一、归纳和演绎:归纳:个别到一般发现规律演绎:一般到个别证明规律归纳分为:完全归纳法:所有个别不完全归纳法:部分个别

二、分析和综合综合不等于各部分功能相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三、具体——抽象——具体

四、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顺序和认识顺序以及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一致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25–n(2+1)M-n(n’+1)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三节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本质必然稳定联系P46)(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客观性,可引发调节控制使用区别:盲目无意识,有意识活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1、有目的和计划的能动活动2、创造性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作用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注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1、掌握正确的规律2、勇于实践3、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4、主体选择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章重点: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2、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3、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绝对性4、真理和价值之间的关系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实践、人类意志)2、实践在认识中作用A认识的需要B认识的可能C产生发展D检验真理的标准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的区别1、先验论唯心主义2、直观反映论机械唯物主义(被动的接受)(白板说、蜡像说)3、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选择性、创造性)认识的定义: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能动性体现为:摹写性和创造性对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运用、重组和建构和虚拟“认识图式”

定义:在人的大脑中构成的稳的结构作用:影响人的再认识结构:感知觉儿童早期(皮亚杰)形象思维少年逻辑思维青年抽象思维青年后期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同化顺化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2、从实践到认识: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阶段

1、认识的对象:现象;

2、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3、认识的地位作用:起点、低级阶段;

4、认识的特点:形象具体

5、错误的理论:经验论;经验主义(忽视理性认识)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理性认识阶段

1、认识对象:本质2、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3、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级阶段4、认识的特点;间接和抽象性;5、错误的理论:惟理论、教条主义(忽视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第一,相互依存。基础、理性依赖感性,有待于发展为理性第二,相互渗透上: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4)、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条件(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伪求真。(5)、在认识中的作用1、非理性因素的内涵:

A非逻辑思维的主体心理形式“幻想、想象、猜测、感悟、灵感、直觉、梦”

B、非认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认识过程中其作用“情、意”

包括: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马克思主义观点:非理性受理性因素制约;在理性因素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3、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首先,意志、情感等因素影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主体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其次,主体能以直觉、灵感等非逻辑的形式达到对客体的领悟和认识。再次,主体在提出假说、猜测以及进行想象时,也伴有意志、情感、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从认识到实践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这次飞跃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3、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理性认识本身应当是正确的;第二,理性认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三,理性认识要为实践主体所掌握。第四,理性认识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物质条件。(四)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61页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真理观:(1)神学真理观(2)主观+客观(3)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是真理,真理是工具)(4)谎言的重复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一元性客观性3、真理的两个属性:绝对真理(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就是承认真理的绝对性)相对真理(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

在深度上一定层次地反映;在广度上是一个方面或部分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

相对主义真理观割裂真理的两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绝对主义真理观

4、真理与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一定条件、范围、对象突破具体的条件真理会变成谬误,谬误找到了自己适合的条件也会变成真理,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1)根本标准和唯一标准的关系(2)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检验的关系(3)实践检验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关系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客观事物以其自身的某种属性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社会历史性;价值是多维性,更多体现主体的尺度(2)真理是一元的,客观的更多得体现客体的尺度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价值评价、功能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与真理的统一P70-73页思考题:1、善意的谎言说明假的也可以是善的2、阐述对真、善、美之间关系的理解3、如何理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重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3、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以及科学革命在社会反战中的作用4、任命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1、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地理环境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寒冷炎热;土地的贫瘠与富饶,山区与平原;大国与小国;狩猎、畜牧、商业与航海)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B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人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②人口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③人口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④人口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4)、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数量级、几何级;战争和疾病)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3、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决定社会的结构、形式和面貌③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个人、群体、社会心理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非上层建筑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发展不平衡性②历史继承性③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利用先进文化的力量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作用马克思的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A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衡量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尺度②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导因素。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它可以武装劳动者,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它可以物化为劳动资料,使劳动工具日益复杂化,成为改造自然的强大手段③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劳动对象,创造出新的劳动对象。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和决定性因素。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2、生产关系的涵义:

A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B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

C生产关系结构: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公有制和私有制)产品如何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基本适应——基本不适应——基本适应)基本适应(建立)基本不适应(旧生产关系)基本适应(新的生产关系)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规律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完善排除有害于自己的经基础的就是理和单于影响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基本适应——基本不适应——基本适应)辨析: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其是否适应生产力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性质是否由它是否适应经济基础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四社会形态的更替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统一体(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前进性和曲折性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三节人民群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总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的内涵: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指一切对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不同历史阶段它的内容有很大不同。2、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巨大作用的人物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的观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人物的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历史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最终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3、时势造英雄4、个人崇拜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的特点: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商品的二重性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有差别,个性)商品价值交换(价值)抽象劳动(无差别,共性)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1、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2、价值规律:贯穿于整个商品生产过程的最一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的作用见课本128页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表现两把斧子两把斧子

20斤粮食20斤粮食一只羊=一件上衣一件上衣=一只羊

2分黄金其他商品2分黄金两把斧子其他商品

20斤粮食

1分黄金=一件上衣一只羊其他商品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三阶段一般的价值形式形成“问题本身包含着解决问题的答案”“交换的发展”“交换频率高的商品”交换活动的中心(讨论)定义;一般等价物表现:两把斧子

20斤粮食一件上衣=一只羊

20斤粮食其他商品评价质的飞跃媒介交换不固定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四阶段货币形式产生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表现两把斧子

20斤粮食一件上衣=2分黄金一只羊其他商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造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现代货币、电子货币)

价值:无形化有形化无形化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4、货币转换资本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其次,△G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最后,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一个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1、所有制和所有权所有制——经济意义——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所有权——法律意义——占有物权的界定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本质——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第三个问题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使用价值

PM

价值(旧)GWW‘(使用价值-价值)

价值转化转移凝结

A

具体劳动(>劳动力价值)

使用价值(劳动)抽象劳动

消费领域(个人)

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结论:

1、剩余价值

2、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3、剥削率m′=m/v4、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结论:1、准确的资本流通公式应是:G—W—G`。G`=G+△G。剩余价值、资本。

2、当作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所谓的流通就是形象化或术语化的运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四、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A雇佣工人的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B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8)剩余劳动时间(4)

工作日(12小时)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个别资本的运行特征内容条件表现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PmGW```P```W´G´A循环运动2023/3/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第二个问题内容PmGW```P```W´G´A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产m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