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_第1页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_第2页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_第3页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_第4页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本文在对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企业经营及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标准及体系设计做一个探讨和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业绩评价标准的选择虽然因各企业而异,但也应遵守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与战略目标一致,反映关键成功因素,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与经营业绩评价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它也应遵守一定的标准,并尝试性提出一套方法和体系。[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基础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目录前言…………1一、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1(一)直接理论基础……………11.控制论……………………12.系统论………………13.信息论………………1(二)相关理论基础…………………21.行为科学……………22.信息经济学…………23.代理学说……………24.权变理论……………2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2(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21.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2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3(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思想和原则…41.指导思想……………42.设计原则……………4(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说明…41.财务指标……………52.非财务指标…………6(四)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61.综合指数法…………62.功效系数法…………7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研究…………………7(一)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联系和区别…………81.两者的联系…………82.两者的区别…………8(二)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标准的确定……………8(三)企业经营者业绩的综合评价方法和体系………8四、结束语…………9企业业绩评价起源于管理会计中的控制与责任会计,它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业绩评价作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同时,由于人们一般遵循“评价什么做什么”的工作原则,业绩评价体系将企业战略变成可具体操作的内容,使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部门和个人的目标相联系。因此,评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在对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区别经营业绩和经营者业绩评价,对评价体系和方法做一个探索,总结出带有基本规律的结论,希望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有所帮助。一、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一)直接理论基础业绩评价大致经历了成本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和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其自身所具备的客观要求外,还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持。作为管理控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业绩评价系统,其直接的理论基础是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1.控制论控制论一词,来自希腊语,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控制论的理论观点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结合后相继出现了工程控制论、人口控制论和经济控制论等分支新兴边缘性学科。对业绩评价系统的研究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经济控制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充分地认识到业绩评价系统程序各个环节的功能,设计控制的节点,实现业绩评价系统的目标。2.系统论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系统论对业绩评价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它有助于我们从完整、系统、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业绩评价系统及其相关的问题。在建立业绩评价系统时,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效果;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系统要素的最优化;以责任为中心,分配给每个管理人员一定的任务,而且要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以人为中心,每个员工都被安排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业绩支付报酬。(2)它有助于我们在研究业绩评价系统各个具体问题时注重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的影响。在指标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3)它有助于我们从战略角度对业绩评价系统进行全面研究的观念,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信息论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业绩评价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与会计信息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前,正处于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对业绩评价系统的形成、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取得以及业绩评价系统运行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将是相当明显的,而且还有助于在业绩评价系统中形成一种信息优势。(二)相关理论基础与业绩评价系统密切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代理学说和权变管理理论。1.行为科学它认为人是企业的主题,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应当把探索人的行为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核心问题。遵循行为科学的基本思想,在业绩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运做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人的作用,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控性、激励性,整个业绩评价体系设计与运做要得到评价对象的认可、理解和重视。使他们既感觉到业绩评价指标的压力,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信息经济学它认为信息属于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人们为了取得信息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即信息是有成本的。最优信息系统应是信息系统总值减去成本期望值而获取的系统净值最大的信息系统。在业绩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运作过程中,必须运用信息经济学的信息系统效益观念,建立一个“经济”的业绩评价系统。3.代理学说在近几年我国研究业绩评价问题时的应用较多。代理学说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研究企业的组织形式,将企业看成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所组成的整体。它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视为一种契约。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被假定为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个体,他们在组织设置与契约关系框架之内追求特定的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全的,由于利益的不一致,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免费搭车”的牺牲品,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因此,所有者在设计一套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时,选择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相统一的评价指标,在建立评价标准时,要防止产生棘轮效应,编制预算时,采取由下往上的方式,让被控制单位参与编制预算,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另外,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还应考虑风险分担,区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4.权变理论它认为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对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采用适合该环境的管理办法。根据权变理论,在设计与建立业绩评价体系时,应认真分析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适用的业绩评价体系,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业绩评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构建的由系列反映被评价企业各个侧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系统结构。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起步较晚,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主要从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两个评价对象来区分的。1.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自1996年起,中国诚信公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每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它是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有关资料,通过对上市公司当年的盈利水平、发展速度和财务状况三方面六个指标分别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来确定权重,单项指标乘以该指标的权重之和即为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总得分,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表1:中国诚信公司对上市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全部资本化比率权重55%9%13%7%7%9%这种指标评价体系仅站在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和非财务指标,因此,其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6月,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具体指标体系如表2:表2: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权数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权数指标权数指标权数指标权数一、财务效益状况42净资产收益率30资本保值增值率16成本费用利润率121、领导班子基本素质21总资产报酬率12销售(营业)利润率14——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18二、资产运营状况18总资产周转率9存货周转率4不良资产比率63、基础管理比较水平21流动资产周转率9应收帐款周转率4资产损失比率44、在岗员工素质状况12三、偿债能力状况22资产负债率12流动比率6长期资产适合率55、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环境)10已获利息倍数10速动比率4经营亏损挂帐比率26、行业和区域影响力5现金流动负债比率4——7、企业经营发展策略5四、发展能力状况18销售(营业)增长率9总资产增长率7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38长期发展能力预测10资本积累率9固定资产成新率5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合计100—100———100—100该指标体系突出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核心地位,重点评价企业资本营运效益,并采取了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整体业绩状况,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全增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是该体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该体系以会计利润评价经营业绩,容易产生股权资本的浪费,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促使管理者利用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将信息优势转变为个人利益等弊端。会计利润忽视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管理者就容易把股权资本当作免费资本,随心所欲地使用,以至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率等决策行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2)该体系虽然肯定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经营的作用,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只在修正指标中用了一个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权数仅为4),对其他指标未进行反映。(3)该体系虽然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但财务指标权重过大(达80%),对财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非财务指标的分量明显过轻,使得两类指标的内在联系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思想和原则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业绩评价的核心,体系是否科学、可行,不但关系到能否正确、科学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状况,而且关系到如何正确引导企业提高经营业绩的努力方向。虽然指标的具体设计因各企业而异,但在设计时,只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指导思想从我国企业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客观环境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建立涵盖企业全部经营行为,具有约束、激励、规范和导向作用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既要能体现企业当前经营的客观实际,又要能展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既要能评价企业经营的业绩状况,又要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2.设计原则在设计衡量整个企业业绩的评价指标时,应遵守下述原则:(1)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业绩评价系统是企业战略管理控制的一部分,因此,业绩评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该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进行,使各单位在追求自身业绩的同时,也在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做出努力。(2)反映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的业绩如何,决定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反映关键成功因素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弱点,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3)全面完整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将反映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各种因素纳入评价范围,而不应忽略不重要的行为和结果。(4)前瞻性设计的指标不能只注重短期效果,更要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和长期利益,为制定和调整企业战略提供重要信息。(5)可比性业绩评价的可比性主要包括,与预算的比较、与企业不同时期的比较、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与竞争对手比较等。在制定战略目标时,企业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实施通过与预算比较进行;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通过与企业不同时期的比较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弱点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来判断。(6)可操作性任何系统的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设计为追求完美而过于复杂,那只能作为一种虚设。设计的指标应易于取得、便于分析、操作实用。(7)符合权变原则由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将随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应定期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审视评价指标,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说明在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指标的选择是关键问题,只有正确选择了指标,才能正确地收集、计量和评价业绩。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两个方面,传统业绩评价的缺点是过于注重财务指标,把财务业绩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其他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非财务信息,在业绩评价中却得不到体现。因此,下面我们将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一直是而且继续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原因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财务性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同时,财务业绩指标具有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功能。主要财务评价指标如表3:表3主要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指标计算方法评价内容流动性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产生现金用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资产管理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通过企业资产运转快慢反映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总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资本结构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及稳定性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每股帐面价值普通股股东权益/发行在外普通股数每股现金流量(净收益+非现金支出)/发行在外普通股数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盈利能力比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反映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及投入资产相关的报酬实现效果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经济附加值税前经营利润-现金所得税-资本成本每股收益(净利-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平均普通股股数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盈利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股数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净收益-优先股股利)中西方常用的单一财务指标有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增加值、经济增加值、现金流量等指标,各种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也各有其特点。投资报酬率是报酬与为获取报酬的投资之间的比率。常用的有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它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反映企业资产占用水平和管理效率,由于其计算简单客观,能反映企业的综合经营业绩,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资源配置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因而其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但投资报酬率重视对短期业绩的评价,忽视了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忽视了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不可控因素,另外,由于它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该指标容易被操纵,难以准确真实的评价。剩余收益是指企业的净利润扣除经营资产按最低报酬率(或资本成本)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它比之投资报酬率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可以消除利用投资报酬率进行业绩评价所带来的错误信号,并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对各单位业绩的金额评价,二是可以鼓励各单位乐于接受那些投资报酬率高于企业资本成本,但低于本单位投资报酬率的投资,使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保持一致。由于它也是根据会计资料计算的,同投资报酬率有着相似的局限性。市场增加值(MVA)是企业的市值减去投入全部资本(包括股权和债权)的余额。MVA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目标,这里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增加值的最大化。MVA还反映了股票市场对企业未来竞争优势和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获利能力的预测,可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但MVA指标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对于非上市公司和政府机构就难以适用,没有体现价值增加值的创造时间,且是一个绝对数,不能进行不同企业之间业绩的比较,企业的诸如人力资源等重要无形资产往往被忽略,在我国,其正确性受到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更是严重。经济增加值(EVA)是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于1991年首创的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它是指企业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式为: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该指标一经推出,受到理论界和各大型集团公司的欢迎,主要其有着明显的特点。一是它用经济利润替代了会计利润,避免了由会计原则导致衡量企业价值的扭曲,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业绩。二是它灌输了新的“资本增值”观念,让管理者明白股东投入的资本并不是无偿的,是有成本的,只有在资本投资与现有资产的实际收益大于资本供应者的预期收益时,才能确认资本得到了增值。三是EVA将不同投资风险、不同投资规模和资本结构的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业绩评价,可以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业绩评价。四是运用EVA进行业绩评价还可以将业绩评价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联系起来,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在矛盾和协调中取得一致,引导管理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现金流量指标在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的会计利润质量,对检查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价值评估有着强有力的说服力。2.非财务指标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迁,使得财务指标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财务指标局限于对实物资产运用成果的描述,只能对企业过去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不能反映在进行的创造未来价值的活动,它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因素的分析。因此,非财务指标应环境发展的需要而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由于各企业独具的特征,将决定企业非财务指标的最终选择,很难确定适合所有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组合。但总是有共性的,不同企业在设计非财务指标时,应当考虑的是稳定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客户获利能力、完善或改进内部流程、对员工进行激励、创新、学习和成长等方面。非财务指标虽然能够从整体战略的角度评价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但它致命的缺点是难以用货币来衡量,并缺乏统计上的可靠性,所以其永远也不能取代财务指标。所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是业绩评价系统最理想的选择。因此,现阶段比较受欢迎的业绩评价系统都是两大指标的有机结合,如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综合计分卡,克罗斯和林奇提出的业绩金字塔。(四)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在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中,我们确定了两种典型的业绩综合评价方法作为参考。1.综合指数法该方法采用指数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利用选取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作对比,在确定各项指标在总系统内的权重以后,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计算综合指数。其计算式为:K=∑Wi*(Xi/Yi)i=1,2,3,……,p其中,K为综合业绩评价指数,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Xi为第i项指标的实际值,Y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值,P为评价指标的个数。综合指数法的客观性主要取决于指标的选择、各指标权数的确定、各指标标准值的设定。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应选择不同的指标。权重的确定,国内外盛行专家意见打分法,即德尔菲法,是一种运用不确定性决策的通行做法。具体方法是邀请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独立将100分总权数分配给各项指标,然后综合分析专家的意见,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综合指数法在实际业绩评价的运用非常广泛,主要原因是其简便易行,能够反映各指标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找出问题所在,其缺点就是权数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权数的改变会改变综合评价的结果。2.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所确定的权数,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在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总的综合评价分数。其步骤如下:①选定评价指标,按其重要性确定权数;②确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最小值),运用功效函数确定各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功效函数为:Ki=(Xi-Xoi)/(X′i-Xoi)*40+60其中,Ki代表第i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Xi代表第i项指标的实际值,Xoi代表第i项指标的不允许值,X′i代表第i项指标的满意值。基础分为60分,当Xi=X′i,即实际值等于满意值时,满分为100分。③对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综合计价得分。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加权几何平均法,二是加权算术平均法,在实际运用中,为了避免综合功效系数为零,一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为了增强综合评价的灵敏度,我们可以将上述功效函数进行修正,采用多档标准,将60分改为本档基础分,将40分改为上档基础分与本档基础分的差值。即:单项指标评价分数=本档基础分+(该指标实际值-该指标本档标准值)/(该指标上档标准值-该指标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功效系数法也存在一个标准和权数的确定问题,其确定方法与综合指数法相似。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研究业绩评价的客体是评价的行为对象,包括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者,从理论上说,对二者的区分非常必要,对企业的评价关系到企业的维持、扩张、重组、收缩、转向或终止等问题;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关系到对管理者的奖惩、升降或撤职等问题。两者的另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是否考虑不可控因素。因此,将两者区别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联系和区别1.两者的联系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和企业整体业绩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在同一企业环境下,为了促使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而进行的。因此,前面所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都适用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企业整体业绩评价可以作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基础。但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们有必要将两者区别开来。2.两者的区别企业整体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是所有者出资的保值与增值,利益是否得到保障。这一点对与我国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整体经营业绩的评价关系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调整,如扩张、重组等。而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关系到管理者的聘用、奖惩、升降,用于代理人是否实现了委托人目标的评价。同时,由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对企业整体的评价,所以其要确定的是企业的绝对价值,它是企业当前的累积价值;而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是企业整体价值在经营者经营期间的增量。另外,企业整体业绩评价包括对企业价值有影响的所有因素,既有内部控制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而经营者在对外部不可控环境面前,如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是无能为力,若将这些因素也包括在经营者业绩评价范围之内,显然是不可取的。(二)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标准的确定在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时,我们发现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供评价者选择,但在研究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却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1.采用会计指标与市场指标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排除噪音。会计指标,如会计利润,一般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经营的短期成果;而市场指标,如股价,则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经营的长期成果。可是,股价受市场因素、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它会因此而发生剧烈波动,也就是说市场指标的噪音太多,同样,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控制研发费用、维修费用来调节净利润等会计指标,而这些信息是评价者短期无法掌握或获取成本较大。为此,评价者可以利用两者的搭配比例来控制经营者的决策导向,实现不同的目的。2.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定量与定性相搭配。这一点前面已经论述较多,在此不多重复。3.敏感性与准确性的有机结合。敏感性是指业绩评价指标对被评价者行动的反应速度和程度,准确性是指业绩评价指标描述被评价者行动的精确程度。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敏感性,他想尽早得到酬劳;而所有者首先考虑的是准确性,他想了解经营者到底干得如何。如果某标准敏感性较强、准确性较差,则所有者需承担不及准确判断便需付酬的风险。如果该标准敏感性较弱、准确性较强,则会出现经营者没干劲的情形。因此,在确定评价标准时,要在两者之间做一个权衡。(三)企业经营者业绩的综合评价方法和体系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