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四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四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四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四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四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将碘加入淀粉溶液中,再加入新鲜柠檬汁,将会出现()A.变蓝B.变紫C.褪色D.变浑浊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A.能进行,此人无感觉 B.不能进行,此人有感觉C.能进行,此人不能运动 D.不能进行,此人能运动3.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的视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图中①富含血红蛋白呈红色C.图中②有细胞核可吞噬病菌D.血液由图中的①②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4.关于人类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C.人类是由神创造出来的D.人类起源于“露西少女”5.一个B型血的人,大量出血,急需输血,最佳接受的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6.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聋哑学校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动得流泪B.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C.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7.下列哪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A.胰液和肠液 B.唾液和肠液 C.胃液和胰液 D.唾液和胃液8.以下不属于排泄废物途径的是A.排尿B.出汗C.呼气D.排便9.如图所示为人的进化历程,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不是进化特点的选项是()A.脑容量增大 B.上肢变长C.直立行走 D.制造和使用工具10.下列关于呼吸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B.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C.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D.呼吸道可以将外界污染严重的气体变得非常新鲜和清洁11.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A.维生素 B.膳食纤维 C.蛋白质 D.胡萝卜素12.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D.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13.下列关于人在吸气时膈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膈肌舒张,膈顶下降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C.膈肌收缩,膈顶上升 D.膈肌收缩,膈顶下降14.尿的生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却是间歇性的,这是因为()A.输尿管的活动是有阶段性的B.肾单位的活动是间歇性的C.尿道括约肌的舒缩是间歇性的D.膀胱贮尿到一定量后才引起排尿反射15.图为眼的结构图,其中作为感受器的是A.1B.2C.3D.416.下列关于健康地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B.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C.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D.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可指压远心端止血17.生物课上学习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合理膳食”,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聊里“晒”了白己的午餐(图)。你认为谁的午餐既营养合理又经济实惠?A.甜心冰激淋 B.小黄豆 C.腹黑大魔王 D.太阳雨18.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由肾静脉流出,发生的变化是()A.血液中氧气减少B.血液中废物减少C.血液中养料减少D.ABC均是19.下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中的①结构中有5种消化液起消化作用B.人体中的①结构一般为5—6米C.④是毛细血管,运输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D.②结构上有许多③,增大了①结构的吸收面积20.为了促进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21.人体的呼吸、消化、排泄等代谢活动都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下图,(ABCDE分别为人体的系统或器官,abcde则分别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1)馒头中的淀粉在A系统中的起始消化部位是___________,之后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分解为__________。[a]过程表示的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_________的过程。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_。(2)[b]过程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四环节之一____________,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表示的是肺内气体交换过程,氧气进入血液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吸入一氧化碳造成的。一氧化碳在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的结合力比氧大得多,会引起组织细胞缺氧。(4)D系统最终形成尿液需要经过[d]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5)若某人尿液中出现大量的葡萄糖,而D系统正常,则此人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______。(6)人体的排泄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中E为器官________。22.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手术器械的提高,微波消融术作为一种辅助肿瘤治疗、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新型手术,已经被逐渐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医学领域。微波消融术包含热消融、冷消融和化学消融等方法,其具体操作是利用微波消融针的高温、低温等特殊条件将结节(肿块)进行原位灭活,手术无需开刀,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在治疗肿瘤时,医生找到肿瘤所在的位置后,注入某种血液栓塞剂,阻断肝脏血液供应,使肿瘤缺乏营养而“饿死”;还可以采用零下135℃的低温疗法,将肿瘤“冻死”。(1)医生找到肿瘤所在的置后,注入某种血液栓塞剂,阻断肝脏血液供应,使肿瘤缺乏营养而“饿死”,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______。(2)采用零下135℃的低温疗法,将肿瘤“冻死”,说明细胞需要生活在适宜的______下(填一种环境条件)。(3)由于某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碘,造成______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甲状腺补偿性增生,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为预防疾病,我们可以常吃______(填一种食物名称)等含碘丰富的食物。(4)在充分了解甲状腺肿大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切除手术相比,利用微波消融术方法治疗肿瘤的优点是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

淀粉遇碘会变蓝,维生素C能使碘溶液褪色。【详解】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将碘加入淀粉溶液中,溶液会变蓝;新鲜柠檬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使碘溶液褪色,故再加入新鲜柠檬汁,将会出现褪色现象。【点睛】了解淀粉遇碘会变蓝和维生素C能使碘溶液褪色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选B。【点睛】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3、D【解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详解】图中①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故A正确;图中①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呈红色,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故B正确;图中②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可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故C正确;血液由图中的①红细胞、②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B【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人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5、B【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已知一个B型血的人,大量出血,急需输血,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B型的血。6、D【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分析。【详解】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哭了。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和学生交谈等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故选D。【点睛】请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7、A【解析】

人体内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分别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详解】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可见A符合题意。【点睛】明确各种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肠液和胰液含有的消化酶种类最多。8、D【解析】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点睛: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9、B【解析】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动物只能使用简单工具,不能制造工具,没有创造性劳动。【详解】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后来随着气候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古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大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因此上肢变长不是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特点。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0、D【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如下图:【详解】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A正确。B、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正确。C、呼吸道还能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C正确。D、呼吸道对空气处理有一定的能力,能清洁、湿润、温暖的空气,但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的关键是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11、B【解析】

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糖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详解】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可见B符合题意。【点睛】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关键点:膳食纤维是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12、D【解析】

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详解】A、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B、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错误。C、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C错误。D、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13、D【解析】

呼吸时胸廓扩张和收缩与肋骨间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关。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详解】吸气过程中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的顶部回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当人体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故选:D【点睛】理解掌握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4、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详解】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点睛】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15、B【解析】

图中1角膜;2视网膜;3晶状体;4视神经。【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

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点睛】眼球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16、A【解析】试题分析:“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考点: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17、B【解析】试题分析:合理膳食是指平时以糖类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适当的摄入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含脂肪较多的食物。甜心冰激凌和腹黑大魔王少了水果和蔬菜;小黄豆符合合理膳食的标准;太阳雨少了含糖类丰富的食物。【考点定位】合理膳食18、D【解析】试题分析: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肾脏细胞利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废物会减少。血液中氧气减少,只是流经肾脏血液变化的一个方面,故A不符合题意;血液中废物减少,也只是流经肾脏血液变化的一个方面,故B不符合题意;血液中养料减少,也只是流经肾脏血液变化的一个方面,故C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包含全了流经肾脏的血液变化的三个方面,故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19、A【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人体中小肠,②是环状皱褶,③指状突起的绒毛④是毛细血管。人的小肠长约5~6m,它的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因而使吸收面增大600倍,达200m2.小肠液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能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分别通过胰管和胆管流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肠腺位于小肠壁上,其分泌的肠液直接进入小肠.因此小肠里含有胆汁、胰液和肠液三种消化液,A错误;B小肠长约5~6m,,是人体吸收和消化主要场所,B正确;C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是吸收主要场所,它把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C正确;D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它通过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其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200m2左右,是吸收消化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A20、D【解析】

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组织细胞,也不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重要的物质。【详解】A.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正常视觉;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C.维生素C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强抵抗力;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缺乏就会引起软骨症和佝偻病。故选D。【点睛】考查维生素的作用。21、口腔葡萄糖吸收右心房肺通气气体扩散作用血红蛋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胰岛皮肤【解析】

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生理过程。据图可知: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E表示皮肤;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b表示肺通气、c表示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表示是肾小球的过滤,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详解】(1)馒头中的淀粉在A消化系统的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a]过程表示的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吸收的过程。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通过分析图示可知:人体的呼吸全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环节:[a]肺通气、[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其中a过程指的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而实现的。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均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