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2010-2011(一)PAGE语文学科教案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课时安排:1第9周[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回顾学过的科学小品文以及其语言特点】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将课后第一题融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中】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设计文意兼得的学习点,结合具体实例体会课文语言特点】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将“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到整个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2.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联系实际:为什么把地球比喻成生命的摇篮和母亲?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表情朗读。】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图文并茂:看图谈体会,引导认识地球的珍贵】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选择一种资源展开谈】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补充资料:40万亿千米,需要现在最快的飞行器不断飞行600万年】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用此句贯穿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2)对词语的理解。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学习目标]1会写“晶、莹、蔼、资、矿,赐、滥、胁、睹”10个字,其中要注意“蔼”的“谒”和“竭”的区别。2正确读“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枯竭、威胁”6个词语,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和传达出来的地球被破坏的严峻性。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本来”“至少”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4弄清课文结构,体会结构的严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读出保护地球的紧迫性。6进一步学习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7通过查找和整理地球知识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课文,并能用演讲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集地球环保知识资料【课前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单】13只有一个地球读一读1读读下面的词语。想一想,你在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滥用枯竭威胁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2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一叶扁舟提供薄薄的纱衣理解句子3读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本来:对句子的理解:(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至少:对句子的理解:课文思考4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5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一旁。6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查资料7查找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资料、数据,也可以查找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和成果。我的疑问8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这些疑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导入二处理生字词三学习课文(一)概括主要内容(二)地球的特征(三)学习地球的唯一三小演讲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师:“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响亮口号,再读课题。2师:这篇课文是一片科学小品文,咱们原来学过哪些科学小品文?师:这些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师: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学小品文。昨天大家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单,请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1词语:滥用枯竭威胁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提升点: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师:带着你的感受。领着大家再读一遍。2多音字一叶扁舟提供薄薄的纱衣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讲一讲别的读音及用法。1课件出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师相机板书2引导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过渡:再次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出了地球的特征,谁找到了?师出示课件: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师:宇航员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自主学习单中大家已经画了句子,现在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你画的句子,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完善。1学习“可爱”(1)美: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的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师:这里写出了地球的什么?请抓住关键词或者说明方法,体会一下作者是怎么表现地球的美的?课件出示:地球美丽的图片师:你能试着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去赞美地球的美吗?过渡:地球的可爱仅仅表现在她的美吗?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2)无私奉献: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师:作者连续两个打比方,有什么用意?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连用两个打比方?创设情境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板书:无私奉献可爱(3)小结:作者采用了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可爱,不仅在于,更在于,表达了。2学习“容易破碎”(1)空间有限过渡:地球像母亲一样,无私博大,可是,地球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吗?课文中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师:作者是怎么表现地球之小呢?用刚才的方法试着说一说相机指导:一叶扁舟,叶,扁舟师:那么,地球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看看这幅图片。课件出示地球与其他星球对比的图片师:你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师:作者写地球的渺小是要告诉读者什么呢?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过渡:地球不仅空间有限,而且资源有限。(2)资源有限课件出示: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师: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①不可再生资源师:什么叫不可再生资源,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不可再生资源?引导生认识:不可再生资源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出示句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师:你想强调哪个词?请你结合你查找的资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课件补充资料师: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这句话。②可再生资源过渡:什么叫做可再生资源呢?但是为什么课文这样说呢——课件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类做贡献的。师:请你结合你的自主学习单来汇报对“本来”的理解。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完成这段话:课件: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类;森林资源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类;生物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类;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类!板书:人类破坏容易破碎小结:谁能看着老师的板书,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课文是怎么写清楚地球的容易破碎的?3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师:再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想强调哪个字?师:这个字里包含着什么感情?师过渡:面对容易破碎的地球,有人说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1课件出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师:请你结合自主学习单说说你对“至少”的理解。提升点:40万亿千米师:你能想象40万亿千米的概念吗?补充资料:以目前一般飞机的飞行速度计算,40万亿千米大概需要不停飞行600万年才能到达。师:你能帮助作者补充这一段的说明吗?提升点:当一个数字不太为人们所熟悉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熟悉的概念帮助理解。2师:课文中像“本来”“至少”这样严谨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找到说一说吗?师:所以,“只有一个地球”1师: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肯定有种振臂疾呼的愿望。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选取一个观点准备一个一分钟演讲,注意演讲的姿态。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慷慨陈词,我似乎看到了地球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学生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生:《松鼠》《鲸》生:严谨生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学生领读、齐读生:这些词语都是贬义词,读的时候感觉很压抑、很沉重。学生带着理解读词学生读词并汇报多音字的查阅情况生汇报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学生汇报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抓住“晶莹”“水蓝色”等关键词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理解地球的美学生尝试学生配乐读这一句学生续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生: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认识:地球不仅对人类慷慨无私,对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无私的。学生看课件总结。生:通过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自由表述,引导认识地球的脆弱、易碎学生齐读生:空间有限生: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认识。学生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如“不加节制”“枯竭”学生谈感受并朗读。生:可以再循环利用的资源生:本来是原来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根据后文内容可以得知,由于人类的随意毁坏,现在已经不能再生了。这个本来,一方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惋惜。学生小结:作者通过()的学习方法,从()等方面写清楚了地球的易碎。生读生:太生:赞叹、叹息、呼吁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中对“至少”的理解。生补充:40万亿千米,就是以目前一般飞机的飞行速度计算,40万亿千米大概需要不停飞行600万年才能到达的距离生举例:即使学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学生准备一分钟学生上台演讲板书设计:13只有一个地球美可爱无私奉献渺小空间有限结论:唯一易碎资源有限保护人类破坏不能移居 【课外学习活动设计】准备一分钟小演讲,进行班级演讲比赛。主题:地球,我们的家演讲小提示:1提出观点2结合资料论证观点3得出结论时间:1分钟注意:演讲的姿态、语音语调、与观众的互动评委:老师谢苗苗老师甘琳琳老师评分细则:演讲比赛评分表主题(15分)主题明确、深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材料(15分)材料真实、典型、新颖,有一定的说明方法。结构(10分)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论点、论据具有逻辑性,构思巧妙语音(20分)普通话规范感染力(20分)语速恰当,声音响亮,表达自然流畅,有感染力。流畅(10分)停顿一次扣2分态势语(10分)自然得体,端庄大方总分【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1课上提问发言2课堂观察3小组合作学习评价4自主学习成果汇报学情分析一学习兴趣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平时上课他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课上的发言中可以表现出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习作能力,表达得比较具体得当。二学习习惯1自主学习习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课文之前,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单”中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提示和方法,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单”。上课之前,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单”的完成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上课内容,本着“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的原则。2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班级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8个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自主学习单”,在知识上达成共识,并共同解决疑问。每个小组的组长都能认真负责到每一个组员。3勇于质疑的学习方式根据校本研究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从一开始不好意思质疑、质疑自己知道的内容、质疑偏难怪,逐渐养成了爱质疑、善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质疑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三学生已有知识储备1字词本课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贬义词、多音字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未知的,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推想等方法理解。2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与“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中所蕴含的作者忧虑、焦急的心情是学生未知的、难知的,需要点拨。3说明方法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这些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已知的,尝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是学生需要提升的。4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这项能力学生在以前的课文学习中尝试运用过,本课中需要联系实际的部分也是学生能够掌握的,比较贴近生活。四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难度分析1基础教好的学生他们一般为各学校小组的组长或小领袖,这篇课文的难度在于领悟作者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以及当堂尝试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在“一分钟小演讲”这一部分由这些学生进行展示和示范。2基础一般的学生这一课的学习中,找到作者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重点。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学习的难点,有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他们进行理解,教师课上继续点拨。效果分析在课后评测中,设计了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近义词的正确搭配、课文内容梳理和课外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四个环节。参与评测的人数33人,现将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一词语分类全对:87.9%有错:12.1%出错举例:1书写错误1人,“毁”的偏旁写成了反文。2分类错误1人,将“恩赐”归类为贬义词。3未全部分类2人,不确定词语感情色彩。分析:本题检测了课上的词语环节,即让学生感受词语的感情色彩。从本题的完成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将“恩赐”归类错误的学生,是因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课上这个词没有作为重点讲,所以这个学生没有理解。所以,质疑环节还是要继续开展起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扫除学习障碍。二选词填空全对:97%出错:3%出错举例:本题只有一人出错,混淆了“指望”和“希望”的搭配用法,对这两个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不够透彻。分析:本题学生做的比较好,一方面是因为所出的练习题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比较好。出错的这个学生的搭配不能说完全错误,语意也是通的,但不是最佳搭配,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三课文梳理全对:75.8.%出错:24.2%出错举例:1说明方法:正确答案共四种说明方法,出错学生写出了1—3种不等。写错字的1人,“作比较”写成“作比效”2总结地球特点:主要错误是没有完全概括出地球的特点,这些学生仅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但“美丽壮观”不能完全说明地球的“可爱”,出错学生没有写出地球的“无私奉献”的特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从评测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出错学生主要是考虑不全面,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四说明文阅读全对:69.7%出错:30.3%出错举例: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正确推想理解词语的意思,虽然并不能跟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差,但能体会出词语的大体意思。出错学生主要出现在对“寒暄”一词的理解不准确,这一词在平时的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较少。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地球一个优点的感受:这一题是学生做得最好的一题,除了一人没有读懂题意外,其他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完全掌握了“联系生活实际”这一学习方法,都能够从生活出发,赞美地球的优点。3第一段采用的说明方法和好处:说明方法大部分都能写出“作比较”,但是一部分学生将“火星”“金星”“月球”与“地球”的比较当成了“举例子”,理解偏了。大部分学生能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是反衬地球的好,个别学生未掌握作比较的好处。而课上确实没有深入讲解作比较的好处,评测体现了学生的掌握水平。4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一题比较开放,自己能够感受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就写什么。从评测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从作者的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去写作者的写作风格,觉得作者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严谨准确。也有一部分语言理解感悟较强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作者每一段都采用“总分”的形式等,学生的理解多元化、深入化。分析:通过这篇说明文的阅读和理解,检验出了学生对说明方法非常敏感,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到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这一题我也惊喜的发现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赏析能力,他们的自学能力是令人惊叹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教材分析一教材位置(一)人文专题的位置《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本组的单元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材编排了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此类专题学生曾经学习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要求“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感情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其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人们对树木的砍伐造成的后果,与本文中的部分内容有关联;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单元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自大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大自然的启示》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只有一个地球》是在以上说明文学习经验上进行的学习。本文要求学生能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二)训练重点的位置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只有把握了主要内容,才能真正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对“主要内容”的要求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了。四年级上册第5组要求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四年级下册第2组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四年级下册第3组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四年级下册第7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组要求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五年级下册第4组要求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本课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在四、五年级充分的训练基础上的,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2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处处与人类、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实,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在以前的学习要求中也有过:三年级下册第3组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五年级上册第1组要求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有规律和学习经验可循。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三年级下册第6组《太阳》是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五年级上册第3组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二教材特点(一)字:本课有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字(1)形近字的区分:蔼竭指导:注意“蔼”的下半部分“谒”与“竭”不相同。(2)易错字:胁指导:注意“胁”的右半部分是“办”不是“力”。2字音上需要注意的字báo(薄薄的纱衣)biǎn(扁担)ɡōnɡ(提供)薄扁供bó(薄雾)piān(扁舟)ɡònɡ(口供)指导:根据多音字的不同意思和不用语境可以确定它的读音。(二)词滥用枯竭威胁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够后果指导:1这些词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贬义词,写不好的事物。2读起来感觉沉重、压抑。(三)句1语言形象生动的句子(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的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导: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地球的美。指导朗读时注意抓住“晶莹”“薄薄的”等关键词。(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指导:连用两个打比方,写出了地球不仅对人类无私奉献,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无私的。2语言准确严谨的句子(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指导:抓住“本来”,联系下文体会这个词的含义,感受作者的遗憾、忧虑的思想感情,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指导:去掉“至少”,体会句意的改变,通过这个词感受到地球的唯一性,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四)段过渡段: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指导:(1)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用一个问句过渡,好处是引起读者的共鸣,吸引读者往下读。(五)篇1思想内容、情感方面(1)《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2)课文从地球的美和无私奉献来说明地球的“可爱”,从地球的空间有限(渺小)、资源有限、人类的破坏来说明地球“容易破碎”。通过“无法移居”来说明地球的唯一性,来呼吁读者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2写作特点方面(1)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写太空遥望地球的景象,接着写地球的渺小、资源有限,然后写人类无法移居,最后得出结论应该保护地球。(2)本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三课后思考练习题1第一题(1)默读课文。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学生默读过程中每分钟不少于300字。(2)通过找出“几个方面的内容”训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通过理解宇航员的话,串联出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地球的两个特征的,感受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严谨。2第二题(1)本来: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通过下文了解到这些资源受到了人类的破坏,现在已经不能再生了。一方面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另一方面表达出作者的惋惜之情。(2)至少:最少。“至少”表明科学家只研究到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40万亿千米以外还没有研究到,不能确定有没有,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也表达出作者的呼吁。(3)在文中找出类似的用词准确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如“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中的“即使”。3第三题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打比方体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举例子让说明文的叙述更加具体,易于理解。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五课时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二课时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提升知识点。装订线 装订线13只有一个地球一词语运用1将下面的词语按要求分类。破坏枯竭索取和蔼断绝毁坏贡献亲切奉献恩赐褒义词:贬义词:2选词填空后果结果成果(1)不听劝告乱砍滥伐,()自负。(2)不听劝告杀害动物,()加快了动物灭绝的速度。(3)科学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希望指望愿望(1)想到月球去居住,()是好的,但不可能。(2)我们()大家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3)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资源,未来将是没有()的。二梳理全文3学习了课文,我知道了作者采用等说明方法,说明地球是人类的,是所有生命的,她是那样的,但又太容易。我们应该。三学以致用可爱的地球(节选)【美国】鲁斯·坎贝尔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爱之弥深。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电视上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样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至于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或自行焚化。

但是掺合后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浓烟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然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可以维持健康。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人人称便的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我们生活免于单调,带来了可喜的交替变化,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我一向热烈赞成一天24小时的制度,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的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怎么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

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一米左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断腿。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大体而论,我相信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的好。人在月球上邂逅,势必没有什么寒暄的话可说。你也许可以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以后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另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驾“太阳神”8号太空船绕月飞行的太空人安德斯上校接受电视访问时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最觉得惊奇的,是它的色彩和渺小。他又补充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充斥:寒暄:2短文讲了地球的许多优点,分别是: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其中一个优点的感受:3短文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4再读全文,写一写你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感受。《只有一个地球》课后反思这节课在组内老师的反复教研、个人反复试讲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以学生自学为前提、课上充分尊重学生合作探究的课堂。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收获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是本课的重要环节。下面从设计理念、课堂呈现、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1自主学习为前提本课上课之前设计了“自主学习单”,以“自主学习单”为抓手,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单”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为后面的备课做好学情分析。备课中就可以重点“教学生不会的”。学生自学能够学会的则不作为重点讲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完成效果较好,他们通过查词典、查资料等方式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预习效果。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注重了对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贯彻。在“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地球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学生先自己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在学校小组内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再回答这个问题、分析自己找的句子的时候,明显的更加全面、准确,也有独特的思考。3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文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积累,学习方法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多音字的时候,指导学生“根据多音字不同的意思和所在不同的语境可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在学习“不加节制”、“枯竭”等词语的时候,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词语的含义”的方法等。4注重把握课堂的生成一节课中的课堂生成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抓住这些闪光点,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也是一节课是否深入学生内心的重要标志。这节课不仅仅是在走教案,教案是次要的,在学习目标不变的前提下,要随着学生的生成重新组织课堂。例如,在“用打比方的方式赞美地球”这一环节中,一个学生说:“地球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水晶屹立在宇宙中。”我赶紧抓住“屹立”这个搭配得不太恰当的词语,引导学生换个更加准确的词来搭配。后来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换了“镶嵌”一词。这样一来,不仅是这个学生,全班学生都投入到了对这个词的思考中,小生成大收获。5用教材教,不被教材牵制。这节课中,本着“不单教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大胆的与学生一起求异创新,开发课本资源,以期更好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课文中有一句话:“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其中的数字——“40万亿”是个比较大的数字,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太容易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课件中补充了“40万亿千米=目前最快的飞行器不断飞行600万年才能到达的距离”这一资料,并引导学生将资料补充到原文当中。学生通过补充这一段资料认识到:当一个数字不太容易理解的时候,可以用平时大家熟悉的数字来代替或解释,这样就更清楚了。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挑战权威的意识,对他们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起到了推动作用。6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都要注重并达成,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几个环节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例如,在学习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好处以后,让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赞美地球”,学生能够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过的方法做一个“小演讲”,学生的演讲范围涉及“动物资源保护”、“水资源污染现状”、“熄灯一小时活动”,目标达成非常好。7质疑能力的塑造在校本研究中,学生的质疑能力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但在本课的课堂呈现中,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质疑,也没有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勇于质疑,所以在课堂上没有学生质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疑问,课下在整理自主学习单的时候,我发现有学生的问题是:“课文说‘裹着一层薄薄的纱衣’,为什么不用‘披’呢?”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课上也并没有解决,但学生没有勇敢的提出来,显然课堂上还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问题。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让课堂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总之,一节语文课,该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那份热情和能力,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文字、发扬祖国文字的新生代!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