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1页
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2页
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3页
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4页
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延边州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考试时间:11:15--12:30总分:100分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做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试推断“袁隆平星”,不属于()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银河系2.关于“袁隆平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与地球相似 B.位于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C.环绕太阳运动 D.四周被厚厚大气层所包围【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结合所学可知,太阳系中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主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环绕太阳公转,因此“袁隆平星”应位于太阳系,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可观测宇宙,故袁隆平星既在太阳系中,也在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中,ACD错误。但“袁隆平星”位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因此“袁隆平星”并不位于河外星系,B正确,故选B。【2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袁隆平星”属于小行星,小行星位于太阳系,均环绕太阳做公转运动,C正确。“袁隆平星”属于小行星,而地球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因此它的体积远比地球小,A错误。“袁隆平星”属于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B错误。“袁隆平星”属于小行星,体积质量很小,不可能吸引住大气形成大气层,D错误。故选C。【点睛】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因此也被称为主带。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动画电影《冰河世纪1》讲述: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懒、剑齿虎(下图)这三只史前动物,它们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据此完成下题。3.猛犸象具有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其生存环境()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4.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答案】3.D4.D【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猛犸象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说明当时气候寒冷。猛犸象具有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可抵御寒冷,D正确;细密长毛,极厚的脂肪层,不能适应干旱、炎热、多雨的环境,ABC错误,所以选D。【4题详解】猛犸象是哺乳动物,生活的年代约1万1千年前,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所以该故事可能发生在第四纪,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猛犸象是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其生存的时代为冰河世纪,它们在极地附近的冰原上觅食与生活,为抵御严寒,猛犸象的皮下脂肪和皮上浓密绒毛层皆厚达10厘米,绒毛层之外还披覆长毛层,毛色呈黑色或深棕色,因此也被称为“长毛象”。下图为亚洲东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P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6.图示M、N、P、Q四地中()A.M地气压最低 B.N地气压最高C.P地风力最强 D.Q地风力最小【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中P点气压分布,可知P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半球向右偏,偏转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6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M、N、P、Q四地中,M点气压最高,P点气压最低,AB错误,P点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Q地等压线较MN密集,风力较MN大,C正确,D错误,所以选C。【点睛】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大屯火山群地处“太平洋火圈”上,是台湾省最著名的火山区,享有“天池”之称。下图为大屯山火山口景观图和地球園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②层 B.③层 C.④层 D.⑤层8.有关地球圈层中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层中横波不能传播 D.④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对应图中的③圈层,B正确。②圈层是地壳,④圈层是外核,⑤层是内核。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①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错误;据图分析,②为地壳,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9-41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B正确;据图分析,③为软流层,软流层是由熔融状态的塑性物质组成,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C错误;据图分析,④圈层为地核中的外核,外核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D错误,故选B。【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人民币素有“国家名片”之称,2019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是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10.图示景观的主要特点是()A.山峰林立,地表崎岖 B.垄槽纵列,沟垄相间C.山体锥形,顶有火口 D.沙丘广布,植被稀疏【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结合所学可知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图示有船夫和植被,说明还有生物圈,共计4个圈层,ABD错误,C正确。应选C。【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桂林,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因此图示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山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垄槽纵列,沟垄相间描述的是雅丹地貌,B错误;山体锥形,顶有火口描述的是火山景观,C错误;沙丘广布,植被稀疏描述的是荒漠景观,D错误。应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亦称之为岩溶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石芽、溶沟、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大海上经常会产生海浪,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时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下图示意波浪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最常见的海浪是由于()A.风力形成的 B.海底地震形成的C.火山爆发形成的 D.退潮和涨潮形成的12.下列有关海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 B.波峰与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C.两个波峰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D.波峰与平均海面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13.需要较高浪高的人类活动是()A.捕捞 B.冲浪 C.航行 D.勘探【答案】11.A12.A13.B【解析】【11题详解】最常见的海浪形成是受风的作用于海面所形成的,A正确;海底地震的等级较高时地震波传递可以形成海啸,但是不是风力导致、也不常见,B错误;火山爆发属于地球内能的释放,也不是风力形成的,C错误;退潮和涨潮是潮汐,是天体引力导致的,不属于风力作用,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结合图文信息可知,两邻近波峰间距离等于波长,B、C错误;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A正确、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捕鱼需要水平静才能保证渔船的安全,A错误;冲浪需要较高的浪高,B正确;航行需要风平浪静才能保证航行的安全,C错误;勘探也需要风平浪静,D错误。故选B。【点睛】由日、月引潮力引起的波动称为潮波,由风引起的波浪称为风浪,由水下地震引起的波浪称为地震波浪等。海浪中以风浪为最常见。风浪指风直接推动的海浪,会同时出现许多高低长短不等的波浪,波面较陡,波峰附近常有浪花或大片泡沫。每年8月,“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会吸引众多游客。下图为钱塘江大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时间一般是()A.阳历初一和十五前后 B.阳历初八和二十二前后C.农历初八和二十二前后 D.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15.、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属于利用潮汐特点进行的是()A.发展海水养殖 B.船舶进出港口 C.赶海 D.研究海水淡化16.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B.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C.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 D.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答案】14.D15.D16.C【解析】【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日地月三者一线,天体引潮力大,海水潮位高,潮汐现象最为明显,形成天文大潮,D正确;农历初八和二十二前后,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相垂直,天体引潮力相互削减,引潮力小,形成的海水潮位较低,为天文小潮,C错误;潮汐现象与阳历日期无关,AB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海水养殖、船舶进出港口,以及赶海(落潮时到海边捡拾贝、藻类等现象)都要利用潮汐特点,研究海水的涨落规律,ABC不符合题意;研究海水淡化不需要利用潮汐特点,D符合题意。故选D。【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钱塘江大潮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不是江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A错误;钱塘江大潮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蕴藏的能量巨大,可以利用潮汐现象进行发电,能转化为能源,B错误;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潮水涌来时越往里路越窄,使海水迅速上涨,涌起的潮位高,C正确;杭州湾口朝向东方,夏季的东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基本形式。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又包括风浪、涌浪、拍岸浪。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又称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地河流水位一般在358~362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从河流发源地到甲地的河段落差可能是()A.330m B.410m C.460m D.510m18.图示各点中,最适合建野外宿营地的地点是()A.④ B.③ C.② D.①【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河流源头海拔为700~800m。甲地河水水位在358~362m,所以,甲地以上河段的落差在338~442m,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8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处位于陡崖下,易有落石,不安全;②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宿营;③处位于河谷,易发生洪水灾害;④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太陡,不适宜露营,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实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不属于地貌观察形态要素内容的是()A.坡度 B.土壤 C.坡向 D.高度20.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 B.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峻C.描述地貌的顺序是从点到面 D.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答案】19.B20.B【解析】【19题详解】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高度观察包含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海拔),D正确;坡度观察包含坡度和坡向,AC正确;土壤不属于地貌形态的组成要素,B错误。题目要求选出不属于地貌观察形态要素内容,故选B。【20题详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或无人机等辅助观察,AC错误;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B正确;一个地区绝对高度指该地区的最高海拔,相对高度指的是该地区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的差值,但最低海拔为负值时,该地的绝对高度小于相对高度,D错误。故选B。【点睛】地貌观察的内容:1.形态要素:高度与地貌(1)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形态要素坡度与地貌(1).划分坡的重要标准(2)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3)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2.综合观察地貌:(1)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2)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①②分别代表()A.腐殖质,成土母质 B.腐殖质,地貌C.气候,地貌 D.气候,成土母质22.同学们发现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士母质的颗粒存在明显的变化,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砾质土-砂土-壤土一黏土. B.砾质土-壤土-砂土一黏土C.黏土一壤土-砂土一砾质土 D.黏土一砂士-壤士一砾质土【答案】21.A22.A【解析】【21题详解】岩石经过风化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故②是成土母质,B、C错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变为腐殖质,①为腐殖质,D错误;A正确。故选A。

【22题详解】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物容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堆积细小风化物,成土母质颗粒较细。因此,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土壤类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成土母质即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其中,土壤矿物质是土壤重要的物质组成,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土壤质地是指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按照土壤质地,可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土。“滴水叶尖”是指树叶的叶尾细长,能排除树叶内较多的水分,又避免雨水在叶面上积存。古代建筑师们根据“滴水叶尖”的特点和功能创造了瓦档。左图为某“滴水叶尖”照片,右图为“滴水瓦档”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滴水叶尖”常出现在()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 D.落叶阔叶林24.“滴水瓦档”利用的“滴水叶尖”主要特点和功能是()A.叶片宽大,吸收水量较多 B.叶尾细长,观赏价值较高C.叶尾细长,引导雨水滴落 D.叶片光滑,大量反射光照【答案】23.C24.C【解析】【23题详解】“滴水叶尖”,说明这里水汽充足。其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一个标志,它是树木适应高温高湿气候的一个表象。热带雨林气候,植物茂盛,对流雨旺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24题详解】滴水叶尖树叶的叶尾细长,能排除树叶内较多的水分,又避免雨水在叶面上积存。建筑师们根据树叶的形状和滴水叶尖的功能创造了瓦档,主要是因为“滴水叶尖”叶尾细长,引导雨水滴落,故C正确;滴水瓦档主要作用是排水,与叶面吸收水量无关,故A排除;该造型主要的功能非观赏功能,与叶面反射光照无关,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点睛】“滴水叶尖”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主要是指热带地区对流运动显著,每天午后两点左右都会由于强对流而形成对流雨,而热带地区的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滴水叶尖也是一个植物学名词,指叶尾细长,易含蓄水珠。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因外界降水和气溫的明显变化形成一圈圈的年轮,树木年轮是树木生长过程中气候状况的重要体现。下图示意某地区树木截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对图示树木生长过程中气候状况的猜测,可信的是()A.全球降水有所增加 B.太阳黑子爆发强烈C.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D.全球气温有所下降26.科学家发现该树木年轮南侧间距要宽于东、西、北三侧,该树最可能属于()A.新西兰的温带阔叶林 B.澳大利亚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长沙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答案】25.D26.C【解析】【25题详解】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因外界降水和气温的明显变化会形成一圈圈的年轮,良好的水热条件会使树木生长速度较快,树的年轮就会较宽。树木年轮最外圈是最后长成,而图中的树木年轮从内到外逐渐变密,说明生长变慢,可能是全球气温有所下降,D正确。全球降水有所增加、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会使树木生长速度加快,AC错误;太阳黑子对树木生长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D。26题详解】由题可知,年轮形成的条件需要降水和气温的明显变化,亚马孙地区全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小,树木年轮不明显且多呈圆形,D错误;该树木年轮靠南侧的间距较宽,南方多太阳光照,说明其位于北半球,故该树最可能是位于长沙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南半球的国家,北侧的光照条件好,AB错误。故选C。【点睛】树木内的细胞和导管每年重复一次由大到小,材质由松到密的变化,从而就形成了色泽、质地不同的一圈圈环纹。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横断面上的同心环纹。常见于温带的乔木与灌木,通常每年一轮。在温带地区年轮界限明显。热带地区由于一年内气候变化不大,年轮就不明显。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图层上,叠加不同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相互关系。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图完成下面小题。行政区代码123雨量站个数5151327.该专题可能是研究()A.地震灾害 B.寒潮灾害 C.城市建设 D.旱涝灾害28.为研究图示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应增加下列图层中的()①大气污染②地形、地质③人口密度④民族构成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27.D28.B【解析】【2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专题研究是将雨量和行政区进行叠加图层,可以根据不同区域降水量大小,研究旱涝灾害,D正确;寒潮主要是短时间强降温,与降雨关系不大,B错误;同理,地震灾害与降水量的关系也不大,A错误。城市建设的研究不需要雨量站信息,C排除;故选D。【28题详解】为研究图示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需要叠加与之关系密切的地形、地质和人口密度图层,②③正确;大气污染主要与工业生产等有关,与自然灾害关系不大,灾情状况主要与人口和经济密度有关,与民族无关,①④错误。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GIS的发展,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科学",近年来,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服务"。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凤个数(1991-20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据图可知()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C.我国各地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30.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A.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B.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C.冬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答案】29.D30.A【解析】【29题详解】由图可知,台风一年四季都可以形成,A错误。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D正确,B错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且冬季几乎没有台风登陆,C错误。故选D。【30题详解】台风产生的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A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会缓解旱情,不是损失,B错误。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洪涝灾害,而不是冻害,C错误。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D错误,故选A。【点睛】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称为飓风或台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台风使用在北太平洋西部。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的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②暴雨③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某时刻陆地等压面示意图,右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左图的甲、乙、丙、丁中气压最大的是____,气压最小的是____,右图中山林和石质地面分别对应左图中近地面的____、____。(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单项选择)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3)右图中“穿堂风”的风向是____(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能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5)假如延边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乙②.丁③.乙④.甲(2)A(3)由北向南##北风(4)石质地面在房前,比热容较小,白天增温快,山林在屋后,比热容较大,白天增温慢,增强了房前屋后的温差;加大了水平气压差;风从屋后吹向房前,增强了穿堂风。(5)合理:延边地区夏季气温高,利于通风降温。或不合理:延边地区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材料的形式为背景,设置了5个小题,考查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分布规律是“高高低低”,即等压面分布海拔高处气压高,分布的海拔低则气压低,因此图中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是乙、甲、丙、丁。因此气压最大的是乙,气压最小的是丁。近地面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图中近地面水平方向气流从山林吹向屋前的石质地面。山林白天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对应左图中近地面的是乙处;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对应左图中近地面的是甲处。【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林白天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就会形成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的“穿堂风”,因此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正确;温室效应是大气的保温效应,热岛效应是城市气温比效区气温高的现象,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因此都与“穿堂风”的形成原理无关,BCD错误。故选A。【小问3详解】由图中的指向标可知,风吹来的方向为风向,“穿堂风”从北向南吹,形成北风。【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林白天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就会形成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的“穿堂风”,石质地面与山林之间比热容差别大,增强了房前屋后的温差,加大了水平气压差,也就增强了风力,因此增强夏季穿堂风。【小问5详解】由材料““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可知,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增强了房屋内的空气流动,起到了通风散热的作用。延边地区夏季气温高,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利于通风降温,可以说比较合理;但延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也可以说不合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延边某校高一学生小慧课后在地理笔记本(下图)进行了知识梳理与总结。地理老师发现笔记有些错误,请你帮助她更正一下。(1)小慧的第1条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____(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____,____。(2)小慧的第2条总结中,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____(填“较快”或“较慢”),河流____(填“堆积”或“侵蚀”)成深厚的土层,在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图中,缺失的三个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和____。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____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答案】(1)①.落叶阔叶林②.有明显季相变化③.无茎花、板根现象(2)①.较慢②.堆积(3)①.地表径流②.下渗③.地下径流④.海陆间循环(大循环)(4)岩石圈【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理笔记为资料,涉及了植被、土壤、水循环和地球圈层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针叶林分布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因此树叶收缩为针状,抗寒抗旱,因此针叶林的描述正确;落叶阔叶林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夏季葱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茎花、板根现象(该现象多出现在热带雨林中);因此应该修改为有明显季相变化和无茎花、板根现象。【小问2详解】结合图片可知,乙地地势平坦,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差,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在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当地发育形成深厚的土壤。【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结合图片可知,图中缺失的三个水循环环节有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水循环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因此该水循环类型应为海陆间水循环。【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的。33.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②③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2)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从水平方向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规律是____。(3)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____带海域最高,原因是____。(4)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深度(压力),一般来说,海水的密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____(填“增大”或“减小”)。(5)“海中断崖”现象的出现与海水性质中的____度关系密切。【答案】(1)①②②.③(2)①.太阳辐射②.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①.副热②.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4)①.温度②.盐度③.增大(5)密【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海水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所以海水温度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图中的②曲线,海水盐度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为图中的③曲线。【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从水平方向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小问3详解】副热带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