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_第1页
智慧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_第2页
智慧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_第3页
智慧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_第4页
智慧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教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1.1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十二五 (2012-2015年),突出“应用切入、完善基础、搭建平台、试点引路”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3211”建设计划,即“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批试点”(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和试点学校),“一批基地”(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有效解决了PC部署分散、管理维护难、运维成本大、损坏率高等实际问题。第二章、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2.1教育信息化现状现在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的现状: (1)资源庞大且杂乱:老师拥有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源,老师难以使用杂乱无章的资源。 (2)单向教学,缺少互动:大部分老师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教”与“学”分离,缺少师生间互动。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资源孤岛:校与校、班与班、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等都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资源无法交流、共享。 (4)设备管理不易:各种多媒体设备,规模越来越庞大,现有的装备应用与管理,往往依靠人力、制度和经验,缺乏技术手段和科学性的管理与评估。 (5)教师教学难,学生负担大:因为缺乏好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老师授课的效率受到影响。老师在难以提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来保证其学习质量和知识吸收。旧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老师一直为如何更好地备授课头痛不已,也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6)软硬件繁多,教师负荷大:各种教学辅助硬件及软件之建置,造成教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资源使用、云平台使用之中,和2.2需求分析 (1)需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为教学的各个终端提供信息化的硬件及软件。 (2)设备数量应尽可能少,设备的集成化、复用度更高,可综合应用到不同需求场景中,降低学校综合成本。 (3)系统中的硬软件经由网络互联互通,可满足师生在学校内、外随时随地教与学。 (4)老师能方便地备课,灵活地授课,快捷地发布授课内容,调高备授课效率,减少老师的工作负担。 (5)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及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之教学方式。 (6)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并培养团队合作之能力。 (7)教学过程能够得到记录,供学校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分析。 (8)有效管理设备,可对装备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并适合大规模部署。 (9)方案硬件及软件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强,适应未来变化与发展。 (10)教学环境需要实时监测,确保师生在一个健康舒适的进行环境教与学。第三章、设计思路3.1设计原则3.1.1化繁为简,更好地服务教学新技术、新设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智慧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个性化智慧课堂方案,重点是为教师提供智能应用,减轻备课、课堂教学负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3.1.2系统规划,系统工程与实际紧密结个性化互动课堂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工具的变革,需要有基础设施的支持,软件系统的配合以及后期系统的培训工作。个性化互动课堂的项目需求还应该与学校师专业化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系统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带来更大的协同效应。3.2设计目标智慧教室建设的目标在于:以有限的投入,提供尽可能多的功能以完善传统教学信息化的功能不足、拓展教育资源的应用、整合多媒体资源、提升教学互动性,不单单使老师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备课、授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互动与交流,并能实时将数据反馈给老师,让老师能更好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这套解决方案对教学、管理和互动交流将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推进教育现育现代化的 (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数字化高清显示的设备,让教室内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能体验到包括高清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本等多媒体教学内 (2)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个性化互动课堂中,教师的身份将从单向的灌输者向互动的指导者转变。通过互动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甚至可通过移动授课、远程控制智能平板、与学生的智能终端互动教学。教师的备课过程、课中测验、作业批改、课后学习交流都可在教学系统和教育云平台上实现,效果更佳,过程更方便。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性化互动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测试或者学习成果汇报。同时老师也会根据实时的课堂反馈信息来适当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 (4)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化、可视化分析,实现高效的一对一、一对多评价,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课外作业、考试等学习效果进行跟踪,了解学生阶段学习状况。老师能够方便地对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做到设备真正为人所用,而不是增加学智慧教室用途智慧教室设备能够体现物联网的三个层次 (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运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使信息传感设备实时感知任何需要的信息,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可能的网络(如基于WIFI的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电信网等)接入方式,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的智慧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同时,智慧教室还能满足学校物联网技术专业开设的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RFID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物联网标准与中间件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需要,并为学生或教师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开发提供平台。使学生通过智慧教室实验平台,能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系统的开发、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2智慧教室构成智慧教室基于物联网技术,那就可以搭建成一个物联网应用场景,既可以用于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研究,也方便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可以通过智慧教室里面的人员考勤系统来判断教室内是否有人员,如果教室内无人,本方案智慧教室主要包括以下九个系统:能的触控投影机一体机、功放、音箱、无线麦克、拾音器、问答器、录播设备和配套控投影机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实现无尘教学,保护师生的健康,可在投影画面上可以操作电脑,在每个桌位上配置问答器,实现2、精准教学系统通过采集日常教学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找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协助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及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之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从而D面板拼接而成,安装在教室黑板顶部,用于显示正在上课的课程名称、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到课率、和教室内各传感器采集的环等)。机、考勤卡和配套控制软件构成。在教室前后门各安装一个RFID考勤机,采用RFID标签(校园一卡通)对学生进行考勤统计,对进入教室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对合法用户进行考勤统计,对非法用户进行告警。同时可通过WiFi无线覆盖,在远程对考勤情况的监控,统计以及存档打印等。5、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由特高频RFID读卡器、纸质标签、抗金属标签和配特高频读卡器,对教室内的实验仪器、设备贴有RFID标签,标签上存储有设备未授权用户把教室内资产带出教室进行告警,方便设备管理人员对教室设备的统一管6、灯光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由灯光控制器、光照传感器、应位置是否有人,此位置无人,则灯光控制7、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由中央空调构成。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室内温度,通过分析数据,根据软件预设值,当室内温湿温湿度低于最底门限值时自动关闭空调,实8、门窗监视系统门窗监视系统由窗户门磁测门和窗户的开关状态,并将状态信息及时上传至服务器。同时设置敏感时段,实施对9、通风换气系统PM2.5传感器和配套监控软件构成。通过CO2传感器和P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