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3《山中避雨》导学案_第1页
步步为赢3《山中避雨》导学案_第2页
步步为赢3《山中避雨》导学案_第3页
步步为赢3《山中避雨》导学案_第4页
步步为赢3《山中避雨》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为赢】3《山中避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的全过程。2.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弄清文章中心;体会文中运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二)学习重点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弄清文章中心;体会文中运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三)学习难点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弄清文章中心;体会文中运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之间相处得更为和谐。四、教材精华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①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②,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③,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④贵了。【字词全解】①(仓皇)匆忙而慌张。②(三家村)指人烟稀少的偏僻的小村庄。③[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嫌(xián)嫌弃

谦(qiān)谦虚

④ 赚(zhuàn)赚钱

歉(qiàn)歉意【句解】为能及时找到避雨之所而感到欣慰。【段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的小茶店)、人物(我与两个女孩)、起因(在小茶店里避雨)。山中遇雨→小店避雨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⑤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⑥”,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⑦,苦闷⑧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字词全解】⑤[寂寥(liáo)]寂静空旷。⑥[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迷蒙,若有若无,这种雨天景色也很不寻常。语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⑦[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归咎。⑧[苦闷]苦恼烦闷。【句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说明时间的流逝,天气的变化;另一方面引出两个女孩因长时间避雨而落寞苦闷的情绪。由“扫兴”到“趣味”,情感第一次变化。写出女孩子的心境由扫兴到苦闷万状,与“我”的快乐心情形成对比。这也为下文拉胡琴作了铺垫。【段解】“我”由遇雨而扫兴的心情转变成雨中赏景的深沉的快乐心情。两个女孩却仍因遇雨扫兴而苦闷万状。观赏雨景→怡然自得茶博士⑨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⑩,虽然音阶eq\o\ac(○,11)摸得不大准确,拍子eq\o\ac(○,12)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做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eq\o\ac(○,13),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eq\o\ac(○,14)而冗长eq\o\ac(○,15)的雨声。为了安慰eq\o\ac(○,16)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字词全解】⑨[茶博士]指卖茶的人。⑩[《梅花三弄》]琴曲名。eq\o\ac(○,11)[音阶]以一定的调式为标准,按音高次序向上或向下排列成的一组音。eq\o\ac(○,12)[拍子]节奏。eq\o\ac(○,13)[罢]停,停下。eq\o\ac(○,14)[嘈(cáo)杂]声音杂乱,喧闹。eq\o\ac(○,15)[冗(rǒng)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eq\o\ac(○,16)[安慰]使心情安适。【句解】为下文借琴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音乐的功用,初步印证“乐以教和”。茶博士对人友善、和蔼。【段解】“我”为了安慰两个女孩而向茶博士借琴,这是故事的发展。店主拉琴→“我”借琴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eq\o\ac(○,17)。“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eq\o\ac(○,18)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eq\o\ac(○,19)里一个裁缝司务eq\o\ac(○,20)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eq\o\ac(○,21)。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eq\o\ac(○,22),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eq\o\ac(○,23)、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eq\o\ac(○,24)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eq\o\ac(○,25)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eq\o\ac(○,26)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eq\o\ac(○,27),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eq\o\ac(○,28)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字词全解】eq\o\ac(○,17)[欢喜]快乐,高兴。eq\o\ac(○,18)[柴主人]柴火买卖的中间人。eq\o\ac(○,19)[弄(lòng)]小巷。eq\o\ac(○,20)[司务]对手艺工人的尊称。eq\o\ac(○,21)[工尺(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eq\o\ac(○,22)[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eq\o\ac(○,23)[小工调]和下文的“正工调”都是民间工尺谱所用的调名。eq\o\ac(○,24)[从容]不慌不忙。eq\o\ac(○,25)[和(hè)]随着曲子(唱)。eq\o\ac(○,26)[卖唱]靠唱歌换钱维持生活。eq\o\ac(○,27)[《渔光曲》]20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渔光曲》的插曲。eq\o\ac(○,28)[贝多芬]路德雏希·范·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句解】女孩感情发生变化,再次印证“乐以教和”。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寂寞难挨时的企朌——希望“我”会拉胡琴,充分表现出两个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心情。插叙了“我”小时候学琴的经历: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作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音乐魅力大,侧面烘托了“我”拉得好,女孩唱得好。“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闹气氛。“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我”的温暖,表达了“我”内心的欣喜之情。“我”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而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段解】“我”拉琴,女孩和唱,三家村的青年齐唱。这是故事的高潮。女孩和唱“我”拉琴青年齐唱两部空黄包车eq\o\ac(○,29)拉过,被我们雇eq\o\ac(○,30)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eq\o\ac(○,31)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eq\o\ac(○,32)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eq\o\ac(○,33)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eq\o\ac(○,34)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eq\o\ac(○,35)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eq\o\ac(○,36)。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eq\o\ac(○,37)的人呢?古语云eq\o\ac(○,38):“乐以教和eq\o\ac(○,39)。”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字词全解】eq\o\ac(○,29)[黄包车]人力车。eq\o\ac(○,30)[雇(gù)]出钱使别人用车、船等给自己服务。eq\o\ac(○,31)[笨重]庞大沉重。eq\o\ac(○,32)[音域]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eq\o\ac(○,33)剃(tì)剃头刺(cì)刺刀eq\o\ac(○,34)[陶冶(yě)]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eq\o\ac(○,35)[惜别]舍不得分别。eq\o\ac(○,36)[依依]留恋,不忍分离。eq\o\ac(○,37)[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eq\o\ac(○,38)[云]说。eq\o\ac(○,39)[乐(yuè)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句解】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辞别”显出情义。领起下文对胡琴的赞美突出胡琴轻巧、便宜,能供大众享用的特点。排比句式说明胡琴到处都有,是一种大众化乐器,在百姓生活中广泛存在。连说四个“有之”,又起了强调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原来素不相识,离去时却能送“我”上车,说明了音乐的感染力强,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里不用陈述词,而是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显得更有力量,更加肯定,也更有情感,让我们对“乐以教和”的道理深信不疑,也让读者更为之动心。【段解】与三家村青年依依惜别后的感触是“乐以教和”。这是故事的结局,也道出了文章的主旨。辞别青年→乐以教和五、课堂检测(202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阅读《人性的爱抚》,回答问题。人性的爱抚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eq\o\ac(○,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eq\o\ac(○,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