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祛痰剂_第1页
第十五章 祛痰剂_第2页
第十五章 祛痰剂_第3页
第十五章 祛痰剂_第4页
第十五章 祛痰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祛痰剂一、概念:

组成:以祛痰药为主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治证:痰证二、立法依据:属“消法”的范畴

·祛痰剂·三、痰证:

有形之痰:即咳吐之痰,如寒痰、热痰、湿痰、风痰、燥痰

无形之痰:流注于脏腑、经络之痰证,如中风、癫痫、痰核、瘰疬、肿瘤、眩晕

·祛痰剂·

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证;(二陈汤、温胆汤)

2.清热化痰—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5.治风化痰—用于风痰证:*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止嗽散;*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四、分类

·祛痰剂·五、痰的产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肾”,“肾为生痰之根”;痰咳喘张景岳“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祛痰剂·六、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治痰必先祛湿”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3.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祛痰剂·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证】湿痰证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湿滞肺,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色白;痰阻气滞:胸膈痞满;痰湿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痰湿上凌于心:心悸;阻滞清阳:眩晕。【病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胃失和降

《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

·二陈汤·【方解】半夏15g--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橘红15g--臣:君:理气和胃,燥湿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咳止即为“二陈”,共祛湿痰,畅气机,和胃气

·二陈汤·【方解】半夏15g--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橘红15g--茯苓9g--臣:君:佐: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健脾渗湿,使湿去则痰无以生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并解半夏毒乌梅--生津敛气与姜、夏相伍,散收并用,使辛燥而不伤正,且寓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

·二陈汤·【方解】半夏15g--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橘红15g--茯苓9g--臣:君:佐: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健脾渗湿,使湿去则痰无以生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并解半夏毒炙甘草5g--调和诸药【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使:乌梅--敛肺止咳

·二陈汤·1、半夏+橘红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痰必先健脾”。*“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配伍要点】

·二陈汤·【运用】本方为治湿痰证的主方。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腻,脉滑。现代应用: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美尼埃病等属于湿痰所致者。

·二陈汤·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上扰心神:虚烦不眠,惊悸不宁胃气上逆:呕吐呃逆上蒙清窍:癫痫痰热之征:苔腻微黄,脉弦滑【病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法】理气化痰,清胆和胃。胆郁气滞痰热内阻

·温胆汤·【方解】半夏9g--化痰散结,降逆和胃竹茹9g--臣:君: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二药相合,既化其痰浊,又清其胆热,令胆气清肃,胃气顺降,则胆胃得和,呕烦自止。

·温胆汤·【方解】半夏9g--化痰散结,降逆和胃竹茹9g--枳实9g、陈皮12g--臣:君:佐:清胆和胃,止呕除烦行气导滞,使气顺痰消茯苓9g--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炙甘草5g--使:调和诸药【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温胆汤·【运用】本方为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的主方。辨证要点:虚烦不眠,胸闷多痰,苔微黄腻,脉弦滑。现代应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流性胃炎等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病机】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治法】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证】热痰证痰热壅肺肺失宣降:痰稠色黄,咯痰不爽,气喘阻滞气机:胸膈痞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解】胆南星--清热降火化痰瓜蒌仁--半夏--臣:君:清肺化痰,行气宽胸燥湿化痰,散结除痞三药相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方解】胆南星--清热降火化痰瓜蒌仁--半夏--臣:君:佐:清肺化痰,宽胸散结燥湿化痰,散结除痞黄芩--清泄肺热杏仁--降利肺气而止咳枳实、陈皮--佐使:理气散结,使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姜汁--①化痰和胃;②解半夏毒;③赋形剂【运用】本方为治热痰证之主方。辨证要点:咳嗽,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现代应用: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于痰热者。止嗽散《医学心悟》【主证】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宣降失司,津聚成痰:咳嗽,咯痰不爽风邪犯肺上袭咽喉:咽痒邪正相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病机】风邪犯肺,宣降失司,津聚成痰。【治法】

止咳化痰,疏风宣肺。【方解】蜜紫菀、蜜百部15g--温而质润,润肺下气,祛痰止咳桔梗12g--白前12g--臣:君:开宣肺气,祛痰利膈降气化痰止咳一宣一降,复肺气之宣降,以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方解】蜜紫菀、蜜百部15g--温而质润,润肺下气,祛痰止咳桔梗12g--白前12g--臣:君:佐:开宣肺气,祛痰利膈降气化痰止咳橘红9g--辛散疏风,透邪解表荆芥9g--降利肺气而止咳使:炙甘草6g--调和诸药【功用】止咳化痰,疏风宣肺【运用】本方为治咳嗽之通剂,随证加减,用治各种咳嗽。辨证要点:咳嗽咽痒,咯痰不爽,微恶寒发热,脉浮。现代应用:呼吸道感染、百日咳、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支气管炎肺炎、感冒等属于风痰咳嗽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病机】脾湿生痰,痰阻风动,风痰上扰。脾湿生痰引动肝风风痰风痰上扰:眩晕头痛痰阻气滞:胸脘痞闷,呕恶,时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主证】风痰上扰证【治法】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方解】半夏12g--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9g--君:平肝熄风而止眩晕痰风二药相伍,共成化痰熄风之效,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方解】半夏12g--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9g--白术18g--臣:君:佐:平肝熄风而止眩晕健脾燥湿茯苓9g--健脾渗湿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本【方解】半夏12g--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9g--白术18g--臣:君:佐:平肝熄风而止眩晕健脾燥湿茯苓9g--橘红9g--理气化痰,和胃止呕佐使: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健脾渗湿甘草3g--调和诸药【运用】本方为治风痰眩晕之代表方。辨证要点:眩晕头痛、胸闷,口淡,舌苔白滑,脉弦滑。现代应用:癫痫、鼻窦炎、结核性脑膜炎、髙血压病、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于风痰上扰者。

复习思考题1、祛痰剂分哪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和代表方有哪些?2、分析二陈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谈谈如何加减运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