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 330kV 送出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 330kV 送出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 330kV 送出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 330kV 送出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 330kV 送出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33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页3.5.3主要交叉跨越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主要跨越了铁路、公路、电力线及河流等。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见表3.5-3,交叉跨越实景照片见图3.5-2所示。表3.5-3本工程输电线路主要交叉跨越统计表榆林热电—榆林变330kV架空线路序号跨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330kV电力线次1/2110kV电力线次5/3低压、通信线次8/4高速公路次3榆商高速5国道次1G210国道6省道次1S302国道7公路次3/8遗址次1明长城遗址榆林热电—榆横变330kV架空线路序号跨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110kV电力线次4/2低压、通信线次26/3高速公路次2榆商高速4国道次1G210国道5省道次1S302国道6铁路次1神延铁路7公路次10/8河流次1榆溪河榆横—榆林π入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序号跨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110kV电力线次1/2低压、通信线次2/3高速公路次1榆商高速4国道次1G210国道5河流次1榆阳河线路与铁路、公路、电力线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相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以满足被跨越设施正常运行及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工程榆林热电—榆横变330kV架空线路在过园艺场南边最窄处跨越榆溪河,据榆林市水利局介绍,榆溪河常年流量11.75m3/s。(19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现场勘察,跨越断面河宽150m左右,河西侧为塬,东侧为G210国道,利用地形在塬上立塔,一档跨越榆溪河,禁止在距河面200m内立塔,故本工程不会影响榆溪河。线路工程其他跨越均凭两岸地形一档跨越,不受洪水影响,同时也不影响河流泄洪。线路工程在靠近走马梁公墓北侧附近跨越明长城遗址,明长城遗址保护范围为距长城两侧50~80m内为保护范围,80~200m内为建设控制地带,输电线路采用一档跨越,禁止在明长城遗址两侧200m内立塔,故本工程不会影响明长城遗址。跨越G210国道处现状跨越明长城遗址现状跨越榆商高速现状跨越榆阳河现状跨越榆溪河现状跨越神延铁路现状图3.5-2工程沿线主要交叉跨越实景照片3.5.4林木砍伐量本工程330kV榆林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和330kV榆横线π接入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基本沿榆商高速公路走线段,没有砍伐树木情况;750kV榆横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路径沿线大部分为黄土高原边缘区,沿线树木多为沙柳、柠条、沙蒿,其余段大部分为荒地、沙土地等,沿线农作物以玉米、荞麦为主。线路沿线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按15m考虑,均按跨越设计,仅砍伐塔位处的树木及个别特别高的树木。750kV榆横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砍伐零星树木1500棵。3.5.5导线和地线330kV榆林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和750kV榆横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导线均采用JL/LHA2-165/175铝合金芯铝绞线,导线采用2分裂,分裂间距400mm。地线在330kV榆林变电站至榆林热电段采用2根JLB40-120铝包钢绞线和750kV榆横变电站至榆林热电分段采用2根JLB40-120、GJ-80镀锌钢绞线;330kV榆横线π接入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采用JL/G1A-300/40钢芯铝绞线,导线采用2分裂,分裂间距400mm。地线双回路段2根采用OPGW-120光缆;单回路段1根采用OPGW-120光缆,另1根采用镀锌钢绞线。大保当倒换线路导线和原线路导线保持一致,采用JL/G1A-300/40钢芯铝绞线。导线机械物理特性见表3.5-4。表3.5-4本工程输电线路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表型号截面(mm2)外径(mm)设计拉断力(N)重量(kg/km)JL/LHA2-165/175339.9023.9484970937.5JL/G1A-300/40338.9923.94923601132.0JLB40-120121.2114.2574180570.3GJ-8079.3911.492750630.4OPGW≈10013.2≥60000≤4793.5.6杆塔和基础(1)杆塔本工程杆塔型式根据路径方案沿线地形、海拔和电气要求,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规划,详见表3.5-5,杆塔一览图见图3.5-3、图3.5-4。(2)基础线路路径内分布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形成的粉细砂、冲洪积形成的黄土状土、细中砂及卵砾石,上更新统风积形成的黄土,第三系上新统的粉质粘土,侏罗系及三叠系的基岩等。工程线路沿线地貌类型可为黄土沟壑丘陵地貌,局部为沙丘地貌。适用工程地质条件的常用基础型式有掏挖基础、斜柱板式基础。表3.5-5线路杆塔参数表330kV榆林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序号名称塔型使用条件使用基数(基)备注水平档距(m)垂直档距(m)转角度数(º)呼高范围(m)1直线塔3A1-ZMC1400600-18~4214单回路23A1-ZMC2550800-18~4223转角塔3A1-JC16009000°~20°18~30543A1-JC260090020°~40°18~30253A1-JC360090040°~60°18~30263A1-JC460090060°~90°18~3047终端塔3A1-DJC6009000°~90°18~30183J1-SDJC3505000°~90°15~301双回路合计31-750kV榆横变电站至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1直线塔3A1-ZMC1400600-18~4261单回塔23A1-ZMC2550800-18~421433A1-ZMC37501150-18~42243A1-ZMC411001800-18~42153A1-ZMK550800-45~5416转角塔3A1-JC16009000°~20°18~301073A1-JC260090020°~40°18~30583A1-JC360090040°~60°18~30593A1-JC460090060°~90°18~30610终端塔3A1-DJC3005000°~90°18~304合计109-330kV榆横线π接入榆林热电330kV架空线路1转角塔3A1-JC460090060°~90°18~302单回路2直线塔3J1-SZC1380500-18~333双回路3转角塔3J1-SJC14006000°~20°15~30243J1-SJC240060020°~40°15~45153J1-SJC340060040°~60°15~45263J1-SJC440060060°~90°15~3017终端塔3J1-SDJC3505000°~90°15~302合计13-榆林330kV变大保当Ⅰ、Ⅱ回330kV线路调整1转角塔3A1-JC360090040°~60°18~301单回路2终端塔3J1-SDJC3505000°~90°15~301双回路合计2-1)掏挖基础掏挖基础是一种原状土基础。主要特点是靠土体重量和土体抗剪能力来抵抗上拔,和大开挖基础相同由基础底板抗压。相比柔性大板钢材量相应减少,同时基础土方量较少,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了塔基周围的自然地貌,同时,该基础在浇制混凝土时不用支模,使施工更加方便,降低了施工费用,适合于黄土台塬和丘陵地区。优点是施工方便,运输费用较少,缺点是坑壁坍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2)斜柱板式基础斜柱板式基础是一种柔性底板基础。其主要特点是基础主柱坡度与铁塔主材坡度一致,故与基础轴线垂直的水平力减少50%以上,而轴向基础作用力仅增大1%~2%,结果大大改善了基础立柱、底板的受力状况,较大地节约了基础材料用量。同时,由于水平力的减少,减少了基础在底板处的弯矩,使基础的侧向倾覆稳定性和滑移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基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受力合理,而且该基础型式埋深范围内均为抗拔深度ht,基础埋深等于抗拔深度,整个埋深范围内的土均发挥抗拔作用,技术经济指标较好。优点是节省基础材料,施工较为方便,缺点是施工精度要求高。全线所有基础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和HPB300级钢筋;基础混凝土:掏挖基础采用C25级,斜柱板式基础采用C20级,混凝土保护帽采用C15级,垫层采用C10级。具体基础型式、尺寸和材料量详见图3.5-5。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33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6工程占地及土石方汇总3.6本期工程为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330kV出线间隔一个,在站区西侧,占地面积0.44hm2,扩建工程在原有围墙内预留场地进行,不需新征用地;榆横750kV变电站扩建330kV出线间隔一个,在站区西侧,土建工作量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增加相应地设备支架及基础等,本次扩建在围墙内进行,不需新征地。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330kV出线间隔工程土建工作量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增加,相应地增加设备支架及基础,设备支架基础采用素混凝土插入式独立杯口基础,设备支架基础埋深约为2.0m。本次扩建间隔的地坪做法与前期一致,铺设150mm厚碎石层,场地的竖向布置及坡度同前期,需对施工的破坏予以修复,外弃土方量270m3;榆横750kV变电站扩建330kV出线间隔工程不考虑该间隔的330kV构架工程量,本次扩建的预留间隔的场地已平整,已铺设150mm厚碎石层,需对施工的破坏予以修复,外弃土方量230m3。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3.6-2。3.6.2输电线路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共立塔155基,其中直线塔102基,转角塔53基。单个塔基占地面积按根开外放2m计算,工程线路塔基占地总面积约2.1026hm2;设置13处牵张场,占地面积0.13hm2;施工便道约2500m,占地面积0.85hm2。线路所在区域地形多为山地,塔基挖方量53338m3,经移挖作填后,填挖方持平,无弃土。线路工程占地及土石方见表3.6-1和表3.6-2。表3.6-1工程各分工程占地统计表工程名称合计(hm2)永久占地(hm2)临时占地(hm2)占地类型备注330kV输电线路塔基2.10262.1026/荒地、沙土地共155基塔基临时施工场地0.92/0.92荒地、沙土地/塔基施工便道0.85/0.85荒地、沙土地/牵张场0.13/0.13荒地、沙土地13处合计4.00262.10261.9--表3.6-2工程各分工程土石方量平衡表工程名称填方(m3)挖方(m3)弃方(m3)购方(m3)备注榆林330kV变电站建构筑物基槽余土//-270/弃土按市政要求处置榆横750kV变电站建构筑物基槽余土//-230/弃土按市政要求处置330kV输电线路塔基53338-53338///塔基施工便道550-550///牵张场5200-5200///小计59088-59088///合计59088-59088-500//注:土石方均已折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3.7工程协议情况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所经榆林市、榆林市横山县等区县规划部门、林业、国土、水利、文物等相关部门针对工程输电线路路径已给出主要意见和要求,详见表3.7-1。表3.7-1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取得协议情况一览表序号协议文件出具单位协议主要意见和要求备注1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原则同意。附件32榆林市地震台网监测中心原则同意线路路径。附件43榆林市国土资源局榆横工业区分局原则同意线路走向,施工前应办理相关手续。附件54榆林市国土资源局榆阳分局原则同意线路走向,施工前应办理相关手续。附件65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局原则同意,施工前应必须办理林业手续。附件76榆林市榆阳区文体事业局原则同意该线路设计方案,请施工单位尽量避开所涉牛家梁镇、青云镇、古塔乡、榆阳镇境内明长城遗址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如无法避开的,必须上报文物部门,得审批后方可动工。施工前必须履行文物部门组织实施的考古勘探工作。附件87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武装部请尽量不要离军用光缆、重要军事设施较近的地方施工建塔,原则同意该线路路径方案。附件98横山县国土资源局原则同意线路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前应该办理相关手续。附件109横山县林业局原则同意该线路方案,要求该线路尽量远离明长城遗址,并在具体施工前要经我局组织文物勘探部门勘探后方可施工。附件1110横山县文体广电该工程周围无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建议工程施工前必须申请我局做地下文物勘探。附件1211高新区规划局1)该线路在我委规划区域部分,建议在已实施的750线路南侧布置,须避开白界乡村镇,以外区域应同时取得属地管理部门的批复意见。2)该线路所涉及的征地、拆迁,由建设单位自行协调解决。3)待该工程经发改委正式核准备案后,我委再行批复线路走径。附件133.8施工组织3.8.(1)交通运输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工程建设所需货物通过包茂高速、G210国道等运抵站内。榆横75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工程建设所需货物通过包茂高速、S204省道等运抵站内(2)施工场地布置利用变电站站区原有空地,灵活布置。(3)建筑材料变电站工程建设所需要的砖、石、石灰、砂等建筑材料均在当地购买。(4)施工能力变电站工程施工用水和施工电源站内均可满足施工要求。施工道路利用现有道路和进站道路,也可满足施工要求。3.8(1)交通运输为便于调度和保管施工材料,线路工程一般采用分标段设立工程工程部和材料站,各标段工程部和材料站设在离线路较近、交通方便、通讯便利的地区,租用现有场地。线路施工分标段进行,施工管理不新征地,不新建设施,职工生活租用当地的宾馆、民房或单位空房。施工材料均就近采购,通过施工点附近的省道、乡道等运输至塔基附近。工程对外交通主要解决建筑材料和牵引张拉设备等运输问题。建筑材料和牵引张拉设备运输可以利用沿线的包茂高速、榆商高速、G210国道、S302和S204省道、神延铁路及多条乡村道路,现有交通条件能基本满足建筑材料和牵引张拉设备运输要求,部分路段需要新建和改扩建施工便道。工程需新修2m宽的施工便道约4km,开辟1m宽的人抬道路约0.(2)施工场地布置①塔基施工场地:在塔基施工过程中需设置施工场地,用来临时堆置土方、砂石料、水、材料和工具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塔基采用小型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搅拌,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施工场地会占压和扰动原有地表。一般情况下,塔基施工场地布置在塔基两侧或一侧,直线塔的施工场地临时占地150m2、转角塔及终端塔的施工场地临时占地②牵张场:为满足施工放线需要,输电线路沿线需利用牵张场地,牵张场应满足牵引机、张力机能直接运达到位,地形应平坦,能满足布置牵张设备、布置导线及施工操作等要求。经现场实地踏勘,工程根据沿线实际情况各施工标段内每隔5km~8km设置一处牵张场地,平均每处占地面积约为100m2,线路沿线共设置牵张场1③材料站:根据沿线的交通情况,工程沿线拟租用已有库房或场地作为材料站,具体地点由施工单位选定,便于塔材、钢材、线材、水泥、金具和绝缘子的集散。如线路沿线无可供租用的场地,可将材料堆放于塔基施工场地和牵张场的材料堆放区。④施工营地:输电线路施工时由于线路塔基及牵张场较分散,施工周期短,输电线路较短,可以利用沿线村庄,因此工程临时施工生活用房采用租用民房的方式解决。(3)建筑材料线路工程塔基施工建筑砂石料、水泥等建材均由供货方运至现场。(4)施工能力线路工程施工中,各塔基施工用水由小型拉水车或人抬经施工道路运至塔基处。塔基施工用电使用自备小型柴油发电机供电。施工通讯采用无线移动通讯方式。3.9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9.1施工期工艺(1)变电站施工工艺变电站扩建间隔工程均在原有围墙内预留场地进行,本次扩建的预留间隔的场地已平整,构架工程量比较小,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设备安装调试、施工清理等环节,变电站施工不会产污。变电站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3.9-1。交通噪声交通扬尘施工准备交通噪声交通扬尘施工准备施工噪声设备安装调试施工噪声设备安装调试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清理施工清理工程竣工工程竣工图3.9-1变电站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2)输电线路施工工艺输电线路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及架线等环节。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3.9-2。交通噪声交通扬尘交通噪声交通扬尘植被破坏施工准备土地占用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施工噪声铁塔组立施工噪声铁塔组立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架线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架线图3.9-2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3)施工准备①材料运输及施工道路建设施工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施工备料及施工道路的建设。材料运输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如无道路时将新修施工便道和人抬便道。便道施工将对地表产生扰动、破坏植被。新修施工便道依据地形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在道路两侧设置临时排水沟,对临时堆土做好挡护和苫盖。人抬道路主要采用人工平整或人工踏平,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②牵张场建设牵张场施工采用人工整平,以满足牵引机、张力机放置要求为原则,尽量避免土石方开挖填和地表扰动面积,对临时堆土将做好挡护及苫盖。(4)基础施工基础施工主要有人工开挖、机械开挖两种,剥离的表土单独堆放,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塔基基础开挖完毕后,采用汽车、人力把塔基基础浇注所需的钢材、水泥、砂石等运到塔基施工区进行基础浇注、养护。线路施工要尽量减小开挖范围,减少破坏原地貌面积。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型式。基坑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根据铁塔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进行挖方作业。上坡边坡一次按规定放足,避免立塔完成后进行二次放坡;基础高差超过3m时,注意内边坡保护,尽量少挖土方,当内边坡放坡不足时,砌挡土墙;对降基较大的塔位,在坡脚修筑排水沟,有效疏导坡面的雨水,防止雨水对已开挖坡面和基面的冲刷;施工中保持边坡稳定,尽量不破坏自然植被,对弃土及时进行防护、处置。基础基坑开挖主要采取人工挖掘的方式,避免大开挖、大爆破,减小对基底土层的扰动。基础施工中应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及时浇注基础,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的排水工作。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砂石料应与地面隔离堆放(砂石堆放在纤维布上面),对基面较小的塔位,可采取用草袋分装的方式堆放。基础拆模后,回填土按要求进行分层夯实,并清除掺杂的草、树根等杂物。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工艺见图3.9-2、3.9-3。图3.9-2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9-3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5)铁塔组立根据铁塔结构特点,采用悬浮摇臂抱杆或落地通天摇臂抱杆分解组立,见图3.9-4。图3.9-4铁塔组立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6)架线及附件安装本线路工程设置牵张场,采用张力机紧线,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为紧线段,以直线塔作为紧线操作塔。紧线完毕后进行附件、线夹、防振金具、间隔棒等安装。架线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3.9-5。图3.9-5架线施工流程图3.9(1)变电站变电站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站内电气设备及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可听噪声。榆横750kV变电站扩建1个330kV间隔不会对变电站整个电磁环境影响非常小,故本次环评对榆横750kV变电站不进行分析。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1个330kV间隔会影响整个电磁环境,但也是非常有限的。其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3.9-7。变电站洒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变电站洒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图3.9-7变电站运行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可听噪声。3.10环境影响因素分析3.10.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工程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见表3.10-1。表3.10-1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序号项目变电站输电线路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1土地占用无影响无影响改变土地功能改变土地功能2矿产无压矿无压矿无压矿无压矿3环境空气极小影响无影响施工扬尘有较小影响无影响4声环境有影响较小影响有影响较小影响5水环境基本无影响无影响极小影响无影响6生态环境无影响无影响有影响极小影响7交通极小影响无影响极小影响无影响8农业经济较小影响极小影响较小影响极小影响9景观无影响无影响有一定影响有一定影响10文物无影响无影响无影响无影响12电磁影响无影响较小影响无影响较小影响13环境风险无影响较小影响无影响较小影响3.10.2变电站环境影响因子(1)施工期变电站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行驶、施工人员的活动等,不会对原地貌造成破坏,产生施工废水、扬尘、噪声、弃土、弃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原有对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均为短期影响,且影响程度不会很大。(2)运行期①电磁环境变电站运行时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架空母线、架空出线及连接的架空连线等这些暴露在空间的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和导体内的电流在变电站内产生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②噪声变电站运行时,主要为已有变压器铁芯产生电磁噪声,和冷却风机产生噪声;断路器、互感器、母线等由于表面场强的存在而形成电晕放电,电晕会发出人可听到的噪声。③废水变电站正常工况下,无工业废水产生。站内废水主要来源于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量约10.22m3/a。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并送至污水处理装置内,处理达标后④固废变电站在运营期间,值守运行人员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约为0.146t/a(每天按1人计算),且一般站内设有垃圾桶,定期运至附近垃圾收运点统一堆放处理。变电站内带油设备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油污水经事故油池隔油处理后,变压器油由厂家回收,形成的废油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本工程变电站主要为扩建间隔工程,扩建完成后变电站不新增加值班人员,故变电站也不会新增生活垃圾,运行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3.10.3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因子(1)施工期1)输电线路塔基占地及线路走廊的建立,可能影响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并对工程占地范围内原地貌、植被等造成破坏;2)线路塔基开挖扰动地表,破坏植被;3)线路塔基占地和临时施工用地影响农业生产。(2)运行期1)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环境的影响;2)输电线路运行噪声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3)土地占用及土地功能改变。3.11生态影响途经分析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存在于施工期,运行期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工程建设会临时和永久性地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使评价范围内的各种土地现状面积发生变化,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施工扰动的地表,会使地表土壤被层层剥落,土壤随水流走,导致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流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贫瘠,由于土壤资源的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质量有所下降,给绿化造成一定影响。(2)对植被的影响工程线路沿线分布着沙柳、柠条、沙蒿等树木,砍伐线路走廊内的树木,将会降低线路沿线的林草覆盖率。施工期安装铁塔,开挖塔基时要清除地表的所有植物,对植被的清除是永久的、不可逆的,造成对植被的彻底破坏。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如尘土、碎石或废弃物的堆放,人员的践踏都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造成植物生长地的生境改变,原来的植物种类不易生存。(3)对动物影响线路施工对动物(沿线无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但仍存在一些啮齿类动物、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机械、施工人员进场,土、石料的堆积,施工噪声等干扰了野生动物原有的生态环境,使个别区域的动物不得不迁往别处。但由于塔基施工场所比较分散,人类活动区域相对集中,因此对动物的影响为暂时性的和局部的。3.12可研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12.1变电1)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在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2)对站内配电装置进行合理布局,尽量避免电气设备上方露出软导线;增加导线对地高度。3.12.2输电线路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线路路径选择中的环境保护措施①在输电线路路径选择阶段充分听取沿线政府、住房及城乡建设局、国土、林业、文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优化路径,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②尽量远离民房,避免拆迁,减轻工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尽量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③避开城镇规划区、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通信设施,减少线路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2)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①在满足工程对导线机械物理特性要求和系统输送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导线、子导线分裂间距及绝缘子串组装型式等,以减小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②输电线路尽量避开民居,保证离线路最近居民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低于国家标准限制。③线路与公路、铁路、通讯线、电力线、河流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并采取相关保护性设计。(3)噪声控制措施在满足工程对导线机械物理特性要求和系统输送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导线、子导线分裂间距及绝缘子串组装型式等,以减小线路的声环境影响。(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线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保护生态环境;线路建设无可避免的要砍伐一些沙柳、柠条、沙蒿等,破坏植被,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已考虑增加塔高,减少树木砍伐。②施工时注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用地完成后对临时征用土地立即进行恢复,并对破坏的部分按国家规定进行补偿。③严禁随意倾倒、丢弃开挖出的弃土弃渣,应搬运至指定场所堆存;④工程基础开挖产生的多余土石方通过抬高基础,拦挡后就地整平的方式处理,塔基区经土地整治后恢复植被。⑤在施工期合理组织,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严格按设计的基础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多采用原状土开挖基础,避免大开挖土方的大量运输和回填。送电线路工地材料的小运主要由人力完成,挂线时用张力机和牵引机紧放送电线。经常清洗运输车辆,以减少扬尘的污染。对于砍伐的树木,则要求施工人员在当地有关负责人或林木的所有者的认可下,采取树木移植或砍伐,并对移植或砍伐的树种、数量、面积均作详细记录,执行国家相关赔偿政策。⑥工程施工完成后,将对专门的施工通道和临时施工用地进行恢复,采取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优势草种,在线路沿线不同的塔基区播种。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保知识培训。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以使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减至最小。3.13工程环保特点及主要的环保问题3.13.1工程环保特点(1)工程属330kV交流输变电工程,运行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和生活污水等;(2)运行期无环境空气污染物、工业废水及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3)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3.13.2主要的环保问题(1)施工期地表扰动及植被破坏问题;(2)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问题。3.14工程建设投资及进度安排3.14.1工程建设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9812万元,其中变电站工程静态投资1949万元,线路工程静态投资7794万元,光纤通信工程静态投资69万元。环保投资合计约68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0.69%。工程投资方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3.14.2进度安排工程计划于2017年年底建成投运,总工期1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见表3.14-1。表3.14-1工程施工轮廓进度表工程区2017年234567891011变电站施工准备设备安装调试送电线路塔基及塔基施工场地施工准备土建工程立塔、架线、调试牵张场材料站施工道路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区域概况榆横750kV变电站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西南方向约25km的横山县白界乡;榆林330kV变电站站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以北9km处。扩建间隔均为变电站预留建设用地。新建的330kV输电线路走线经过沙漠和山地,线路途经榆林市、榆林市横山县,位于榆林市境内。4.2自然环境4.2.1地形地貌榆林市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工程拟选线路地貌类型三段叙述如下:(1)榆林热电~榆横750kV变电站段榆林热电~神延铁路:地貌单元以黄土沟壑丘陵为主,局部分布有沙丘。该地貌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地形破碎,主要由梁、峁组成,整体上梁多峁少。梁面宽50~200m不等,多呈鱼脊形,以10°~20°向两侧沟谷倾斜,多呈“V”型谷,谷坡两侧陡峭,自然坡度60°~80°。沙丘分布在榆林热电~马家渠及徐庄子附近,呈孤丘或链状沙丘,自然坡度较缓,一般8°~20°。相对高差40~70m,海拔高程1055~1206m。神延铁路~榆横750kV变电站:地貌单元属沙丘地貌,呈链状沙丘或新月形沙丘,沙丘高度2~6m,沙梁之间为洼地,植被较好,多生长有沙柳,沙蒿等植物,沙坡自然坡度15°~35°相对高差3~10m,海拔高程1056~1156m。(2)榆林热电~330kV榆横线路π接段地貌单元属黄土沟壑丘陵地貌,受流水侵蚀切割,地形破碎,主要由梁、峁组成,梁宽150~200m不等,多呈鱼脊形,以10°~20°向两侧沟谷倾斜,沟边缘线以下谷坡陡峭,坡度35°~75°,多呈“V”型谷,梁峁两侧沟谷多呈树枝状展布,沟谷切割深度不等,一般50~150m,少数超过250m。海拔高程1102~1172m。(3)榆林热电~榆林330kV变电站段地貌单元属波状沙丘地貌,地势相对较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多为新月形沙丘链、波状沙丘,沙丘西南向东北呈波浪形,多以半固定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间为大小不等的洼地,一般沙丘高度2~6m。地表植被较为茂盛,主要为沙柳、沙蒿等植物。海拔高程1123~1172m。4.2.2地质、地震4.2.2.1区域质地结构本线路经过地区区域构造位置属鄂尔多斯地台中的陕北台坳,鄂尔多斯地块东起吕梁山脉,西抵桌子山、云雾山,南起渭北山地,北达黄河之滨,是中朝地台上一个最稳定、完整的次级单元,而且地块内没有发育大的活动构造。在中新代时期它相对周缘缓慢的不均匀沉降。新生代时期,鄂尔多斯地块转变为以整体抬升为主。区域内的鄂尔多斯地块基本上为高原地貌,一般海拔为900~1600m。大致以中部的白于山和长城一线为界,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为波状剥蚀高原、大部分地区被库布齐沙漠和毛乌苏沙漠覆盖;南部多为黄土覆盖,形成黄土高原,经长期的侵蚀,除南部保留部分黄土残塬外,大部分地区为黄土梁峁沟谷,地形十分破碎,切割强烈。延安以北为波状起伏的梁峁地形,这里的沟壑深切,沟网密布,水土流失严重。总体上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没有大活动构造发育,以整体抬升为主要特征,差异运动不明显,地震少、强度低,构造稳定性较好。以上从地质构造分析,线路路径所属的鄂尔多斯地块是相对稳定和完整的构造单元,适宜工程建设。4.2.2.2地震及地震动参数有关资料表明,线路沿线位于构造较为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之上,沿线各地质构造,全新世以来未发现有明显活动的迹象,亦未发现有构造活动的异常表现。沿线各地段历史上的地震活动频率和强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中国强震目录》以及其它资料考证,线路走径内仅记载了一次大于4.75级以上地震(1448年10月9日5.5级)。自1970年区域地震台网建立以来,线路走径区域未发生2.0级以上地震。因此,根据断裂发震条件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线路走径区域在未来50~100年内仅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沿线附近无活动性断裂存在,适宜工程建设。4.2.2.3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或基岩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侧向径流的补给,主要排泄于地势较低的沟谷或河流及其支流中。据现场调查并参考相邻工程资料,丘陵沟壑段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于10m,波状沙丘段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7m,地下水位年变幅按1~2m考虑。该线路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少雨,降水少,蒸发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中G0.1条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水文资料,榆林热电~榆横750kV变段地下水埋藏深度均大于7m,可不考虑地下水腐蚀性的影响。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榆溪河河谷、榆林热电~榆林330kV变线路及榆林热电~330kV榆横π接线路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线路沿线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在黄土地基段建议按弱~中等腐蚀性考虑。4.2.2.4地层岩性与分布特征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线路路径内分布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形成的粉细砂、上更新统风积形成的黄土、侏罗系基岩等。以下将出露的地层岩性及特征分述如下:粉细砂(Q4eol):灰黄色,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混有较多粘土颗粒,风吹易流动。该层土在榆林热电~榆林330kV变电站及神延铁路~榆横750kV变电站均有分布,其厚度起伏不均匀,一般厚度3~6m,局部地段大于6m。黄土(Q3eol):褐黄~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小孔隙及垂直节理发育,可见虫孔及大孔隙,混有少量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呈薄层状分布。该层土分布于榆林热电~神延铁路,一般厚度大于20m。泥岩(J2y):褐色,强~中等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具有板状交错层理,产状近似水平,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与砂岩呈互层分布。该层榆林热电~神延铁路之间冲沟较低处,其厚度约3~5m。砂岩(J2y):灰绿色~灰黑色,强~中等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具有板状交错层理,产状近似水平,碎屑结构,纹层理构造。与泥岩呈互层分布。该层分布于榆林热电~神延铁路之间冲沟较低处,其厚度约3~5m。4.2.2.5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踏勘及有关的资料,线路沿线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落水洞、泥石流、废弃窑洞等,以下将其特征描述如下:(1)滑坡从本次现场踏勘的情况来看,线路沿线滑坡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地貌单元段。滑坡类型主要为黄土滑坡,滑坡规模以小、中型滑坡为主,其滑坡形态一般比较完整,保持了较明显的圈椅状地形,滑壁陡峭(坡度一般50º~60º,陡者可达70º以上,缓者30º左右),滑体及滑壁后缘一般发育有季节性冲沟,局部有双沟同源现象,中型以上滑坡体上往往落水洞发育或拉张裂缝明显,滑体规模一般较大,厚度一般10~60m,滑体由黄土组成,滑床主要为黄土、基岩等。由于沿线沟谷侵蚀切割,滑坡前缘土体易于流失,造成局部地方反复滑动,使滑体不断变薄,呈台阶状,相应的后壁不断崩塌,又形成新的谷缘线,增加了沟谷溯源侵蚀作用,这样,使得古老滑坡反复活动。滑坡的形成、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是内外地质营力和人类活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过实地调查与资料搜集,线路沿线滑坡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季节气候及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①地形地貌丘陵沟壑地貌单元段地形破碎,剥蚀、侵蚀作用强烈,沟谷密集,下切深度较大,谷坡陡峭,以上地貌形态易于滑坡产生。②地层岩性丘陵沟壑地貌单元段的地层岩性主要以黄土、第三系粉质粘土及砂、泥岩构成。黄土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及落水洞发育极有利于降水入渗,而下伏的第三系粉质粘土及基岩构成了相对隔水层,利于滑坡的发育。③气候线路沿线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降水虽然较少但集中且雨量强大,多表现为暴雨,降水一方面可以沿着疏松的黄土裂隙、蚀洞快速下渗,增加坡体的自重、降低坡体的抗滑力,另一方面,强烈的降水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洪流,冲刷坡体,使坡体更为破碎,同时可冲刷、侵蚀坡脚,使坡体失去支撑,促发滑坡发生。④人类活动由于线路沿线居民以削坡挖窑而居,而且随着近年来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的修筑及工程的建设等不规则削坡也是诱发滑坡及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线路沿线滑坡较为发育,以小、中型滑坡为主。本阶段对沿线已产生滑动的滑坡及不稳定坡体采取了避让措施。同时下阶段将对线路沿线的滑坡或不稳定坡体作进一步的重点调查,确保线路杆塔的安全稳定。(2)崩塌、落水洞崩塌及落水洞在线路走径内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地貌单元段。崩塌多分布于沟谷边缘,由于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并具有较好的直立性,在水和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崩塌破坏现象,崩塌体一般在20m3以下,最大不超过100m3。落水洞的成因主要是在流动水体(雨水、上下排水、农田灌溉水等)沿黄土垂直节理长期渗透、冲刷、潜蚀等作用下形成竖向空洞或通道,常自地面贯通至出口或黄土层底部,大多呈串珠状,也有独立存在的,规模大小不一,一般洞径1~5m,大者15m左右,洞深5~10m,多分布于黄土沟谷的边缘部位。落水洞发育地段地形破碎,黄土被切割、冲刷,常形成地面塌陷,严重的可诱发滑坡。本阶段线路走径已对沿线较大崩塌体及落水洞进行了避让,下阶段将对其做进一步调查评价。(3)废弃窑洞受自然、经济及历史原因限制,线路走径区域居民传统以窑居为主。在丘陵沟壑地貌单元段,受地质环境条件制约,人们习惯沿斜坡开挖坡脚或坡体建筑住宅,窑洞一般深5~8m,往往在住宅后侧形成数十名高的陡崖,导致斜坡稳定性变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窑洞已废弃,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下阶段将根据塔位处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塔位,以确保线路杆塔的安全稳定。4.2.3气候气象特征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陕西省榆林市的横山县和榆林市区。榆林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长城沿线以北是温带寒冷半干旱区,以南是暖温带冷温半干旱区,受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性热带气团影响时间短,大陆性气候显著。其主要特点是寒暑剧烈,气候干燥,灾害频繁,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差大;冬季少雨雪,夏季雨水集中,年际变率大;多西北风,风沙频繁,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选取距本线路路径较近的横山和榆林气象站作为参证站,各站大风资料均超过30年,满足设计风速统计计算的规范要求。采用极值I型统计各气象站的30年一遇最大风速,作为工程的取值依据。横山气象站地处横山县横山镇李家坬“山顶”,位于东经109°14'、北纬37°56',观测场海拔高度1111.0m,建站于1954年1月。榆林气象站地处榆林市城关肤施路“郊外”,位于东经109°42'、北纬38°14',观测场海拔高度1057.5m,建站于1951年1月。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见表4.2-1。表4.2-1沿线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表观测工程气象站横山榆林多年平均气温℃9.28.8极端最高气温℃40.439.0极端最低气温℃-27.7-29.7最冷月平均温℃-8.1-8.8最大风速m/s风向25.7NW20.7NNW平均雷暴日数d26.624.8最多雷暴日数d3839最大积雪深度cm1616最大冻土深度cm133148备注:表中所列的最大风速是离地10m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4.2.4土壤工程区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为固定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和绵沙土。风沙风沙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于沙性母质上形成的仅具有AC层的幼年土,处干土壤发育的初始阶段,成土过程微弱。通体细沙,植被易于破坏,随起沙风而移动。气温变化大,年温差和日温差悬殊,常年多风,风期长,风力大,是风沙土形成的基本动力。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为沙砾质。为风沙土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风沙土地区的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以耐旱灌木或半灌木为主,以及耐旱、耐瘠的沙生植物。半固定和固定风沙土由于植物吸收与蒸腾,上层土壤水分含量更低。4.2.5本输变电工程中,新建架空输电线路走径共长55.7km。生态评价范围为是以变电站为中心周边500m的范围内和线路走廊两侧300m范围内。工程评价范围区域内土地利用区划属于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的北部风沙滩地农林牧矿城镇土地利用亚区,区内土地以放牧、耕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变电站扩建用地为预留建设用地。330kV线路主要跨越榆商高速公路和神延铁路,4.2.6矿产资源截至2010年,榆林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以煤、气、油、盐最为丰富。煤炭预测资源量2720亿吨,探明储量1460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量4.18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资源量6亿吨,探明储量3.6亿吨;岩盐预测资源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7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湖盐探明储量1794万吨。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煤层气、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榆林每平方km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3万亿元,占陕西省的95%。根据《陕西省榆神煤矿国家规划矿区矿权设置方案图》,工程全线均在国家矿区规划界限范围内,既不属于煤矿预测区也不属于普查区或详查区,无探矿或采矿权设置。4.3社会环境4.3榆林的经济从单一的农业型经济模式向综合型经济模式转变,其中煤炭、化工、电力、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大关,达3005.7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0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51.94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808.76亿元,增长7.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68.3%和26.9%。农业:2012年,榆林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72亿元,增长5.8%。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09.48亿元,增长7.0%;畜牧业产值85.60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5.94亿元,增长13.2%;渔业产值0.84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6亿元,增长6.9%。2012年末全市耕地总资源1439.55万亩,常用耕地面积870.94万亩。工业:2012年,榆林完成工业总产值312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增加值1991.41亿元,增长13.6%。其中,全市6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99.17亿元,增长17.9%;增加值1952.01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7.71亿元,增长9.3%;增加值39.4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59.37亿元,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7%;轻工业完成产值39.80亿元,增长3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商业:2012年,榆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餐费收入30.30亿元,增长11.1%,商品零售239.90亿元,增长17.0%。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43.90亿元,增长10.9%;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60.30亿元,增长31.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3.60亿元,增长27.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5.90亿元,增长22.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2.5%。4.3榆林市地处青岛—太原—中卫—河西走廊—乌鲁木齐新亚欧大陆桥中腰,包西铁路(包头—青岛)、青银高速公路(青岛—银川)我国北方两大通道的交汇处,居于国家正在规划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重点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群和青银联系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和经济区位比较重要,具有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区域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基础和条件。航空:榆林榆阳机场位于榆林市区西北方向,为4C等级的民用支线机场。机场跑道长2800米、宽45米,可满足波音737和空客321及以下机型的起降。航站楼建筑面积10641平方米,拥有5个登机口、3个廊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年货邮运量为900吨。工程总投资2.59亿元,资金由国家补助和陕西省筹措解决。铁路:榆林铁路有3条,包神铁路(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km,境内48km;神朔铁路(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km,境内100km;神延铁路(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km,境内299.9km。公路:截至2012年末,榆林市公路总里程29048km,比上年增加790km。在总里程中,高速公路860km,国道675km,省道635km,农村公路26878km。在农村公路中,县道2640km,乡道3479km。工程所在区域内主要有神延铁路、榆商高速、G210国道、S302和S204省道等交通干线,交通便利。4.3榆林市著名景点有红石峡、镇北台、易马城,神木杨家城、红碱淖,靖边统万城,米脂李自成行宫、万佛洞,佳县白云山,绥德扶苏墓等。根据现场踏勘,线路工程在靠近走马梁公墓北侧附近跨越明长城遗址,明长城遗址保护范围为距长城两侧50~80m内为保护范围,80~200m内为建设控制地带,输电线路采用一档跨越,禁止在明长城遗址两侧200m内立塔,故本工程不会影响明长城遗址。工程距榆林臭柏自然保护区比较远,经现场调查,工程沿线臭柏植被比较少,施工期间如若发现臭柏,禁止砍伐破坏。4.4电磁环境4.4.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电磁环境现状,西北电力节能监测中心对工程所在区域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监测。(1)布点原则本次环境现状监测主要是在现场踏勘及对沿线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T24-2014)规定的330kV变电站、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变电站围墙外40m范围区域和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两侧各40m带状区域)选择监测的点位进行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对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输电线路,需对沿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尽量沿线路路径均匀布点,兼顾行政区及环境特征的代表性。(2)监测点设置根据上述布点原则,本次环境现状监测点位选择:750kV榆横变电站四周、330kV榆林变电站四周和变电站西侧敏感目标(A村)、新建输电线路沿线敏感保护目标(D村张三家和李四家)及线路现状情况布设监测点。根据可研设计资料,拟建线路都避开村庄、城市规划区、文物保护单位、自然生态保护区、居民稠密区,且工程沿线地处黄土高原北端,属丘陵沟壑区,人烟稀少,评价范围内无其他敏感目标。各监测点布设情况见表4.4-1及图4.4-1—4.4-4。表4.4-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序号监测点名称与工程的相对位置测点描述备注一榆林330kV变电站1西侧偏北墙外扩建间隔在变电站西侧/图4.4-12西侧偏南墙外扩建间隔在变电站西侧/3南侧偏西墙外新建线路出线在变电站南侧/4南侧偏东墙外新建线路出线在变电站南侧/5东侧偏南墙外//6东侧偏北墙外//7北侧偏东墙外//8北侧偏西墙外//9榆阳区A村榆林330kV变电站西侧5m结构为三层尖顶砖房评价范围内图4.4-2二榆横750kV变电站1西侧偏北墙外扩建间隔和出线均在变电站西侧/图4.4-32西侧偏南墙外扩建间隔和出线均在变电站西侧/3南侧偏西墙外//4南侧偏东墙外//5东侧偏南墙外//6东侧偏北墙外//7北侧偏东墙外//8北侧偏西墙外//三新建输电线路1张三家榆林热电-榆横变线路南侧约20m。结构为单层平顶砖房评价范围内图4.4-42李四家榆林热电-榆横变线路北侧约20m。窑洞评价范围内3横山县B村榆林热电-榆横变线路西北侧约200m。评价范围外现状监测图4.4-54某某站榆林热电-榆林变线路西南侧约120m;横榆π接入榆林热电厂线路西南侧约100m评价范围外现状监测图4.4-65榆阳区C村横榆π接入榆林热电厂线路北侧约80m评价范围外现状监测图4.4-7(5)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监测时间为2015年4月14-17日。各监测点监测一次,监测期间的环境状况见表4.4-2、榆林330kV变电站工况条件见表4.4-3,榆横750kV变电站工况条件见表4.4-4。表4.4-2监测期间气象4.4-2监测期间气象工程天气温度范围相对湿度风速数值晴8.5~12.4℃27.8~30.1%小于1.0m/s表4.4-3监测期间榆林330kV变电站工况条件工程数值P有功功率Q无功功率U电压1#主变18.00MW17.49MVar354.42kV2#主变18.03MW17.61MVar354.49kV表4.4-4监测期间榆横750kV变电站工况条件工程数值P有功功率Q无功功率U电压1#主变-9.56MW239.06MVar784.03kV(6)监测结果各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4.4-5。表4.4-5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330kV送出工程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磁感应强度(T)工频电场强度(V/m)备注1330kV榆林变电站西侧偏北墙外0.41054.22/2西侧偏南墙外0.36531.77/3南侧偏西墙外1.466823.5330kV出线4南侧偏东墙外0.953582.2330kV出线5东侧偏南墙外0.580279.2110kV出线6东侧偏北墙外0.54074.61110kV出线7北侧偏东墙外0.42792.40/8北侧偏西墙外0.929615.7330kV出线9榆林变西侧5mA村0.36431.75/10750kV榆横变电站西侧偏北墙外0.13530.80/11西侧偏南墙外1.5751574330kV出线12南侧偏西墙外0.444486.3/13南侧偏东墙外1.7672086750kV出线14东侧偏南墙外0.735596.5/15东侧偏北墙外0.23595.16/16北侧偏东墙外1.6532026750kV出线17北侧偏西墙外0.16479.41/18新建输电线路沿线张三家0.0226.443/19李四家0.0226.443/20横山县B村0.0154.122/21某某站0.0363.829/22榆阳区C村0.0153.741/4.4.2电磁环境现状评价(1)工频电场强度330kV榆林变电站厂界四周监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范围为31.77~823.5V/m,均小于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000V/m。750kV榆横变电站厂界四周监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范围为30.80~2086V/m,均小于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000V/m。330kV榆林变电站西侧敏感目标A村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监测结果为31.75V/m,小于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000V/m;输电线路沿线敏感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监测结果为3.741~6.443V/m,均小于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000V/m。(2)工频磁感应强度330kV榆林变电站厂界四周监测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范围为0.365~1.466T,均小于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100T。750kV榆横变电站厂界四周监测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范围为0.135~1.767T,均小于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100T。330kV榆林变电站西侧敏感目标A村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监测结果为0.364T,远小于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100T;输电线路沿线敏感保护目标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为0.015~0.036T,均远小于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100T。4.5声环境4.5.1声环境现状监测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委托西北电力节能监测中心对工程所在区域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与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同步,每个监测点昼、夜间各监测一次。监测点与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相同,见图4.4-1—4.4-3。各测点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5-1。表4.5-1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330kV送出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昼间dB(A)(Leq)夜间dB(A)(Leq)1榆林330kV变电站西侧偏北墙外46.842.52西侧偏南墙外43.240.13南侧偏西墙外47.742.84南侧偏东墙外47.542.75东侧偏南墙外48.441.96东侧偏北墙外48.642.17北侧偏东墙外49.142.28北侧偏西墙外51.342.69西侧5mA村43.140.010榆横750kV变电站西侧偏北墙外38.534.411西侧偏南墙外43.240.112南侧偏西墙外43.840.513南侧偏东墙外49.844.214东侧偏南墙外42.139.615东侧偏北墙外43.240.516北侧偏东墙外48.243.717北侧偏西墙外40.536.818新建输电线路沿线张三家41.536.2李四家41.536.219横山县B村37.434.320某某站48.540.221榆阳区C村41.736.84.5.2声环境现状评价榆林330kV变电站四周昼间噪声为43.2~51.3dB(A),夜间噪声为40.1~42.8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由于敏感点与变电站距离较近,按照声功能区划靠近变电站西侧的保护目标应执行2类标准,但依据榆林市环保局要求,此处还是按1类标准执行。变电站西侧A村噪声监测位置为住户围墙外靠近窗户处,由于变电站围墙较高,且离变电站高噪声主变设备较远,敏感点的室外噪声较低,其昼间噪声为43.1dB(A),夜间噪声为40.0dB(A),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榆横750kV变电站四周昼间噪声为38.5~49.8dB(A),夜间噪声为34.4~44.2dB(A),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输电线路沿线张三家和李四家、B村和C村昼间噪声为37.4~41.7dB(A),夜间噪声为34.3~36.8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青云收费站昼间噪声为48.5dB(A),夜间噪声为40.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4.6生态环境4.6.1工程区生态功能区划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拟建工程位于横榆沙地防风固沙区和榆神府黄土梁水蚀风蚀控制区。区内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蚀风蚀严重,主要生态功能是发展防风固沙林和生态恢复。输电线路影响范围主要为线路走廊两侧300m带状区域,沿线区域有为55%为荒土地,42%为沙地,3%为耕地。工程区生态功能区划见表4.6-1。表4.6-1工程区生态功能区划表生态功能区划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主要生态功能生态保护对策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三级区划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神榆横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区横榆沙地防风固沙区水蚀风蚀严重自然生态系统,水环境敏感发展防风固沙林和生态恢复沙漠化控制功能极重要,保护沙生植被,控制放牧与樵采,营造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功能区榆神府黄土梁水蚀风蚀控制区水蚀风蚀严重自然生态系统,水环境敏感发展防风固沙林和生态恢复土壤侵蚀及敏感,水蚀风蚀交错,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合理放牧,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搞好工矿区生态恢复于重建。4.6.2生物多样性4.6.2工程沿线植被区划属于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陕北黄土梁峁、丘陵灌木草原区,以沙地先锋植物群落为主,林草植被覆盖率小于30%;农作物为一年一熟作物,果树为桃、杏、梨、小苹果、楸子等。本线路部分沿高速公路走线,部分在黄土沟壑丘陵和沙丘走线,植物稀疏低矮,主要有沙柳、柠条、梭梭、沙拐枣、红柳、胡技子、锦鸡儿、沙蓬、沙蒿、白茨、白草、沙米等,主要农作物以种植高粱、黍子、糜子、荞麦、小麦、玉米为主。在工程开展环境现状调查期间,沿线未发现有重点保护植物。4.6.2工程线路沿线经过地区的动物主要为当地居民饲养的家畜、家禽等,田间有少量野生鸟类,小动物如野兔、野鸡、鼠类、蛇类和蛙类等。在工程开展环境现状调查期间,沿线未发现有重点保护动物。4.7地表水环境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属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属于黄河流域,无定河水系。无定河是黄河一级支流,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陕西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流经靖边新桥后称为无定河。全长491km,流经定边、靖边、米脂、绥德和清涧县,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上源红柳河源于定边东南长春梁东麓,东南流沿途纳榆溪河、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支流,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无定河粗沙输沙量多,是陕西输出粗沙最多的河流。流域修建有织女渠、定惠渠、第二定惠渠、绥惠渠等灌溉工程。工程所在区域为无定河水系。工程新建330kV输电线路中榆林热电—榆横750kV变单回线路在园艺场附近跨越榆溪河,据榆林市水利局介绍,榆溪河常年流量11.75m3/s。(19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现场勘察,跨越断面河宽150m左右,河西侧为塬,东侧为G210国道,利用地势在塬上立塔,一档跨越榆溪河,禁止在距河面200m内立塔,故本工程不会影响榆溪河。线路工程其他跨越均可凭借两岸地形一档跨越,不受百年一遇洪水影响,也不会对河流泄洪产生影响。华能榆神榆林热电联产33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5.1工程建设会临时和永久性地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使评价范围内的各种土地现状面积发生变化,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变电站永久占地0.7hm2,包括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0.44hm2和榆横75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0.26hm2,均为变电站内预留建设用地,无新增占地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需外弃土方量270m3,榆横75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需外弃土方量230m3。工程输电线路永久占地为塔基区占地,共计2.1026hm2;临时占地1.9hm2,包括塔基施工场地0.92hm2、牵张场0.13hm2、施工便道0.85hm2。输电线路占地较为分散,主要为荒土地、沙地、耕地。本工程不存在集中大量占用土地的情况,临时占地在施工后期通过土地整治,可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故输电线路占地对当地线路所在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塔基挖方量53338m3,经移挖作填后,填挖方持平,无弃。5.1(1)对农田植被的影响(2)树木砍伐影响5.1工程所在区域属于陕北黄土高原北端自然生态区的风沙草滩及丘陵沟壑区,沿线大多和公路伴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野生动物很少。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人为活动会对爬行动物、地栖性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与活动方式造成轻微干扰。但野生动物基本上都具备面对变化的自我防卫能力,施工干扰与破坏可能会造成野生动物短暂离开生存环境,导致觅食、栖息条件的变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但由于施工期短暂且施工点分散,这种影响只会体现在个体层面,不会对种群的生存造成干扰。5.2声环境影响分析(1)变电站工程扩建间隔的变电站主体已经建成,预留330kV间隔基础也已经建好,因此本次变电站内工程量比较小,不会产生较大的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甚微。且施工噪声影响具有暂时性特点,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就随之消除。综上所述,工程变电站施工对当地声环境影响很小。(2)输电线路工程在建设期的场地平整、挖填土方、钢结构及设备安装等几个阶段中,主要噪声源有混凝土搅拌机、电锯及交通运输噪声等,这些施工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高的噪声。此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各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值一般小于70dB(A)。根据输电线路塔基施工特点,各施工点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单塔累计施工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内。施工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亦会结束。5.3施工扬尘分析(1)变电站工程由于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工程量较小,基本不会产生扬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2)输电线路工程在工程输电线路施工阶段,尤其是施工初期,土石方的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粉尘,在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明显增加。输电线路属线性工程,由于开挖工程量小,作业点分散,施工时间较短,单塔施工周期一般在2个月内,影响区域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只是短期的、小范围的,并且能够很快恢复。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施工时由于施工区域比较集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集中收集后暂存于施工生活区,定期外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处置地点,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施工过程中做到土石方平衡,减少弃土的产生,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将集中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处置地点,只要管理得当,也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施工临时堆土,应集中、合理堆放,予以苫盖,遇干燥天气时进行洒水,采取这些措施后,对当地环境影响很小。输电线路的施工具有施工点位小而且分散的特点,各施工点人员较少,而且施工时间短,施工人员一般租住于施工点附近的农民家中,依托当地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来处置其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产生的余土将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在塔基范围内就地平整或采取其它措施妥善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后,工程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5.5污水排放分析(1)变电站工程施工期间的废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生活污水排入变电站现有的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装置。故施工期间的废污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2)输电线路工程由于输电线路属线性工程,单塔开挖工程量小,作业点分散,施工时间较短,单塔施工周期一般在2个月内,影响区域较小;输电线路的施工具有局地占地面积小、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每个施工点上的施工人员很少,其生活污水排入当地农户的生活污水系统处置,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影响。5.6交通运输影响分析(1)变电站工程为使工程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最小化,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合理组织运输,运输应选择在交通低峰期进行,避免交通拥堵;②施工运输车辆进出控制车速,以减少扬尘和散落料,避免对道路附近环境空气及路面清洁造成影响;③对运输车辆司机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禁止随意鸣笛,避免噪声对道路附近居民产生影响。在采取了上述控制措施后,工程变电站的建设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可以减至最小状态。施工期交通运输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附近交通即可恢复原状。(2)输电线路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一般是先立塔、后架线路。其铁塔施工是在建成的塔基上以散件组装。因此,不会对公用设施产生影响。在线路跨越公路时,为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一般在此类地段均搭过线跨越架进行施工,另外还将严格按有关规程和管理部门特殊要求设计,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不会影响汽车的通行,因此在线路架线施工过程中不会对交通产生影响。

6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6.1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1预测与分析目前,对变电站运行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尚无推荐的预测模型进行计算,主要依赖于类比调查。故本次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对其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影响分析。对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影响预测,采用类比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理论计算所用预测模型进行验证。6.1.2榆林330kV变电站扩建间隔电磁环境影响评价6.1.2.1榆林330kV变电站本期扩建一个330kV出线间隔建,站内主变规模保持原2×150MVA不变,330kV出线由4回增至5回,110kV出线8回不变。6.1.2.2类比对象根据工程变电站的建设内容、规模、电压等级、容量等因素,本次环评选择电压等级与工程相同,总平面布置与工程相近(见图6.1-1),330kV出线规模大于工程,且同处于陕北榆林市的神木330kV变电站(位于榆林市神木县)作为类比对象,分析工程变电站的电磁环境影响。类比监测期间,神木330kV变电站已投运2组330kV主变(2×150MVA)、6回330kV出线及9回110kV出线。工程变电站与类比对象的可比性分析见表6.1-1。表6.1-1工程变电站与类比对象相关情况比较表项目榆林330kV变电站神木330kV变电站(类比)330kV主变2×150MVA2×150MVA330kV出线56110kV出线89总平面布置户外三列式布置,由东向西依次为110kV配电装置区、主变及330kV配电装置区户外三列式布置,由东向西依次为330kV配电装置区、主变及110kV配电装置区母线布置方式敞开式敞开式环境条件平地平地围墙内占地约4.23hm2约3.33hm2变电站电压等级、出线规模及站区总平面布置是影响电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由上表可以看出,工程榆林330kV变电站与类比变电站的电压等级相同,均为330kV;站区总平面均为户外三列式布置,依次为110kV配电装置区、主变及330kV配电装置区;出线规模较类比变电站小,330kV出线和110kV出线都较类比变电站少1回。由此可见,本环评选神木330kV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分析结果是可行的。6.1.2.3类比监测各测点处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6.1.2.4神木330kV变电站数据引用陕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的监测报告,报告文号为陕辐环监字[2014]第117号(神木330千伏变电所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神木330kV变电站站界共布设8个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点位于围墙外5m处。站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