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幻灯片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幻灯片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幻灯片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幻灯片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

当前1页,总共57页。第一章绪论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一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当前2页,总共57页。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人是有机整体整体观念天人相应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辨证施护

根据证候确定护理措施当前3页,总共57页。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例: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例:自然(季节、昼夜、地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人的关系当前4页,总共57页。二、辨证施护辨证----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收集病史、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当前5页,总共57页。病、症、证病: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病的性质、邪正关系当前6页,总共57页。二、辨证施护施护----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当前7页,总共57页。辨证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施护原则、选择施护的手段和方法。

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当前8页,总共57页。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当前9页,总共57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阴阳平和阳当前10页,总共57页。*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而阴阳就是天地之道,人类的生命活动遵循天地大道,离不开阴阳的影响;*阴阳还是变化的基础,我们了解事物,无非是探讨它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而什么引导着这个变化呢?是阴阳。*我们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而社会、自然中的物体,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是宇宙还是银河,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个生生灭灭的过程。那么这个生生灭灭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始还是阴阳;当前11页,总共57页。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一分为二的意思。

当前12页,总共57页。古人是如何感知阴阳的?当前13页,总共57页。

日月当前14页,总共57页。昼夜当前15页,总共57页。

热寒当前16页,总共57页。火水当前17页,总共57页。

动静当前18页,总共57页。*阴阳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阴阳的划分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划分当前19页,总共57页。阳

外上左前体表外侧腰背六腑心肺阴

内下右后体内内侧胸腹五脏肝脾肾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当前20页,总共57页。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阴

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从万物属性划分阴阳当前21页,总共57页。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关系当前22页,总共57页。阴阳的对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当前23页,总共57页。阴阳的对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同时又彼此制约着。寒凉与温热水与火相互当前24页,总共57页。互根互用阴阳的相互依存,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且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前提。无阴则无所谓阳,无阳则无所谓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当前25页,总共57页。阴阳阳阳阳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当前26页,总共57页。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当前27页,总共57页。消长平衡含义: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当前28页,总共57页。阴阳双方——此消彼长、彼长此消

即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

例如四季气候的变化。

阴当前29页,总共57页。阴阳的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的相互转化——若阴气达到极至,则阴气突然消失,阳气慢慢生长起来。反之亦然。从四季气候变化来看,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即可向寒凉转化;而从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则会逐渐向温热转化。

当前30页,总共57页。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克规律来认识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方法论。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等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当前31页,总共57页。五行的特性五行特点性质木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火炎上温热、升腾、向上。土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从革肃杀、潜降、收敛。水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当前32页,总共57页。五行的归类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声角平旦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呼徵日中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舌脉喜汗笑宫日西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歌商日入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鼻皮悲涕哭羽夜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耳骨恐唾呻当前33页,总共57页。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当前34页,总共57页。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当前35页,总共57页。五行相乘和相侮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乘——乘虚侵袭)五行相乘(相克太过)当前36页,总共57页。五行相乘和相侮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五行相侮(反向相克)当前37页,总共57页。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当前38页,总共57页。第二章藏象藏象学说,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的观察,来研究内在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人体脏腑与自然界之间联系的学说。当前39页,总共57页。藏之涵义象之涵义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藏象的含义当前40页,总共57页。五脏当前41页,总共57页。藏象学说的内容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骨髓胆脉脑女子胞当前42页,总共57页。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即: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当前43页,总共57页。心主要功能主血脉藏神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当前44页,总共57页。

肝主要功能主疏泄

主藏血(为刚脏、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

联属功能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在志怒,

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

当前45页,总共57页。脾主要功能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为后天之本)

联属功能

脾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在志思,

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

当前46页,总共57页。肺

主要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为相傅之官)联属功能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

当前47页,总共57页。

肾主要功能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

主水肾主纳气(为阴阳之脏、作强之官、封藏之本)

联属功能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

当前48页,总共57页。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即: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当前49页,总共57页。胆的功能主要功能是贮藏胆汁。肝胆相表里,肝胆相连;肝不正常,胆则不利。当前50页,总共57页。胃的功能主要功能接受容纳水谷,将食物消化。胃有病可出现腹胀、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当前51页,总共57页。小肠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接受胃输送来的饮食物,分别清浊,吸收营养运输于脾,余下之物转入大肠和膀胱。当前52页,总共57页。大肠的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大肠有病,或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利脓血。当前53页,总共57页。膀胱的功能

其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正常,膀胱的上述两项功能也正常。否则,前面讲到的遗尿、尿急、尿频等症状即可出现。当前54页,总共57页。三焦的功能

三焦属六腑之一,分为上焦

中焦

下焦三焦的形态和功能,迄今尚无定论。上焦为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为肝、胆、肾、膀胱、大小肠三焦对脏腑划分当前55页,总共57页。生理作用——上三焦如“雾”,指心肺对营养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